中国汽车零部件展_中国汽车零部件展会时间
1.中国四大车展
2.汽车零部件的行业现状
3.预估一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会如何发展?有哪些趋势?
4.国内外有哪些汽车零部件展览会
5.中国汽车配件行业在国内汽车产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国内各大展会纷纷延期举办,第十届中国汽车技术展(CHINA?ATEC?2020)定于2020年10月14-16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全新起航。
近段时间,不少汽车产业链企业受疫情影响打破参展,考虑是否还需要参展参会及重新选择优质展会。本文将详细为您分析,2020年来重庆参加第十届中国汽车技术展的必要性。
1.全新变局,重庆产业与展会优势凸显
疫情加速了汽车供应链格局的变化,就国内而言,疫情重灾区湖北作为中部汽车产业集群重要城市,因众多主流汽车零部件企业复工延迟、停工减产、物流受阻导致汽车供应链出现危机,区域汽车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加上国际情势,中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东北区、中部区、长三角区、京津区、珠三角区、西南区)、五大汽车城(长春广州、上海、重庆、柳州)中受影响最大的当数北上广,相应该类“外向”型城市的展会也会受到更多影响。?
(来源:视觉中国)
此时西南汽车群最重要的汽车城市重庆在复工时间、人员流动、疫情控制、辐射范围等方面都显示出优势,因此重庆无疑会成为今年重要的汽车工业发展基地,并承担起国内展会平台的重要责任。第十届中国汽车技术展在重庆举办,必将吸引行业目光,为参与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中西部产业亟需升级,市场潜力巨大
中西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但也存在诸多产业结构问题,如汽车产业大而不强,国际化程度不高,产业集聚度偏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零部件产业与整车产业的发展不协调等。究其主要原因,是创新技术驱动力不足,无法打破中西部地区地方壁垒及重“整”轻“零”思想观念。
就中西部片区而言,在打造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链基本上都是通过招商引资。若要实现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就必须加强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研发。
北上广深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汇聚了更多的先进汽车技术,但市场趋于饱和,中西部地区市场潜力更大、下沉空间更为广阔。因此,在布局市场、产官学研合作等方面,第十届中国汽车技术展更有利于为企业进军中西部汽车产业提供优质和契机。
3.促产业发展,国家及地方出台多项战略政策
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受到严重抑制,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大力帮助汽车产业复苏和转型升级。2月国家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提出促进智能汽车发展。3月国家发改委和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机动车报废更新政策和新能源汽车推广机制。4月全国政协副万钢在北京主持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咨询委员会会议。
重庆市人民大力支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早在2018年《重庆市人民办公厅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全市汽车产业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需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发展,推进智能制造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到2022年,将重庆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基地。
今年又先后印发《重庆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重庆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法规,并公开30余项2020年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市级重大建设项目,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动全市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重庆市部门联动发力
第十届中国汽车技术展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重庆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共同主办,是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而打造的汽车技术专业展。自2011年创办以来,已成为中国汽车创新技术领域代表性的行业盛会。
近年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重庆市部门的号召和联动推动下,中国汽车技术展得到全国各省市行业协会、学会、联盟支持,并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第十届中国汽车技术展将继续肩负行业使命,以交流共享助力汽车产业链企业创新发展,以技术创新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汽车制造产业带动重庆经济腾飞。
2.六大前沿主题,深度聚焦汽车未来技术
不同于传统车展,中国汽车技术展深度聚焦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智能制造、轻量化”等未来发展趋势,系统展示从创新材料、智能制造、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新能源到整车的前沿技术产品。
可以说,第十届中国汽车技术展兼顾专业性与综合性,全面覆盖汽车全产业链,成为展会用户新产品推介与技术交流合作的首选平台。
