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岗位或消失,电动化大环境下,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能撑多久

2.汽车产业集群提高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推进了什么发展

3.混改、合并、收购……2019年车企按下变革“加速键”

4.世界汽车工业有哪四次变革?

汽车零部件工厂改革_汽车零部件产业政策

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鲁冠球

浙商是我国有名的几大商帮之一,丁磊、马云、宗庆后等都是赫赫有名的浙商代表,在这之前,有一位打铁出身的工人凭一己之力为浙商的画卷上书写下一笔浓重的色彩,他就是浙商教父鲁冠球。追忆鲁冠球的一生,有人说他是民营企业的"常青树",也有人说他是改革开放后浙江商人的"领头羊",在他的身上有着数不清的,看不尽的魅力。

紧握时机成"万向节"

1945年,鲁冠球出生于浙江萧山宁围乡。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鲁冠球连初中都没上完就着急赚钱养家,他先去了铁厂当了三年的学徒,这三年里,鲁冠球不仅修炼了一身本事,还找到了自己以后工作的方向。

不得不说,鲁冠球从小就有经商的头脑,十六岁的他凭借着自身手艺在村里开了个铁匠铺,为街坊邻里的打制些铁制用品。不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私人是不允许私自开店营生的,他的铁匠铺也就很快就倒闭了。

1969年,国家经济政策有所放缓,授予了每一个人民公社开办农机厂的权力。当时宁围公社的领导留意到鲁冠球的手艺不错便让其接管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经济的年头,国家所扶持的大型工厂少之又少,新办的厂子很多时候又无暇顾及,就拿宁围这家农机修配厂来说只不过是一座不足84平方米的破旧厂房。

当时的鲁冠球并不富裕,看着家里嗷嗷待哺的几个孩子和上了年纪的父母,鲁冠球面露难色。他的妻子心里最明白他,叫他放心大胆去做,家里有她撑着。鲁冠球就这样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带了六个人开始了他创业的第一步。

19年,鲁冠球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猜想国家可能会大力扶持交通运输业,他便大胆决定专门研发万向节,将万向节做到最精最好,他还把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这座工厂还有另一层身份就是宁围乡第一家乡镇企业。自身的技术过硬加上的大力支持,"萧山万向节厂"很快就在当地打开了市场,许多外地的商家也都纷纷慕名而来,鲁冠球和他的"万向节"就这样慢慢走进了许多人的视野中。

遨游商海创佳音

吴晓波在《大败局》中提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营企业大都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唯有少数企业能幸免脱身,万向集团便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政商博弈一直是每一位民营企业家所要学习的课程。鲁冠球有一句名言:与政治始终保持一步之遥。这种政商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能够有效避免权利寻租牟利、产权界定不明等问题,这值得每一位民营企业家细细体会,从而使得民营企业能够做大做强。

1983年,萧山万向节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鲁冠球对于政商关系的清醒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万向节厂持久的发展。改革规定:萧山万向节厂的资产要留出一半给宁围乡,并且乡要按照万向节厂营销收入的20%来收取管理费,不参加利润分红。正因为这次改革,许多人评价鲁冠球为"中国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第一人。"

五年之后,随着鲁冠球的商业版图越来越大,他向宁围申请为了保证工厂的高效运转,斥巨资购买宁围乡手中的工厂股权,这也表明了"萧山万向节厂"至此成为了一家彻彻底底的民营企业,万向的市场化征程也开始了。

随后,鲁冠球又入股了当地一家濒临破产的客车厂,开始着手研发与汽车相关的零部件,为他的"造车梦"不断添砖加瓦。鲁冠球除了研发汽车配件等产品,还逐渐将商业版图扩展到了农业、金融等相关领域。

1992年,浙江万向集团挂牌成立并进行大刀阔斧的股份改革。至此,万向集团已经收购了美国洛克福特公司、美国UAI公司以及美国汽车最大零部件制造商舍勒集团,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福布斯》称鲁冠球为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全球领袖"。

