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零部件进出口看中国汽车产业链

2.中国的汽车市场今后好吗?

3.矢崎世界500强第几

4.海外核心零部件停产,被“卡住脖子”的中国汽车业

全球汽车零部件100强中国有几家_全球汽车零部件100强中国有几家上市公司

近日,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发布“2020全球最有价值的20大汽车零部件品牌”排行榜(Auto Components 20 2020)。这是继“2020全球最有价值的100大汽车品牌”之后关于汽车行业又一份重要的榜单。

在上一篇报道中,不少人担忧这份来自英国的排名可能会更加倚重欧洲品牌,打压美日,不够客观。不过从汽车零部件的排行榜来看,这种顾虑几乎可以打消了,毕竟前四强没有一家是来自欧洲的品牌。与汽车整车品牌不一样的是,零部件企业上榜的比整车品牌少了许多,这与因为零部件知名企业数量相对较小,同时每家零部件企业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都相对集中,垄断程度较高有关。

实际上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作为汽车行业的上游领域,汽车零部件也遭受了冲击,就目前已公布的零部件企业财报来看,大多数国际主流零部件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跌幅,且这其中,即便是拥有丰富产品谱系的大型零部件供应商也同样难逃厄运。

但是品牌价值的评判标准并非只是从营收和利润的角度来看,在全球汽车发展智能化、电动化的趋势影响下,汽车自动驾驶、车联网、新能源技术等相关汽车零部件业务前景向好,品牌影响力逐年上升,这些公司形成的技术力量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由于柴油发动机的排放问题,引发了行业对环境的不断担忧,汽车制造商们越来越多地调整自己的方向,朝着研发和生产更多电动汽车发展。不断上升的技术成本和企业变革导致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预计2019年,整个欧盟汽车制造商的息税前利润总额将比2017年下降18%至410亿欧元。

从2019年斯托克600汽车及零部件指数(STOXX 600 Automobiles&Parts Index)表现不佳来看,欧盟汽车制造商经历了电动汽车转型带来的困境,这一点可以从法雷奥、舍弗勒和海拉(今年跌出前20强)品牌价值的下降中看出来。技术创新正在破坏传统的汽车商业模式,而汽车制造商正在推出更大的重组。

然而,一些品牌已经显示出了他们的前瞻性和弹性,并在这些挑战面前继续成长。到目前为止,Denso(增长2%至42亿美元)、Magna(增长4%至26亿美元)和Toyota Industries(23亿美元)都能够经受住这些变化,并实现品牌价值增长。

电装仍然是最有价值的汽车零部件品牌。该品牌最近开始专注于合作伙伴关系,如与爱信集团在电动、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与丰田联合开发自动驾驶。自2018年以来,该公司还专注于“可持续管理”战略——平衡利润和更广泛的社会功能——并大力投资研发,以满足新趋势。因此,该品牌在除欧洲以外的所有关键市场的收入都在增长,电装正在表明,创新可能发生在传统企业内部,即便是电气化和自动化来临,这个行业不太可能被彻底颠覆。

今年丰田自动织机和马瑞利进入了品牌榜前十强,前者与丰田品牌在混和动力、以及全球的发展中关联获益;后者则是因为在2019年,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FCA)将马瑞利出售给CK控股公司的交易,马瑞利和康奈可合并后,成为全球第七大独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后马瑞利也升级了品牌标识,这极大地提升了马瑞利的品牌价值和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均胜电子在汽车新趋势的细分领域拥有前沿的技术,产业布局完善,成功入围这份品牌排行榜单。目前,均胜电子在汽车安全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车联网核心技术和高端功能件等领域拥有较深的技术积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零部件第一企业。

其中,公司旗下子品牌均胜安全系统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子品牌普瑞公司在汽车人机交互、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子品牌均胜车联持续参与行业标准和应用场景的制定或定义,处于行业细分领域的头部地位;子品牌均胜群英汽车系统是全球主流车企的高端功能件总成的核心供应商。

