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碳产业的注意问题

2.geely是什么车

汽车零部件吧_汽车零部件杂志社

比亚迪是一家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高新技术企业。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月,经过24年的高速发展,已由成立之初的20人壮大到今天的24万人,并在全球设立30多个工业园,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

比亚迪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再到应用,全方位构建零排放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比亚迪是香港和深圳上市公司,营业额和总市值均超过千亿元。

扩展资料:

1、车标含义

比亚迪新标识将不再沿用原有的蓝白相间色,图案改为椭圆形状,并加入了光影元素。从字体的排列、图形的颜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了比亚迪汽车的创新、科技和企业文化精髓,令比亚迪品牌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比亚迪高层人士透露,比亚迪新标识更加简洁直观,并具有国际化元素。通过这次换标,比亚迪汽车将围绕打造国际品牌这个目标,全面促进企业产、科、研、销各个层面国际品牌意识的提高,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洞察力,最终达到比亚迪品牌的优质和高含金量。

2、品牌历史

比亚迪股份公司创立于1995年,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以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谈到造汽车,无非是在扮演一位“门外汉”的角色。

正是利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响亮名号和对秦川汽车的收购行为,使得比亚迪有了相对于其他新手的先发优势。短短一年内,比亚迪汽车的产品线由原来单一的“福莱尔”微型轿车,迅速扩充为包括a级燃油车、c级燃油轿车、锂离子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全线产品。?

参考资料:

比亚迪-公司简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比亚迪

低碳产业的注意问题

最长9:00至17:00

展会日程安排表

项目 时间 地点

新闻媒体日 2006年-11月-18日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及全国农业展览馆

开幕式 2006年-11月-19日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乘用车展区专业观众日 2006年-11月-19-20日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乘用车展区公众观众日 2006年-11月-21-27日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商用车展区公众参观日 2006年-11月-19-23日 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

零部件展区 2006年-11月-19-23日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2006北京车展新闻发布时间表(11月18日)

TIMETABLE OF PRESS CONFERENCE OF AUTO CHINA 2006

技术交流/信息发布会日程表

序号 讲座题目 时间 地点 主办单位

1 第三届国际先进汽车动力与能源技术研讨会 11月18日8:00-17:00 北京昆仑饭店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 中国入世五周年汽车研讨会 11月17日-18日 综合服务楼204室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3 北京国际车展雪铁龙及东风雪铁龙联合发布会 11月18日 9:00-12:00 综合服务楼201室 北京星原文化艺术广告公司

4 中国汽车消费环境高层研讨会 11月18日下午 新华网直播室 经济参考报社

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新华网络有限公司

5 粉末冶金技术的发展 11月19日 9:00-16:00 综合服务楼203室 GKN

吉凯恩传动系统技术在中国的汽车传动系统和动力总成系统的应用

6 GfK全球汽车领域市场研究(技术)新视野 11月19日9:00-16:00 综合服务楼202室 GfK(捷孚凯)市场调查有限公司

7 2006中国汽车营销与市场研讨会——竞争时代的中国汽车营销 11月19日14:00-17:00 综合服务楼201室 清华大学汽车营销(EMBA)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全国同学会

8 博今思远——汽车行业价值论坛 11月19日13:30-16:30 综合服务楼208室 上海博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9 2006北京国际汽车高峰论坛 11月19日13:00-17:50 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10 仿真校验——打造最短工期、最高质量的汽车生产线自控工程 11月20日9:00-12:00 综合服务楼205室 法国TNI软件公司

11 汽车空调系统:现状与未来趋势 11月20日9:00-12:00 综合服务楼208室 贝洱亚太管理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现状与未来趋势

12 万都先进汽车底盘技术 11月20日9:00-16:00 综合服务楼201室 万都(北京)汽车部件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13 趋势、数据、营销——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交流会 11月20日13:00-16:00 综合服务楼202室 新华信集团

