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物流配送_汽车零部件第三方物流

1.1用于临时储存的中转仓库

在更多的情况下,零部件被集装完后,不会被直接发送,因为运货车辆没有满载,这样会增加成本。所以,一般会将零部件临时储存起来,然后和其他被临时储存起来的零件一起,配送到主机厂。而起到临时储存作用的就是中转仓库。

1.2主机厂本地仓库

为了满足需求,及时把零部件配送到主机厂,制造商往往会建立属于自己的中转仓库,并储存一定量来自不同供应商的零部件。以便在主机厂需要,而又不能及时从其他供应商处进货的情况下,及时配送给主机厂,提高了配送效率。

1.3供应商配送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严苛性,更多的消费者是在两个小时内临时下单。而零部件的配送往往是比较复杂的,组装的成本也很高。基于这种情况,更多的供应商应将中转仓库建在离汽车制造厂附近的地方,以便于供应的及时性。

2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入厂物流供货模式

2.1模块化供货模式

运用集装技术,使散件集中到一起,然后共同供应给汽车装配车间,就是所谓的模块化供货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了配送效率。根据调查,这种供货模式可以降低成本10%~20%。

2.2同步供货模式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汽车制造企业越来越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零部件的品种越来越多,车型也越来越多,单种零部件的配送成本越来越高,因此用同步供货方式。同步供货即让供应商与主机厂装配线同步生产,消除中间储备,改变了低效率的传统供货方式,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准确的将零部件准时配送。信息共享是实现同步管理的前提条件,通过网络计算机,同步供货是由内部和外部反应时间因素来确定送货的间隔期,从而确定生产线的畅通。

2.3电子看板供货模式

看板这一术语最早是上世纪60年代从丰田汽车公司提出的。其含义是,根据从整车厂最后一道程序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调整配送,而反馈信息的载体就是所谓的看板。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的看板方式在汽车行业已经被计算机代替,通过互联网,所有的指令、工序之间的信息传递都通过计算机完成了传递,这就是电子看板供货模式。

2.4供货模式

供货模式指的是根据整车厂的生产,将需求量通知给供货商并将零部件的需求量按时提供给主机厂,我国的汽车生产厂商主要用的模式还是供货模式,这样的供货模式不仅占用大量的资金还而且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好。目前就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多数为中外合资企业,许多零部件均需从国外进口,因为在合资公司物流体系的众多环节中,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KD(散件组装)件一股用按供货的模式供到企业集配中心。

3集货配送方式

集货指的是供应商直接将货物运送到临时储备点(中转仓库)的过程。配送指的是将货物从临时储备点运往主机厂的过程。集货和配送是货物流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有不经过临时储备点而直接将货物运往主机厂的直接送货方式。其过程如图1所示。

3.1直接配送(Direct Delivery Supplier to Assembly Plant)

在这种方式下,零配件从供应商直接送至主机装配厂生产线上,如果装载率高的话,这是运输成本最小的一种方式。但随着拣货频率的增加,卡车的装载率会降低,运输成本会随之上升。这种方式应用不是很广泛,只适用于一些零配件供应量非常大的供应商。

3.2循环取货(Milk—run Supplier Gollections)

循环取货有一定的限制,指的是多个供应商共同提供品种齐全、批量小的零部件,一起将几个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送至生产厂。通常情况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车途径的多个供应商的零部件集中起来,根据实际情况为一个或多个汽车制造厂配送。只有在每次少量的拣货不会造成成本的大幅提高的前提下,才用循环取货。

3.3联合配送(Cross-Dock Consolidation and Delivery)

联合配送也有一定的限制,指的是零部件在送达供应商提供的临时储备点(中转仓库)时,进行卸货并和其他运输过来的零部件一起进行汇集,重新进行打包并按新的顺序将打包好的零部件送往汽车制造厂。这种配送方式比较适用于零部件的数量不是很多的时候,可取这种配货方式。

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实施现代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可行性

4.1更加集中的供应商

根据物流供给有第三方管理负责的特点,零部件的供应是指从供应商直接到生产车间的之间的运输。按小时来运算,如果供应商和生产车间的距离太远,就会增加第三方的运输难度和运输成本,不能将零部件及时的送达生产车间。基于此,供应商与汽车生产车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4.2新式的零部件包装方式

筐式配送模式是指在汽车生产车间,将一个移动的货筐放置在生产线上,而所需的零部件就放在不同的货筐(周转箱)内,货筐的移动是以生产的快慢为依据的。筐式配送是国外正在使用的一项先进的配送模式。有了筐式配送模式,供应商就可以将不同时刻需要的零部件放在合适的筐中,然后第三方物流服务将相应筐内的零部件送往不同的生产车间,这样就不用经过物流中心进行拆装、分拣,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费用。

4.3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能否准时、顺畅的实现零部件的供应物流,信息网络技术起着关键作用。首先,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将需要的订单情况传达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其次,在接到订单情况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需要做的是将运输时间以及路线等运输信息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最后,通过GPS,GSM等信息技术,控制中心可以随时了解到运输车辆的动态情况,通过无线射频(RFID)技术,还可以了解到收货、交货等信息,根据反馈信息,更方便控制中心的物流安排。

4.4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

随着零部件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外资物流的不断进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不仅要在物流的设备上进行提高,还必须在经营理念上游相应的提高。

5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实施现代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难点

零部件供应商取的是零部件外包、本企业装配生产的模式,就是说一辆整车所需的几千个甚至更多的零件都不是本企业自主生产,而是从世界各地进货而来。这样一来,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这样就加大了统筹管理的难度,不易控制的可变因素非常多。因此,在供应链管理的整个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中,入厂物流是最难组织和运行的。

如何做好汽车制造企业的入厂物流,解决好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将面对更多的困难。这些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产销柔性连接;(2)调度准确性;(3)交付及时性;(4)贯彻标准化;(5)信息化管理;(6)质量保证体系。

6结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方式是提升作业效率的法宝,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不二选择。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汽车零配件入场物流管理,实行优化整合,从而实现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将正确的产品配送到正确的客户手中。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产销柔性对接、流程标准化、及时交付等难点问题,但是供应链环境下的汽车零配件的入场物流实施是可行的,值得在汽车制造企业中去推广实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原材料的大幅涨价,人力竞争白热化,人力成本的不可控,包装成本,运输成本,库存压力等等,让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利润日益萎缩,有些企业主甚至想放弃,说“制造太苦逼了”!

