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座椅上市公司

2.长三角和珠三角差别在哪里?

3.BMW的哥们们,你们如何看待进口汽车零部件税率的下降?

4.000581威孚高科东方财富股吧

交运集团旗下汽车品牌_交运汽车零部件

山东交通学院的王牌专业有交通运输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等。

1、交通运输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前身为学校1956年开设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该专业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交通运输领域的规划与设计、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等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汽车服务企业等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有成长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公交公司、交运集团等大型交通运输企业、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汽车服务企业,从事运输组织与管理、汽车运用和安全技术保障等工作。

2、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始于1958年,为国家特色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和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本专业设有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涉外工程3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试验检测和管理等工程一线应用型人才。

支撑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交通土建教学团队、涉外工程双语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交通土建实验中心为山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毕业生以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及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认同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该专业已成为交通建设行业毕业生招聘首选专业。

3、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是山东省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领域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技术及有关机械产品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市场营销知识,具备进行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技术研究、设计、制造和汽车营销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车身及造型设计、车辆电子技术应用、车辆的性能测试与试验研究、汽车制造工艺、工装以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可在交通运输及管理等部门从事车辆维修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汽车座椅上市公司

汽车工程学院拥有一支60人的具有一定实力的教学科研型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名,硕士生导师10名,师资硕博比为92%。学院的师资来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来自全国高校汽车专业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二是来自国内著名的汽车大型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

汽车工程学院设有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营销、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中美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专业(中美合作)等6个四年制本科专业;设有车辆工程硕士专业。2009年学院共招生车辆工程、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6个专业的本科生346名,车辆工程硕士专业学生25名。

6个专业紧贴我国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紧紧围绕汽车先进制造业,围绕现代汽车服务业巨大的汽车后市场,围绕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对汽车节能与排放污染治理、智能化汽车检测与诊断、城市交通规划与控制智能化等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推动上海汽车工业基地的发展,以我校的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为教学、实验基地,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培养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汽车工程学院拥有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上海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车用发动机节能与排放实验室、汽车智能检测诊断技术与设备研究实验室、特种车辆机电液控制与技术实验室、交运集团汽车动力系统汽车零部件制造研究室、交运集团汽车动力系统汽车维修研究室。拥有Pulse振动噪声分析仪、东菱公司振动试验台、智能型发动机试验台、全球卫星定位速度与距离测量传感器、汽油机台架试验系统等科研设施,还拥有200多套与美国EDU公司技术同步的UG软件,可以进行汽车设计和汽车安全方面的分析、研究。

汽车工程学院在汽车智能检测诊断技术与设备研究方向、车用发动机节能与排放研究方向、特种车辆机电液控制与仿真技术研究方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2008年学院承接了上海市科委项目“降低柴油机NOx选择催化还原控制模型研究”;承接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展成法大轮曲线齿锥齿轮齿面主动控制加工理论与技术研究”;2009年承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智能液压冲击器若干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还承接了“汽油机代用燃料的分析试验”,“车用无铅汽油和车用乙醇汽油混用后积碳故障判断和维修”,“松江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集系统研究”等横向课题。2009年发明专利授权3项,申请发明专利13项。

长三角和珠三角差别在哪里?

1、天成自控:

在乘用车座椅领域,公司开发的铝合金骨架汽车座椅产品,使得公司汽车座椅的轻量化技术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具备为全球顶级新能源汽车企业配套的技术实力。2020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4.28亿,同比增长-1.95%;毛利润为3.021亿,净利润为2307万元。

2、交运股份:

公司拥有二十多年的汽车零部件开发和制造经验,是国内最早参与轿车零部件本地化生产的企业,拥有众多技术性能先进的制造设备,专业从事汽车动力总成关键部件、车身及车身附件总成、汽车座椅骨架、汽车座椅调角器和高速列车座椅骨架的制造和研发,为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汽车制造商提供专业配套服务。2020年公司营业总收入77.7亿,同比增长-10.65%;毛利润为2.068亿,净利润为-3.51亿元。

3、一汽富维:

