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零部件的创新

2.汽车模具制造行业的几点发展新趋势,你能把握几条

3.理想2022年交卷:亏20.3亿元,2023年就是抢市场

4.现代汽车集团明确2023年发展方向 持续电动化转型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_2023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汽车行业产销量分析

2012-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2012年以后,我国汽车产量由高速增长进入波动增长阶段,汽车制造行业进入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901.54万辆,同比增长3.19%;销量为2887.9万辆,同比增长3.0%,均达到近年最高值。2018年以来,一方面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开始逐年下降。2020年全球遭遇疫情,上半年汽车行业受到冲击,全年总计汽车产量为2532.5万辆,同比下降1.37%;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下降1.78%。

2021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608.2万辆 和2627.5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局面。2022年1-11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别增长6.1%和3.3%。

2、中国汽车销售产品结构分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我国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87%,达到近些年最大值,随着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出现连续下滑,2021年,我国乘用车销售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81.76%。2022年1-11月,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87.61%。

2012-2021年,我国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19.7%,2016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为13%,较2009年下降6.7个百分点;随后商用车市场份额有所回升,2021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18.24%。2022年1-11月,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12.39%。

3、中国乘用车产销量分析

2017年以来,购置税优惠减免造成产量及销量增长乏力。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首次出现产销双双负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全年乘用车实现产量1999.4万辆,同比下降6.4%;实现销量2017.8万辆,同比下降5.9%。

2021年,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7.1%和6.5%,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2022年1-11月,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70.2万辆和2129.2万辆,同别增长14.7%和11.5%,累计增速放缓。

4、中国商用车产销量分析

2012-2015年商用车市场一直比较低迷,累计销量同比负增长。虽然2014年9月以来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有助于商用车走出低谷。9月商用车环比增长明显,但同比仍然负增长。10月份、11月份商用车月度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虽然在2014年,同比增速开始回升,但是到了2015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2016-2020年,商用车市场回春,2016年商用车产量为369.8万辆、销售量为365.1万辆,同别增长8.0%和5.8%。2020年,商用车市场累计产量为523.1万辆、销售量为513.3万辆,同别增长20%和18.7%。在疫情的影响和汽车整体及乘用车产销同步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幅的增长。

2021年,中国商用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467.4万辆和479.3万辆,同比下降10.7%和6.6%。2022年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2.7万辆和301万辆,同别下降31.9%和32.1%,继续呈现两位数下滑。

5、中国汽车保有量分析

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其中汽车3.0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0年增加292万辆,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

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3.1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超过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到4.63亿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汽车零部件的创新

你好,朋友,很开心能够提供给你我所知道的信息,首先我肯定地告诉你,汽车维修的前景真的很好。

权威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总量将达85万人,缺口68万人。但由于我国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汽车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人才缺口据报道达80万;到2011年,产业人才缺口就飙升至110万;2015年,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等专业机构进行评估表示,中国汽车产业人才缺口高达130万,时至今日,这个数字还在飙升。

同时目前我国汽车从业人员还存在结构失调问题,汽车生产、维修领域的中高级技工缺口达70万。由于中高级技工培训周期长难度高,所以庞大的人才缺口短期内难以弥补,这也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直接障碍。

在中国,很多女方的婚嫁条件是有房有车,由此可见,汽车行业一直是我国的朝阳行业。那么,汽车维修的前景也必将一片光明。

汽车模具制造行业的几点发展新趋势,你能把握几条

每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已经开幕了,2011年的两会正值总结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的关键节点,所以2011年两会期间关于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如何由量变上升为质变的话题自然不会少。

汽车工业十二五规划的主旋律是要做强,做强的核心还是要拥有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创新。在一定时期,整车的自主创新有所进展,可以利用国外已有平台开发新产品,但是平台开发仍是弱项。汽车零部件的自主创新一直被忽视,而自主品牌零部件产业早已经被边缘化,由于汽车零部件厂家在两会的代表可能不多,历年两会听到这方面的议论不多。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外资控制了汽车零部件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整个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本土零部件主要应用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低。