3.直面数百行业大咖,先知产业发展趋势
第十届中国汽车技术展同期举办中国汽车科技创新大会,邀请百名汽车行业大咖直击热门技术话题,分享市场最新动态,透析产业发展方向。大会设置新闻发布、媒体专访、专业论坛、交流互动、产品推介等环节,让参会者面对面与同行专家、客户及竞争对手深度探讨汽车产业未来之路。
目前热门报名参与的主题论坛如下:
第二届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技术高峰论坛 第四届智能工厂与工业机器人高峰论坛 第三届中国汽车白车身大会 第三届汽车新能源及智能化技术发展论坛 第七届中国汽车用钢年度峰会 2020中国汽车创新材料与轻量化技术论坛 第三届汽车创新与测控技术论坛 中国汽车用铝应用发展论坛 汽车电池技术论坛 动力总成技术论坛注:更多活动安排及详细信息请参考“CHINA?ATEC?2020中国汽车科技创新大会”
1.数据说话,实力满足客户需求
自2011年创办以来,展会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潜在客户群体不断扩大。
截止上届,展会辐射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6000余家企业参与。近三届展会每届均超过30,000人次专业人士到场参观交流。其中有近70%专业观众与购商来自国内中西部地区,展会成为中西部地区汽车工业领域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寻找合作伙伴的重要渠道。
根据市场调查与往届客户反馈,参展方、参会方对展会效果都有较高的满意度,展会需求逐年增加。2020第十届中国汽车技术展预计展出面积45000平方米,展商750家,专业观众多达35000人次。
2.品牌服务,全方位增强参与体验
中国汽车技术展力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加强对参展商的宣传力度,同时不断提高展会现场管理与服务水平,提供展会规划、展会日程、展商名录、交通指南、周边设施导引等各类服务。
展会前期已通过展商与专业观众问卷调查,收集客户参会诉求,针对性策划主题论坛、推介会、欢迎晚宴、颁奖等内容丰富的活动加强业界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为客户展开洽谈合作营建良好契机和环境。另有百家主流、专业媒体现场助阵,集中式曝光,提升展会参展商行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第十届中国汽车技术展,一个您非参加不可的行业盛会!机会总是留给有远见且有准备的企业,我们已为您搭建好专业平台,欢迎加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四大车展
2020(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北京车展总展出面积达到20万平米,共展示车辆785台、全球首发车82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14台)、概念车36台、新能源车160台(其中中国车企新能源车147台)。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大型活动疫情防控的要求和指导意见,本届北京车展实行了严格的实名制入场制度,观众每日参观分上、下午两个场次,对每日参观总人数进行限制,展会按照要求对现场观众数量做了精准有效的控制。展会期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两个展区共吸引观众53万人次。作为2020年全球唯一的顶级国际汽车展览会,在疫情席卷全球,全行业倍受冲击的背景下,北京车展为业界同仁、为社会各界观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自1990年首届展会成功举办至今,北京车展已经历了30年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汽车从小到大的过程,并正经历着中国逐步走向汽车强国的征程。同时,北京车展也肩负着推动汽车行业国际交流,促进行业合作共赢的重任。2020年年初,疫情席卷全球,汽车行业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度面临全面停摆危机。中国迅速果断取应对措施,成功阻断了疫情在国内本土的蔓延。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恢复最早、恢复最快的的汽车市场。在疫情冲击全球汽车产业的当下,2020北京车展无疑被赋予了更多的特殊使命和责任,其成功举办对于提振全球汽车行业士气,助力我国汽车行业和市场的稳步复苏,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极为积极的重要意义。
2020北京车展以“智领未来”为主题,聚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发展,展示新能源、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所带来的行业变革,描绘了人们对新出行方式和汽车新生活的美好愿景,亮点突出,精彩纷呈,集中表现在以下七大方面。
技术领域发展大放异彩
本届北京车展上,技术领域的发展引人关注。电动汽车长续航版本纷纷推出,换电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氢能源汽车异军突起、混合动力汽车再次回到聚光灯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自动驾驶技术、以5G为引擎的车联网架构也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科技公司一显身手。高算力的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多种功能整合在一起的智能座舱、用车规级芯片及百万像素摄像头的360度环视系统和自动泊车等新技术激起了广大观众的极大兴趣。中外企业争相在北京车展上秀出他们的前沿技术成果和最新解决方案,涵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云等多个领域。更有燃料电池电堆、碳化硅、智能驾舱等创新技术首次在中国展出。在本届北京车展展示出来的技术进步,让我们对汽车行业的未来充满期待。
新能源汽车集体发力