1994年1月10日,鲁冠球名下的万向钱潮股份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这是当时我国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而他无疑成为民营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最大赢家。

以勤为本铸

鲁冠球一辈子常以"农民的儿子"自称,外人对他的评价尤以勤奋居多。我们常说:自律即自由。对于鲁冠球而言,自律早已经成为刻在血液里的精神养分。

鲁冠球有着传统而又看似呆板的作息规律:早上五点十分起床,六点五十到公司,晚上六点四十五下班回家吃饭,七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八点开始解决白天没完成的任务,九点开始读书看报,零时准时睡觉。他坚定地相信:勤奋是一生的资本。

古稀之年的鲁冠球,依然每天都要准时前往公司看看公司的情况,他觉得只有每天坐到办公桌前才觉得安心些。许多人也劝他年龄大了该退休享福了,他却直言道自己从来没想过退休。他就这样勤奋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

都可以成为商人,但不一定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家自身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及道德观念是市场稳定前进的有力支撑。尤其以鲁冠球为代表的第一代企业家,用其自身的影响力为市场撕开一个裂口,使得后代无数的创业者得以顺利前行。

后人莫忘前人愿

"中国人要自己造一辆汽车。"这是鲁冠球一生的心愿,他当年接受访时说道:"我成功不了,我儿子继续;儿子成不了,我孙子继续。"

1999年,鲁冠球就开始着手研发新能源汽车,他说自己将用万向的每一分钱来制造汽车,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魄力和决心。值得留意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在2009年才出台,而万向集团已经在该领域摸索了十年。

2016年年底,万向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核准,公司的汽车产业制造链也已经基本完成,然而,天不遂人愿......2017年10月25日,浙商教父鲁冠球因病辞世,享年72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过去的历史诉说着今人的悲哀。鲁冠球走了,可他却留下了一个庞大的"万向帝国"依然屹立于人世间。

12%岗位或消失,电动化大环境下,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能撑多久

我国的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是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基本上是外资企业在国内攻城略地。

目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小到轮胎、玻璃、雨刮,大到天窗、发动机、变速箱,几乎全被清一色的外资企业把持着。跨国汽车公司一直标榜的国产化率的提高,是通过购外资零部件公司在华分厂的产品来实现的;而自主品牌们一直吹捧的零部件配套国际化,也逐渐将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打入冷宫。

核心、关键零部件技术均被外资把持,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只能完成前期的市场调查、产品定义、外观及内饰设计,中期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检测,以及后期的经销商招募、销售管理等步骤。而其中前期的市场调查多是委托AC尼尔森等国际市场调查公司完成,外观设计多是委托意大利都灵街头多如牛毛的汽车设计公司完成,内饰设计多是委托美国江森自控等公司完成;后期的经销商招募的标准就更低了,不管以前卖没卖过车,也不管以前是卖电缆还是卖家电的公司,只要你有资金、认同我所谓的“企业文化”就能取得销售权。中国本土汽车公司越来越像电脑城的组装门店,只要能够“整合全球造车”,就能攒出一辆整车。

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在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了外包这一速成方式,但中国企业的外包跟外企的外包有着本质区别。外企是把自己不屑于干的流程外包给中国企业,而中国企业则是将自己不会干的流程外包给外企。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30年前就享受过中国当今高速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没有及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至今还在充当发达国家制造基地的角色。

汽车产业集群提高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推进了什么发展

富士OOZX自创办开始,一直是丰台和日产等巨头汽车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多年来在研发和制造发动机气门上不断突破与完善,从而打造出更耐高温、耐磨损等高品质的关键零部件。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众多汽车品牌不断向电动化转型,导致富士OOZX所生产的零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这也让富士OOZX的危机感逐渐增强,未来何去何从也处于未知状态。

12%的汽车岗位或将消失

日门汽车企业近些年都处于转型状态,主要还是受到了日本的政策打压。日本国会在2021年5月宣布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汽车领域作为支柱产业,自然首当其冲成为脱碳重点,所以众多汽车公司不得不开展相关行动。比如本田在更换新的掌权人后,便加速了电动化的进展,虽然目前仍在销售发动机,但是对于摆脱燃油车的决心已经表现的很坚定了。