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市场份额高达90%,其中,汽车的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自动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100%、100%和91%、69%。

相对于整车,零部件投入的周期更长、资金门槛更高、经营风险也更大,时至今日,我国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缺乏的困境依然明显存在。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却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少、利润水平低的低端领域,价格几乎成为了我国企业唯一的竞争手段。这样,零部件产业逐渐成为我国汽车产业中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严重制约着我国汽车强国战略的实施。

汽车汽配产业要抓住机遇,从培养汽车消费市场、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培养自主品牌、扩大出口和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等方面推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

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方向,十二五规划提出,汽车零部件是四展重点之一,关键问题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总成技术和电子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将带动电池、电机等为代表的新能源零部件发展。汽车产业集团化形成将对零部件产业带来重组调整压力,必须实现规模化。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将面临较大贸易摩擦,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汽车零部件迎接机遇的挑战

机遇一:国内汽车市场的高成长

“未来十年我国对汽车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在13%—15%的年均增长率,比起世界上的汽车强国,我国的汽车市场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快速增长期,这个时间大概是从2009年—2023年,跨度在15年左右,这对国内所有零部件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我们的收入差距比起那些汽车强国的要大。收入差距的大小对耐用消费品的普及速度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收入差距越小,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时间就越短,反之亦然

收入差距相对较大,决定了我国汽车的普及速度也相对缓慢,由此我国汽车市场将维持一个更长的持续增长期,这也为在一定时期竞争力还比较弱的自主品牌企业赢得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间。

机遇二:国内汽车产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会大力促进汽车产业的国际化,鼓励汽车企业走出去。而随着整车厂的国际化,也将对我国的自主零部件企业起到一个很好的拉动作用,”徐长明说。

“我们汽车产品的卖点和在一定时期快速成长起来的消费者的买点契合度很高。在一定时期全球范围内,汽车产品销售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南美洲,另外日韩之外的亚洲,以及非洲市场增长也很快。而这些国家的老百姓更偏重于价格低廉的汽车产品。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的国际化道路,我国成为汽车强国也将指日可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零部件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机遇三:自主整车企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发生着一个新的变化,就是二三线市场,特别是三线市场正在成为未来我国汽车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撑点。而三线市场的消费者对外国的名车并没有那么敏感,相反他们更看重汽车的经济适用性,同时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汽车的外形有着自己的偏好,针对这些特点,自主品牌汽车在其中更具有发展优势。”

随着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的逐渐强大,也必将拉动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挑战之一是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成本优势正在受到削弱。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成本逐渐提高。而外商独资和合资的零部件企业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研发的不断推进,反而使得成本不断下降。

理想2022年交卷:亏20.3亿元,2023年就是抢市场

汽车模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覆盖件模具。这类模具主要是冷冲模。广义上的“汽车模具”是制造汽车上所有零件的模具总称。例如,冲压模具、注塑模具、锻造模具、铸造蜡模、玻璃模具等。模具是当今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是最重要的工业生产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模具是汽车工业的基础工艺装备,在汽车生产中90%以上的零部件都需要依靠模具成形。

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达到3400万辆,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将为中国的汽车模具产业带来无限的商机。我国模具行业要向集约型路线发展,走集约型发展路线,务必要向“低投入、高产出”的经营目标而努力,这需要模具企业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变革。