相比其他国家均有好几家汽车零部件品牌进入20强榜单,中国仅有均胜电子一家入榜,这也反映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实力的确薄弱,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的根源。我们当然认可和欣喜均胜电子的强大,但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更希望中国汽车零部件多出现几匹强大的黑马,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转型下,如宁德时代这样的上游零部件企业。

不过较为奇怪的,作为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企业博世,为何没有上榜呢?难道是因为博世的汽车业务部门仅是博世集团旗下的一个部分?从整体品牌价值来看,博世2020年的品牌价值达到了195.96亿美元,在全球品牌价值榜中排名87位。

2019年博世汽车业务汽车事业部销售额达到470亿欧元,占比所有业务的60%。超过大陆集团预计的2019年销售额440亿~450亿欧元、电装集团2019年销售额446亿欧元的预计,足以见得博世汽车事业部业绩继续领跑全球零部件行业。

文/杜余鑫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零部件进出口看中国汽车产业链

TI Automotive 是为世界上汽车和其他工业提供专业化小直径管路系统及燃油输送储存系统的全球化公司。中文译名邦迪管路系统有限公司。自1987年TI汽车设立第一家秦皇岛工厂以来, 其邦迪BUNDY汽车制动及燃油管路业务已占据国内半壁江山,工厂近十家,千余员工。

TI automotive集团总部位于英国顿,其经营核心业务包括brake & fuel,fluid storage & delivery system,refrigeration。ti automotive集团是全球汽车行业的著名零部件供应商,经营的核心业务在全球居于领先水平。ti automotive集团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近400家企业。工厂分布在全球29个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美墨西哥,美国; 欧洲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捷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中国。在中国,TI AUTOMOTⅣE共设有10家工厂,分别未秦皇岛,上海,长春,重庆,武汉,海口等地。产品主要是汽车空调管路,快速接头,干燥储液瓶,EOC/TOC油路冷却管,制动管路和刹车管路等,客户涵盖全球主要汽车OEM生产商和空调系统集成供应商.

邦迪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注册资本300万美元,投资总额为600万美元,由英国TI Automotive (China) Limited公司全额投资。与邦迪BUNDY汽车制动及燃油管路,空调管路业务共同隶属于TI 流体承载系统集团,安亭公司的产品主要供应上海汽车集团的几乎所有的整车企业以及涵盖江苏、浙江、福建的汽车制造主机厂,特别是上海大众的帕萨特、POLO、TOURAN、GOL;南京菲亚特的PALIO、SIENA、DOBLO、STILO;福建东南汽车菱帅、菱绅、得利卡以及卡;安徽奇瑞以及一些中小型的本地整车企业,产品前景广阔。经营范围:设计、生产汽车制动器总成及其硬管、软管等系统产品(含柴油发动机高压供油系统产品),销 售自产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售后服务。

邦迪管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位于外高桥保税区华京路409号,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由英国TI AUTOMOTⅣE公司全额投资,是上海通用汽车、上海大众汽车、南京菲亚特、东南汽车等汽车主机厂燃油及制动管路系统的主要供应商。

邦迪管路系统(重庆)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经重庆市批准成立,主要为汽车行业生产流体输送系统并提供相关服务。总投资人民币1500万,注册资本750万人民币。由英国ti集团独资,生产面积2000余平方米,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汽车工业园福特西路零部件工业园d栋。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制动管(包括管束),燃油管和调压真空管等。年生产力达15万辆份汽车管路系统产品。主要客户为长安ford汽车有限公司、长安suzuki、力帆、上汽依维柯。该公司是长安ford制动管、燃油管、管束的国产化供应商。

邦迪汽车系统(长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位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目前有622名员工,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华晨宝马的全系车型独家配套制动管路和燃油管路;同时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配套发动机管路,另外我们的Powertrain产品还出口到德国大众、斯洛伐克大众,匈牙利奥迪和日本尼桑。我们获得了TS16949体系认证并一贯坚持质量控制方面的持续改进,同时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并获得了ISO14001和ISO18001体系认证。在过去的10年间我们赢得了很多荣誉,我们是一汽大众、华晨、华晨宝马及哈飞汽车的A级优秀供应商,并多次被当地市评为优秀外资企业。

