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产销量_汽车零部件销售额排名
1.中国十大滤清器品牌哪个销量最好?
2.摩托车如果销量不好停产了再买配件怎么办
3.汽车行业的生产模式
4.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篇知识解析
5.九龙坡摩托车生产基地全国排名第几
6.内燃机发展前景如何?
7.厉害的小汽车
这个我自己觉得是最完美的。非常符合你的需求1!!!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
〔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领导参阅》,2002年第35期。
以下为内容!!!你要多给点分啊!!!
===============================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态势
1 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112.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 、SKD 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
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55.23%,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
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
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集团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集团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
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
3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
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4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 ,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代理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5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
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24.75辆、福特18.33辆、通用10.38辆、丰田32.93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工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6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
新产品投入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提高,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工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
1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
2002年随着中国落实加入WTO 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 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4.3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
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集团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兼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
2 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
(1)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集团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
(2)外国企业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工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入WTO 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入WTO 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有关部门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入倒计时。2002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
3 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1)开始成为跨国公司的区域性制造中心。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占领中国汽车市场。21世纪初,跨国公司开始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部署中的区域性制造中心。其典型代表是,本田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合资在广州设立了本田专门向亚洲、欧洲出口产品的加工生产基地,产品100%出口。上海通用已经开始大量向菲律宾出口别克GL8,向加拿大出口发动机,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出口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初露端倪。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出口销售到其他国家地区,促使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汽车零部件以较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汽车零部件全球化购早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潮流。跨国公司通过零部件全球化购,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降低技术开发投入规模。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正在加速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例如,福特公司2002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购中心,2003年有望在中国购10亿美元的零部件,用于福特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在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日产承诺将上海、十堰、襄樊等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纳入其全球购体系。
(2)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越来越多的汽车工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标志着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2年根据沃尔沃公司的全球战略,欧洲、北美、亚洲是其3大战略重点。沃尔沃公司决定其亚洲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意味着沃尔沃公司在亚洲立足于中国发展。2002年12月18日,德尔福、霍尼韦尔等8家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通过了上海市外经委和外资委的认定,获得了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书。跨国公司在2002年纷纷宣布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丰田、本田公司把占领10%的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目标。日产2004年在中国销售30万辆汽车。大众和通用则把中国市场作为他们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力图保持已经具有的优势。比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马自达公司也宣布,中国是其“新千年的重要部分”。
(3)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中国汽车企业利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专业设计公司,为自己开发新产品。例如,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合作,聘请10多位汽车专家,并且吸纳国内来自各大汽车厂的研究开发人才,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载货车。长安汽车公司与意大利一家著名汽车设计商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PV 新车型。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吉利集团请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帮助设计一系列轿车新产品。
中国汽车企业也开始进行全球购。例如,上海汽车集团建立了所属企业共用件联合购制,组织企业按照统一品质规范,参与全球零部件购。陕西汽车厂通过全球购,以性能优良的发动机装备新车型,使其重型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整车开发方面利用国际,在汽车零部件开发方面更是如此。2001年,民营企业浙江万向集团在国外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 公司,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使该集团获得了海外市场运作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一汽汽车研究所与德国FEV公司合作开发CA6DE 系列柴油机,使中国汽车工业柴油机有了新突破。
(4)中国低廉的技术人力资本开始得到利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除了占领中国市场之外,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重组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是重要原因。但是,20世纪跨国公司主要着眼于利用中国生产线上的劳动力,21世纪,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利用技术人才为自己进行产品开发。通用汽车公司不仅利用与上汽合建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为上海通用服务,同时也给通用北美部分提供技术服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母公司的某些技术开发项目拿到中国来做。