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汽车座椅、仪表板、门板、座椅骨架、保险杠、格栅、后视镜、汽车滤清器、汽车照明装置、汽车冲压产品、车轮总成、汽车电子等汽车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等,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内一汽解放、一汽轿车、一汽-大众、一汽客车、一汽丰田、吉林汽车等整车企业的核心供应商,也是奔驰、宝马、沃尔沃、济南重汽等国内外多家知名整车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2020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95.2亿,同比增长9.84%;毛利润为19.19亿,净利润为5.38亿元。

一、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实施,其中对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提出新规定,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首次纳入全国性立法。近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线上举办“儿童乘车安全的法治与共治”研讨会,多位妇女儿童保护专家、法律专家及道路安全专家,共同探讨深化儿童乘车安全保障制度的法治、共治和善治。

二、“中国家长经常会让儿童坐在副驾驶位置,或者让儿童使用成人安全带,要么就是家长抱住儿童乘车,这样的‘保护’其实是儿童乘车的三大安全隐患。”会上,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机动车辆研究室主任周文辉表示,发达国家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很高,而目前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则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儿童安全座椅之所以得到法律上的约束,是因为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装置是目前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的最有效手段。活动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现场进行了儿童乘车碰撞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对于儿童人的头颈部、胸部、腹部等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BMW的哥们们,你们如何看待进口汽车零部件税率的下降?

为什么长三角的人口吸引力被珠三角赶超?为什么长三角有着强劲的民营经济基础和更大上市公司基数,在催生大品牌上却不如珠三角?在笔者看来,长三角相较珠三角,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存在差距。

1、产业结构传统,新兴产业占比相对低

近来,外部环境的变化再次将珠三角推到风口浪尖。但这也再次验证了一个事实,在通信、电子等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固然在技术上还有颇多短板,在价值链条上所处地位并无绝对优势,但珠三角地区,尤其是深圳在生产环节的完整性上,在全球范围都有极大的独特性。

在港股、美股上市的公司大部分是在国内上市存在技术障碍的企业,因而区域内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更可体现一个区域整体的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发展水平,我们不妨对粤九市和长三角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就可验证一个事实——长三角经济结构较珠三角更重,更传统。这其实也是近年来深圳快速拉大和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的差距的重要原因,电子、通信等新兴产业在珠三角产值中占比较高,而苏南则更依赖传统重工业和化工业。

我们对长三角和粤九市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统计。按照同花顺的分类标准,长三角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如下:

我们看到机械和化工两个行业高居前两位,占别达到20%和11%,然后是信息服务和交运设备。在交运设备这一类型的73家上市公司中,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就有59家。电子、信息设备(包括通信设备在内)、家电等粤九市强势的行业,在长三角的存在感都不高。

上图则是粤九市的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排在第一位的电子,在长三角只排在第六位;排在第二位的机械,在长三角排第一,第三位和长三角相同,都是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软件和传媒),第四位的就是信息设备,而这一项在长三角排在第十四位。

当我们把粤九市和长三角的A股上市公司分行业占比数据放在一起来看,这种对照就更清晰。

最右侧的一列,是粤九市占比和长三角占比的比值,比值越高,说明粤九市在这个行业上相对长三角的优势越明显。比值越低,则说明粤九市在这个行业上的产业规模和头部企业逊于长三角。

在电子和信息设备方面,粤九市占比几乎都接近长三角的三倍。在A股上市公司不到长三角六成的情况下,粤九市的电子、信息设备两个细分行业的上市公司绝对数都高于长三角。(电子行业,粤九市93家长三角60家;信息设备,粤九市44家,长三角29家)。轻工和家电也是粤九市具有明显优势的行业,这也符合大众的观感和认知,在生产直接面向消费者的C端产品方面,珠三角的品牌效应远强于长三角。

再来看长三角明显有优势的,首要的就是机械、化工和汽车零部件,这三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占到长三角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35%,而在粤九市这一占比还不到20%。除了化工以外,冶金、军工等偏重的行业也是长三角领先。粤九市上市公司里没有一家做钢铁或掘的,而在长三角上市公司中,这两个门类的尚有13家。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明显的结论,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的制造业更新兴,也更2C,家电、数码等产品大量都直接面对消费者;而长三角的制造业相对传统,也更加2B,机械、化工等产品更多面向供应链上游。