于是便有人预测如果在2050年日本在国内出售的汽车百分之九十都变成电动汽车,那么关于汽车零件的岗位将会导致近九万人失业,这也将占总体岗位的12%。于是有人表示,如果将暂停每年生产的800万台内燃机车辆,将会造成汽车行业550万的岗位发生大般流失,这也将直接影响日本的经济发展。

企业承压变大 规模缩小

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向媒体表示,目前能源以及原材料的成本不断上涨,导致供应商也没有办法只能提高零件的价格,据了解有的部分供应商已经将零件的价格上调了7%到20%不等。不仅如此汽车运输贸易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上调,根据公开的数据能看出,全球运送汽车和工业机械的货轮每日收入已经达到了8万美元,这已经是从2000年以来最高的价格了。

随着日本货币的贬值和和下游主机厂为转嫁经济压力及推进供应链变革,也让购价格发生了进一步的压缩,导致日本零部件企业在全球百强零部件企业的占比率逐渐降低,中过和美国的零部件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也导致日本零部件企业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强,规模却在不断缩水。

未来将如何发展

汽车企业从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转型,对于供应链的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众多大型汽车企业比较偏向自主研发和生产发动机,然后由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完成订单,一级供应商再向下一级供应商提供订单。正常情况下生产一辆汽车需要三万零部件,但对于纯电汽车来说可能所需量将会减少4-5成,需求量降低,对人员的需求也自然减少,之前的供应模式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类似富士OOZX这类的零件供应商必须寻求新的出路,才能解决眼下的困境。富士OOZX的老板铃木正胜则表示,想要生存确实很困难,因为电动汽车需要的零部件少。而且本身日本汽车行业的竞争就十分激烈,大企业通常处于强势地位,但是下面的供应商却只能相互比价,通过报价来赢得订单,这也让利润一再的被压缩。于是有很多小型公司则表示,本来就缺乏资金和实力,不如就此躺平把精力集中于眼前的事情上。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能源智能电动车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在日本零部件公司面临困难处境时,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净利润却在不断提高,中国也逐渐在电动汽车供应链中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

混改、合并、收购……2019年车企按下变革“加速键”

推进了汽车产业的领头作用以及工业超时代发展。

重庆代表企业:长安集团、长安福自达、长安铃木、力帆汽车等。

湖北代表企业:东风汽车、东风标致-雪铁龙、东风本田等。

安徽代表企业:奇瑞、江淮。

扩展资料

历经60多年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全面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形成具备生产多种轿车、载货车、客车和专用汽车,汽油与柴油车用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相关工业、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汽车金融及保险等完整汽车产业体系,为汽车工业展打下了基础。

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

世界汽车工业有哪四次变革?

车市寒风肆虐,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每况愈下的汽车市场便开启了遍寻药方之路。

合并、收购、混改显然成为2019年车企寻找出路的关键词。

“汽车产业早已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时代”,李书福的公开发言,早已成为汽车圈默认的共识。

在此背景下,国内先是一汽、东风、长安合作,成立“T3”,再有吉利参与混改北汽流言四起,虽后者被双方辟谣,但“合作潮”已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在2018年8月,由国资委下发的《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也明确表示了车企混改志在必行。

也因此,先是12月初长达一年多一波三折的“奇瑞混改记”尘埃落定、长安新能源也敲定了即将引入的四家战略投资者,紧接着早有风声的一汽吉林混改也赶在2020年前落下帷幕。

事实上不单单是国内,在国际上市场,“抱团取暖”也初见端倪。

先是丰田、铃木各自出资购买对方股份,并宣布合作。再到FCA与PSA宣布合并,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无不阐释着中国一句老话“团结就是力量”。