(5)合资方式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是单向的,即外国企业向中国汽车工业投资。2002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向外国企业投资。上汽集团持股韩国大宇10%,开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资本市场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上海通用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以50%的股权重组烟台大宇,创造了国内汽车兼并的新模式。合资方式也由双方变成了多方。五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共同组成了新的汽车公司;东风、广州、本田共同组成了本田的汽车出口基地。合资企业中有些实际上是外资占有控股地位。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占25%股份,江苏悦达汽车公司占25%股份,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占50%股份。目前,已形成了中国3大汽车公司分别与多家跨国公司合作的局面。 三、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融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1 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
(1)根据中国汽车产品进出口计算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指数:2000年为-0.7,2001年为-0.77,2002年为-0.85.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基本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从产业规模、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看,中国汽车工业也是一个整体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
(2)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中,从整体看位于加工制造环节,尽管与单纯搞组装的国家相比,处于较高层次,但是仍然属于比较低的层次。
(3)中国汽车工业有着巨大的、迅速发展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完整的、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的、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在21世纪取得比较迅速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都具有迅速提高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对跨国公司有着较大的依赖,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开发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4)经过一段较高速度的增长,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工业可望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其后逐步成为全球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成为面向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的商用汽车、中低档轿车的主要供应者,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某些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心。
2 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工业加速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企业投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系统之内,中国的大汽车企业也必将与跨国公司更加紧密地进行合作。跨国公司不仅在整车生产领域的兼并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汽车企业销售体系的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相互依存必将日益紧密。国外汽车厂商和中国汽车企业战略结盟的方式更趋灵活开放。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将长期全面合作,又全面竞争。
(2)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分享利益。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的新兴市场。到2010年中国轿车的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11%—13%的速度。随着中国逐步降低关税,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轿车价格还会以较快速度降低,进入轿车消费领域的人会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分享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利益。
中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将更多地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购系统,中国汽车工业将成为跨国公司某些整车产品的重要加工生产基地。跨国公司通过把生产制造转移到中国,获得成本优势,分散生产经营风险。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分工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汽车工人的工资只相当于日本工人的1/10—1/15;在商用车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某些劳动力密集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大批量生产的普及性轿车生产方面可望有一定竞争力;在技术开发方面也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国企业非常熟悉,跨国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具有全球生产、经销的优势。
(3)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在汽车工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诸要素中,中国最需要的是技术,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之间存在着较大技术差距,因此向中国转移技术,不会对跨国公司形成威胁。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增强,可以使跨国公司更加有效地利用在中国获得的低廉劳动力,获得国际竞争力。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逐步获得,跨国公司对中国技术人才的利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外溢效果,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吸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高级人才,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会逐步提高。由跨国公司设计,中国企业生产的模式会逐步改变。一是转为中国企业参加设计(与跨国公司或者专业的外国汽车设计公司);二是以中国企业设计人员为主进行设计;三是跨国公司把某些设计开发工作委托给中国的设计人员,但是跨国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四是中国汽车企业开发出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较高水平的产品。这一过程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抓住汽车工业新技术革命的机遇,这一过程还可以大大缩短。总之,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开发设计能力将逐步提高,最终将形成整个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分工合作。
四、政策建议
1 加速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
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经超过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在轿车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着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情况。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有必要尽快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状况,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免对汽车需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2 在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都有新型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1月,美国支持的《自由合作汽车研究》(FREEDOMCAR)出台,该目标是开发具有商业前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气供应基础设施,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目标是加快实现汽车燃料电池商品化。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中国应当针对汽车工业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
3 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应当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性扶植,鼓励外国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4 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中国汽车工业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业绩甚佳,汽车进口配额对中国汽车工业发挥了重要保护作用。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不断增加,国内汽车贸易体系对外国公司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仍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保护政策。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速度较快。因此,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汽车工业,主要应着眼于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对关键性汽车零部件产业损害监测,及时对有关企业提供保护。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
〔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领导参阅》,2002年第35期。
中国十大滤清器品牌哪个销量最好?
三缸发动机的短暂普及似乎又开始了刹车,什么因素决定了回归四缸
以三缸发动机主打入门级汽车的品牌有哪些?