但应当承认的是,虽然更多生产中间商品或是生产最终产品,并非决定产业层次的主要标准。但单就长三角和珠三角而言,珠三角的电子、通信、家电等产业,总体上的技术水平和研发投入都较长三角具优势的冶金、化工等传统偏重产业更高,是不争的事实。

长三角向来以民营经济活跃著称,尤其是浙江。但不能不承认地是,因为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中国民营企业的技术投入整体有限,产业升级的路途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深圳的华强北,十多年前以山寨著称。而现在深圳的电子工业能力,已经到全球都不可小觑的程度,这和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对全球市场的融入有莫大的关系。如果没有大量外资企业、港资企业和台资企业在深圳和珠三角的投资,珠三角的工业能力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正是基于这种快速提升的工业能力,珠三角才反过来成为电子、通信等新兴工业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区域,强大的工业能力和工业基础设施反哺了中国本土新兴工业的兴起。所以,深圳民营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和外资包括港澳台资本的大量涌入是分不开的。

然而,长三角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外资进入长三角的桥头堡是上海,主打的是“买办”型的商贸和服务业,这使得在上海这个局部,外资和中资在争抢人才上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效应,而在产业链上却缺少向深圳那样的正面拉动力。苏南在招商引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中新工业园区、昆山的台资企业产业链,都是典例。但苏州和深圳相较,没有发展出和加工贸易产业高度契合的本土电子工业链条。而浙江方面,虽然国资和外资力量都比较弱,因而本土民营经济显得更加兴旺。但浙江大多数本土民营企业,在产业升级上的意愿都不高。

加大技术投入,对民营企业而言存在不低的门槛。中国大多数本土民营企业都以传统行业起家,最初的技术含量都不高,如要向更高端领域转型,投入甚巨。它们既不是本身具有技术优势可以靠专利销售赚钱的百年老店,在中国的融资环境下又很难得到真正支持长远创新发展的资本来源,加之企业本身面临的综合营商成本和激烈市场竞争,利润本就稀薄,更不可能大规模进行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有高度不确定性),往往深陷二流产业的路径依赖。对多数传行业的民营企业而言,转型成真正的技术驱动型企业是极难的,它们所处的行业本身及其竞争格局,公司自身的治理结构,人才战略和人力储备等等,都决定了这样的企业在维持传统主业的同时,宁可在房地产和金融领域做多元化扩张,而不是向高新技术方面延伸。而这,正是长三角民营经济相对蓬勃背后不能不面对的困境,亦是长三角相对珠三角的劣势。

2、区域开放性弱于珠三角

如果要讨论中国营商环境最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是哪里?长三角和珠三角可以一战,尤其是浙江,肯定不会输给珠三角。

但是,要论中国哪个地区最开放,最欢迎外地人?这个答案几乎无可争议,那就是珠三角。

日前,广州终于取消了对本科以上非应届大学生的落户限制。这意味着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已经可以在全国除北京、上海以外的所有城市自由流动。然而,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最强、枢纽地位最显著、就业机会最多城市的上海,却仍然不可能完全放籍管制。

上海财经大学百年校庆前整饬老校门

一直以来,上海对本地高校和非本地高校毕业生的落户政策一直有差异。虽然近年来打了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可无条件落户的补丁,但两校毕业生规模毕竟有限,仍然改变不了本地高校学生和外地高校学生在落户政策上整体的不平衡。相较于北京,上海高校的本地生比例本来就高,对本地高校毕业生的倾斜政策,固然让沪上高校毕业生在上海落脚更加容易,但却影响了外地高校毕业生来沪的意愿。政策上的倾斜,情感上的惯性,乃至上海就业单位中天然的校友网络效应差别,都是对外地高校毕业生不友好的因素。北京、武汉等高校不留本地的大学生,最大的流向都是深圳和广州,而非上海,这无疑也将影响长三角和珠三角长期竞争的天平。

更重要的是,政策倾斜之下,上海用人单位在情感上“江浙沪毕业生优先”的巨大惯性,其实对这个长三角地区产生了外溢效应。和北京、广东相较,长三角用人单位对本区域高校的青睐程度是最高的。固然有一些本地人认可这样的安排,但这对于长三角扩大在全国范围的吸引力,并保持长期竞争力,显然是极不利的。