汽车模具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部件,无论是覆盖件模具还是整车模具,都对汽车品质和质量起到决定作用。汽车模具行业具有定制化生产的特征,制造过程难以标准化。汽车模具行业的驱动因素在于车型的变化,包括新增车型和改善车型。而汽车模具的价值量较大,根据不同的模具分类,价值量可以从几千万到几个亿不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模具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从2001年起全球模具行业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态势,平均增长率达到5%以上,至2015年,全球模具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150亿美元。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与汽车相关的模具需求占模具总需求的40%以上。全球汽车模具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40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每年推出的新车型上百种,这些新车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保持发动机及汽车底盘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汽车外观的变化,即车身覆盖件的不断更新,而汽车覆盖件的更新均需要汽车模具作为基础装备,由此对汽车模具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汽车模具的行业发展与下游行业汽车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下游汽车行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将极大推动汽车模具行业的发展。模具属于消耗品,用量较大,汽车行业90%以上的零件由模具成型,同时使用冷作、热作、塑料模具钢,平均每万辆汽车消耗模具0.12吨。一般情况下,制造一辆普通轿车本身便需要约1500个模具,当中有接近1000个的冲压模具和超过200个的内饰件模具。

汽车模具占模具行业的市场份额约1/3,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汽车模具的销售收入为2663.42亿元,据此测算2017年中国汽车模具市场规模达到888亿元。到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近4182万辆,年均增速在6.0%左右,而对于汽车模具的需求将达到500吨左右。

目前我国汽车模具制造企业约300家,绝大部分规模较小、技术和装备水平有限。就国内汽车模具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中低档模具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而高端市场,无论是国内高档汽车模具,还是出口汽车模具,国内具备竞争实力的企业为数尚少。

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数字化模具技术,是解决汽车模具开发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所谓数字化模具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或计算机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根据产品类别及汽车整车厂要求,汽车模具可划分为低端、中端和高端三个档次。其中技术含量低的模具已供过于求,市场利润空间狭小;中端模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端模具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进口模具主要为高端模具,该领域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现代汽车集团明确2023年发展方向 持续电动化转型

在过去的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风起云涌。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汽车市场已成诸侯混战之势,自主、合资、豪华和新势力品牌越过各自的封地,蚕食争抢着市场份额,燃油车和新能源市场的边界也越发模糊,竞争也是愈发激烈。再加上随着国补取消,叠加经济预期让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车企的盈利压力越来越大。特别对于新势力品牌来说,能够把亏损降到最低,就已经是胜利了,而理想汽车的2022年答卷可以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日前,理想汽车发布财报显示,去年四季度营收176.5亿元,再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净利润则达2.65亿元。由于四季度超预期营收表现,美股盘前理想汽车一度涨逾6%。不过,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新能源车市竞争,从去年全年财报数据看,理想汽车研发、销售等费用涨幅均同比超六成,净亏损增幅也扩大至20.3亿元,较2021年的3.2亿元扩大逾6倍。

营收大增,毛利率下滑

去年12月,理想的交付量超过2万,创理想汽车和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历史新高。出色的销量也体现在了财报数据上,理想汽车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扭亏为盈,结束了理想此前连续三个季度的亏损趋势,当然这也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们梦寐以求的。另外,452.9亿元的全年营收也创下理想营收的历史最高纪录。

不过出色的营收成绩背后,却是毛利率的下滑。在毛利率方面,理想汽车2022年汽车毛利率为19.1%,而2021年为20.6%。理想方面表示,车辆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库存准备和与2022年理想ONE车型相关的购承诺损失,部分抵消了理想L9系列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交付的更高的车辆利润率。

虽然相较自身略有下滑,不过这样的毛利率在新能源市场还是佼佼者般的存在了,比如蔚来2022年Q3单车毛利16.4%,小鹏2022年Q3单车毛利11.6%,而行业标杆特斯拉2022全年单车毛利是28.5%。

对于毛利率下滑,理想汽车首席财务官李铁表示,我们的毛利率是健康的,目前,大部分的销量来自于 L9、L8,这两款车型都在产量爬坡阶段。我们的供应链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产能爬坡,毛利率和降本情况下一季度才会公布。未来,考虑到每月材料交付的情况,我们 L 系列的产品整体的毛利率水平会在25%左右。

