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调研_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水系恢复项目
1.苏州园区属于哪个区?
2.石家庄南华城地址在哪里?
3.石家庄"十四五"规划新三区篇:道路延展 配套升级
4.2018年荆门市两会工作报告全文
5.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的项目介绍
城市南部地区作为本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和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门户通道,对于实现本市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促进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落实市委、市关于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行动。
一、总体安排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部署,按照集中力量、分类指导、分阶段解决一批重大问题的原则,以功能提升为重点改善地区发展形象,以基础设施提升为重点优化发展环境,以产业集聚和业态创新为重点带动区域经济,以公共服务提升为重点促进民生改善,有步骤、分时序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配置一批重大项目,集成一批资金政策。着力打基础、调结构、上水平,力争城市南部地区相对滞后的发展面貌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为城市南部地区乃至首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原则。
推动,市场跟进。注重发挥和市场两个主体、两种机制的作用。在建设起步阶段,发挥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加强规划引导。同时,要将市场在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贯穿城市南部地区建设发展的整个过程,广泛吸引社会投资积极参与。
夯实基础,营造环境。把“打基础,调结构,上水平”作为未来3年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的着力点,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创造条件。
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城市南部地区的建设发展是一个艰巨、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安排好建设的时序和步骤,统筹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近期要优先缩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功能区建设等发展条件的差距,“筑巢引凤”,提升发展活力,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统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同时,重点抓住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功能区开发、主导特色产业培育和民生改善四大领域,“输血”与“造血”并重,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努力提升城市南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部门联动,分类指导。根据各区功能定位,围绕重点任务,积极完善相关政策。既要注重资金的注入和投资项目的布局,又要注重政策的倾斜和体制机制的完善。根据各类功能区不同的发展取向,实施差异化政策。各部门要互相支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
市区两级,共同推进。充分发挥市区两级的作用,在市的统筹协调和支持帮助下,进一步调动区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提高市民参与的积极性,依靠多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
南北协调,良性互动。在统筹区域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南北城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南北城长期、动态、均衡、协调发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南部地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3年,统筹实施一批交通、环境、水、能源项目,切实提高城市南部地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一)推进一批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构建快速交通体系。
1.加快建设7条轨道交通线。其中,大兴线、亦庄线和房山线力争2010年底开通;地铁9号线和10号线二期力争2012年底建成通车;地铁7号线和14号线力争分别于2013年、2014年建成通车。7条轨道交通线全长188.5公里。
2.推进11条跨区交通通道建设。开工建设京台高速、蒲黄榆快速路、万寿路南延、马家堡西路南延、京石二高速、丰良路、京良路西延、梅市口路西延、南水北调巡线路、黄良路、房黄亦路工程,项目规模达246.3公里。
3.推进16条区域主干道建设,项目规模达101公里。
(二)实施一批环境精品工程,尽快改变地区环境面貌。
1.加快建设滨河森林公园,提升环境品质。加快实施房山、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南中轴森林公园一期、三海子郊野公园一期等工程,涉及总面积达1685.8公顷,改善市民休闲环境,提升城市南部地区生活品质。
2.建成一批高品质再生水厂,保障生态环境水源。重点建设卢沟桥、吴家村、大兴黄村、房山城关、丰台河西等一批再生水厂,力争年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能力3亿立方米,为生态环境用水提供保障。
3.集中精力治理河道水系,挖掘水系功能。重点开展丰台丰草河、马草河、旱河、葆李沟、黄土岗灌渠、大兴老凤河和房山吴店河、丁家洼河、小清河、大石河等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总规模70公里,逐步解决汛期积水和周边排水问题,加快恢复水系生态功能。
4.强化垃圾处理能力。支持丰台区循环经济园建设,规划、建设房山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循环经济园等项目,力争新增日处理生活垃圾1万吨。
(三)大力支持水、能源项目建设,增强水、能源的承载能力。
1.建设南水北调北京段配套工程,为安全供水提供保障。重点任务是建设南水北调南干渠、大宁调蓄水库等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实现南水北调来水、密云水库水源调配,逐步解决城市南部地区供水水源不足的问题。
2.建成一批自来水厂,全面改善供水条件。利用南水北调水源,建设郭公庄、黄村、丁家洼等3座自来水厂,力争新增供水能力100万立方米/日。同步实施城区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置换自备井供水。