似乎通用、福特、吉利、本田等品牌的知名度最高,在这些品牌的三缸动力汽车中,似乎除了别克英朗以外就没有热销车,而且即使是以其他配置补偿发动机的影响,其销量取消长期走势也还是有些下滑的。这就说明了三缸发动机并没有获得C端主流用户的认可,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品牌量产车的销路,同时也会毁掉品牌形象。
如上所述,三缸发动机的「二度小范围普及」只是一种现象,是为了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妥协。然而消费升级伴随车辆品质升级已经历了十余年,在这一阶段的汽车用户普遍形成了对“L4型直列四缸内燃机”的印象;对于NVH水平明显差的三缸机是难以接受的,会选择这些三缸车的消费者多为将将成长起来、具备初级汽车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吸引他们的无非是这些车辆的品牌影响力或另类的设计,但是这些用户也会成长。
两度普及两度消失
从上世纪百九十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阶段具备汽车消费能力的人还很少,因为即使是低水平的三缸动力汽车价格也很高,或者说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那么在这一阶段拥有一台汽车就是很牛的事情,要知道90年代能骑个踏板都算挺牛气了;而且第一批成长起来的汽车消费者并不具备相关知识储备,从摩托车过渡到汽车只会感觉到内心的满足,当然遮风挡雨的出行方式也确实升级了体验,所以三缸动力汽车的初期评价并不差。
「两强之争」是汽车品质升级的核心推动力
初期的汽车价格偏高是因为合资品牌一家独大,自主品牌由于技术研发起步较晚,所以初期的影响力很小。但是在信息时代实现快速进步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后,国产汽车中的部分品牌至少超越了主流合资汽车。然而品牌影响力毕竟还是弱,所以只能以“价格品质战”的方式打动消费者,同期的合资品牌想要稳住市场份额也要进行品质提升;所以在溢价极高的前提下,这些车企很“有诚意”的普及了高品质的四缸发动机,至此三缸机短暂退出历史舞台。
二度消失
第二阶段普及三缸发动机没有其他原因,与排放无关、与降低油耗也无关!因为决定耗油量的核心因素是排量与燃烧效率,在同样是1.0/1.5升的前提下,三组气缸的发动机没有任何理由会比四缸机油耗低,油耗相同或更高那么排放又能有什么不同呢?少数品牌二度使用三缸发动机的原因无非降低制造成本,通过一组气缸的活塞连杆、气门结构、点火线圈、喷油嘴与火花塞等零部件实现低成本造车;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则能够获得更多利润,当然主要还是拿去买新能源汽车积分了。
综上所述,三缸发动机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理想的控噪控振,除非常规保养项目中有「10000公里换发动机·机脚胶」的项目,车辆的NVH水平也才能有相对不错的水平;然而更换机脚胶的工时费与材料费都不低哦,而且换不好还有可能带来其他问题。至于平衡轴技术也别拿来当作遮羞布,直列四缸使用双平衡轴的发动机也不是少数,NVH也没有那么极致的水平。
所以在第二轮年轻的汽车用户经历了数年三缸车的用车体验后,一旦掌握了更多汽车知识则必然会对所用的车辆与车辆品牌充满负面情绪;此时车企只有用回四缸发动机才能提前扭转形象,届时没有了这些车则C端市场的关注点就会主动过滤掉这些用户,影响也就不复存在了。实际这都是车企的战略规划,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个的“局”。
总结:直列三缸发动机不论小范围普及多少次,最终都会消失多少次。不过内燃机不论几缸都会消失,因为这种能量转化率不过35%左右的低效率发动机,相比95%左右的高效电动机要差太多。一旦动力电池技术成熟(成本可控),未来就会电驱汽车的时代,内燃机充其量可以在“油电过渡”阶段当作增程器使用了,这是技术升级和能源变革的必然结果。
摩托车如果销量不好停产了再买配件怎么办
汽车机油滤清器位于发动机润滑系统中。它的上游是机油泵,下游是发动机中需要润滑的各零部件。汽车机油滤清器的作用是对来自油底壳的机油中有害杂质进行滤除,以洁净的机油供给曲轴、连杆、凸轮轴、增压器、活塞环等运动副,起到润滑、冷却、清洗作用,从而延长这些零部件的寿命。定期更换机油滤清器就显得尤为重要,滤清器的品质也是极为重要,那么究竟哪些滤清器品牌才是最高的呢?