邦迪管路系统(天津)有限公司是TI汽车集团于2002年2月24日在中国天津投资建设中国首家生产塑料油箱系统的独资企业,位于天津开发区核心位置.主要生产油箱管路系统,并为多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如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提供油箱业务。TI天津工厂,为丰田汽车集团在华合资企业天津一汽丰田提供多款轿车的塑料油箱和加油管总成,能满足欧洲EURⅢ排放标准,从而TI天津更是获得了飞速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合作伙伴也在不断增多,东风标致、一汽大众、福建戴姆勒、东风日产、广汽丰田也都先后成为我们的客户,生产规模、销售额及员工数量逐年增长。

邦迪管路系统(武汉)有限公司于1996年2月12日经武汉市批准成立,1996年3月6日工商注册,主要为汽车行业生产流体输送系统并提供相关服务,是英国TI集团投资的独资企业。总投资480万美元,注册资本240万美元,注册年限48年。公司生产面积6000平方米,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5号工业地,现有员工100人。

邦迪管路系统(秦皇岛)有限公司是秦皇岛市开发区引进的第一家外商企业,也是全球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TI Aautomotive集团在华设立的第一家工厂。公司成立于1985年,投资总额3亿元人民币,拥有多条生产汽车流体储存和传输系统产品材料及成型产品生产线。公司为TI中国的各成型工厂提供邦迪管、电焊管、各种软管、涂层管材,为国内汽车主机厂提供制动系统零部件成品。位于开发区龙海道北的新厂占地面积约53亩,厂房在原有10条生产线基础上将新增4条,实现年产2000万吨管材和3000万套成型产品的生产能力,总产能将增加1倍,经济效益成倍增长,整体工程预计2011年底竣工,2012年整个工厂正式投入使用。

中国的汽车市场今后好吗?

目前我国 汽车 整车和零部件行业的收入规模比例约1:1,与 汽车 强国1:1.7的比例仍存差距,零部件产业大而不强,产业链上下游存在诸多短板和断点。全球 汽车 业竞争的实质是配套体系之争,也就是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因此,优化产业上下游布局,加速供应链的融合创新,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是实现 汽车 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现实要求。

零部件出口额总体稳定

1. 2020年我国零部件出口降幅高于整车

自2015年以来,我国 汽车 零部件(含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玻璃、轮胎,下同)出口波动幅度不大。除2018年出口额突破600亿美元外,其他年度均在550亿美元上下浮动,与整车年度出口走势相似。2020年,我国 汽车 产品出口总额超710亿美元,零部件占比78.0%。其中,整车出口额157.35亿美元,同比下降3.6%;零部件出口额553.亿美元,同比下降5.9%,降幅高于整车。

与2019年相比,2020年零部件出口月度差异明显。受疫情影响,2月出口跌至谷底,但3月即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由于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之后4个月持续走低,至8月企稳回升,9~12月出口额持续在高位运行。与整车出口走势相比,零部件比整车提前1个月回升至上年同期水平,可见零部件对市场的敏感度更强。

2. 汽车 零部件出口以关键件和零附件为主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出口230.21亿美元,同比下降4.7%,占比41.6%;零附件出口196.54亿美元,同比下降3.9%,占比35.5%; 汽车 玻璃出口10.87亿美元,同比下降5.2%; 汽车 轮胎出口116.35亿美元,同比下降11.2%。 汽车 玻璃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传统 汽车 制造国, 汽车 轮胎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墨西哥、沙特、英国等。

具体看,关键件出口的主要类别是车架和制动系统,出口额分别为50.41亿和49.43亿美元,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墨西哥、德国。零附件方面,2020年车身覆盖件、车轮为主要出口大类,出口额分别为64.35亿和48.65亿美元,其中车轮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墨西哥、泰国。

