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零部件(化油器、机油泵等)属于消费品吗?

2.您好,我想知道汽车零部件行业,按照产品怎么分大类的?

3.紧急高分求助!汽车市场分析论文

4.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状况与前景

5.中源汽车零部件是双休吗

2012汽车零部件市场_2019年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和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跨国汽车公司的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模式逐步转向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在此产业链分工背景下,汽车零部件提供商依存于单一整车厂及零部件生产地域化的分工模式发生改变,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趋于独立化。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由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主导。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销售收入32117亿元,同比增长10.47%。预计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营业额增速将达到7.1%,营业额预计将达到40047亿元。2012年至今,我国零部件制造业产值占汽车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加剧,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提高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与海外市场开拓能力,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加之传统的成本和价格优势,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上述因素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全球整车厂商对国内汽车零部件购途径的青睐,

国家颁布的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对提升零部件企业竞争力的支持,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

国家的政策支持

汽车零部件压铸企业生产经营既受到压铸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影响,

也对汽车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十分敏感。汽车工业提升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先导型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央及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及鼓励政策,对汽车工业及上游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步实现产品升级

随着我国逐步跻身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面对日益削弱的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市场竞争及其空间挤压,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有必要通过强化技术开发和完善产品结构, 实现向系统开发、系统配套、模块化供货方向的发展,这将有助于国内企业提升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地位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形成长期持续的发展动力

汽车轻量化成为行业发展方向

在排放标准愈发严格的大环境下,轻量化作为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已被社会公众、部门以及各大汽车生产厂商所广泛接受,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铝合金压铸件以质量轻、性价比高的优势已逐步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占领主导地位。通过提高用铝比例实现汽车轻量化是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最现实的选择,不断提高的汽车用铝量将使得铝合金压铸件的市场空间持续增长。

汽车零部件(化油器、机油泵等)属于消费品吗?

利润和发展前景应该都还可以,汽车座椅是汽车零部件最二贵的部件,利润可想而知,而现在我国汽车拥有量在不断增加,汽车座椅市场需求肯定很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近千家家汽车座椅生产商,江苏、浙江以及广东是我国汽车座椅生产中心。在我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的带动先,2009-2012年,汽车座椅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2009年,市场销售额(包括配件供应商)在250亿元左右。到2010年,市场规模约为370亿元。到2012年,市场销售规模在450亿元左右。2014年,我国汽车座椅的市场份额在490亿元左右。

而作为汽车座椅需求量第一大国,国内汽车座椅市场却被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据了解,目前我国乘用车座椅市场主要由以江森、李尔、佛吉亚、英提尔、提爱斯等几家外资为主体的合资企业掌控,仅美国江森一家公司,就在我国建立了10多家汽车座椅和车内产品合资企业,占据全国市场近30%的份额。

从汽车座椅生产技术方面看,高端汽车座椅的设计与检测有一套非常严密的流程,座椅构造看似简单,但其与整车的配套技术,以及对调角器、滑轨等关键零部件的工艺要求比较高。因为座椅的系统设计与制造具有相当难度,所以座椅总成的行业进入壁垒比较高,被世界各大整车企业认可的乘用车座椅系统集成企业,只有江森、李尔、佛吉亚、英提尔等几家。

而我国汽车座椅自主品牌主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座椅框架多用钢制结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异常激烈。另外,我国汽车整车与零部件的配套关系也亟待调整。概括而言,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存在三种配套关系模式:即欧美模式、日韩模式和中国模式。在欧美模式中,零部件跨国公司数量多,综合实力雄厚,虽然具有较强独立性,但和整车公司保持着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日韩模式中,零部件企业几乎没有独立性,和单一的整车公司保持唇齿相依的关系。这两种模式虽有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零部件和整车企业之间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在所谓的中国模式中,整车和零部件的配套关系不稳定,双方常常处于博弈状态,尚未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零部件企业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前瞻认为,本土品牌想要突围汽车座椅市场,

一是要提高生产技术是关键,

二是要处理好与整车的关系,

三是抢占竞争较小、成长较快的儿童座椅市场。

汽车安全座椅是2001年进入我国市场,此前在中国市场的年销售量不到10万台,使用率更不到0.1%。2011年后才有所好转,特别是在2012年7月份《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标准的颁布之后,儿童安全座椅销量快速提升。2012年中国儿童安全座椅国内外总销量约为1000万个,其中95%是外销产品,国内销量仅占5%,约为50万个。因此,儿童座椅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尽早开发和切入市场占得先机显得尤为重要。

您好,我想知道汽车零部件行业,按照产品怎么分大类的?