2021年,理想汽车仅有理想ONE一款车型,而在2022年内先后交付L9、L8两款车型,今年初又推出L7车型,连推三款新车无疑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金额。对此,理想汽车方面认为,理想汽车始终重视研发投入占收入比,坚持10%以上的研发投入用以支撑企业长期自研技术发展。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强表示,年销超10万辆后,理想汽车欲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继续完善产品布局成为当务之急,这也让其研发等资金投入只增不减。

从全年来看,2022全年研发费用为67.8亿元,全年费用占比15.0%,较2021年研发投入费用翻倍,同比增长106.3%。而在成本管理方面,理想汽车还是一如既往地“抠门”。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16.3亿元,季度费用占比为9.2%,较2021年第四季度的11.3亿元增加44.8%,较2022年第三季度的15.1亿元增加8.1%。

在新品提速的同时,理想汽车也持续提升智能驾驶的研发速度。李想表示,理想汽车将导航驾驶能力拓展到城市场景,预计在今年四季度理想AD Max将开放城市NOA的早鸟用户内测。此外,理想汽车到2030年在人工智能领域(软件2.0)构建完整的体系化能力。

崔东树认为,在高速公路驾驶逐步普及、城市驾驶加快落地情况下,市场竞争也从功能普及切换到交互和用户体验上,理想汽车“补课”智能化提升交付量最终走向盈利。

今年的任务就是抢市场

巨大的研发投入,带来了全新的产品矩阵与技术,这也让李想对理想汽车提出了新目标:2023年,理想汽车将挑战30万元到50万元价格区间全部豪华SUV市场20%的市场份额。

李想表示,2022年,理想汽车在30-50万SUV市场份额是9.5%,今年我们对于市场的预测大概会是在140万辆到150万辆之间。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市场份额翻倍。20-30万的市场对我们而言难度相对较大,我们需要有更强的规模效应以后,再进入到20-30万的价格区间。

李想此前在社交媒体表示:“没有L8 Air和L7 Air,2.5万辆/月交付保底,Air开始交付后,3万辆/月交付保底。”而在财报会后的电话会上,李想透露上述目标争取在今年第二季度达成。

理想汽车方面表示,目前理想L7的销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爬坡。而关于第一季度的销量指引,其预计会包括几千辆的L7在其中,更多的交付主要还是集中在L8和L9上。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L7 Air车型的订单,但是试驾车还没有进店,很多消费者要等到试驾之后才会下单。

据悉,理想汽车在今年1月的交付量为15141辆,在L7系及非空悬版本的Air开启交付后,L789 三台车的交付量稳定在2万辆以上应该问题不大。同时面对供应链问题,理想汽车表示,随着产业成熟度逐步提升和上下游供给情况逐步改善,对今年零部件供应保持信心,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供应战略感知与规划、风险管理及成本管理,以积极应对各自潜在的供应挑战与风险。

通过理想汽车2022年的财报来看,理想汽车凭借着20%的高毛利、爆款策略、高效的直营体系、极低的销管费用占比让理想财务上的盈利显得经典且顺理成章。

并且随着研发的不断投入,其带来的全新产品与技术在2023年也会进入收获期,其今年的交付量数据应该也会很好看。不过理想的这种“大单品”战略也有其局限性,最明显的就是其产品线的单一,随着市场内卷,先发的理想势必会面对许多竞争对手的挑战,未来能否让消费者保持持续的新鲜感与品牌黏性将是比实现盈利更为重要的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扯扒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易车讯 日前,现代汽车集团郑义宣会长在韩国南阳研发中心举行的新年会议上向全球员工发表新年贺词,并提出2023年集团战略方向和发展愿景。在2023年,现代汽车集团将持续加强电动化转型,发力软件开发和新兴业务领域,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社会和员工的信任关系。

在电动化方面,基于现代汽车集团纯电动汽车专用平台E-GMP打造的现代汽车IONIQ(艾尼氪) 5和起亚EV6分别荣获2022年“世界年度汽车(World Car of the Year)”和“欧洲年度汽车(European Car of the Year)”荣誉,并同时跻身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前五之列,成功开启集团电动化转型之路。