3. 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

亚洲(本文指不含中国的亚洲其他地区,下同)、北美洲和欧洲是我国零部件主要出口市场。2020年,我国关键件出口第一大市场是亚洲,出口额74.94亿美元,占比32.6%;其次是北美洲,出口额60.76亿美元,占比26.4%;对欧洲出口59.02亿美元,占比25.6%。在零附件方面,对亚洲的出口额占比达42.9%;对北美洲出口50.65亿美元,占比25.8%;对欧洲出口33.71亿美元,占比17.2%。

虽然中美之间有贸易摩擦,2020年我国对美国零部件出口有所下降,但无论是关键件还是零附件,美国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国,这两项对美出口占比都在24%左右,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关键件的主要出口产品为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零附件的主要出口产品为铝合金车轮、车身和电气照明装置等。关键件和零附件出口较多的其他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墨西哥。

4.RCEP协定区域 汽车 产业链出口关联度

2020年,在RCEP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内,日本、韩国、泰国是我国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出口排名前三的国家。对日本出口产品主要为铝合金车轮、车身、点火布线组、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等;对韩国出口产品主要为点火布线组、车身、转向系统、安全气囊等;对泰国主要出口车身、铝合金车轮、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近年来零部件进口有波动

1. 2020年我国零部件进口额微增

2015~2018年,我国 汽车 零部件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出现较大跌幅,进口额同比下降12.4%;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由于国内需求的强劲拉动,进口额321.13亿美元,较上年微增0.4%。

从月度走势看,2020年零部件进口呈前低后高态势。年度最低点在4~5月,主要是海外疫情蔓延导致供给不足。自6月企稳后,国内整车企业为保供应链稳定,有意增加备件库存,下半年零部件进口始终处于高位运行。

2.关键件占进口比重近70%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进口216.42亿美元,同比下降2.5%,占比67.4%;零附件进口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占比29.3%; 汽车 玻璃进口42.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3%; 汽车 轮胎进口62.4亿美元,同比下降2.0%。

从关键件看,变速器进口额占半壁江山。2020年,我国进口变速器104.39亿美元,同比微降0.6%,占比达48%,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之后是车架、汽油/天然气发动机,车架主要进口国为德国、美国、日本和奥地利,汽油/天然气发动机主要进口自日本、瑞典、美国和德国。

在零附件进口方面,车身覆盖件占比高达55%,进口额为5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主要进口国为德国、葡萄牙、美国和日本。车用照明装置进口额19.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占比为20%,主要来自墨西哥、捷克、德国和斯洛伐克等国。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智能座舱技术与配套的加快推进,相关零附件的进口呈逐年收窄态势。

3.欧洲是零部件主要进口市场

2020年,欧洲、亚洲为我国 汽车 关键件主要进口市场。其中从欧洲的进口额为.67亿美元,同比微增0.1%,占比45.1%;自亚洲进口91.26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占比42.2%。同样,零附件的最大进口市场也是欧洲,进口额59.92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占比63.6%;之后是亚洲,进口额18.60亿美元,同比下降10.0%,占比19.7%。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主要进口国为日本、德国和美国。其中自美国进口增长明显,同比增幅为48.5%,主要进口产品为变速器、离合器和转向系统。零附件进口来源国主要为德国、墨西哥和日本。其中自德国进口23.9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占比25.5%。

4.在RCEP协定区域内,我国对日本产品依存度高

2020年,日本、韩国、泰国居我国自RCEP协定区域进口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来源国前三位,主要进口产品为变速器及其零件、1~3L排量车用发动机和车身,对日本产品依存度较高。在RCEP协定区域内,从进口额看,79%的变速器和小轿车自动变速器进口自日本,99%的车用发动机来自日本,85%的车身来自日本。

零部件发展与整车市场息息相关

1. 零部件企业应走在整车前

从政策体系看,国内 汽车 产业政策主要围绕整车来制定,零部件企业只充当“配角”;从出口看,自主品牌 汽车 轮毂、玻璃和橡胶轮胎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核心零部件发展滞后。作为基础性产业, 汽车 零部件涉及面广、产业链长,没有产业内生驱动和协同发展,难以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值得反思的是,过去主机厂存在单纯追求市场红利的片面认识,与上游供应商只维持简单的供求买卖关系,没有发挥对前端产业链的带动作用。