从国内到国外,从华晨宝马合资股比突防,雷丁、恒大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到全球车企PSA与FCA牵手及丰田、铃木互相持股,再到国企混改相继尘埃落定,汽车产业正面临着三十年前所未有转型和巨大变局。

汽车商业评论整理了2019年车市中较为典型的几个案例。

抱团取暖

成为在销量下滑成为常态的车市中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最好出路。

丰田、铃木互相持股

8月28日,丰田宣布将斥资960亿日元收购铃木4.9%的股份,强化合作关系,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同样,铃木也出资480亿日元收购丰田的股份,强化资本合作。

从全球市场来看,铃木仍只是一个小角色。2012年,它放弃了美国市场,2018年退出中国市场,这实际上承认了在全球最大的两个战场上的失败。

尽管如此,与铃木合作为丰田带来的好处却不止一点。

首先,印度市场。印度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而且并有望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市场。铃木通过其印度子公司Maruti?Suzuki锁定了印度约46%的乘用车市场份额,就连丰田也难以与之匹敌。

双方合作有利于丰田在印度市场的发展。

其次,铃木也将为丰田带来更大的市场规模。

丰田自身的全球销量就已经很高了,丰田集团每年的汽车总产量超过1650万辆。但通过组建一个更加广泛的汽车制造商联盟,它正在实现无与伦比的市场规模。

FCA与PSA合并

12月18日下午,FCA官方宣布,已与PSA正式签署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合并协议,规定双方业务以50∶50的比例合并,标志着PSA与FCA正式合并成为全球销量第四的汽车集团。

事实上,不景气的市场让庞大的汽车集团们难堪重负,PSA与FCA合并的确能够在短期内帮助双方渡过难关。

从双方的发展现状和体量来看,双方均属于“中等”,在市场的表现都没有那么出色,但是也还没有到生死攸关的境地。双方的合作无疑是试图通过合并减轻发展压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利润。

收购

以一定的资金换取资质和技术,不失为一条捷径。

雷丁收购川汽野马

川汽野马其实在2018年11月25日就在北京产权正式挂牌出售其99000万股股份,占比在其所有股权之中高达82.50%,并标底价为12亿元。

在2019年年初这件汽车挂牌出售终于尘埃落定,由雷丁花费大概14.5亿元入主川汽野马。据悉,最终雷丁汽车持有川汽野马股份达到了100%。

在存量市场中,中小企业面临不断被蚕食的市场份额,未来的生存将难上加难。川汽野马虽为老牌车企,但其品牌知名度低、发展局限等因素也同样制约着之后的发展,雷丁此举福祸难料。

恒大收购国能(NEVS)

1月15日,恒大健康公告称,以9.3亿美元成功收购电动汽车公司NEVS(国能)的51%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

一年的时间,恒大在新能源领域发展速度堪称“神速”。先是靠着其背后丰厚的财力大举收购国内外零部件企业,丰厚自己的技术储备,到以球赛为宣传契机推出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再到快速扩展朋友圈,一举拿下国内外60余家供应商。

按照其官方说法,恒大在这一年里已经完善了的新能源领域上下游及渠道建设。

恒大有钱,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造车从不是以谁有钱来评判谁成功,最终能否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还要消费者说了算。

混改、重组

一方面积极响应国际政策,一方面快速回笼资金,减轻企业发展压力。

江铃混改

2019年8月16日,江铃集团、长安汽车、爱驰汽车合资合作发布仪式在江西南昌举行,对外宣布江铃控股混改成立。

对江铃而言,此举可以通过爱驰的出资快速回血。但最大的赢家无非是爱驰。

首先,对于爱驰而言,入股江铃控股不仅是解决了生产资质问题,其后续的资金也得到了保障。

其次,作为造车新势力的爱驰,在现阶段专注新能源汽车外,还获得了进入传统燃油车来平摊风险的可能。

奇瑞混改

2019年12月16日,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均发生多项变更,新增投资者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其持股比例达46.77%,为奇瑞控股第一大股东;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7.68%、25.55%。