没听说汽车零配件属不属于消费品之说。只听说有消耗品,如机油、齿轮油、电池补充液之类的,易损品如玻璃、灯具、轮胎等这些在汽车厂家一般都不在保修范围!像化油器、机油泵这些是属于机件类,有一定的保修期!

紧急高分求助!汽车市场分析论文

经过30多年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跟随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稳定增长,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围绕整车配套和国际市场,全国形成了京津冀、东北、川渝、两湖、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生产聚集地和11个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数量达到3万家左右,从业人员接近200万。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进出口额达到373亿美元。在保有市场汽车售后服务及汽车生产企业对汽车零部件的双重需求将带动该行业保持年均20%-30%左右的增速。未来零部件行业发展将快于整车行业增长。2011年上半年我国八类汽车零部件累计出口总额为212.29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30.26%,高于零部件进口总额增速(19.01%)。与2010年全年(进出口额增速分别为43.84%和49.47%)相比,2011年上半年我国各类汽车零部件进出口总额增幅均放缓。2011年我国车市消费仍将快速增长,2011年二三线乃至四五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增长将超过一线城市。2011年的汽车市场将迎来10%-15%的增长,15%的增速却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增速,中国车市将由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 参考资料 从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数量上看,自主品牌企业与合资、独资企业各占50%。从出口产品数量和构成上看,合资、独资零部件的出口量占零部件出口总量的30%,出口额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70%,绝大多数是高端产品。自主品牌企业的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70%,出口额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30%,绝大多数是中低端产品。2010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1.亿辆,汽车保有量85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每年高速增长和产销数字的增加使得国内汽车保有量大幅提升。2011年、2012年中国汽车供应商的销售收入均会保持20%以上的增长;净利润率方面,2011年汽车供应商净利润率将为10.4%,2012年为10.8%;企业2010年的平均产能利用率约为77%,预计到2013年产能将增长41%,2016年产能将增长46%。汽车保有量越高需要的汽车配件产品需求就会越高,而汽车产销量越多汽车零部件市场就会越大。中国汽车工业在整车的良好发展情况下带动全国汽车配件行业的发展并带来海量商机。汽车零部件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有50%-60%的利润是在其零部件服务领域中产生的。而按照国际运行的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根据现有数据,我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却无法超越汽车整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两者规模比例也仅为1:0.7。从这一点而言,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存在较大的潜力可挖。