如今,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各大车企纷纷加快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等在内的汽车产业参与者,均在北京车展上展示了代表自身最高设计、制造与创新水平的电动汽车产品。据统计,在本届北京车展上亮相或者上市的新车中,近40%左右的车型为新能源车型。各主机厂全力投入电动车研发项目已经成为潮流趋势。特别是国内市场,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企业纷纷聚焦新能源产品。北京车展展出的160辆新能源车中,有147辆为中国车企新能源车。随着汽车产业升级,新能源技术逐渐积累,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日渐成熟,国内各大车企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新能源品牌,东风、北汽、吉利的新能源品牌——岚图、ARCFOX、几何也第一次在北京车展上与观众见面。同时,在北京车展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一些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发力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众多豪华品牌、合资品牌也随之加入,蓄势待发,让新能源汽车竞争愈加激烈。
智能网联催生未来出行的前瞻构想
近年来,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百年汽车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本届北京车展上,年轻化、科技化趋势更加突显,各家车企纷纷带来智能网联“黑科技”,将曾经只能在科幻**里看到的经典场景带到车展现场。几乎所有参展车企都有涉及到与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领域相关的产品与技术储备,前瞻未来汽车发展,必将突破我们的想象空间。
另外,众多科技公司在北京车展的首次亮相,也宣告新的“鲶鱼”开始进场。在5G技术日益成熟、AI展、云计算成为产业基础的背景下,在汽车新四化的推动下,围绕自动驾驶、智能生态领域,科技公司很有可能成为汽车行业的生力军。
自主品牌高端化,竞争促产品力提升
本届车展,自主品牌阵容强大,众多全新车型亮眼夺目,外观新潮、内饰精致,在动力选择、智能网联技术等方面也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经过多年积累,自主品牌到了潜力开始释放的黄金期,成果丰硕。展会现场,众多自主品牌重磅发布了高端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并推出了中高端品牌战略车型,从智能、健康、动力、空间等方面重新定义市场新标准,为用户打造更具产品价值的全新车辆。而在自主品牌升级的背后,是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以及消费升级的助推,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各企业顺势而为、努力探索实践的成果。
商用车稳中求进、零部件展区全面创新升级
近两年来,国内商用车市场销量屡创新高。本届北京车展商用车展区展品涵盖重卡、中卡、轻卡、客车、新能源车、专用车等车型。在商用车企业发展的路途上,我们同样看到了智能化、网联化、高端化的趋势,商用车也在向着轻量化、智能化、更环保的方向稳步前行。
2020北京车展零部件展区设立汽车部件及组件、电子及智能网联、经销商及维修站管理、可替代能源及燃料、移动服务及自动驾驶、用品及改装等六大展示专区,国内外零部件企业、OEM厂商、后市场供应商等700余家企业参展,充分展示中外汽车零部件行业最新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展会同期还举办了多场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论坛和配对会,汇聚国内外汽车行业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与传媒精英,共谋汽车工业发展方向。
全球媒体聚焦北京车展
2020北京车展作为本年度唯一的全球顶级汽车展览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展会媒体日两天共举行了72场新闻发布会,各企业均携最新产品和技术精彩亮相。各企业外国高管也通过越洋连线、线上互动的方式与现场嘉宾和媒体同一时刻、共同参与了北京车展上的新品发布。本届车展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来自3045家机构的12786名记者参与报道了展会盛况,其中包括89家海外新闻机构的168名驻华记者。虽然由于疫情的原因,外国记者不能亲临北京车展现场,但是来自全球各大新闻机构的驻华记者和众多专业媒体都对本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北京车展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和记录。广大新闻记者用专业的角度、独特的视角,深刻地分析了汽车行业最新发展的成果,向全世界传播了2020北京车展的盛况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势复苏。
细致服务保障展会有序进行
北京车展主、承办单位始终致力于提高展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观众观展体验。本届北京车展继续借鉴往届成功的经验和服务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安全保卫、餐饮供应、通信联络、信息咨询、观展指导等现场服务举措。另外还设置了临时移动厕所,急救车医疗服务、保障现场通信服务的移动通信车、集中的餐饮服务区、以及公安警务服务点等便民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2020北京车展是在疫情常态化状态下举办,主、承办单位为保障与会人员的健康安全,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要求下,制定了疫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实行了由主办方、场地方、服务商、参展商共同参与和落实的联防联控责任。展会严格实行了扫码测温,实名入场的制度,配备了无感测温仪、手持测温枪、洗手液、口罩等防疫设备和物资,展会现场还设置了医疗救护车及专业医疗工作人员。场馆定期实行消杀制度,各展台配置了专职的防疫人员,落实展台的防疫责任。展馆内网格化布控防疫监管人员,从提醒观众佩戴口罩,到展台展车的消杀等工作细节,实现防疫无死角,为展商及观众提供安全可靠的参展和观展环境。为切实实行实名制入场,本届车展首次全部用了电子参观票的形式,不设实体票。参观本届车展的观众全部用实名制预约购买、凭参观者实名制入场的方式,确保了到场人员身份和信息可追溯,保证了展会的公共卫生安全。
2020北京车展得到了北京市及属地顺义区委、区的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在疫情防控、安全保卫、交通管理、反恐防恐、现场消防、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等方面鼎力支持,给予了本届展会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使本届车展的综合服务水平得到了实质性地提升。