14 博世ESP系统试乘活动 11月20日 交通部实验场 博世公司

15 赛豹5系列发布会 11月20日 9:00-11:00 综合服务楼226室 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6 应对语言壁垒与环境差异——中国汽车进军海外必闯的关口 11月20日13:00-16:00 综合服务楼203室 传神联合(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7 中国汽车行业营销服务趋势——CRM 11月20日13:00-16:00 综合服务楼205室 北京润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腾飞之路

18 出口欧洲车辆认证及所需跨越的壁垒 11月20日13:00-16:00 综合服务楼204室 英国车辆认证局

19 2006中国汽车电子技术及产业发展高层论坛 11月20日全天 亮马河大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 高质音讯新体验 声控导航显神威 11月21日9:00-12:00 综合服务楼205室 富迪科技

21 中国导航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时在线,车载和移动应用

22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腾飞之路 11月21日13:00-16:00 综合服务楼205室 北京润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23 出口欧洲车辆认证及所需跨越的壁垒 11月21日13:00-16:00 综合服务楼201室 英国车辆认证局

24 2006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论坛 11月22日13:30-17:30 综合服务楼226室 北京中讯博闻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5 “2006我的理想车”评选活动颁奖活动 11月22日13:00-16:00 综合服务楼201室 上海堂正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汽车生活》杂志社

26 汽车色彩 11月22日13:30-16:30 综合服务楼203室 中国流行色协会

27 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道 11月19日14:00-15:30 综合服务楼204室 北京特恩斯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28 第六届“先进制造技术与汽车制造业”高层论坛 11月20日8:30-16:00 北京建国饭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AI《汽车制造业》杂志社

29 通用汽车国际媒体会议GM international Media Meeting 11月18日11:00-14:00 综合服务楼206室 宣传

geely是什么车

绿色环保一直是产业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并不是因为低碳概念的兴起而刚刚产生,任何一个新概念的提出都意味着新商机的诞生。然而,不能不引起注意的是,概念到现实总是需要一个实现的过程,如今在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通过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技术标准,用以限制不符合能耗、环保标准的产品进口,这对国际贸易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技术壁垒。WTO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前言中规定“不能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取诸如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措施”。因此,发达国家取的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是无可争辩的。我国也频频遭遇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围堵。有专家指出,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了汇率之后影响外贸的第二大因素。

随着世界范围内低碳概念的提出,不符合绿色低碳理念的产品必然要遭到淘汰。而我国的产品出口仍大量依赖产品的初级加工,客观上,对我国外贸出口构成了一定影响。但是,绿色贸易壁垒有别于关税壁垒,是把双刃剑。虽然绿色贸易壁垒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与科技存在巨大反差的背景下施行的,具有隐蔽性、歧视性的特点,并将对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中国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推动企业加强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企业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实际上这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趋势。

“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以加工制造为主体的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我国中小企业应当未雨绸缪,加强科技研发能力,提升产品国际竞争水平,以赢得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 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招商引资带来的税收,却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我们一边在享受着外商投资企业加速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去面对那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中国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

如今,中国内地再次吹响了产业转移的号角,不能不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要谨防产业转移成为污染转移的借口。地方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不因为眼前经济利益、个人政绩考虑,而忽视了对污染的把控,破坏当地环境。此举不但不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相反会因环境破坏,制约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果产业转移仅仅是把高污染高排放企业,从发达地区转移至落后地区,此举虽然从短期来看解决了地方招商引资问题和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淘汰落后高耗能企业的安置问题,但其实只是把高碳从左手交到了右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发展低碳、淘汰过剩产能有可能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一部分企业关停并转将会增加就业压力,并由此可能造成一定的经济动荡。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有、有步骤的实施低碳策略,且不可一拥而上、一蹴而就。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可能还会相对增加,但是这种增加还是一种合理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还会有所增加。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还不能脱离高碳发展的模式,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力量,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使得产品更加符合“低碳时代”要求。 低碳经济不单纯指某个行业的低碳发展,更是产业上下游的低碳协调发展,如果把下游的耗能转移到上游,还能算是发展低碳吗?北京国际汽车展上,各大厂商都迎合着潮流打出了低碳、环保的电动汽车牌,仿佛谁若是没有两个电动汽车产品便就会被市场淘汰一样。各大媒体也将焦点对准了电动汽车,一时间,仿佛不买电动汽车便构成了低碳经济的绊脚石,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的最大特点是能源替代。诚然石油的消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电动汽车就真的能降低碳排放吗?