反观珠三角,虽然本土的高等教育远不如长三角,但一直备受外地人才垂青。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汉,现在武汉已经有120万大学生,这些大学生毕业之后最主要的流向就是珠三角。深圳虽然没有本土的985大学,但它是中国绝大多数985大学毕业生排名前三的就业目的地。

3、高度依赖上海单一中心缺少多中心

谈到开放性,就不能不提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体系的差异。观察长三角和珠三角主要城市2018年的人口净流入情况,长三角的确不容乐观。

苏州,长三角人口和经济第二大市。2018年常住人口只增加了3.77万,无锡更惨,只有2.15万。长三角十五市2018年新增常住人口的总和90.15万,比深圳、广州两市之和还少三千。

城市经济是质和量的双重比拼。即以广州和杭州的比较而言,广州固然存在民营经济不如杭州发达,上市公司家数不如杭州,缺少顶尖本土品牌等劣势,但广州的区域门户地位仍然使它拥有远超过杭州的经济和人口体量,这种体量上的优势,使其可以更大限度地吸纳外来人口。

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城市等级体系上最明显的差异在于,珠三角是多中心的。广州、深圳、香港,三座城市经济体量近似,分别在商贸物流、科技、金融等不同领域具有全国甚至亚太区域的巨大影响力。然而,长三角只有一个门户城市,就是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和上海相较,在城市功能和地位上完全处于从属地位。杭州虽有互联网和本土民营经济两个相对上海的长板,但整体不具备门户功能,金融、航运、交通、物流、高端专业服务等领域功能仍不完善,只有上海才可以满足其需求。

我曾在《杭州的崛起,其实是上海的最大》中指,上海和杭州不同于广州、深圳,两地完全只有互补性,没有竞争性,所以杭州的兴起对上海有百利而无一害,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杭州和上海之间缺乏竞争的根本原因,还是上海的发展基础和条件远远优于杭州,和后者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所以杭州不可能对上海形成整体性的挑战。从更大的视野来看,缺少上海之外的第二个门户城市和区域性中心,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解决的一个真问题。

广州和深圳固然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深圳相对地位的升高和广州相对地位的下降,并不是广深竞争的结果,而是产业变迁所致。(参见《广东没有对不起广州,广州也没有做错什么》)没有深圳近年来的高歌猛进,更多依赖传统国有企业、汽车加工制造、传统外资快消等行业的广州,其相对地位也会下降(广州许多传统优势行业如快消、文化、传媒的主要外移方向本身也是上海、北京,而非深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深圳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反而做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基础,腾讯等深圳企业在广州的投资,就是对广州的一种反哺。表面上看广州和深圳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确存在一定竞争,但总体来说深圳的发展对广州的正面效应显然更大。

上海要好,就需要在旁边有一个深圳之于广州式的存在。如今的杭州、南京、苏州,在城市功能的综合性上都完全不能和广州、深圳中任一相比。仍以我之前引用过的城市三产增加值为例,2018年杭州和南京两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才刚刚等于广州市。杭州、南京在城市规模、城市能级上和广州的明显差距,不仅影响它们自身的发展,更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潜在隐忧。

广州、杭州、南京、苏州这几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指标差别总体不大,无论是人均GDP,还是上市公司家数等指标,并没有数量级上的差异。但广州的人口和经济规模,让它获得的巨大磁石效应,则是杭宁苏三市完全不具备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广东省户籍本身缺少直辖市户籍上的种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上的附加值,广东一直奉行相当开放的落户制度,这进一步推高了广州、深圳的人口增长。然而因为多种原因,上海当前不可能放籍,还要对常住人口规模进行严格的管控,如果不能让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城市形成重要的全国性集散地和重要的区域门户,就只能让许多可能进入长三角的潜在人口流向珠三角。

珠三角的人才政策令人瞩目。昨天(26日)深圳王立新公开表示,深圳将实施财政部、国税总局《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31号文),对紧缺人才的边际税率由45%降至15%,深圳地方会帮助这类人才补齐税收。珠三角在吸引人才上的饥渴和突出的政策力度,应对长三角有镜鉴意义。