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状况与前景

从2002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汽车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和调整式增长两个阶段。2002~2003年汽车总需求年均增长40%左右,2004年乘用车市场率先进入调整阶段,2005年商用车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但是,2005年的汽车市场在成因、特征等方面与2004年有很大的不同。 一、2005年汽车市场形势分析与评价 2005年我国宏观调控上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发展由快速上升期转入稳定增长期,商用车市场因此受到了明显影响,但我国汽车市场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一)汽车总体市场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到新高度 2005年1~11月份我国国产汽车销量达到513.76万辆,同比增长12.07%;汽车整车进口量达到123,914辆,同比增长0.43%;汽车总销量达到526.15万辆,同比增长11.76%(见图1)。 2005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575万辆左右,中国已成为与日本相比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见表1)。 我国汽车市场的连续快速增长和总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4.3%提升到2004年的8.1%,2005年进一步提升到8.7%。全球每年汽车销量的增量中我国占25%左右,我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成为大众、通用、本田、现代等在中国已经具有重大影响的跨国公司的战略市场(见表2),而且还将成为丰田、日产、标致雪铁龙、福特等跨国公司决战全球的战略支点。即使奔驰、宝马这样生产高档车的厂商对中国市场,也给予了足够重视。 现代汽车公司已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乘用车在华产能达到100万辆,使中国成为其四大海外工厂中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海外工厂;同时,以汽车生产销售为中心,通过制造、服务、金融等汽车相关产业的扩大,来达到2010年20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此外,现代还进军中国的商用车市场,有可能与江淮携手建立商用车生产基地,在2010年前形成年产五万台小型商用车发动机、一万辆客车和九万辆货车的生产能力。 福特汽车公司未来在中国将不断加强投入与合作力度,争取取得轿车市场10%的占有率,生产能力将实现从原有的四万辆达到40万辆的巨大转变,并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 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是丰田在海外投资最大的地区。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丰田在海外主要的生产基地,丰田公司的总体市场目标是到2010~2012年在中国拥有10%的市场份额。 本田汽车公司未来获得中国10%的市场份额,并将生产能力由现在的27万辆扩大到2006年下半年的53万辆(含出口5万辆)。 (二)汽车市场的成长由双动力转变为单动力,导致汽车总体需求增长速度继续下降 从2000年以来我国国产乘用车和商用车历年的销量可以看出(见表3),2001年以来商用车和乘用车的销量每年都在增长,即两个增长动力。而2005年商用车的销量却出现下降。因此,虽然乘用车销量增长速度比2004年明显回升,但汽车总销量的增长率,却比2004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深入分析可以发现,2005年商用车销量的下降,主要是重型货车下降过快所致(见图2),其他六种商用车中有三种保持增长,2005年1~10月份重型货车、商用车销量合计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7.2%。 (三)二、区域市场开始启动,标志着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北京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私家车发展最早、最快的地区,也是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区。但是,从2005年开始江苏、浙江、山东等二级市场和河北、福建、四川、河南等部分市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销量也提到较高水平。这些省份正在接续北京、广东等成为我国汽车市场新的推动力。二、三类地区具有人口多、经济总量大的特点(见表4),而且人均GDP是分层次的(见表5),这种特征导致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不会出现断层现象,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持续发展。 (四)经过多年积累,自主品牌竞争优势全面提升,预示着汽车工业将以两种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推动GDP增长和推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我国多数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开始于2000年前后,总体发展比较顺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的前两年,增长更为迅速,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2004年5月份起乘用车总体市场出现滑坡,自主品牌受影响更大(见表6)。然而,经过自主品牌企业自身的艰苦努力和国家相关政策支持,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在2005年得到了全面提升,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销量大幅度增长(见表7)。 由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出口能力显著增强,多年来汽车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在2005年首次得到扭转(见图3)。 2005年l~10月份汽车工业累计出口162.6亿美元,同比增长55.67%,汽车业累计进口120.8亿美元,同比下降5.52%,出口大于进口42亿美元。2005年1~11月份汽车累计出口量达到13万辆,累计进口量为12.8万辆,出口数量首次大于进口数量。几个自主品牌,如奇瑞、吉利等都有较大量的出口。 二、2006年汽车市场形势判断与预测 (一)汽车价格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近几年,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汽车价格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乘用车价格已经连续四年以较大幅度下降。2006年影响价格的因素将继续发生变化,不同种类汽车的价格必将继续有所调整。 1.进口轿车价格将在平稳中出现小幅度下降。 首先,2006年进口轿车关税将从2005年的30%,分两次下调到25%(见图4)。