中国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燃煤,超过50%的煤炭消费用于火力发电,而同时,火力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70%以上。加之目前我国煤炭发电平均效率只有35%,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电动汽车,无异于增加电力消耗,同时也就意味着增加碳排放量。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电力将更为紧张。而在风能、核能发电尚在发展阶段的我国而言,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势必将增加能源供需紧张形势,相反不利于低碳产业的发展布局。

对于来说,在不遗余力地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支持相关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更需要解决源头问题。以电动汽车为例,用煤炭替换石油的作为并不可取,电动汽车成为低碳经济时代先锋的前提是解决电力问题,否则,前景并不乐观。 自然碳捕获:海水、绿色植被都是蓄碳池体系的组成部分,现今地球的海水里充满了远古时代的碳,其总量大约有35万亿吨。而经过数千万年的时间,地球上的原始森林也吸进了数万亿吨的二氧化碳。被植物所捕获到的大多数二氧化碳经过数十亿年的时间,都演变成更加固定的地质形态,包括石灰石、页岩,也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直到大约500年前,这种自然碳捕获的过程都进行得十分顺利。碳的循环在当时达到了一定的平衡:腐烂的植物或者火焰每排放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森林或海洋就会重新吸收一个同样的分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二百七十。然而,从公元1500年开始,这种平衡被逐渐打乱。由于农业的发展和对木材的需要耗尽了森林,地球吸进碳的能力逐步下降。更为重要的是,对能源需求贪得无厌的工业革命引发了碳氢化合物燃烧量的骤增,从而扭转了数亿年来碳储存的平衡。从18世纪末以来,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从微不足道的每年1亿吨上升到每年63亿吨,大约比生物圈所能吸收的量多了一倍。由于每年进入大气层中的碳量比被捕获的碳量多出32亿吨左右,所以大气层中碳的聚集量开始上升,增加到了百万分之三百八十以上。

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开始了人为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尝试。

碳捕集与封存(简称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它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可以使单位发电碳排放减少85%至90%。对于中国来说,解决煤炭污染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煤炭丰富,也是煤炭使用大国。但众所周知,煤炭造成的污染破坏也是很严重的。如果不解决煤炭产生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同时,随着世界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关注,中国因此承受的国际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中国应及早自行开发碳捕捉及封存技术。如果不及早自行开发清洁煤炭技术,中国今后还将被迫去购买美国或别国的相关技术,处境会相当被动。碳捕捉及封存技术是将煤电厂释放的二氧化碳捕获,经过压缩,然后埋入岩层或海底,达到减少80-90%碳排放的目的。应用碳捕捉及封存技术将使煤电成本增加21-91%。如果能将捕获的二氧化碳加以利用,比如注入油田以增加石油的产量,成本就可能降低。第一家应用碳捕捉及封存技术的试验性煤电厂在德国建成。运行情况还不清楚。 如何处置多出来的二氧化碳,一个“异想天开”的解决方案出台了:把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捕捉并集中起来,深埋于海底或地下,彻底解决因温室气体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威胁。

[1]、地质封存:

向即将耗竭的油气储层和不可开的甲烷煤层注入二氧化碳是一种“增值”的埋存方式,试验研究表明,注入2倍体积的二氧化碳,可以驱替一倍体积的甲烷气体,世界上有70个油田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来提高石油回率,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碳埋存技术。

[2]、深海封存:

深海封存是指把二氧化碳注入深海中以进行长时间的存储,大部分二氧化碳在深海中将与大气隔离若干世纪,深海封存在全世界还未被真正用,也未开展试点示范,仍处于研究阶段。二氧化碳封存面临的科学疑问是,将巨量的二氧化碳储存到地下或深海,是否有可能逃逸出去?令人乐观的是二氧化碳并不需要被永久封存,封存的时间只要保证自然界中碳循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到工业化之前的水平即可,从目前来看,人类的科技发展应该可以做到。 中国在碳捕获与封存方面积极与澳大利亚、英国等技术发达国家合作,积极发展碳捕获与储存的试点项目。2008年7月,中国华能集团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CSIRO)正式宣布在北京成立的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建成投产。这项由华能控股的西安热工研究院设计完成的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坐落于北京郊区,是中国首个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预计其年回收二氧化碳能力可达为3000吨。前面提到的高碑店热电厂位于北京市东郊高碑店,是由北京国际电力开发投资公司与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共同出资建设。