4、经济密度偏低影响容纳能力

衡量现代经济,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密度。相较于珠三角,长三角的人口密度明显较低,在聚集创造价值的条件下,较低的人口密度也意味着较低的经济密度(单位面积创造的GDP)。

我们来看上面这个表。中间有长三角、粤九市和珠三角总(含港澳)的人口和经济密度对比,看起来似乎长三角和粤九市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差不多,但实际上这主要是因为珠三角的肇庆、江门、惠州三市面积大而人口少拉下来的,就长三角核心城市和珠三角核心城市来看,左边的长三角城市的经济密度,远远低于珠三角。

杭州、宁波域内山区面积大,人口密度相对低,和其他城市没有太大可比性。但苏南的南京、苏州、无锡,人口和经济密度也远远低于珠三角。宁苏锡三市中经济密度最高的无锡,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也只有2.47亿,不仅远低于广深,还不如佛山(佛山每平方公里的GDP有2.56亿)。

相较于经济密度更高的地区,经济密度低意味着在同样的面积内,创造的产值相对低,产生的就业机会也相对少。人们的通勤活动受到物理限制,意味着城市不可能无限度扩张,一个城市的经济密度低,人口吸引力和承载力就相对弱。

看多长三角者曾经提出一个概念,上海和苏州连为一体,才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经济体。但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和苏州这两座城市的密度,相较于珠三角核心区也并不高。

上海和苏州面积之和达到1.48万平方公里,超过广州、东莞、深圳或广州、佛山、东莞这两种组合。须知,穗莞深这三个城市的总面积只有1.19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从空间上来看穗莞深比沪苏还要致密得多。因此,无论是人均GDP、经济密度还是人口密度,穗莞深都强于沪苏。即按穗佛莞计,虽然广州龙头地位不如上海,莞佛和苏州类似也属工业城市,但仍难分伯仲,人均GDP、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仅比沪苏略低,大体仍在一个数量级。

数据验证人们最直观的的感受。在珠三角,城市之间真的是完全被连为一体的连绵状态,在穗、深、佛、莞之间穿梭,几乎已经没有农田了;而在长三角,城市与城市之间,大片的农田仍然存在。

广东和江苏曾经紧咬GDP的数字,但现在江苏渐被广东抛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江苏城市密度较低,苏州、南京中心城市的就业机会有限,对外来人口承载力低,自然吸引力也差。

上图是部分城市过去5年的新增常住人口数量。在长三角“一枝独秀”的杭州,在过去5年的常住人口增量仍然不及深圳、成都和广州任一城市的一半,仅与郑州大体相当。而南京、苏州在过去五年人口增长竟几乎趋于停滞。2013年年末时,苏州常住人口只比深圳少5万人,而到2018年年末,这个差距已经扩大到了230万。平心而论,苏州“1+4”模式中中心城区经济体量小,对外吸引力弱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参见《苏州为什么要打修机场的算盘》)

5、缺少“城中村”,致普通劳动者生活成本高企

走在长三角都市的街头,和在珠三角感受很不一样。普遍而言,长三角城市更有秩序感,更光鲜,更整洁。

但这未必全然是好事。

深圳三分之二的常住人口是尚未落户的外来产业工人群体(参见《香港的今天,会不会是深圳的明天?》),在深圳极高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之下,为何还能集聚将近一千万人的产业工人群体。秘密很简单——城中村。深圳在关内关外有1427个城中村,占全市面积的六分之一,深圳有半数常住居民居住于此。深圳市政管理者一度想对城中村进行拆迁,然而最后选择的方案是“改造”,即在保留城中村的前提下进行环境优化。

水至清则无鱼。深圳市深知,如果没有了城中村这样的低成本生活空间,深圳就无法维持当下这样庞大而完整的工业化链条。

这种现象并不单单出现在深圳,在广州主要的工业区(番禺、黄埔、白云),以及佛山、东莞等地,城中村普遍存在,构成最适合外来打工者的居住空间。而在长三角,这样的城中村、城边村要少得多。2018年一年,长三角和珠三角新增常住人口整整60万的差值,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此。