汽车零部件的行业现状
中国四大车展包括上海车展,北京车展,广州车展,成都车展。以下是对其的具体介绍:
1、上海车展: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又称上海国际车展,创办于1985年,两年举办一届。2004年6月,上海国际车展通过国际博览联盟UFI的认证,成为中国四大车展中第一个经UFI认可的汽车展。
上海车展还以官方网站为平台,引进世界一流的网上互动多媒体交流与展览技术,举办“网上互动上海车展”,以高层次论坛配套,组织“中国汽车设计论坛”。
2、北京车展:北京车展全称北京国际汽车博览会。2020北京车展将使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老两个展馆。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主要展示国内外乘用车、商用车;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主要展示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品,并在老馆设专馆举办“第三届北京国际新能源汽车展”,专门展示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上的新产品。
3、广州车展:作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四大车展之一,广州汽车展自2003年创办以来,始终以为汽车行业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综合性的展览体验平台为宗旨,与行业精英携手共进,砥砺前行,一同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壮大。
各国车展
1月: 美国底特律车展(North American International Auto Show;NAIAS)
1月: 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Le Salon de l'Auto de Bruxelles)
2月: 美国芝加哥车展(Chicago Auto Show)
2月: 加拿大多伦多车展(Canadian International Auto Show;CIAS)
2月: 荷兰阿姆斯特丹车展(The European Road Transport Show;BedrijfsautoRAI)
3月: 瑞士日内瓦车展(Geneva International Motor Auto Show)
4月: 韩国首尔车展(Seoul Motor Show)
6月: 西班牙巴塞罗那车展(Salon Internacional del Automovil Barcelona)
7月: 英国伦敦车展(British International Motor Show)
9月: 德国法兰克福车展(Internationale Automobil-Ausstellung;IAA)
10月: 法国巴黎车展(Paris Mondial de l'Automobile)
11月: 日本东京车展(Tokyo Motor Show;TMS)
12月: 美国洛杉矶车展(Los Angeles Auto Show)
4、成都车展:成都车展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车展,成都车展已从国内众多的车展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人气和吸引力的汽车盛会之一。成都车展的展品范围涵盖各类乘用车与商用车、汽车零部件、汽车售后相关产品以及各项汽车技术展示和汽车媒体等。
预估一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会如何发展?有哪些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仍处于进口依赖阶段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化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高精尖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进程当中,当前我国汽车核心零配件仍处于进口依赖的阶段。
中国汽车零部件本土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随着汽车市场规模扩大和全球化购迅速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2021-2022年,我国多家上市大型汽车零配件相关厂商持续看好并深化布局汽车零配件市场,代表性企业包括均胜零配件、拓普集团、中国长城、安洁科技、奥特佳、华工科技、保隆科技、得润零配件、银轮股份、北斗星通、拓普集团等。
中国汽车零部件需求有待恢复
根据OICA统计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2021年,全球和中国的汽车产量均呈波动态势,在2019年以前全球和中国汽车产量走势基本相同,但在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较大下滑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产量维持与2019年差距较小的水平。2021-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有所回升。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2701.1万辆。由此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整车配套市场需求有所回升。
再从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汽车维修市场需求来看,根据公安部数据统计,2010-201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速均高于9%,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增速。截至2020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81亿辆。截至2021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02亿辆,存在较大汽车维修市场需求。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需平衡分析