3.建设西南(大灰厂)热电中心、草桥燃气热电厂工程。供热能力达2500万平方米。
4.提升城市南部地区中心区集中供热水平。积极推进丰台石榴庄路热力管线、蒲黄榆路热力管线等工程建设。
5.建设新城集中供热工程。包括大兴新城康庄供热厂、大兴新城观音寺供热厂、房山鸿顺园锅炉房集中供热工程、房山吴店锅炉房集中供热工程、房山城关西里锅炉房集中供热工程、房山城关地区城东锅炉房集中供热体系项目、房山城关城中锅炉房集中供热项目,总供热面积2837万平方米。
6.建设13个输变电站。包括6个110千伏输变电站和7个220千伏输变电站,缓解城市南部部分地区电力瓶颈问题。
加快推进城市南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城市高速信息网络,为信息产业加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以吸引高端要素聚集和创新发展业态为目标,大力培育和提升重点产业功能区
产业功能区是承载高端产业的重要平台,是增强区域“造血”功能的关键。未来3年,要加快推动城市南部地区产业调整升级,创新发展业态,积极构建“一轴一带多园区”的城市南部地区产业空间格局。
(一)加快推进南中轴建设,促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发展新业态。
依托城市南部地区文化基础,促进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布局上依托自北向南的前门—天桥历史文化风貌集聚区、永外—大红门服装文化商务区、大兴新媒体基地组成的南北向轴,集成城市南部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演艺文化、服装文化、传媒文化,发展新的文化业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各功能区的互联互动,将南中轴展现出来。
前门—天桥历史文化风貌集聚区:集聚历史民俗演艺等文化,通过发展规划引导、基础设施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和经营模式创新,推进传统文化要素的提升和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强化前门地标形象,以历史文化为基石、老字号商业为特色,积极探索街巷、商铺、会馆、旅游、、购物、商务多元化经营的业态组合,进一步放大传统商业文化的功能作用,提升街区形象、价值与活力。彰显琉璃厂古朴质感的文化魅力,升级改造交易场所和体验场所,加快发展琉璃厂古玩、字画等艺术市场,建设琉璃厂廊桥,连通东西琉璃厂。打造天桥演艺品牌,配合天桥演艺园区体验式小剧场展,加快周边配套道路建设和环境整治。
永外—大红门服装文化商务区:依托现有基础,加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大力引进国际服装设计、展示、交易等服装文化产业要素,吸引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及品牌落户,加快形成城市南部地区服装产业总部聚集区,打造新型服装文化商务区。
(二)建设永定河水岸经济带,构建西部绿色经济走廊。
整体推进永定河水环境、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加强水保护和配置体系、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逐步吸引高端产业项目落户,将永定河沿岸地区逐步建设成为兼具优美生态环境和良好经济发展态势的水岸经济带。
(三)提升产业园区发展能级,发挥高端引领作用。
继续做大做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现有高端产业功能区,增强其辐射能力,带动城市南部地区发展。积极培育建设新的产业功能区,提升南部地区对高端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环境,大力引进高端要素,发挥高端引领功能。
丽泽金融商务区:加快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园区建设,为大型产业项目早日入驻创造条件。加快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和地下空间开发;加快内部路网和外部联络线建设;加快水电气热等配套市政设施建设。加大园区推介力度,支持丽泽金融商务区发展。
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强化园区高技术服务业、总部经济基础,加快东区三期建设,启动西区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丰台科技园对城市南部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抓住振兴生物医药产业机遇,通过加快园区土地一级开发,拓展新的产业承载区域;通过搭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首都医药产业的整合;加快自主创新成果在园区产业化,使基地成为促进城市南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大兴新媒体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星光园龙头效应,加快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和热电等配套工程建设,积极吸引全国各省市电视台驻京机构等入驻,建设国内最大最强的综艺节目制作中心。
龙潭湖体育产业园:鼓励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积极引导国内体育俱乐部、体育**、体育传媒、体育研发、体育赛事策划中心和体育品牌中心等入驻园区,支持体育产业孵化器等建设发展,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型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集聚区。
广安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地处核心区、有空间、交通便利的优势,加快土地一级开发、道路基础设施和配套市政设施建设,同时参照本市支持高端功能区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支持金融机构地区性总部、出版、传媒等企业入驻,将广安产业园区发展成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
良乡高教园区:加快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新校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支持高技术产业孵化器建设运营,借助园区高校吸引高技术产业项目进入,发挥其培育人才、聚集科技要素、辐射周边发展的作用,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以燕房合作为依托,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和配套市政设施建设,有序引导全市石化新材料产业向产业基地集中,培育和发展与大项目、大企业配套的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发挥区域带动作用。