有人可能会说,产业工人都是“包吃住”的,公司都有宿舍,有没有“城中村”没关系。这样的认知也失之片面,首先不是所有用人单位都有宿舍;另一方面产业工人或餐饮等行业的一般从业者,工作灵活性极大,常有变动空间;外卖、快递等行业用人关系松散其员工也需要住地;城中村本身即是一完整服务业生态……凡此种种,皆可印证城中村对经济活力的不可或缺。

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在城市规范治理方面无疑是全国各区域中的翘楚。然而,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不仅需要秩序,也需要适度的“乱”带来的烟火气。任何一个地区不可能脱离所谓“DIduan人口”来实现经济的高端化,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依赖工业和一般服务业的大国,城市不仅要为大学生创造机会,也要为普通的产业工人提供更多低成本的生活空间。在这一点上,长三角应该多学习珠三角,尤其是深圳的经验。

写在后面:

我住在杭州,之前也在广州生活过,长三角和珠三角,于我而言都是熟悉的。作为一个新杭州人,我一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坚定支持者。

江南人文渊薮,风景旖旎。从宋代到1949年之前,长三角一直是中国绝对且唯一的经济核心区。1949年以后,香港异军突起,广东又得率先开放的风气之先,才渐渐形成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区域并峙之势。然而,即按经济总量计,广东超过江苏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事。

杭州钱江新城

论腹地条件、历史积淀;论科教实力、商贾传统,长三角皆在珠三角之上,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今天的长三角远未将其优势充分激发,亦是不争的事实。相较珠三角,长三角有着更明显的传统产业路径依赖,在开放性和灵活性上亦显不足,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这一系列问题,反映在过去几年广东和江苏总量差距的持续拉大上,也反映在长三角相对珠三角甚至内陆地区的人才和人口吸引力持续下降上。过去五年,南京和苏州常住人口的增量之和,居然只有郑州的45%,成都的20%,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数字可以用“怵目惊心”来形容。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这句民谚,而今依然响亮,这就是广东在全国人民心中建立的强大的“品牌心智”。对今天的长三角而言,擦亮宜业宜居的金字招牌,仍然是头等大事。

长三角永远是一片值得祝福的土地。认清自己的坐标,才能走得更远。

000581威孚高科东方财富股吧

BMW的哥们们,你们如何看待进口汽车零部件税率的下降

首先就没有那么大的降价空间 你的算法太简单化

再也不想看到宝马大降价 然后满街都是

如果真成本降低了 宝马可以保持价不要太大浮动 但是增加点配置 提高服务 延长保修等等

宝马3系详细信息请查看爱卡汽车 :newcar.xcar../21/

某国进口某种型号的汽车的名义关税税率为118%,而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名义关税税率为60%,如果汽车零部件在该

有效关税保护率E=(T-Pt)/(1-P)(T——进口最终商品的名义关税税率;t——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P——原材料价格在最终成品中所占的比重),所以,E=(T-Pt)/(1-P)=(118%-50%X60%)/(1-50%)=176%

进口汽车零部件报关流程

HS编码 多少? 提单 到货通知书 想打合同 报关报检委托书 申报要素

这次国家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

零部件的关税对于汽车价格没有影响,只是对于像“森林人”这样的畅销进口车的销量会有所提高而已。。。

随便问一句,,马自达6是国产车呀,

美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要增加关税吗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量中,出口到美国的比例却有25%,美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第一大国。而最近中国对汽配零部件开启降关税的措施,但美国却要加收关税,对进口的货主而言也是一定的挑战。

如何看待国产和进口汽车

鼓励国产,当然要提高水平、工艺、档次等,什么时候象韩国人那样,走在马路上的就是绝大多数是国民车了;

发展合资,毕竟国外造车水平要比国内高出不少,利用合资来提高我们国内自己国民车的水平,也是一种方法,但目前我们的一汽和上汽做得都不够好;

限制进口,通常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才买得起进口车,但很多进口车其实国内并不适应,如油的质量、道路等等。

进口汽车零部件物流库的平面布置

基础能力:1.识别零部件2.识别编号 3.识别存放区4.认清存放分类方法 5.进出存放的单证 6.如果有信息数据库尽快熟悉操作;谨供参考!