2009年3月,神华集团表示其正在研究利用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减少煤制油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正在进行示范项目的研究、开发和评估工作。这一为神华集团位于鄂尔多斯100万吨直接煤制油示范项目配套的工程,将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实现煤的清洁利用。研究表明,利用现代煤直接液化工艺,每生产一吨成品油,大概需要排放约3吨左右的二氧化碳,其中大部分纯度很高,捕集的成本相对较低。

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能源消耗处于全球前列,而建筑能耗更是占社会总能耗的25%。在“十一五”规划目标中,建筑行业要完成节能达1.01亿吨标准煤,建筑节能总面积达 21.46亿平方米。相较于的节能目标,目前来看,其达成难度在加大。截至2008年底,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仅下降了8.5%,未来进一步完善节能政策仍具有较大的紧迫性。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术是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新的发展趋势,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而不是简单地封存。与CCS相比,可以将二氧化碳化,能产生经济效益,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彭斯震2010年7月22日在《CCS在中国:现状、挑战和机遇》报告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发展,CCS技术建立在高能耗和高成本的基础上,该技术在中国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是不可取的,中国当前应当更加重视拓展二氧化碳性利用技术的研发。他强调:“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用CCUS(碳捕集再利用与封存)代替CCS(碳捕集与封存)。对中国来说,我们也更青睐CCUS。”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上,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成为热门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在博览会上说“中国CCUS目前有很大潜力,应尽快启动”。

二氧化碳的化利用技术有合成高纯一氧化碳、烟丝膨化、化肥生产、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饮料添加剂、食品保鲜和储存、焊接保护气、灭火器、粉煤输送、合成可降解塑料、改善盐碱水质、培养海藻、油田驱油等。其中合成可降解塑料和油田驱油技术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二氧化碳降解塑料属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类,可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可用于一次性包装材料、餐具、保鲜材料、一次性医用材料、地膜等方面。二氧化碳降解塑料作为环保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正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研究开发热点。利用此技术生产的降解塑料,不仅将工业废气二氧化碳制成了对环境友好的可降解塑料,而且避免了传统塑料产品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它的发展,不但扩大了塑料的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日益枯竭的石油是一个补充。因此,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生产和应用,无论从环境保护,或是从再生利用角度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现状

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等国的企业在二氧化碳基聚合物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

美国

2010年8月上旬,美国Novomer公司获得美国能源部(DOE)1840万美元的资助,将加快该公司二氧化碳制塑料生产线实现商业化。Novomer公司的技术使用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生产聚丙烯碳酸酯(PPC)树脂。PPC树脂可用于涂料、表面活性剂、软包装和硬包装以及纤维等,并且可实现生物降解。

Novomer公司已经在其合作伙伴伊士曼柯达(Eastman Kodak)公司的生产装置中进行二氧化碳制塑料的小规模生产。据称,使用二氧化碳生产应用于涂料和胶粘剂的低分子量热固性多元醇可望于2011年实现商业化,高分子量热塑性聚合物可望于2012年实现商品化。

中国

中国企业在二氧化碳制塑料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江苏中科金龙化工股份公司早于2007年就形成了2.2万吨/年的二氧化碳树脂生产能力(一条2000吨/年和一条20000吨/年的生产线),该项目用中科院广州化学所技术。中科金龙已经开发了二氧化碳树脂在涂料、保温材料、薄膜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中科金龙公司在2015年前实现10万吨/年的二氧化碳树脂产能。