1. 电装机油滤清器
株式会社电装DENSO CORPORATION是世界屈指可数的汽车零部件及系统的顶级供应商,其最出名的产品莫过于火花塞。机油滤清器同样的不错,性能,质量各方面都非常不错。
2. 曼牌机油滤清器
曼牌滤清器是德国曼胡默尔的下属品牌之一,是行业内高品质滤清器品牌,也完全符合主机制造商主机装配标准。
3. 马勒机油滤清器
马勒集团(MAHLE Group)世界上最大的过滤器制造商之一。其机油滤清器不仅性能优越,性价比同样超高,质量不错。
4. 豹王机油滤清器
豹王滤清器是国内滤清器领先品牌,于1989在广东佛山 成立,引进了德国,日本先进的技术,豹王滤清器在业界内颇受欢迎,不仅国内受欢迎,还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南非、丹麦、香港、中东以及其它东南亚国家与地区。
5. 博世机油滤清器
博世集团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是众多车型的配件原厂配套商,其中就包括机油滤清器,不仅质量稳定,性能优越,产品让人放心。
建议:滤清器品牌众多,就算是以上这些大牌滤清器,贴牌也不少,仿牌更是数不胜数,建议购买滤清器选择正规配件商购买,以免因为购买到劣质产品得不尝试,关于汽车配件,欢迎交流沟通。
汽车行业的生产模式
摩托车如果销量不好停产了再买配件的解决方法如下:
1、在线购买:可以通过各大电商平台或摩托车配件网站,在线购买所需的零配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线购买时要认真核对车型和配件型号,以免购买错误的配件。
2、汽车配件市场:可以到当地的汽车配件市场或者摩托车市场寻找需要的配件。在市场上购买配件需要注意货源的可靠性和配件的质量。
3、旧件回收:可以到专业的旧件回收站或者摩托车维修店寻找需要的零配件。这些店铺通常会收购旧摩托车的零部件,如果能够找到相应的零配件,可以进行回收购买。
4、二手:可以在二手上寻找需要的零配件,如闲鱼、二手车之家等平台,但需要注意的是,购买二手配件需要仔细检查配件的使用情况和质量。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篇知识解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三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大关。下半年开始,为控制通货膨胀进行宏观调控,GDP增长速度持续递减,汽车市场也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增长率最高不过7.3%,最低仅为2.1%。到了1999年和2000年,汽车产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2.3%和13%,出现第二次突破,即2000年跨过200万辆。第三次突破是2005年以来,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6年GDP增长10.7%,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中等收入阶层消费能力将明显提高。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为728万辆,比上年增长27.6%,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达到880万辆,创历史新高。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有所回落,产量达到934.51万辆,同比增长5.21%,中国市场仍将向全球第一市场迈进。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汽车销售开始进入一个规律运行的阶段,并保持了一个以两三年为一个波长的曲线周期。1995年~19年是第一个汽车销售波峰,1998年~2000年进入谷底。到2001年~2003年,随着汽车大量进入家庭,整个汽车行业进入高速井喷时期。2004~2005年中国汽车重归调整。2006年,汽车销售又开始出现大幅增长,汽车产销双双超过700万辆,增幅高达25%以上。汽车工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还表现在连续九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2000年销量突破200万辆后,在2002年、2003年、2004年、2006年和2007年,每年销量均跃升到新的百万辆级规模,2007年销量水平比2003年翻了一番。这在其他国家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2008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938.05万辆,同比增长6.7%。我国的乘用车生产步入2000年后快速发展,2003年出现进中国乘用车发展状况井喷状态,2004年小幅回落后,有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06年产销竟达到32.76%和30.34%的增长速度,2007年乘用车总销量接近600万辆,同比增长20.4%,比起2006年多出了100多万辆,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国内乘用车销量为643万辆,同比增长仅为7.4%,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将会以较快的增长幅度快速发展。商用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商用车市场一直是自主品牌的天下,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90%以上,其主导地位在短期内国外品牌是无法撼动的。这是与乘用车最大的差别,也是优势所在。目前中国大吨位的商用车市场需求已超过西欧和美国的总和。从年均增长速度来看,19年到2004年8年间连续年均增速达到了10.5%,均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商用汽车的年销量从18年的14.45万辆发展到2007年的249.40万辆,增长16倍。同时,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商用车产销增速已经连续赶超乘用车增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 (1)汽车市场进入新一轮较快增长期在乘用车和商用车“双轮”驱动下,2007年汽车市场实现快速增长,考虑到2006年较为强劲的复苏态势,目前基本可以确定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一轮新的较快增长周期,与2002年和2003年的爆发式增长周期不同,这轮周期呈现出的一些特征将使其具备更强的稳定性,持续的时间会更长。