从全球零部件产业布局看,以各大主机厂为核心辐射周边,全球已形成三个主要的产业链集群:以美国为核心,由美墨加协定维系的北美产业链集群;以德、法为核心,辐射中东欧的欧洲产业链集群;以中、日、韩为多核心的亚洲产业链集群。自主品牌车企要在国际市场赢得差异化优势,需善于利用产业链集群效应,重视上游供应链的协同作用,加大前端设计研发与整合力度,鼓励有实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共同出海,甚至走在整车之前。

2. 自主头部供应商迎来发展机遇期

疫情对全球 汽车 零部件供应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将利好拥有全球产能布局的国内头部企业。从短期看,疫情反复拖累海外供应商生产,而国内企业率先复工复产,部分无法及时供应的订单可能被迫切换供应商,为国内零部件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供窗口期。从长期看,为减少海外断供风险,更多主机厂将自主供应商纳入配套体系,国产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汽车 行业兼具周期与成长的双重属性,在市场增量有限的背景下,行业结构性机遇可期。

3. “新四化”将重塑 汽车 产业链格局

目前,政策导向、经济基础、 社会 动因、 科技 驱动等四个宏观因素加快孕育并推动了 汽车 产业链的“新四化”——动力多元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主机厂根据不同的移动出行需求,定制化生产适配车型;平台化生产将快速迭代车辆外观、内饰;柔性化生产则有助于生产线效率的最大化。电动化技术的日臻成熟、5G产业融合、高度智能共享驾驶场景的逐步实现,将深度重塑未来 汽车 产业链的格局。电动化崛起带动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将取代传统内燃机,成为绝对核心;智能化的主要载体—— 汽车 芯片、ADAS、AI配套将成为新的角力点;作为网联化的重要组成,C-V2X、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技术、政策协同四大驱动因素缺一不可。

后市场潜力为零部件企业提供发展契机

据OICA(世界 汽车 组织)估算,2020年全球 汽车 保有量为14.91亿辆。不断增长的保有量为 汽车 后市场提供了一个强劲的业务渠道,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售后服务和维修需求,我国零部件企业需紧紧抓住这一机遇。

以美国为例,截至2019年底,美国 汽车 保有量约2.8亿辆;2019年美国 汽车 总行驶里程为3.27万亿英里(约5.26万亿公里),平均车龄为11.8年。车辆行驶里程的增长和平均车龄的增加,带动了售后零部件及维修保养支出的增长。根据美国 汽车 后市场供应商协会(AASA)测算,2019年美国 汽车 后市场规模达到3080亿美元。市场需求增加,受益最多的是专注于 汽车 后市场服务的企业,包括零部件经销商、维修保养服务提供商、二手车经销商等,对我国 汽车 零部件出口是利好。

同样,欧洲后市场也有很大潜力。根据欧洲 汽车 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欧洲平均车龄为10.5年。目前德国整车厂体系的市场份额与独立第三方渠道基本持平。在轮胎、保养、美容、易损易耗件的维修替换服务市场上,独立渠道体系至少占50%的份额;而在机电维修、钣喷两项业务上,整车厂体系占据过半市场。目前德国进口 汽车 零部件主要来源于捷克、波兰等中东欧OEM供应商,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以轮胎、制动摩擦片等为主。未来,我国零部件企业可加大对欧洲市场的拓展。

汽车 行业正经历百年发展的最大窗口期,作为产业链上下游的 汽车 零部件行业随之而动,处在融合、重组、竞争的动态过程,需把握机遇、做强自身、补足短板。坚持自主发展,走国际化之路,是我国 汽车 产业链提档升级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汽车 分会)

矢崎世界500强第几

展望车市,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的确,随着原材料涨价、消费税实施、法规进一步严格、价格竞争加剧、油价继续走高等,下半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汽车行业的运营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增多,运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对汽车企业而言,真应当“努力去改”,改善、改进、改革、改变才是唯一出路。