在此前的十年里,奇瑞一直希望转型升级推动品牌向上,曾三次推动多品牌战略发展,但可惜至今却也未孕育出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而在其它国产品牌迅速崛起之后,其无奈逐渐被超越。

同时,奇瑞的财务状况也今不如昔,2018年净利润亏损5.28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扩大至13.7亿元,负债总额为622.93亿元。

而此次成交的144.5亿元于奇瑞而言,不论是在还债还是现有业务、新业务的发展和日常经营方面均有所帮助,青岛五道口入股奇瑞后,也将继续推动奇瑞建立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增加资金的引入、加强资本运作。

这无疑进一步加强了其回血功能,此外,有观点认为,新的投资方本身就是资本运作的高手,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未来还将更快地登陆资本市场。

长安新能源挂牌增资

2019年12月3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拟引入南京润科、长新基金、两江基金、南方工业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四方股东分别拟增资10亿元、10亿元、7.4亿元、1亿元。

按照长安新能源“香格里拉”中提到的时间节点“在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打造”来看,此举无疑可以减轻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

其次,或为上市IPO作准备。新能源汽车发展“烧钱”众所周知,所以想要缓解资金的问题,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北汽新能源成功上市登陆A股市场,也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国内新能源整车车企上市的大幕。

一汽夏利重组

2019年12月22日,一汽夏利连发14条公告,称12月20日董事会已审议通过一汽夏利重大重组相关议案。

根据重组预案,一汽夏利仅剩的“壳”将被无偿转让给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至此,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将登台,一代“国民神车”夏利将告别A股。

一汽夏利近几年来一直靠着转移资产支撑,避免被退市的尴尬,而后遗症则为其目前已基本丧失了盈利能力。

此次将其仅有的上市公司外壳转给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或将助力其上市。其次,业内有观点认为,一汽夏利此次宣布重组是为一汽集团上市的让路行为。

一汽集团此前提出的整体上市一再推迟,和旗下汽车品牌销量降温有关,而一汽夏利将15%转给母集团,能使得一汽对一汽丰田有更多的话语权,将有助于整体上市的实施。

一汽吉林混改

在2019年年末,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尘埃落定。

混改后,山东宝雅将一次性出资15亿元,持有新公司70.5%股权,中国一汽持有新公司29.5%股权。

对于本次混改,有观点认为,以一汽吉林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即便是成功引入投资者,也不过是“烧钱”,还有可能伤害现有股东的利益,因此其首要任务是重整业务,尽早走出现状。

此次混改顺利落地,对一汽吉林来说是利好的,对宝雅新能源而言则是获得发展的一次机会。作为一家低速电动车企业,宝雅新能源的发展因为国内部分省市对低速电动车的整治受到影响。

合作

双方利用既有优势,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开拓一种新玩法。

奇瑞商用车与淮海控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2019年12月21日,双方注册成立合资公司——奇瑞商用车弘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此举,奇瑞商用车和淮海控股将发挥双方优势,为新公司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实现1+1>2。奇瑞商用车将其20年的研发体系和淮海集团现有3000家一级营销网络销售结合,分担资金压力的同时,进行优势互补,助力双方品牌的溢价。

合并也好,混改也罢,这无不意味着复杂的旧格局将被打破,企业发展动力将被重塑。在全球汽车产业合纵连横的大背景下,这对于车企们而言,均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良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100余年的汽车工业发展史中,世界汽车工业经历了3重巨大变革.第一次变革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T型车,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使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第二次变革是欧洲通过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打破了美国汽车公司在世界车坛上的长期垄断地位,使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从美国又转回欧洲.第三次变革是日本通过完善生产管理体制,形成精益生产方式,全力发展物美价廉的经济型轿车,日本成了继美国、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一、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

1892年,美国查尔斯.杜里埃和弗兰科.杜里埃兄弟制造出美国第一辆以汽油机为动力的器车。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1908年,通用汽车公司成立,推动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