根据理论测算,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关税每下降1个百分点,轿车价格下降0.3~0.4个百分点,据此测算,关税因素将导致进口轿车价格2006年下降1.5~2.0个百分点。 其次,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有利于进口车价的下调。2005年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次性升值2%,之后的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又升值了0.44%,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继续存在。如果2006年人民币继续小幅度升值,将直接促成进口车成本的下降。 再次,2006年也存在一系列导致进口车价格上升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落地征税政策的全面实施,由此加大了经销商的经营成本。总体来讲,2006年促进进口车价格下降和导致进口车价格上升因素的力度都比较弱。但比较而言,促成价格下降的因素略大于价格上升的因素,而且价格下降是大趋势。由此判断,2006年进口车价格将以小幅度下降为主要特征。 2.国产轿车价格仍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如果没有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进口轿车价格下降对国产轿车的价格压力已经很小,2006年引起国产轿车价格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国内厂商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供过于求。但是产能过剩并不一定直接带来价格下降,如美国、日本等国家汽车工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这些国家的轿车价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逐年缓慢上涨。之所以判断2006年国产轿车价格将继续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主要是目前我国轿车市场运行中既有价格下降的必要性,又存在价格下降的现实可能性。 从2002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汽车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和调整式增长两个阶段。2002~2003年汽车总需求年均增长40%左右,2004年乘用车市场率先进入调整阶段,2005年商用车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但是,2005年的汽车市场在成因、特征等方面与2004年有很大的不同。 一、2005年汽车市场形势分析与评价 2005年我国宏观调控上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发展由快速上升期转入稳定增长期,商用车市场因此受到了明显影响,但我国汽车市场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一)汽车总体市场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到新高度 2005年1~11月份我国国产汽车销量达到513.76万辆,同比增长12.07%;汽车整车进口量达到123,914辆,同比增长0.43%;汽车总销量达到526.15万辆,同比增长11.76%(见图1)。 2005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575万辆左右,中国已成为与日本相比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见表1)。 我国汽车市场的连续快速增长和总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4.3%提升到2004年的8.1%,2005年进一步提升到8.7%。全球每年汽车销量的增量中我国占25%左右,我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成为大众、通用、本田、现代等在中国已经具有重大影响的跨国公司的战略市场(见表2),而且还将成为丰田、日产、标致雪铁龙、福特等跨国公司决战全球的战略支点。即使奔驰、宝马这样生产高档车的厂商对中国市场,也给予了足够重视。 现代汽车公司已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乘用车在华产能达到100万辆,使中国成为其四大海外工厂中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海外工厂;同时,以汽车生产销售为中心,通过制造、服务、金融等汽车相关产业的扩大,来达到2010年20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此外,现代还进军中国的商用车市场,有可能与江淮携手建立商用车生产基地,在2010年前形成年产五万台小型商用车发动机、一万辆客车和九万辆货车的生产能力。 福特汽车公司未来在中国将不断加强投入与合作力度,争取取得轿车市场10%的占有率,生产能力将实现从原有的四万辆达到40万辆的巨大转变,并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 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是丰田在海外投资最大的地区。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丰田在海外主要的生产基地,丰田公司的总体市场目标是到2010~2012年在中国拥有10%的市场份额。 本田汽车公司未来获得中国10%的市场份额,并将生产能力由现在的27万辆扩大到2006年下半年的53万辆(含出口5万辆)。 (二)汽车市场的成长由双动力转变为单动力,导致汽车总体需求增长速度继续下降 从2000年以来我国国产乘用车和商用车历年的销量可以看出(见表3),2001年以来商用车和乘用车的销量每年都在增长,即两个增长动力。而2005年商用车的销量却出现下降。因此,虽然乘用车销量增长速度比2004年明显回升,但汽车总销量的增长率,却比2004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深入分析可以发现,2005年商用车销量的下降,主要是重型货车下降过快所致(见图2),其他六种商用车中有三种保持增长,2005年1~10月份重型货车、商用车销量合计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7.2%。 (三)二、区域市场开始启动,标志着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北京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私家车发展最早、最快的地区,也是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区。但是,从2005年开始江苏、浙江、山东等二级市场和河北、福建、四川、河南等部分市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销量也提到较高水平。这些省份正在接续北京、广东等成为我国汽车市场新的推动力。二、三类地区具有人口多、经济总量大的特点(见表4),而且人均GDP是分层次的(见表5),这种特征导致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不会出现断层现象,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持续发展。 (四)经过多年积累,自主品牌竞争优势全面提升,预示着汽车工业将以两种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推动GDP增长和推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我国多数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开始于2000年前后,总体发展比较顺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的前两年,增长更为迅速,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2004年5月份起乘用车总体市场出现滑坡,自主品牌受影响更大(见表6)。然而,经过自主品牌企业自身的艰苦努力和国家相关政策支持,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在2005年得到了全面提升,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销量大幅度增长(见表7)。 由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出口能力显著增强,多年来汽车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在2005年首次得到扭转(见图3)。 2005年l~10月份汽车工业累计出口162.6亿美元,同比增长55.67%,汽车业累计进口120.8亿美元,同比下降5.52%,出口大于进口42亿美元。2005年1~11月份汽车累计出口量达到13万辆,累计进口量为12.8万辆,出口数量首次大于进口数量。几个自主品牌,如奇瑞、吉利等都有较大量的出口。 二、2006年汽车市场形势判断与预测 (一)汽车价格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近几年,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汽车价格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乘用车价格已经连续四年以较大幅度下降。2006年影响价格的因素将继续发生变化,不同种类汽车的价格必将继续有所调整。 1.进口轿车价格将在平稳中出现小幅度下降。 首先,2006年进口轿车关税将从2005年的30%,分两次下调到25%(见图4)。根据理论测算,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关税每下降1个百分点,轿车价格下降0.3~0.4个百分点,据此测算,关税因素将导致进口轿车价格2006年下降1.5~2.0个百分点。 其次,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有利于进口车价的下调。2005年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次性升值2%,之后的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又升值了0.44%,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继续存在。如果2006年人民币继续小幅度升值,将直接促成进口车成本的下降。 再次,2006年也存在一系列导致进口车价格上升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落地征税政策的全面实施,由此加大了经销商的经营成本。总体来讲,2006年促进进口车价格下降和导致进口车价格上升因素的力度都比较弱。但比较而言,促成价格下降的因素略大于价格上升的因素,而且价格下降是大趋势。由此判断,2006年进口车价格将以小幅度下降为主要特征。 2.国产轿车价格仍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如果没有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进口轿车价格下降对国产轿车的价格压力已经很小,2006年引起国产轿车价格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国内厂商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供过于求。但是产能过剩并不一定直接带来价格下降,如美国、日本等国家汽车工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这些国家的轿车价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逐年缓慢上涨。之所以判断2006年国产轿车价格将继续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主要是目前我国轿车市场运行中既有价格下降的必要性,又存在价格下降的现实可能性。 从必要性来看,主要有四个直接诱因: 一是国产轿车价格体系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市场份额也由此发生了大的变化。以A级车为例,2005年5月份奇瑞公司较大幅度调低了旗云和风云的价格,带来了市场份额同步大幅度提升的明显效果。而宝来、伊兰特等车型的厂家指导价还是2004年下半年确定的,一直没有调整,因此2005年开始尤其是下半年市场份额逐步下滑。 二是部分市场影响力大的车型其市场成交价不仅大大低于厂家指导价,甚至已经低于厂家给予经销商的批发价。如伊兰特1.6GL手动挡,2005年12月份的厂家指导价为11.28万元,而市场成交价已经降到9.78万元。捷达CIF自动挡舒适型车的厂家指导价为11.98万元,而市场成交价已经降到10.78万元。可以肯定,厂家指导价与市场成交价之间的差已经远远大于厂商给经销商的毛利。换句话说,经销商在赔钱销售,这种状况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三是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大跨国公司急于追赶与扩张,在价格上寻求竞争力。福特公司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厂商,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与其地位很不相称,从2005年开始明显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运作力度,福克斯的最低价为12.8万元,作为一款欧美车型很有竞争力,销量增长迅速。丰田汽车公司也适当改变了做法,在稳步推进的主旋律中加快了步伐。2005年年初花冠、威驰降价只是起步,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还将不断推出,价格也更具竞争力。 四是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上市,而且惯例是以有杀伤力的价格切入市场。本田将于2006年推出“思域”,本田在产品战略上一贯坚持“产品定价要一步到位”的策略,雅阁、飞度、CRV等车型的上市均取了这样的策略,有理由相信本田将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推出“思域”。另外马自达的新M3将于2006年上市,而且是由福特公司统一运作。福特公司从2005年开始明显是在运用价格手段来获取竞争力以尽快扩大市场份额。 从可能性来看,也有四个主要的直接诱因: 一是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下降和人民币升值压力。200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为13%,2006年将降到10%(见图5),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对合资企业降低成本有一定的作用。同时,2006年人民币仍将面临升值的压力。据了解,2005年几大合资公司都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了或多或少的利益。 二是汽车厂商对成本的重视程度和控制力增强。大众公司提出南北大众2005减少成本41亿元。“奥林匹克”中明确宣布,大众将在2008年前停止产面的投资,并力求将成本降低40%。2005年6月2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中验室成立,该实验室的投入使用将大大简化并加快南北大众生产的产品用本土材料的认证流程。