结合上述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供给及需求情况来看,我国本土供给能力有所增强,需求也处于逐步恢复的状态。再从国际形势来看,2020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和肺炎全球蔓延影响,出口停滞,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经营压力。2021年汽车半导体短缺现象开始在更大范围蔓延,全球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汽车半导体供货不足的影响,部分车型出现生产延误、减产,甚至停产等问题。截至2021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为15%,其中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车用芯片进口率高达90%以上,汽车芯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急需增强。综上所述,我国中低端零部件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状态,而高端零部件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具体供需平衡分析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国内外有哪些汽车零部件展览会
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的前端产业链,对汽车产品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影响显著,零部件的发展方向又与整车的发展密不可分。它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种趋势:
1. 客户需求趋势
汽车用户需求趋势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引擎,也直接影响着汽车零部件整体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80、90后新一代司机的涌现,未来客户将更加注重驾驶体验,追求舒适性、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等方面,主要表现为车载通讯及车载需求增加,系统不断更新升级,车辆内饰追求绿色环保、美观大方,因此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需求增加,悬架系统不断升级,NVH性能也要不断提升;安全性方面,客户需求已经由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变,主动安全需求日益增加,如车身稳定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盲区监测、前下防撞、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等功能已经成为车辆标配;
便利性方面,汽车智能化电子产品应用广泛、数字网络化、总线化趋势加强,自动雨刮、自动灯光、遥控钥匙、自动锁车等功能日益完善;经济性方面,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不断优化,通过降低整车自重降油耗,铝合金件占比增加,免维护传动轴和电桥的维护周期延长,车辆零部件的可靠性、耐久性要求提升。因此,零部件企业要不断推动零部件产品转型升级,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2.政策法规趋势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节能环保、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节能环保方面,如《GB17691—2018 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等通过汽车节能减排来保护环境,这对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在这些政策的拉动下,后处理排气系统、尿素系统、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氢燃料系统、轻量化材料、新型环保材料、环保加工工艺应用将增加。
安全方面,如《JT /T 1178.2—2019 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589—2016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等,将加速胎压报警系统(LDWS)、预碰撞警示系统(FCW)、电子控制制动系统(EBS)、盘式制动器、爆胎应急装置、自调节前大灯、防飞溅系统、自动调整制动装置、轻量化材料的应用。
3.?技术发展趋势
汽车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围绕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系统化和模块化。智能化方面,通过电子技术提高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成为整个行业的热点。电子产品在整车价值占比逐年提升,汽车电子向集成化、电控化发展,车联网、智能驾驶、主动安全、车道保持系统、智能操纵装置等技术应用更加普遍。
电动化方面,要求在新型动力(新能源)开发、材料选用、加工工艺、汽车使用过程尾气处理和报废等环节中充分体现节能减排、汽车与环境的和谐,新能源成为行业热点;轻量化方面,汽车轻量化实际上就是零部件的轻量化,轻量化材料的使用、材料结构性能优化,铝铸件、铝镁合金件、车用塑料件的大量应用将是一个趋势;系统化和模块化方面,系统化是功能的集成,开发的概念,整车厂与供应商联合开发,供应商从零部件设计、开发、检测、试验验证等过程全程参与,供应商为主机厂提供零部件整体解决方案。模块化是将总成和零部件按其在汽车上的功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度集中、完整的功能单元,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
4.发展模式趋势
国外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发展模式主要有西欧、美国、日韩等,西欧主要是自由发展模式,零部件相当发达,甚至超过整车发展,整车与零部件厂家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美国和加拿大模式,零部件与整车势均力敌,主要以市场竞争为基础;日本和韩国是相互协作模式,零部件相当强大,以资本关系为基础,但仍受整车厂制约;俄罗斯模式,零部件基本依附或从属于整车厂,暂未取得相对独立地位。