预计未来几年乘用车增长速度还会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水平。 (2)中部地区承接着全国汽车产业的转移中部地区,毗邻长三角,交通便利,市场潜力巨大。考虑到土地、劳动力价格,这里与长三角的经营成本差异达到30%。而与西部相比,中部大部分省份还没有太大的国有企业负担。随着东部地区要素成本和商务成本的走高,外资和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进程明显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家电、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将逐步成为转移的重点。国家的外资外贸政策也不断发生着变化,逐步由主要偏向于东部变为现在的东西部并举,不断引导资本和投向中部地区,尤其是在某些产业方面。(3)二、三线城市成为汽车新兴市场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6年,二、市场汽车销售份额分别为41%和28%,合计已将近70%,而一级城市和四级城市汽车销售则只占整个国内市场的12%和19%,在乘用车销量中,二、市场更是分别占到47.2%和21.2%。(3)商用车市场的重新启动在我国工业化水平尚低、工业化进程远未完成、第二产业在GDP中份额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运输能力从初级分散化阶段向高级大型化阶段过渡存在必然,经过多年来在产品性能、制造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储备,目前商用车升级需求释放的时期已经到来,市场规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将继续增长。 世界汽车工业的“6+3”格局世界跨国汽车公司通过多年的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联合重组手段,形成了“6+3”个汽车大公司,即世界汽车产业“6+3”的竞争格局(如图5所示),尽管近年来这个格局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如戴姆斯-克莱斯勒的分离,以及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汽车产业带来的冲击,但是基本的态势还是相对稳定的。目前“6+3”汽车大公司年产量总和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具有生产度高的特征,已初步形成全球汽车工业垄断格局,并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61.2.2 中国汽车产业与跨国汽车企业之间的关系——从简单代工到“本土化”(1)中国汽车业全球地位提高促进跨国车企中国战略调整中国汽车业未来仍将高速发展;跨国车企的全球市场地位与中国市场地位将一致;跨国车企在中国的市场仍居主要地位,但市场份额逐年流失;因而,他们不得不重新调整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适应这种变化,而这种战略调整体现了“本土化”特征。(2)合资企业生产本土化目前,跨国公司之间、合资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之间、合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正在进行着激烈和充分的竞争,各跨国车企为了在我国争得一席之地,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了本土化的重要性,纷纷在华实施本土化战略。(3)合资车企零部件购本土化到2007年底,大众在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已经发展到700余家,大众在中国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3%;通用在中国生产的汽车90%的零部件是在中国购的,通用全球的购量也有50%是在中国完成的;本田2008年底实现90%的在华零部件购比例。(4)合资企业研发本土化目前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大型汽车企业要求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加强自主创新,这对合资企业产生了一定地压力,合资企业自愿不自愿地都将研发本地化作为未来在中国发展的一项策略,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筹码。(5)合资企业决战新工厂这些企业的第一工厂大都伴随着中国车市的第一轮井喷,经历过改造和扩产,并已经达到极限。在这种背景下,兴建产能更大、自动化水平更高的第二工厂是顺理成章的事。合资汽车企业新工厂的产能无疑更先进,会加剧市场竞争,促进老旧产能的淘汰,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也为消费者带来实惠。1.2.3 中国汽车产业与跨国汽车企业之间的关系——跨国车企的中国动态(1)通用:通用在中国的发展顺风顺水,前期布局已定,扩张很快。(2)大众:大众进来战略获得初步成功,不断进行扩产,谋图更展。(3)宝马与奔驰:宝马、奔驰初步试水中国市场顺利,正在修善策略,试图在高档轿车市场多分一杯羹。(4)菲亚特:菲亚特前期与原南汽的合作不顺利,目前正在做战略调整。(5)雷诺:雷诺认为,未来在中国开展合资或独资项目仍有机会,但一直举棋不定。(6)日系车:丰田在中国发展后劲充足,市场份额稳步上升;本田适应中国形势的能力很强,主动推出中国自主研发的策略,赢得中国民众的而支持;日产发展平稳。(7)标致-雪铁龙:标致雪铁龙在中国发展一直不温不火,正试图调整在华策略,寻找新的基地。1.3 中国汽车产业的“6+3”布局图6 中国汽车产业“6+3”格局
2. 汽车产业链与价值链分析2.1 世界汽车产业链构成图7 世界汽车产业价值链构成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整车制造业零部件制造业汽车物流汽车贸易汽车消费整车物流零部件物流整车贸易零部件贸易汽车租赁汽车俱乐部售后服务汽车文化汽车金融汽车信贷汽车保险 2.2 汽车价值链分析表1 中外汽车产业链销售额比例 制造业汽配业零售业服务业国际21%39%7%33%中国43%37%8%12% 2.3 汽车零部件价值构成表2 汽车零部件价值构成序号系统名称价值比例1车身系统16.50%2发动机系统16.20%3电子与电器系统12.20%4饰件系统10.80%5变速箱系统8.60%6空调系统5.90%7车桥系统5.90%8悬架系统3.60%9转向系统3.40%10制动系统2.90%11车轮系统2.70%12乘客保护系统2.70%13燃料系统2.70%14音响系统2.30%15排放系统1.80%16车身玻璃系统1.80%;
希望可以纳,谢谢
九龙坡摩托车生产基地全国排名第几