预计下半年车市,乘用车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将回落;商用车市场可能缓步回升,但厂家之间的表现仍将有较大差异。预计车市总体依然保持稳定上升,全年总销量在630-670万辆之间。

商用车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正在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汽车消费环境是影响载货汽车销量的重要因素。总体看,商用车市场还处于调整期。

东风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正进一步改善商用车的经营状况。2006年的营销方针是“理性分析看市场,积极应对出新招,细分市场找机会,改善结构求效益。”把追求盈利性增长始终放在首位。

北汽福田实施“技术创造价值,质量赢得市场”的经营策略,将2006年度目标确定为销售43.45万辆。

中国重汽确立的目标是:确保产销重型汽车6万辆、力争7万辆,市场占有率再提高4个百分点。

陕西重汽由于湘火炬重组,潍柴动力、康明斯、湘火炬、法士特、汉德车桥为陕西重汽提供了一条国内最为强势的重卡供应链体系,这无疑将极大地增强其竞争力,陕西重汽今年重卡销售目标3万辆,与2005年相比增长率接近100%。

乘用车

中国乘用车发展滞后于商用车。且不说1999年之前,中国轿车基本是“老三样”,即使2000年到2003年之间,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相对于商用车也依然处于次要地位。乘用车紧赶快追,终于到2005年彻底赶超商用车,而且今年上半年保持了这种赶超趋势,乘用车一路走来,确实很累,确实不容易。

上半年以轿车为代表的乘用车继续升温,国内轿车企业竞相追逐,国内轿车企业前十强依次是: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奇瑞汽车、北京现代、天津一汽、广州本田、一汽丰田、吉利集团和神龙公司。其中神龙公司上半年累计销售100173辆,同比增长38.23%。半年产销超过10万辆成为国内轿车企业前十强的新“门槛”,预示着国内轿车企业的竞争正在加速进入更大规模化批量生产阶段。

据预计,行业乘用车全年销售在490-500万辆之间。看看几大轿车企业的年度销售目标:上海通用38万辆、上海大众34万辆、一汽大众32万辆、北京现代30万辆、奇瑞汽车28万辆、广州本田26万辆、东风日产20万辆、神龙公司20万辆、一汽丰田19万辆……

预期的蛋糕就是这样大,车型品种却那样多,“一骑绝尘”的景象难以再现。而今即使是表现比较优秀的车型,也未必占绝对的市场份额。在细分车型中,1.0L-1.6L区间的轿车可能会成为我国轿车市场的黄金排量,并成为下半年增长的重点。预计下半年又有14款新品上市,其中5万元以下2款、5万至10万元的8款,10万至20万元的5款,20万元以上的3款。过去新车投放看年份,而今几乎每周都有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老车降价,这似乎已成为车市定律。当上半年车市在一片降价声中无奈“收尾”时,也为下半年车市留下一丝悬念。随着新投放车型的大批量入市,中级车可能会掀起降价潮,从而导致整个车市价格的连锁反应。

总体看,商用车也罢,乘用车也罢,展望未来,有机遇、有挑战。

对于如何促进潜在的巨大市场成为现实的大市场,要靠长期的不懈努力,当前正在大力规范汽车消费环境和使用环境,而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对轿车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轿车制造企业也正在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扩大国际战略合作,加快开发符合中国的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的各种轿车。包括卡车、轿车及其它乘用车、商用车在内的整个中国汽车业,在加入WTO、不再受格外保护之后,必将经受汽车业这种跨国产业的激烈竞争和大规模重组的考验,而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一部分,中国汽车业成为制造环节的强者是可能做到的,而在产品开发环节和营销环节取得长足进步则需要较长时间。

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是继国产整车高速发展后,汽车零部件快速发展的高峰期。整车产量的上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不断增长的中国零部件海外市场等因素都给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带来机遇;整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整车企业调整与零部件厂家的战略伙伴关系,在降低购价格的同时,通过提高国产化率,加大国内购量等降低其成本,给零部件厂家扩大配套带来契机;全球购商瞄准中国,向有成本优势的中国零部件市场转移。