在这个VUCA时代,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智能化、轻量化、模组化,给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来了很多空前的机遇,但同时也给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制约,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所以对于企业的优化降本工作成了我们管理者的主修课,零部件产业之间具有同质性,基于研发、供应链、制造、物流等四大环节的成本管控。当然,在这个四大环节前,首选还需要关注开源。

一、销售拓展:

销售永远是企业维生的基石,利润的保障,尤其针对上升期的企业,重点就是市场份额的扩张,新客户的获取,新渠道的拓建。在与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家交流的时候,尤其销售额小于2个亿的企业,他们对自己产品的生产及质量都非常自信,可是经历了10年,却始终突破不了两个亿,有些甚至在5000万徘徊,主机厂太难进入,庞大的业务费用让企业难以承受,而二级市场的利润空间小,销售额不稳定,对于企业成本管控难度加大。但发展初期的企业,必须聚焦市场、精准客户,重心投入业务:

1. 强化业务团队,开拓新市场新渠道新客户,关注蓝海市场的打造

2.获取市场信息,精准客户需求,快速反馈机制建立,提升客户满意度

3.电商平台的搭建,开拓零部件后市场

二、研发能力提升:

汽车零部件的研发,涉及到零部件与整车配套关系,研发团队必须从过去单一的“设想设计”转化到“并行设计”。 所谓“设想设计”即从项目成本前提下,单一考虑客户需求而设计,然后交付给制造去生产,在制造过程中不断优化产品的质量达到正常量产,周期缓慢,前期质量成本高。而“并行设计”即在产品的开发阶段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从概念到产品终结所有影响因素,包括质量、成本、导入及量产及客户的要求,来提高产品质量及缩短开发周期,提前步入成本最低化打造。但大都企业的研发团队资质并不高,主要因成熟的研发人员薪酬高,竞争力大,介于招聘难及成本高的前提下,企业会取前期研发团队培养,新人往往对项目的管控能力、设计开发能力、成本管控能力都不强,项目开发周期、量产周期的延迟、前期质量不稳定、模具、工装、检具等设计问题,给整个制造过程埋下了很大的交付隐患和成本不可控风险。所以成本的管控都必须以产品开发前开始打造,企业必须坚持技术领先,才具有竞争优势。重点关注优化工艺,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研发中心的建设,积极学习行业标杆的研发机构经验,与国家优秀的设计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快速提升企业研发团队能力。

三、供应链管理:

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加工费的降低,协助供应商进行技术、质量、生产的改善,坚持与供应商一同发展,而不是一味压榨供应商,从而造成供应商的负面情绪,提供质量低、交付慢的原材料及半成品。其次,对供应商整合,也正是目前互联网在重点打造的平台。从规范的集中化购平台去合理比价,优化供应商团队,从而促进材料成本的控制。另外建议在设计产品配件上、材料及包装等进行标准化设计来替代个性化设计,从而提升通用性及重复利用率,降低购成本。

四、生产制造的优化降本

1.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车间物联网,提升生产的准确性,切实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单位工时利用率就提升了,意味着每个产品的人力成本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耗也会同时降低,设备折旧的分摊也减少了。

2.质量的改善,成本的控制:从设计源头强化质量管理,到新品导入量产及量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的管理,日常质量改善项目的落地,培训在线人员的质量意识,实现全员质量改善工作。在制造业,用心做出超出客户质量要求的产品,就是一种经营理念。好的产品是靠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所以我们的质量改善的重心必须放在前端思考,提升一次性合格率,避免返工,废品处理,客户索赔等等的高额消耗。

3.工艺设备的稳定: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防止因设备的异常引起的产能损耗及质量损耗,从而保障生产的持续运行。

4.自动化的导入,降低人力成本:自动化设备的导入,关键着眼于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直接人工成本,另外避免人为的产品损伤,降低质量成本。

五、物流降本

1.第三方物流:这是将别人的优势运用到自己的劣势,来弥补自己的成本损耗,同时能有效降低库存。汽车零部件的物流主要是有品种多,批量小,需求地域分布广,生产基地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如果要制造单位实现厂对厂的配送,物流成本也是其中非常大的开支,尤其紧急配送,异常空运,都会让单批次的订单无利润空间。目前国内的很多物流公司,都拥有雄厚的物流设施,先进的物流平台及管理经验,委外物流是企业必然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会根据制造单位的需求信息发布开始到零件发运配送和入库,实现全线跟踪,同时减少中转仓库的管理漏洞,又降低呆滞库存产生等。

2.循环配送:其实关于这项,目前我们就有客户使用上门式循环取货,降低供应商的物流成本,同时将这个成本在购价格里面体现。关于这项,很适合在供应链里使用,设计好配送路线,实现多频次,小批量,定时的配送,同时对于二次包装容器,也可实现返回路线,减少运输成本的整体优化工作。

关于企业的优化降本工作,是持续性的改善,用创新思维去细心观察,同时,提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精做强,将内部的薄弱环节,高成本工序或管理进行委托有优势的第三方,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及风险。 优化降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