据估计,在中国设立中心试验室,检验成本至少降低一半。通用汽车公司2005年8月将其全球的研发软件安装至中国市场200多位供应商那里,这将大大缩短通用产品本土化的研发流程,即通用研发一款适应中国市场的新车型所需时间将缩短到一年。 三是国产化程度提高。大众、福特等汽车公司纷纷加速在中国国产化步伐。2005年一汽大众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成立。据了解,一汽大众发动机公司原材料主要是在中国购,最终国产化率将达到90%,批量投产在2007年年初,最终达到年产能30万台,且可能首次把2.0L以上大排量发动机引入国内生产,从而使产品线覆盖大众在华投产车型所需的所有发动机,并借此提高大排量车型的国产化率,降低整车成本。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合资公司也已经成立。世界各汽车零配件行业巨头,也纷纷做出了增资中国的,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有限公司将其亚太总部迁至上海,博世也要在中国追加投资。 四是合资公司外方母公司对合资公司的控制政策有所松动。2005年10月,大众公司公布了全新的中国市场发展策略——“奥林匹克”,首次明确表态,积极支持合资企业生产中国自有品牌产品。 3.商用车价格调整将以下降为主调,但有些车种价格有上升的可能。由于市场竞争的激化,各厂家将继续通过价格手段来获取竞争力,但由于能源与价格的上涨、商用车价格已经低于国际市场的现实,可降价的空间已经有限,下降幅度不会很大。有些车型如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商用车企业,所生产的主流轻型货车的价格已经降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价格有可能出现上升。 (二)汽车总需求增长速度将继续下降,但仍将保持较快速度,需求总量将达到新的高度 1.商用车市场将由2005年的负增长转变为2006年的正增长。商用车市场的变化取决于四个因素,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的变化、行业政策和环境。从2006年的情况看,其他三个方面都不会出现较大影响的变化,商用车市场的变化将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据国际国内主要权威机构预测,预计2006年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仍比较高,但与2005年相比有所下降,按照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6年GDP增长率为8.8%,比2005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他机构的预测值也大体相当(见表8)。 从商用车需求与GDP增长率的关系来看有这样的规律:当经济处于景气上升期时,商用车需求增长率远远高于GDP增长率;而当经济处于景气下降期时,商用车需求增长率的下降幅度远远大于GDP增长率的下降幅度。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一轮经济周期中,经济增长升降幅度越大,商用车需求增长率的变化幅度也就越大,而且在景气下降期商用车的需求往往会出现负增长(见图6)。 在我国这一轮经济周期中,GDP增长率未出现大起,当然也难以出现大落,因此商用车在2006年不会出现大落。但是由于GDP增长率会出现0.6个百分点的落差,所以从经济增长速度的角度看,2006年商用车需求的增长率将低于2005年。当然这一判断主要适用于重型货车以外的其他6种商用车合计,这6种商用车2005年增长速度比2004年下降了13.3个百分点,下降到7.2%,预计2006年将继续下降。而2006年的重型货车市场可能并不遵循上述趋势,因为重型货车市场在2004年的大起和2005年的大落,主要是治理超限超载政策导致的,而不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重型货车经过大起和大落后,其2005年的需求量已经略低于2003年的水平,预计2006年仍是调整年,需求可能略有增长(见图7)。 由于重型货车市场止跌回升或保持稳定,所以,尽管其他六种商用车需求合计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商用车的总体需求水平将由2005年的负增长转变为正增长,预计增长速度在4%左右。 2.乘用车需求增长速度将比2005年有所下降,但仍将保持15%左右的增长。2006年乘用车市场发展态势可以从长期趋势和短期因素两个方面来考察。从长期发展大趋势看,在未来15年内我国轿车市场将长期处于快速增长区间,轿车需求增长速度应大体相当于GDP增长率的1.5~2倍。这个结论主要来自于R值(车价/人均GDP)规律。 首先,轿车先导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当R值达到2~3时轿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轿车普及率迅速提高,轿车市场开始进入成长期,日本和韩国基本具有同样的发展曲线。进一步研究表明: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R值的变化与轿车市场的发展,都有明显的上述对应关系。到目前为止只有新加坡和香港这样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型国家或地区例外。 其次,我国轿车消费先导地区市场的发展,也同样遵从了R值规律。我国轿车率先进入家庭的地区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基本在2000年前后开始进入家庭大量购买轿车的阶段,而这时正是其R值达到3左右的时点(见图8) 注:轿车平均车价源于53个城市私车家庭调查。 我国的人口密度、国土面积都不是新加坡、香港的特征,我国在私家车消费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取那样严格控制的政策,可以肯定,R值规律在我国同样适用。 未来我国R值将不断地向靠近3的时点转化,从而为轿车大量进入家庭提供了保证。从R值的公式知道,R值的变化是由价格和人均GDP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未来价格仍有下降的空间与压力,人均GDP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因此, R值将继续快速降低,初步预计我国的R值将在2009年前后达到3左右(见图9)。国际经验表明,在R值达到3以前的几年,轿车需求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当R值低于3以后,千人保有量将快速提升,意味着每年的增量将是很大的,持续快速增长的整个过程在15~20年。据此判断,我国乘用车市场至少还将保持15年左右的快速成长。 从短期的发展趋势看,2005年的乘用车市场已经摆脱了2004年的颓势,正在处于上升趋势(见图10)。 从长期趋势和短期因素两方面看,我国乘用车市场2006年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但是增速比2005年将有所减缓。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2006年GDP增长速度比2005年将减慢0.6个百分点。二是降价车型向A级及以上车型转移,而2005年A00级即入门级车降价幅度较大,降价对促进需求增长的效果不如2005年大。三是不再存在2005年这样的一个大约相当于8万辆车的等待人群。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06年国产汽车总需求在633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需求为360万辆,其他各细分车型国产车销量预测结果(见表9)。 预计2006年汽车进口量为12万辆,汽车总需求(国产加进口)将达到645万辆,比2005年增长11%左右,其中乘用车总需求为370万辆左右,比2005年增长约15%。 2005~2006年汽车市场分析与预测 徐长明