海外核心零部件停产,被“卡住脖子”的中国汽车业

100位。日商产业园,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矢崎、车灯行业世界排名的日本小糸、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提爱思等日资企业里一派繁忙景象,在世界500强中占据100位。“世界500强”,是中国人对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作者丨张宇喆

编辑丨张嫣

疫情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还在继续。

5月初,在中国本土上,车企已经大范围复工,但他们的焦虑并没有完全缓解。“领导说,如果疫情持续,很多车企可能会面临核心零部件断供。”资深从业者王毅(化名)告诉亿欧汽车。

摩拳擦掌准备在中国大干一场的特斯拉最先被曝出停产。

“五一”期后,特斯拉中国工厂总装线并未按时开工。36氪报道表示:“至少一部分原因是海外零部件供应问题,预计最早复工时间为5月9日。”特斯拉随后表示:是期对生产线进行调试维护。

“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后再进行长达10天的生产线停产调试,这样的事情很少见。”一位曾从事汽车相关工作的汽车业人士告诉亿欧汽车。另一方面,对于2月10日——中国疫情还比较严重时,就着急上海工厂复工的特斯拉而言,这显然不是它愿意看到的。

特斯拉Model 3/特斯拉官方

特斯拉只是冰山一角。“从豪华品牌、合资,再到自主品牌,都会面临零部件供应的问题。”王毅说。

北京奔驰包括变速箱在内的多个核心零部件来自欧洲。“当下的库存和仍通过海路运向中国的加在一起的大概够2个月左右的产能。”一位接近奔驰内部的知情人士告诉亿欧汽车。对此,奔驰方面回应称:“北京奔驰的生产活动正按有序进行,不存在供应链短缺的情况。”

“不排除受疫情影响消费的考虑,北京奔驰调低了全年的产能目标。”知情人士说。

有一个数字是: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为3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96亿元)——和同期中国市场本土超过4万亿元的零部件产值相比“九牛一毛”,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高技术附加值的进口零部件,无法短期在中国市场上找到替代品。

被“卡住脖子”的中国汽车产业,或许将第一次感受到真切的“痛”。

01

海面下的漩涡

“之前以为复工了就好了,现在才发现似乎还是乐观了,”王毅有些焦虑,“我们正在做更坏的打算。”

“由于疫情暴发,博世被迫关闭了全球近300座工厂中的100座,截至4月底,博世仍有27家工厂处于关闭状态。”5月初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博世集团CEO邓纳尔如是说。

这家汽车产业里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全球汽车产业链里所有的生存者一样。过去一段时间,超过150家车企和超过3000家零部件厂商宣布停产。

亿欧汽车向国内多家头部主机厂了解的情况显示,大部分企业暂时生产还未受影响,但他们也表示,不排除疫情原因导致未来零部件供应面临影响。由于疫情影响,1月下旬开始国内已经开始停产,大部分生产在4月份才逐步恢复;海外工厂大约在3月份才开始停工,停产的“时间差”让零部件供应短缺问题延后浮出水面。

“虽然国产化率相对较高,但零部件购是全球化的,还是会出现相对紧张的情况。”一位日系合资车企的内部人士如是告诉亿欧汽车。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汽车商业评论》访时则表示,长城汽车的海外供应商中,墨西哥供应商受影响严重,印度、欧洲也有5家供应商受到影响。随着疫情的逐步恶化,像芯片这类来自日本的高科技核心零部件也将影响供应。

长城汽车董事长 魏建军/长城汽车官方

“不是光影响长城汽车,是影响所有的供应链,”魏建军表示,“像博世、德尔福、大陆、法雷奥等都会受到影响。每个企业的产品结构不一样,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也不同。”

另外有自主品牌从业者向亿欧汽车表示:“大部分主机厂虽然是100%从本土生产的一级供应商购,但一部分二级供应商来自海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生产。”