此外,要积极推进房山窦店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支持产业基地土地一级开发、基地路网、园区联络线和配套市政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培育,推动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作,为城市南部地区现代制造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四、发挥重大产业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创新发展业态,促进主导产业形成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未来3年,要把产业发展、产业壮大和产业业态的创新升级作为驱动城市南部地区发展的主攻方向,发挥作为发展门户吸纳高端要素进入、辐射周边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争取和重点支持一批带动性强的项目在城市南部地区布局实施。积极推动城市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在产业发展上的相互合作与配套,在此基础上实现结构调整、水平提升。促进总部经济在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同时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主导产业形成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一)加快发展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
大力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物流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增强城市南部地区的“造血”机能。
促进金融产业的发展与提升。依托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高端服务业承载区,大力支持新华08等重大金融项目和、股权基金、金融控股公司、财务公司、外资银行等金融类机构入驻,大力提升城市南部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做大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总部在城市南部地区发展,推动节目制作、动漫等龙头企业落户城市南部地区。统筹考虑旅游开发和品牌营销。打造京味文化游,重点支持前门、大栅栏、琉璃厂京味文化体验游,北京会馆文化游,天桥演艺园区等项目建设。加快丰台河西生态休闲旅游带的开发建设,建设丰台河西北宫、鹰山森林公园及其向西南延伸的生态休闲旅游线路。加快西南山区旅游带的建设,完善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内外部道路体系,重点支持石花洞风景区、十渡景区等景区升级改造,发挥西南部旅游潜力,打造西南山区旅游精品路线,为市民开辟更多的西南休闲旅游场所。
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立足区域交通优势,充分发挥连接本市和我国南方物流重要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良乡物流基地、王佐物流中心、京南物流基地等物流节点建设,加快专业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培育现代交易型物流等新业态,拓展第三方物流等多种功能。加强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周边环境整治,支持市场周边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社会资金在城市南部地区建设大型商贸设施,增强城市南部地区的商业活力。
在重要交通节点建设若干“金十字”产业集聚区。抓住新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机遇,在蒲黄榆路与三四环交汇区、大兴、房山轨道交通线与城市主干道、城市快速路交汇区等,实行道路两侧或地下地上一体设计,促进生产业等集聚。
(二)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项目集聚发展。
以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为依托,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加快城市南部地区发展的战略产业进行培育,重点支持中药、疫苗、生物制药、医疗仪器、制药设备等研发制造项目。
以燕房合作为依托,发展高端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支持石化高端项目,延伸石化新材料产业链,增强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的集群效应。加快进入市绿色审批通道的石化项目的建设进度。
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发展现代制造业。为重大项目入驻城市南部地区创造条件,重点加快已有初步意向的央企、轨道交通车辆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在城市南部地区启动,发展重大装备制造业。发挥京西重工并购美国德尔福汽车零部件项目的区域带动作用,支持育汽车零配件基地发展,打造服务北京、辐射全国的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
(三)扶持一批具有优势的农业产业项目和重点镇产业项目,继续加大城乡结合部的整治和发展力度。
扶持一批高端农业产业项目。发挥高端、高技术农业产业项目的辐射带动效应,大力扶持城市南部地区具有优势的花卉、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发展。支持丰台花乡千亩高端花卉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花卉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水平。利用筹办全国交易大会的机遇,支持在丰台区投资建设亚太种业交易中心项目和种业会展中心项目,为申办国际交易大会创造条件。支持重大现代农业项目,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扶持一批重点镇产业项目。重点发展与市级园区、大型重点企业相配套的产业。同时,布局一批都市工业项目,建设中小企业聚集地,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南部地区城乡结合部整治,大力促进绿隔地区产业发展,推进相关改革试点工作。
(四)进一步淘汰和退出一批落后产业,大力发展新型替代产业项目。
淘汰落后型企业。按照本市第十五阶段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要求,对房山的水泥、石灰灰粉、石、石板等型产业实行有序退出。
加快替代产业发展。在房山区重要旅游节点地区,加快旅游集散镇建设,促进型产业退出地区新型替代产业加快发展。
(五)推动产业业态升级与城市发展趋势相适应。
推动城市南部地区文化、商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业态升级,促进传统商业等与现代工艺、现代传媒、时尚元素、现代营销相结合,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提高商业形象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努力发展新业态,寻求新发展,使城市南部地区产业发展和升级步伐与本市城市化、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与城市发展的新阶段相适应。要结合城市功能演进规律,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文化创意、体育策划和体育赛事运营等高端服务业,提高产业素质,培育和发展适应新需求的新业态。