日本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使二氧化碳能转变为用于合成塑料和药物的碳,从而变“害”为宝。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在工业领域仅用于生产尿素和聚碳酸酯等。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岩泽伸治等人发现,碳化合物经过处理后可以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新的碳物质。相关论文已经刊登在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会刊》上。

德国

拜耳材料科学公司和两家合作伙伴已获得德国的资助,将共同开发基于二氧化碳原料的聚氨酯生产方法。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将在未来三年里为该项目投入450多万欧元,研究目的是用二氧化碳废产物生产出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PPP)。

德国最大电力公司RWE Power International公司和位于德国亚琛的亚琛工业大学也将参与由总部位于德国Leverkusen的拜耳材料科学发起的这一项目。此外,将在Leverkusen兴建一座用上述新工艺的试验工厂。

该工艺中使用的二氧化碳将来自于RWE Power公司在德国Niederaussem的工厂,该厂的一座煤创新中心内设有一套二氧化碳洗涤装置。由此工艺生产出的PPP材料可用在建筑隔热和轻型汽车零部件中。

产业化遭遇的三大难题

作为化学方法固定二氧化碳的方向之一,二氧化碳制塑料对实现碳捕集、封存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二氧化碳制塑料可以在很多领域替代传统塑料,从而减少了生产传统塑料过程中的碳排放;另一方面,生产一吨树脂消耗0.4-0.5吨左右的二氧化碳,也体现了二氧化碳化利用的经济价值。二氧化碳制塑料与强化油(CO2-EOR)类似,在减少CO2排放的同时,可为企业带来收益。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目前我国在二氧化碳制塑料这一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二氧化碳降解塑料产业进展迟缓,相关技术的利用,只有中海油等“高端玩家”才“玩得起”。

一是成本压力太大。目前我国开发成功的二氧化碳降解塑料技术主要有4种,在这4种技术中,实现了产业化的有3种。由于这些项目规模小,目前只能小批量生产,产量低、价格贵。此外,项目所需主要原料之一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价格也很高,再加上不菲的新产品推广费用,导致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最终成本高达18000元/吨以上。在石油基塑料价格随石油价格走低的情况下,二氧化碳降解塑料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投资风险大。“就单位产品投资额而言,二氧化碳降解塑料项目的投资额比煤制油还高,一个1万吨/年二氧化碳降解塑料项目,往往需要1.4亿元以上的资金投入,单从经济效益考虑,项目的投资风险是很大的。”广州天成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陆斌说。中海石油化学股份公司和内蒙古蒙西高新集团负责人也坦承,如果不计算节能减排和环保效益,二氧化碳降解塑料项目根本不赚钱甚至会赔钱。

三是需求小、销售难。据介绍,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价格始终高于石油基塑料1.5~2倍。加之其热稳定性、阻隔性、加工性与石油基塑料存在一定差距,限制了其只能在食品包装、医疗卫生等有特殊要求的极少数领域使用,无法在需求巨大的薄膜、农地膜等领域推广应用。不仅如此,即便在有限的食品包装、医疗卫生领域,也面临聚乳酸、聚乙烯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降解塑料的冲击与竞争,使得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消费市场十分狭小,产品销售困难。

二氧化碳合成全降解塑料技术是世界关注的重要热点之一。目前市场上的塑料制品大多以石油为原料制成,成本高,且使用后不易降解,污染环境。运用该技术后,可将二氧化碳废气回收代替石油,直接生产全降解塑料制品。该技术一方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节约石油;另一方面合成的塑料可完全生物降解,能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危害,是一种典型的循环经济技术模式。 二氧化碳驱油,是一种把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中以提高油田收率的技术。在二氧化碳与地层原油初次接触时并不能形成混相,但在合适的压力、温度和原油组分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形成混相前缘。超临界流体将从原油中萃取出较重的碳氢化合物,并不断使驱替前缘的气体浓缩。于是,二氧化碳和原油就变成混相的液体,形成单一液相,从而可以有效地将地层原油驱替到生产井。应用混相驱油提高石油收率的一个关键性参数是气体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MMP),MMP是确定气驱最佳工作压力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因为混相驱油比非混相驱油能出更多的原油,所以希望在等于或略高于MMP下进行气驱。如果压力远高于MMP,就容易造成地层破裂,无法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其结果是不仅不能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还会降低经济效益。二氧化碳驱油一般可提高原油收率7%~15%,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年。