我国整车厂与零部件发展关系主要有主机依附型、扶植型、市场自主型、外商投资型等模式,主机依附型主要是一些整车厂旗下的零部件企业,发展高度依附于整车厂的发展;扶植型零部件企业主要位于湖北、广州等地,这些地方整车厂分布较多;市场自主型零部件企业主要依靠自身成熟先进的管理模式、领先的技术优势抢占市场;外商投资型零部件企业主要有熟知的德尔福、伟世通、博世等。
未来总体上零部件企业将不断从整车厂剥离,整车制造企业逐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向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零部件越来越多依靠外部独立的零部件制造商提供。零部件从整车剥离,相互间建立起对等合作、战略伙伴的新兴互动协作关系。但是无论哪种模式,均表现为整车厂必须掌控核心零部件。
中国汽车配件行业在国内汽车产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轮胎展会是属于汽配展的。
2009年全球专业汽配及部分石油及能源展览会
2009年国外汽配专业展览会:
1、 乌克兰基辅国际汽摩及零配件展览会
时间:3月10-13日 地点:乌克兰基辅
2、 日本东京汽车零部件展览会IAAE
时间:3月12-14日 地点:日本东京
3、2009年南非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
时间:3月18-21日 地点:南非
4、2009年阿尔及利亚汽配展
时间:3月31日-4月3日 地点:阿尔及尔SAFEX展览中心
5、 澳大利亚汽车配件及售后服务博览会(AAAA)
时间:4月2 - 4日 地点:悉尼展览中心
6、 巴西国际汽配展(两年一届)
时间:4月14 - 18日 地点:巴西
7、2009土耳其汽配展/法兰克福(土耳其)国际汽车制造、销售及维修展
时间:4月16 - 19日 地点:伊斯坦布尔Tüyap 展览会议中心
8、 海峡两岸车用零配件及车用电子展览会
时间:4月14-19日 地点:台北世界贸易中心 南港展览馆(新)
9、伊斯坦布尔国际汽车制造、销售及维修展览会(Automechanika Istanbul)
时间:4月16-19日 地点:伊斯坦布尔 Tuyap Fair Convention &Congress Centre
10、 印度孟买国际汽配展(首届)
时间:5月14-17日 地点:印度
11、2009年法兰克福中东(迪拜)国际汽车及配件博览会
时间:2009年5 月31—6月2日 地点:阿联酋迪拜
12、 捷克国际汽车暨零配件展
时间:6月4-8日 地点:捷克
13、 中东(迪拜)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 Automechanika MIDDLE EAST
时间:6月 地点:阿联酋迪拜 Convention&Exhibition Centre
14、中美洲国际汽车零部件、原料加工及售后服务贸易展览会 PAACE Automechanika MEXICO
时间:7月 地点:墨西哥城Banamex展览中心
15、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汽车及配件展览会MOSCOW INTERNATIONA MOTOR SHOW
时间:8月26-30日 地点:莫斯科CROCU国际展览中心
16、2009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汽车摩托车配件展
时间:9月30-10月3日 地点:里约展览中心
17、2009年香港秋季电子展-汽车电子展
时间:10月 地点:香港展览中心
18、巴黎国际汽车配件及工艺装备展览会EQUIP AUTO 2009
时间:10月13-18日 地点:巴黎北郊维勒班展览中心
19、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 AAPEX2009
时间:11月3-5日 地点: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20、国际汽车汽车改装市场展览会 SEMA 2009
时间:11月 地点: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21、2009年伊朗国际汽配展览会
时间:11月11-14日 地点:伊朗
22、韩国汽车配件及汽车工业博览会
时间:11月19-22日 地点:韩国国际展览中心 (KINTEX)。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伴随着我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在发展壮大,从世界格局来看,我国零部件行业无论是横向规模发展还是纵向技术升级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本土零部件产业格局呈弱、小、散的状态,虽然产业规模较大,但是缺乏规模效应,且关键零部件领域几乎全被外资占据,行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廉价劳动力及成本。在汽车零部件全球购的背景下,具有技术和研发优势及规模优势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报告显示,中国零部件产业产值已经超过1.2万亿,产业规模大,但目前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有2万多家,平均每家企业产值仅为0.6亿元左右,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规模效应。以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博世为例,2010年销售收入近500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销售收入仅为33亿美元。核心部件研发能力弱,本土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及消耗型产品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廉价劳动力成本及成本,不掌握高端产品技术且缺乏研发能力。2009年汽车工程学会对零部件行业的调查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目前只占销售收入的1.4%,远低于跨国公司5%的平均水平。
核心零部件研发能力弱是阻碍该行业发展的软肋,目前自动变速箱、ABS、安全气囊等产品仍然是国内空白,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垂直化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低端,少数高技术含量产品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但是质量稳定性无法保证,仍无法进行商业应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