众多周知,传统燃油汽车有三大件,即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几个核心部件决定了一辆汽车的性能和质量。无独有偶,如今的纯电动车也有所谓的三大件,它们是动力电池、电驱系统、电控系统,
其中动力电池无疑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零部件,毕竟动力电池的质量、安全、性能以及可靠性,都直接关系到纯电动车的使用体验。特别是今年以来频频发生的电动车自燃,更是让动力电池成为自燃讨论的焦点。
当然,近几年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接受度确实是越来越高,不过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动力电池的知识仍然知之甚少。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动力电池的那些事,了解一下它们的分类以及各自的特点。
● 动力电池(蓄电池)的结构组成
目前市面上的纯电动车型几乎都用蓄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因此我们不妨对蓄电池的结构进行解析。动力电池是由数个电池单体、CSC信息集系统、电池管理控制单元(BMU)、电池高压分配单元、冷却系统等组成。
电池单体是构成蓄电池的最小单元,由正极、负极、有机电解液等组成。而电池模组是由数个电池单体并联在一起,通过将数个电池组串联在一起组成一个电池单元,再将由数个电池单元串联在一起,就能构成动力电池的总成。
而目前市面上的动力电池装车量主要由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提供,所以下面我们来重点讲解这两种类型的动力电池。
● 什么是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又称三元聚合物电池,这种锂电池是指正极材料使用镍钴锰或者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以最新的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来看,2019年1-11月,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占总装车量的68.1%,拥有最高的市场份额。
而三元锂电池之所以受到众多车企的青睐,主要是得益于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能量密度越大,就意味着动力电池的单位体积或重量内存储的电量越多。
一般来说,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纯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就越高,因此对于追求极力追求长续航里程的新能源车企来说,三元锂电池的续航优势非常有吸引力。
同时,三元锂电池在抗低温性能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在同样的低温条件下,相比其它类型的电池,三元锂电池的冬季电量衰减更小,更适合寒冬的北方地区。
而三元锂电池的缺点是稳定性较差,当温度达到250-350℃时容易热失控,在快速充电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自燃风险,因此三元锂电池对散热性能的要求很苛刻,这对于BMS电池管理系统也有更高的技术要求。
● 什么是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是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它的最大优势是安全性高。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热稳定性是最好的,热失控温度普遍在500度以上,电池自燃的风险很低。
其次,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也比较长,充放电循环次数大于3500次后才会开始衰减,相当于可以用10年之久。除此之外, 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也有一定优势。
不过,由于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如三元锂电池高,目前前者的能量密度平均为130-140Wh/kg,三元锂电池平均为160Wh/kg,因此在续航方面很难与三元锂电池相提并论,这也是为什么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纯电动车少的原因。
但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甚至补贴全面取消,凭借着价格优势,磷酸铁锂电池或将重新崛起,而在2019年1-11月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占总装车量29.5%。
● 什么是氢燃料电池
相比蓄电池,目前十分小众的氢燃料电池是真正意义上“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它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
基本原理就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阴极和阳极,氢通过阴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阳极,只会产生水和热。
可以说,氢燃料电池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而且无污染、无噪声。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氢燃料电池必将是未来动力电池行业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
好比说,最近现代汽车就公布了一个“2025战略”,除了要扩大纯电动车销量,氢燃料电动车也在其销量规划中。此外,像丰田、本田等知名车企也在积极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
但现阶段而言,氢燃料电动车的许多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最主要的原因是氢气储存不便,同时目前的造价成本也过高。
● 总结:
目前这几种动力电池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现阶段来看,在充电体验不够愉悦的情况下,续航里程依然是电池最关键的一个性能指标,
因此三元锂电池还将是纯电动车市场的主流应用。最后再问一句,那些购买了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们,您们知道自己的电动车用了哪种类型的动力电池吗?
内燃机发展前景如何?