提到福特汽车公司,自然想到T形车。由于这种汽车的外形像T字,责成职位T形车。T形车可说是将家庭轿车神化变为现实的第一种车型。

在T型车出现以前,汽车是为少数人生产的奢侈品。为制造理想的大众化汽车,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T型车。T型车的出现,是汽车从有钱人的专利品以变而成为大众化的商品,在长达20年的T型车生产期间,T型车被称为“运载整个世界的工具”。

1913年,福特公司在汽车城底特律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T型车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开端,汽车装配时间从12.5h缩短到1.5h。从1908年到1927年,T型车共生产了1500多万辆,这一车型累计产量记录直到12年才被德国甲壳虫型汽车打破。售价从开始的一辆850美元,最后降到360美元。1915年,福特一个公司的汽车年产量就占美国汽车公司总产量的70%,而当时生产汽车历史较长的德、英、法等欧洲各国的汽车总产量也不过是美国产量的5%。

由于亨利.福特仅注重生产成本,不重视产品改进,十多年生产的T型车显得单调、简陋。到1927年,带有豪华饰件的通用公司的雪佛兰型汽车赢得了用户普遍欢迎,终于击败了垄断汽车市场20年的福特T型车,使他最终退出了汽车舞台。

二、第二次变革——汽车产品多样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人就已经开始对美国汽车的一统天下不满。但是,由于当时欧洲的汽车公司尚不能一大批量生产、降低售价与美国汽车公司竞争。于是,以新颖的汽车产品,例如发动机前置前驱动、发动机后置后驱动、承载式车身、微载式车身、微型节油车等,尽量适应不同的道路条件、国民爱好等要求,与美国汽车公司抗衡。因此,形成了有汽车产品单一到多样化的变革。针对美国车型单一、体积庞大、油耗高等弱点,欧洲开发了多姿多彩的新型车。例如:严谨规范的奔驰、宝马;轻盈典雅的法拉力、雪铁龙;雍容华贵的劳斯莱斯、美洲虎、神奇的甲壳虫、风靡全球的“米尼”等车形纷纷亮相。多样化的产品成为最大优势,规模效益也得以实现。

到1966年,欧洲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比1955年产量增长5倍,年均增长率为10.6%,超过北美汽车产量,成为世界第二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到13年,欧洲汽车产量有提高到1500万辆。世界汽车工业有由美国转回欧洲。

三、第三次变革——精益的生产方式

世界汽车工业的第三次变革发生在日本。日本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日本第一大汽车公司及丰田汽车公司和第二大汽车公司即日产汽车公司均创建于193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日本颁布了《汽车制造业企业法》,表明对发展汽车工业给与支持。二战中,日本关闭了美国在日本所建立的汽车制造厂。二战后,日本不允许外国到日本建厂造车。尽管如此,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汽车工业仍然发展缓慢。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型轿车的生产在日本逐年增加。1960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00美元,196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美元,为汽车普及创造了条件。同时,日本各汽车公司及时推出物美价廉的器车,其售价与20世纪50年代中期相比下降了30%~50%,于是日本出现了普及汽车的高潮。日本称1966年为普及私人汽车的元年。

同时,以丰田汽车公司公司为代表的几家汽车公司,将“全面质量管理”和“及时生产系统两种新型的管理机制应用于汽车生产。前者要求工人承担更多的责任,把产品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后者要求做好技术服务,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推动了日本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

13年,日本汽车出口量达到200万辆;17年,日本汽车出口量达到400万辆;198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猛增到600万辆。

由于日本实现了汽车国内销售量和出口量双高速增长,迎来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车道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和日产汽车公司“古有千里马,今有日产车”的广告实现了美好的愿望。1960年,日本汽车产量仅为16万辆,远远低于当时美国和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水平。但到1967年,汽车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汽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日本成为继美国、欧洲置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即世界汽车工业有发生了从欧洲到日本的第三次转移。

四、第四次变革——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往新兴市场转移

全球汽车产业第四次转移已成为共识,新兴汽车市场的崛起导致全球汽车巨头投资区域已经发生变化,中国和新兴市场成为布局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