这次国家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的问题

是宝马6还是马自达6

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一直都是10%

没什么区别

进口汽车零部件是否需要缴纳消费税

进口汽车零部件不需要缴纳消费税。

因为《消费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本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院确定的销售本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消费税。因汽车零部件不属于消费税的税目,所以纳税人进口汽车零部件不需要缴纳消费税。另外,小汽车属于消费税的税目,若组装的小汽车属于消费税的应税范围,需要在生产环节缴纳消费税。

降低汽车进口关税为什么利好汽车零部件

5月23日只有5个行业板块飘红,其中两个板块涉及到汽车行业。交运设备服务指数领涨,涨幅为1.25%;汽车零部件紧随其后,涨幅为0.84%。

交运设备服务板块,个股主营业务涉及到汽车销售、组装、维修、租赁、驾培、技术服务等。从个股来看,亚夏汽车一马当先开盘涨停。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亚夏汽车的主营业务为汽车销售、维修、装潢、美容等,但涨停原因却是由于并购重组。此外,特力A、申华控股、大东方、广汇汽车等个股,股价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主营业务分别涉及到汽车销售、维修、后市服务等业务。

汽车零部件板块指数小幅上涨0.84%,共有48只个股上涨,跃岭股份、迪生力、斯太尔、越博动力等十余只个股涨停。变速器及零部件制造企业、重庆上市公司蓝黛传动的涨幅也不错,截至收盘,股价报收8.37元,涨幅为5.28%。

同为汽车行业,汽车整车板块的遭遇则完全不同:当日板块指数高开低走,截至收盘,跌幅为0.92%。整车板块只有海马汽车、一汽夏利等4只个股上涨,其余个股都遭遇了不同程度下跌。值得一提的是,板块整体杀跌,但个股的跌幅都不算大。就个股来看,宇通汽车跌幅0.50%、力帆股份跌幅0.96%、长安汽车跌幅1.88%,跌幅最大的为金龙汽车,为4.22%。

000581威孚高科东方财富股:基本每股收益(元) 2.1500 1.6600 扣非每股收益(元) —— 1.7200 稀释每股收益(元) 2.1500 1.6600 每股净资产(元) 18.7876 18.2716 每股资本公积(元) 3.3204 3.3020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14.2475 13.7672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0.5050 0.0795。公司名称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曾用名 苏威孚A→威孚高科→G威孚, A股代码 :000581, A股简称 :威孚高科, B股代码 :200581 B股简称 苏威孚B 所属区域: 江苏省, 所属行业交运设备-汽车-汽车零部件 所属概念 节能环保,AB股,参股券商,机构重仓,深成50 0,长江三角,参股保险,燃料电池,国企改革,中证500,国产芯片,新能源车,氢能源,富时罗素,标准普尔,尾气治理,汽车芯片,IGBT概念。

1..机械行业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内燃机燃油系统产品、燃油系统测试仪器和设备、汽车电子部件、汽车电器部件、非标设备、非标刀具、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制造;通用机械、五金交电、化工产品及原料(不含危险化学品)、汽车零部件、汽车(不含九座以下乘用车)的销售;内燃机维修;自有房屋租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能量回收系统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柴油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尾气后处理系统产品和进气系统产品 公司属汽车零部件行业,从事的主营业务产品为柴油燃油喷射系统产品、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产品和进气系统产品。

2.确立长远战略目标,构筑企业发展愿景 公司非常注重长远发展战略,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战略,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智能网联的新领域技术研发。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以动力工程核心业务(内燃机三大系统、精密制造、其它汽车零部件)为一体,智能工程、核心业务环境工程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业务布局。成立集团战略发展规划委员会,从不同维度构筑企业发展的愿景,助力公司产品核心业务的升级转型,以形成更有竞争力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 强化制造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控制能力 在制造质量管理上,公司持续开展过程质量指标量化管理及流程管理,依托具有威孚特色的WPS(威孚生产系统)和制造信息平台,对生产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关系等方面进行变革。努力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切实提升产品质量与产品交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