五、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生改善是城市南部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未来3年,将统筹实施一批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和危改、能源安居工程,切实提高城市南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南部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城市南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教育。重点建设任务包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工程、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校舍改扩建工程、首都医科大学科研楼工程、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新建实验楼等工程、北京第十二中学科丰校区工程、大兴区北臧村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程、大兴区第五中学新建工程、房山区长沟中学和房山区交道中学校舍建设工程等。
(二)医疗卫生。重点建设任务包括北京天坛医院迁建、宣武医院改扩建一期、丰台区南苑医院翻扩建、丰台医院妇幼保健中心楼、房山区良乡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监督所建设工程等。
(三)文化、体育。重点建设任务包括国家话剧院、北京儿童文化艺术中心、崇文区文化活动中心、宣武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迁建、房山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文图两馆)和大兴区体育中心建设工程等。
(四)民政。重点建设任务包括北京市救助管理总站、北京市南城养老院、大兴区社会中心建设工程等。
(五)文保、文物腾退。重点建设任务包括宣武区安徽会馆、粤东新馆腾退,鲁迅故居(绍兴会馆)、谭嗣同故居等名人故居腾退,钱市胡同传统建筑群、观音寺、五道庙、杨椒山祠腾退,及1500户房屋腾退、15000户房屋修缮工作;崇文区前门东侧路以东地区保护整治项目(含人口疏散),前门文物腾退修缮工程;丰台区宛平城内、外侧环路建设等。
(六)危旧房改造。重点建设任务是丰台区南苑镇棚户区改造工程。
(七)能源安居工程。重点建设任务包括在城市南部地区中心城区大力推进老楼通气、老旧供热管网、老旧给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在农村因地制宜实施“绿色燃气”、“阳光浴室”和“送气下乡”工程。
六、探索完善重大项目的配套支持政策,建立健全支持城市南部地区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发挥规划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要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在编制市区两级“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规划中,对城市南部地区发展进行更深远的规划。根据各类功能区的不同定位,在政策取向上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对历史风貌保护区、城乡结合部地区、产业退出型地区的建设发展等重点问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规划。要研究通过适当的规划调整,积极拓宽城市南部地区产业发展空间;在城市南部地区重点产业功能区,适当放宽规划条件;在重点交通沿线两侧布置产业发展带,适当增加产业用地指标。集中在城市南部地区储备一批产业用地,加大城市南部地区土地供应力度,为产业项目落户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改革城市南部地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土地供应方式,研究对文物保护院落实行较为灵活的用地供应。
(二)加大人口疏解扶持力度。
加大崇文、宣武区拆迁安置用房建设和筹措力度,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考虑并进一步明确崇文区、宣武区年度安置房源指标, 积极安置有搬迁意愿的人口。研究人口向外疏散的鼓励政策。
(三)探索多种投融资方式。
加快城市南部地区发展面临较大资金需求,要积极探索支持下的市场化融资方式,为加快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要加快城市南部各区投融资平台建设,研究探索特定重点功能区未来3年土地收益等资金支持投融资平台发展的多种途径。要根据公共事业项目公益性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用多种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对公益性较强的项目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国有资产重组等途径,提高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能力。对有一定市场化程度项目的资金需求,可以考虑引进有行业发展经验、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搭建新的投融资平台。积极发挥市区投融资平台联动作用,创新投融资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南部地区投资开发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放宽垄断性行业准入,根据基础设施项目盈利程度,有针对性地取特许经营、公私合营(PPP模式)、建设移交(BT模式)等方式。研究适当调高企业参与旧城危改项目的一级开发收益标准,鼓励企业参与旧城改造。
(四)建立健全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为城市南部地区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机制,加大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力度。实行重大项目优先配置机制,对符合城市南部地区功能定位和实际需求的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要优先考虑在城市南部地区布局,并在项目前期储备、审批、实施等环节主动向城市南部地区倾斜。深入推进区县合作机制,深化中关村科技园区与城市南部地区的合作发展机制、区县之间的产业对口合作机制、人口疏解和安置房源的对口支援机制。研究探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相关区县的税收分享机制,中心城区对丰台、房山、大兴的公共服务帮扶机制。建立城市南部地区建设发展推介机制,发挥市区两级宣传推介的积极作用,不定期举办城市南部地区发展建设推介会,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介绍、宣传城市南部地区,吸引国内外资金进入。
苏州园区属于哪个区?