中源汽车零部件是双休吗

汽车后市场有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定义:定义之一是消费者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与汽车有关的费用,具体维修、保养、零配件、美容、改装、油品等服务;定义之二是整车落地销售后,车主所需的一切服务;定义之三是汽车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汽车销售领域的金融服务、汽车租赁、保险、广告、装潢、维护、维修与保养;日常运行的油品;驾校、停车场、车友俱乐部、救援系统、交通信息服务、二手车等;整车与零部件物流等。

国内汽车后市场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1996年,汽车后市场的开始阶段。服务对象:基本是公务车;第二阶段是19-2006年,汽车后市场的高速发展阶段服务对象:公务车为主,私车15%;第三阶段是2007-2010年,汽车后市场的洗牌阶段。服务对象:私车,50%公务车50%;第四阶段是 2011年以后,汽车后市场平缓发展阶段服务对象:私家车为主,每个地区有2-3家区域性的龙头店,品牌快修快保店与4S站并行,国外汽车服务连锁巨头进入中国,其它个体店要选择好自己发展道路。

国内的汽车后市场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汽车后市场是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占总利润60-70%;2005年,国内汽车用品行业产值达到420亿元,维修行业产值410亿元;到2010年,总规模预测超过1900亿元;目前国内正式注册的汽车美容装饰维修厂家30余万家,经营汽车美容9000多家(不包括路边店)。并且汽车销售市场每年以30%速度递增;每台车售后服务金额约为车价的2倍,10年报废;加上私家车主的整体汽车售后保养服务意识增强。因此中国的汽车后市场面临一个历史的发展机遇。

面对如此的市场良机,如何把握机遇,已经摆在每一个汽车业者的面前。归纳起来汽车业者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是发展自我品牌,做强做大。二是牵手国际汽车服务知名品牌,携手共同发展。

国内汽车后市场渠道模式:

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后市场主要有以下五大渠道:一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汽车4S站;二是传统大中型维修厂;三是汽车维修路边店;四是汽车专项服务店;五是品牌快修美容装饰连锁店。这五大渠道在面积大小,设备投资,人员素质,地点便利性,服务质量,服务时间和收费标准等方面各有千秋,短期可以共存,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经过逐步变化的汽车4S站和国际知名的品牌快修保养美容连锁店是两大主要渠道。

中源汽车零部件公司生产一线经常加班,管理岗位可双休。

中源汽车零部件(大连)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09月29日在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

经营范围是汽车零部件、汽车车身试制产品、汽车车身总成和车身的模具、夹具、检具的研发生产销售。

还有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金属材料、化工商品(不含化学危险品)、电子产品、五金交电的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法律、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法规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经营);房屋租赁;咨询服务(不含专项);转口贸易。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

整车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没有整车的自主品牌,强大零部件体系的研发创新能力难以迸发,没有强大零部件体系的支撑,自主品牌的做大作强将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