郑义宣表示:“2023年,我们将继续开发和升级创新车辆,以巩固我们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继续向电动化转型。”

同时,郑义宣还提到,现代汽车集团在2023年推出更多的全新电动汽车车型,覆盖轻型车型和旗舰车型,包括现代汽车Kona纯电版本和起亚EV9电动SUV等产品,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电动汽车出行体验,强化集团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软件开发方面,现代汽车集团到2025年旗下所有车型都将实现“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简称SDV)”,并将配备无线软件更新技术(OTA),提供涵盖软件更新和订阅在内的个性化服务,带来舒适的出行自由度和创新的用户体验。此外,现代汽车集团还将通过建立数据平台、连接并处理汽车生命周期中的数据,持续提供创新服务。

在新兴业务方面,现代汽车集团将在自动驾驶、未来移动出行、机器人、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力,培育新的增长引擎。面对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现代汽车集团在韩国推出能够实现L3级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的车型,在北美推进L4级Robotaxi商业化进程,并在今年上半年推出配备公路驾驶领航(Highway Driving Pilot,简称HDP)功能的捷尼赛思G90和起亚EV9。

此外,由现代汽车集团和Aptiv合资创办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tional将在美国与优步等汽车共享公司展开合作,持续推进具备L4级自动驾驶功能的IONIQ(艾尼氪) 5 Robotaxi商业化落地。

与此同时,郑义宣在贺词中强调了现代汽车集团在未来移动出行和机器人领域的发展雄心。他表示,在未来移动出行领域,现代汽车集团将推出满足人与物移动需求的PBV专用车型(Purpose Built Vehicles,简称PBV),开发先进空中出行(Advanced Air Mobility,简称AAM)原型,并在今年进一步扩大起亚PBV Niro Plus车型数量,到2025年推出基于滑板平台的专用PBV车型,强化集团在移动出行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机器人领域,现代汽车集团将加强机器人实验室、波士顿动力公司和波士顿动力人工智能研究所(Boston Dynamics AI Institute)之间的合作,打造能为人类带来福祉和便利的人性化产品,还通过波士顿动力人工智能研究所开展高级别AI安全功能开发,为不同新兴领域的协同发展提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汽车集团还在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覆盖氢能、电力交易经纪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all Modular Reactors,简称SMRs),同时不断加快开发更安全、更高强度的钢铁产品以及用于未来移动出行领域的新材料,持续培育未来的增长引擎。

为实现碳中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现代汽车集团持续开展多种社会责任活动。到2040年,现代汽车集团将在全球主要市场只供应零碳排放的电动化车型,并参与滩涂复原和回收海洋塑料等建设、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项目。

现代汽车集团还在全球各地工厂应用100%可再生能源。不仅如此,现代汽车集团还通过现代汽车“for Tomorrow”项目和起亚“Green Light Project”等活动,支持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向电动化转型,共同成长,为下一代和弱势群体谋。

现代汽车集团中国事业的创新发展将首先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经营体系。为此,现代汽车集团与北京现代、中国起亚以及韩国总部共同制定了现代汽车集团的中国中长期事业方向及战略,并通过多元化的事业模式、现代商用车中国法人的转型等方式,赋能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体系。

其次,“HTWO广州”将于今年开始量产氢燃料电池系统,现代汽车集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建立健全中国氢能产业生态圈。

再次,现代汽车集团将于今年在中国成立市场洞察(Marketing Intelligence,简称MI)中心,协同经营研究所、大数据中心深度分析发展迅速的中国市场,为中国事业发展方向提供有效支撑。

此外,现代汽车集团将积极构建在中国的ESG经营体系,持续开展社会贡献活动,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易车超级评测体系重磅上线!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云集,易车年度车型榜单新鲜出炉!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