许昌市作为河南省的GDP第四,17年增速第一城市,发展成就可以说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许昌的城市建设和新区的开发,也随着全国的大趋势走了起来。
发展趋势许昌目前的发展,94年开始建设的东城区到现在已经建立成熟,随着的搬迁,商场的建立,目前已经成为许昌市的驻地以及商业中心。目前东城区正在主要开发在高铁东站附近几个楼盘以及鹿鸣湖附近的几个楼盘项目以及许昌中心医院新院区。
未来主流的发展方向还是与郑州港区融合的示范新区地方,核心区主要指芙蓉湖附近以及中央公园两侧,向北许昌县新驻地北海公园附近。可以说郑许区域铁路的建设,会更大程度的加强北海、芙蓉湖、东站的地位。
还有一些区域在许昌东北出的高铁北站项目,也会在带动附近的发展。
未来发展所以总结来说,许昌最近很多年内,整体的发展重心在许昌北侧以及许昌东北侧高铁东站,以形成为许昌东区、示范区、县、长葛、港区、郑州点状发展,形成发展轴,但是这些都是在许昌经济良好运转的情况话实现的(比较任何项目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随着中美贸易战、ppp模式被暂时叫停以及许昌房价居高不下但是销售不畅的情况下,很多大项目都处于难产或者胎死腹中(如芙蓉花艺术中心、 体育 馆项目、双子塔)的情况。
先从许昌的发展规划来看, 许昌早些年依托高铁东站,在东区进行工业建设和房产开发,可以说很早就把发展方向转向了东面。在2016年又将许昌县改为建安区,我在建安区经过看到许昌对这里的投资力度很大,所以向北发展也是许昌的重点所在。
再从省会的政策来看 ,郑州先将许昌纳入到大都市区的范围内,又在2018年年初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郑许一体化,郑许城际也在修建中。所以在郑州的支持下,许昌向北向东发展在港区间建设产业带也是大势所趋。
最后从许昌的交通建设看,许昌北站和许昌东站相距不远,将会许昌肯定会借助这两个站点进行周边的产业引进、经济发展,所以这一地带也是许昌未来的发展方向所在。
总之,郑许一体化已经在火热的建设中,许昌未来也只能是向东北方向发展。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未来,而不是现在,说东区的都沉浸在现在了,我们说的是未来。
未来的发展方向,只能是向北。因为北边是郑州,省会,准一线城市,许昌离郑州太近,这么近的距离不可能产生第二个特大城市,那么郑州这个省会城市对于各种的吸附能力必然会对许昌产生超大影响,那么问题的答案来了,既然没有办法摆脱郑州的影响,就主动向郑州靠拢,不失为一个变通的好方法。
第一次回答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有兴趣的可以加我。
根据许昌的现状,应该往东北发展,因为港区往南是长葛东,再往南是东城区,未来107也在这里,高铁也在东北方向,东部鄢陵生态环境优良,长葛再往东扩一下,形成新的节点,点状发展轴就形成了。
我认为许昌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北面,兼顾东扩。许长城市带的框架已经初步成形,随着日后的巩固,带状城市的城市格局已经不可逆啦。北面现在有建安区新城区,示范区,魏都区的双创区,可以预见,未来北部新城必定是许昌城市的新核心。
经济上,许昌依然是以工业立市,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并与郑州航空港区联动且错位发展。目前新的产业有,黄河鲲鹏产业基地,襄城县煤化工千亿产业集群等。此外,许昌近几年引进了几家商业地产,鼎晟高新产业园,中德产业园和保税区B型,以及即将开工的平安智能制造产业园。这些产业园项目也为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助力。最后,我还要提及许昌对德合作,目前已经签约74个对德合作项目,24个项目已经落地。例如:百菲萨年回收11万吨电炉炼钢除尘灰项目,及投资15亿的铝灰处理项目和欧绿保投资3.5亿元的餐厨垃圾回收项目。
文化上,继续推进曹魏古城后续建设,开发禹州山区和陶瓷小镇,擦亮鄢陵生态 旅游 名片。此外,依据三国文化,打造主题文旅项目。
本来工业就不好,还整了那么多限高门,环保查得好多工厂停工,这样下去真的好吗?广东为何没有这样啊?说说我们乡村,本来经济收入就不好,不让烧煤球,那好,烧天然气和电磁炉吧!天然气用多了要掏高价,电用多了也要出高价!冬天用什么取暖?农村供暖了吗?没有,法规一大把!农村人真的有幸福感吗?许昌人收入高吗?