在亿欧汽车的了解中,博世、埃孚、马勒等零部件巨头在华工作人员则表示:会积极供应国内企业生产,不受海外疫情影响。

即使产能不受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国内车企也将面临零部件价格上涨的压力。

由于欧美等地区的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汽车零部件的需求量出现明显下降,运输、储存和原材料成本却出现明显上涨,部分零部件企业已开始对旗下产品的价格进行上调。据盖世汽车调查,米其林等多家轮胎供应商、风华高科等电子元件供应商均宣布在部分市场上调价格,涨幅最高达到了2倍以上。

有汽车零部件企业表示:涨价的情况可能至少持续半年至一年的情况。

02

取应对

一般情况下,主机厂会提前准备足够2个月左右生产的零部件库存。由于海外疫情的大规模爆发主要是在3月之后,相关零部件企业的停产也大都从3月底到4月初才开始。所以,海外零部件企业停产对中国汽车生产的影响预计会在6月之后逐渐显现。

针对海外零部件企业停产的情况,一些国内车企早已开始取行动。

据魏建军介绍,长城汽车已将一些精密零部件从海运转为空运,而大件的部件大都转为国产。此外,他们也准备了多种预案,包括将海外零部件设备运抵中国进行生产,或直接自行生产。

为了保证二季度的整车生产,从2月份开始,长安汽车就开始加大进口汽车零部件的购量,同时也在追踪海外供应商的最新生产情况。

长安汽车车展展台/长安汽车官方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对亿欧汽车表示,吉利在疫情暴发前已经储备了多达6个月的重要零部件库存,足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至6月底。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也在接受访时表示,从春节开始,吉利汽车已经开始实施调整,把美国的一些半导体、电子电气供应商放到日韩,未来还将支持国内供应商做好国际供应商的分散工作和备份。

据安聪慧介绍,除非欧美和日韩的疫情都在七月之后出现进一步恶化,否则吉利的生产将不会受到海外疫情的影响。

一些零部件企业已经针对疫情进行调整。博世内部人士向亿欧汽车透露,当海外大批工厂因疫情而停产时,供应中国客户的研发和生产仍在继续。而马勒方面则表示,其零部件国产化率极高,对中国客户的供货没有任何影响。

03

被“卡脖子”的无奈

疫情肆虐全球给汽车业敲响了警钟。各大车企将加强对风险的管控能力,国内的零部件企业也有望借此机会补充短板。

对中国企业来说,大部分海外零部件都可以通过设备空运、技术转让等方式,将生产转到国内或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地区生产。

然而,芯片等核心技术被海外企业“卡脖子”的情况,却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任何一个零部件的缺失都将导致汽车无法正常走下产线,更何况是这种对车辆性能有巨大影响的核心零部件。

芯片/123RF

在忙于应对海外零部件企业停产的同时,中国的车企和零部件企业也在这次历练中不得不进行自我调整与反思。让人欣慰的是,部分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严重性。

“这次疫情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安聪慧谈到零部件供应问题时如是说,“中国主机厂对中国的供应商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加快他们的技术进步,以替代国外的一些产品和技术。”

袁学明也表示,在未来的零部件供应方面,长安汽车一方面从海外进口,另一方面扶持国内重点企业和重点零部件供应商。

芯片等高科技产品遭“卡脖子”的不止汽车产业。2018年,由于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售芯片、软件等产品,中兴等中国手机制造商曾走在破产的边缘。

因为提前开始芯片的研发,同样遭遇类似挑战的华为受到影响相对较小。目前,华为海思已跻身全球十大芯片公司之一,其生产的麒麟芯片也已在多个热销3C产品上获得搭载。中国电科等国有企业也已开始加大芯片等高新技术的研发。2019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华为宣布进军汽车产业,向世界级Tier1方向前进。

芯片等核心技术的开发无疑是困难的,也是长期的,特别是针对汽车这样极其复杂的产品。但此次疫情的出现,给了中国汽车业一个短暂的追赶时间。

希望在下一只“黑天鹅”到来时,中国汽车业已经做好了准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