研究现状

美国是应用二氧化碳驱油研究试验最早、最广泛的国家。从10年开始,美国就在得克萨斯州把二氧化碳注入油田作为提高石油收率(EOR)的一种技术手段,至2006年已有70多个类似的项目,每年注入二氧化碳总量达2000万~3000万吨,其中大约有300万吨二氧化碳来源于煤气化厂和化肥厂的尾气,大部分从天然的二氧化碳气藏集。至今还在使用。CO2-EOR混相驱油提高收率范围在4%~12%之间,纯净CO2注入储层,占储层中流体体积的10%~45%。与CO2-EOR混相驱油项目相比,CO2-EOR非混相驱油项目较少。非混相驱油需要380m3CO2驱替1桶原油(760kg/b)。可最大提高收率20%。

我国的大庆油田和江苏油田都曾开展过驱油相关研究。年,大庆油田在萨南东部过渡带进行二氧化碳驱油的矿场试验研究,该项目首先与国外公司合作,1993年6月结束,1994年大庆继续开展试验,直到1995年底结束。驱油试验当时可能主要考虑到增加石油产量,缺少对二氧化碳在地下运移、富集的监测研究。

2006年,在中国石油集团领导的支持下,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吉林油田发起组织,联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向科技部申请了《温室气体的化利用和地下埋存》国家3基础研究项目,并得到了批准。项目组立足于中国陆相油藏储层特点和原油性质,发展完善了二氧化碳混相驱油、埋存评价等关键理论与方法,以减排利用火山岩天然气藏开发过程中副产的二氧化碳为目标,初步形成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的配套技术,并在吉林大情字井现场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奠定了我国利用二氧化碳驱油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化利用的产业模式基础。

应用前景

二氧化碳驱油提高收率和封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上实现双赢的有效办法,实现温室气体的化利用并提高油气收率前景可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现场应用已经证明,向油层中注入二氧化碳混相驱或非混相驱能够大幅度提高收率。据2010年《油气杂志》报道,美国利用二氧化碳驱技术已经出了大约15亿桶原油,根据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的评价结果,美国利用二氧化碳驱的增油潜力达340亿桶。

根据1998年《中国陆上已开发油田提高收率第二次潜力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的结果,仅在参与评价的79.9亿吨常规稀油油田储量中,适合二氧化碳驱的原油储量约为12.3亿吨。另外我国现已探明的63.2亿吨低渗透油藏储量,尚有50%左右未动用。开发这些储量,二氧化碳驱油比水驱油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二氧化碳在提高稠油油藏收率、提高煤层气和天然气收率领域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体到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二氧化碳减排必须走高效利用之路,二氧化碳驱油提高收率和埋存技术必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geely是吉利汽车。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GEELY)是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

19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千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2018年度《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411.719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267位,强势攀升76位,这也是其自2012年首次进入榜单以来连续7年上榜。

扩展资料

2002年,吉利轿车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市民最喜爱的家庭轿车”。

杭州市人民授予“2002年度来杭投资企业先进单位”称号。

2002年12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自行开发设计的吉利美人豹跑车,以其出众优雅的造型设计,先进的车身平台获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肯定,荣膺“中国工业设计创新特别奖”。美人豹跑车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珍藏。

2003年2月,由21世纪人才报主办、中国高校网协办的“2002年中国十佳民办高校”评选结果揭晓,北京吉利大学荣登“2002年中国十佳民办高校”之列。

2003年7月15日董事长李书福荣膺“中国汽车工业50周年5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

吉利的产品和服务也多次荣获消费者、技术监督、质量检验等协会组织的授予的各类荣誉称号。

吉利汽车入围中国财富500强?

2017年6月30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商标金奖的商标创新奖。?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267名。?

2018年9月10日,获得民政部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2018年9月20日,吉利控股集团的吉利控股集团“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荣获2018年第三届“CSR中国教育奖”和“精准扶贫”特别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