许昌的发展最实际的是把原来扎的底子做好做强,不能这打一耙,那打一耙,四面开花,一样也弄不好,不要给老百姓半途而废的感觉,建安新区周边人员密集,这是硬条件, 体育 馆地址已经选好,百姓已经拆迁,不能知难而退。还要招商
许昌的昨天脏乱差,今天的美如画,明天更发达,将来的甲天下,许昌中,小城市的娇娇者,国家级贵冠在全国地级市也不多见,尤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最缺水城市变成"全国水生态城市"这样苛刻的贵冠在全国都不多见,许昌有望向二线城市飞跃,努力吧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许昌市多年来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因地域特征没有可依赖的优势,所以也避免了此轮原材料价格起伏的影响,另外许昌民风淳朴,加之水系联通,古城改造等使得许昌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本地饮食文化丰富,汇集各地饮食品种并已融入本地特色,所以一个城市不必各个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特色最重要,何必学北上广深,那里是打拼的地方,许昌只需打造本位特色,住着舒服,吃着美味,玩的惬意。
无论怎么发展,都要脚踏实地,干一个成功一个,收到切实的效果,得到相应的收益,用收益再投入,滚动发展,不能遍地开花,首尾难顾以至于拆东补西,我们要实实在在的成绩!
要重点规划,扶植微小企业科学,绿色, 健康 ,大量的发展,从中自然成长出大中型企业,为支撑 社会 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营造强大的基础,逐步摆脱房地产的泡沬,为子孙留福积德。
石家庄南华城地址在哪里?
不属于哪个区,苏州工业园区,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位于苏州市城东;于1994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院批准设立,1994年5月实施启动;
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截至2020年6月,苏州工业园区下辖四个街道,分别为:娄葑街道、斜塘街道、唯亭街道、胜浦街道;四个社区工作委员会,分别为:湖西社区工作委员会、湖东社区工作委员会、月亮湾社区工作委员会、东沙湖社区工作委员会。
苏州市概述: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间。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19’,东经120°37’。
苏州古城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
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盛泽;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州工业园区、
石家庄"十四五"规划新三区篇:道路延展 配套升级
南华城项目位于:栾城裕祥街与衡井公路交口东北角。
南华城位于裕华南裕翔街与衡井线交汇处东北角,是公司联手世界500强企业、品质央企——中铁建设集团,打造的意式托斯卡纳园林生活城邦。住区汲取意式建筑灵感,规划“一带一轴,两区一廊”,打造集自然和艺术于一体的五重园林异域风情景观,整个楼盘规划11-20层臻美板式小高层,旨在为注重生活品质的年轻人,献礼城南优居榜样作品。项目整体占地约100亩,总建筑约22万_,地处国家省市区重点打造的千亿园区——石家庄装备制造业产业园生活服务区的核芯位置,区内中国中车、中航集团等众多实力央企纷纷择址于此,产业、人流、物流、财流汇聚,区域价值不言而喻。南华城东临裕翔街,北邻衡井线,驱车轻松直抵达南二环、南三环,周边毗邻_河湿地公园,环城水系,交通便捷畅通,环境优美宜居。北邻规划中小学教育用地,周边规划集中式商业、商务医疗、步行商街,未来近享全新都会潮流生活体验。目前,项目五证齐全,所有楼栋已经全部封底,预计2021年10月底交房,在售房源起,户型为85-130_两居三居。两居户型首付少,总价低,数量有限,席位递减。经典三居产品,首付一半轻松购,设计通透户型,超大开间,空间动静合理,每天充满阳光,是三代同堂、阖家安居、改善置业的理想选择。
当前价格:8500元/平方米。
物业类型:住宅。
产权年限:普通住宅70年。
装修情况:毛坯。
点击查看:南华城更多信息。
2018年荆门市两会工作报告全文
3月18日,凤凰网房产从石家庄市获悉,石家庄发布了《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依据《石家庄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发展战略,明确工作重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关于新三区发展:
加快推进鹿泉、藁城、栾城与主城区在产业发展、公共服 务、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等方面深度融合,促进要素跨区 域无障碍流动,全方位提升主城区一体化水平,助推城市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规划建设一体化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确定都市区域发展定位、空间结 构、人口及用地规模,统一安排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建立土地供应新机制, 支持新三区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争取扩大城市建设用地总体规模,统筹解决区域“三线划定”中重叠图斑、基本农田调