九龙坡摩托车生产基地全国排名第一
重庆作为摩托车之都,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链条,具有年产1000万辆整车和2000万台发动机的综合生产能力。2018年摩托车产量389.1万辆,产销量、出口量位列国内各省市第一,实现产值84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4.2%,为全市工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重庆及九龙坡区摩托车产业发展现状 ,重庆摩托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嘉陵机器厂、建设机床厂等率先转产民品50型摩托车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近年来,全市取系列措施推动摩托车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出隆鑫通用、宗申集团、力帆实业、银翔摩托等龙头企业,优势产品驰名中外。截至目前,全市有摩托车整车企业36家、规上零部件企业450余家,具备发动机、离合器、车架、减震器等各大总成完备的配套能力。
九龙坡依托九龙园区、西彭园区等工业聚集区,打造摩托车特色产业集群,技术改造创新成效显著,国际合作逐渐深化,拥有隆鑫通用、建设雅马哈、鑫源摩托、黄河摩托等摩托车整车企业7家、规上零部件企业60余家,年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12%以上。其中,鑫源摩托面向欧洲等发达地区推出大排量产品,隆鑫通用与宝马公司、MV奥古斯塔等国际知名车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开发高端产品;建成赛益塑胶等3个数字化车间、戴卡捷力等3个智能工厂、建设隆鑫通用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鑫源摩托等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隆鑫发动机1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高端大排量成为新趋势。重庆摩托车企业长期以来以薄利多销的市场策略赢得一定份额,或是把目标市场锁定在海外,通过出口获取利润。在片面追求规模和短期回报的过程中,未能聚焦发展前沿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作出前瞻性部署,从而导致产品供需错位,产业发展错失良机。从需求侧来看,摩托车消费呈现出高档化、化、个性化发展新趋势,尤其是以休闲功能为主的大排量摩托车需求量增长迅速,2018年我国排量大于800cc摩托车进口量逆势增长57%。从供给侧来看,仍有大量的摩托车企业尤其是配套企业并未围绕需求升级作出积极响应,导致近10年来全市摩托车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全市摩托车产量占全国比重在80年代一度高达二分之一、90年代稳定在三分之一,但“十二五”至今一度维持在十分之一。
厉害的小汽车
前瞻产业研究院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和船舶等。由于下游市场的长期需求拉动,我国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具体分析如下:
一、内燃机及配件在汽车领域市场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 中国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分析认为,汽车行业是内燃机的重点需求领域,《“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2800万-3000万辆,汽车工业将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这将大力推动我国汽车用内燃机需求的增长。同时,随着汽车向轻量化、安全性和节能性等方面发展,也将使得车用内燃机生产企业提升技术和产量质量性能。
二、内燃机及配件在摩托车领域市场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分析认为,摩托车用内燃机作为摩托车的核心设备,其需求随着摩托车的需求而变化。随着经济的平稳复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都推动摩托车这一快捷交通工具的需求。从长期来看,我国摩托车的需求前景良好,但短期内摩托车下乡政策到期终止,国三排放标准的实施,带来的成本增加难以消化,市场混乱局面还会持续,微型车、电动车、燃油助力车等还会蚕食国内摩托车市场,从而短期内摩托车需求呈下滑趋势。
三、内燃机及配件在船舶制造领域市场前景
工信部发布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十二五”期间船舶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如下目标: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十强企业达到5家以上。培育5-6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
厉害的小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目前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代表。老牌车企面临转型,新品牌强势入驻。过去象征廉价的中国汽车,在新能源市场上获得了颇具代表性的成功,从整车到零部件都有了长足发展。2022年,中国车企要顺势崛起了吗? 富士山火山爆发,又会引起怎样的蝴蝶效应? 2022年车市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1、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谁是其中的佼佼者。
2、全球车市加速洗牌,新老品牌都在发力。
3、别瞧不起零部件,这可是中国车企发展的机会。
尽管春节期间,出现了电动车在北方寒冷城市续航不足的新闻,例如北京的新能源出租车不敢开暖气、从南方开车回东北过年的车主过了山海关找不着充电站,但不可否认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传来了不少好消息。
作为目前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代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仅销量大幅度提高,同比增长率达到158%在市场份额、消费者认可度上也显著提升,出口增加了一倍。
要知道,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晚改革开放初期想要引进先进汽车,都频频被外国品牌拒绝。最后是德国大众接受了中国的合作要求,当时引进的正是后来风靡中国的桑塔纳。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让中国车企在全球的地位明显提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