规等内容,赋予八区一县闲置土地调查认定和处置的管理权限, 理顺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体制机制。统一调整基准地价,对新三区和主城区不同用地类型的基准地价进行调整更新,确保新三区与主城区相邻区域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水平平稳过渡和顺畅衔接。积极推动调整水源地保护防护范围,尽可能释放空间, 打造滹沱河生态、文化、产业经济带,构建经济高效、结构合 理、疏密有致、蓝绿交织、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交通便捷的 一体化新型城区。
二、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 明确产业布局功能区,主城四区极化“一核”引领,打造 城市高端服务主导功能区,新三区强化“一环”支撑,打造先 进制造主导功能区,与“一核”形成“东生、西数、南制、北贸、中服务”的经济开放创新发展增长极。建立“大招商”工 作机制,统一招商平台,统一招商政策,统筹主城区和新三区 产业项目摆放,形成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工作内部竞争有序、 外部竞争有力的良好局面。依托高新区、经开区、循环化工园 区和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东部产业新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高地。提升新三区开发区能级水平,构建 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支持区域内政 策互相适用、数据共享共通,支持合作发展“飞地经济”,打 造全国产城融合发展新样板。
三、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新三区优质教育医疗供给力度,完善新三区与主城区学校布局规划,优先在交界处新建幼儿园、中小学,鼓励 主城区优质医疗同新三区医疗单位合作办医,建立紧密型 医联体或逐步建设分院,进一步提升新三区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公共设施一体化建设,统筹考虑污水管网建设、垃圾处理等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推动新三区与主城区交界处居民区就近使 用供气、供热、供水等配套设施,达到利用最大化。加强 新三区人才建设,推进常态化优秀干部挂职互派、双向交流, 鼓励新三区出台更加灵活的高级人才引进政策。提升交界处社会治理水平,支持新三区和主城区交界处乡镇数字化治理、网格化管理,率先打造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四、推动要素供给一体化 加大新三区财政支持力度,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 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支持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鼓励 运用地方债券。完善交通体系建设,加密八区一县重要交通干 道、互联互通道路、快速路连接,加速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引导主城区客运站有序向新三区与主城区交界处搬迁,形成主城 区到新三区和正定县半小时轨道通勤网。推动物流园区体系建设,按照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物流集疏运格局,调整优化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推动主城区内的物流企业有序向新三区布局,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绿色高效 的物流园区网络体系。
?新三区与主城区一体化
?1.交通互联互通。谋划实施藁城区廉州路西延快速路、藁城区滹沱河观光路跨铁路立交桥、北二环东延、鹿泉区西三环北延、鹿泉区青龙山大道东延、栾城区天 山大街南延、栾城区建华大街南延等项目建设,进一步联通新三区与主城区的交通 网络,贯通新三区与主城区的道路。
2.完善公园广场体系。结合重点区域拆迁,建设槐北公园(北区)等 4 座高品 质公园,实施西山龙泉湖生态桥建设,打造西山—龙泉湖景观带,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公园广场体系;对照星级公园评选标准,选择 10 座公园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建设 30 处特色突出、便民惠民的“口袋公园”,补足公园绿地短板,初步实现“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的公园绿地布局。
?3.提档升级道路绿化。以“四横八纵”、城市环路、新老城区连接线等主干道 为重点,结合城市新建道路,打造高品质景观大道;对已建成的次干道、小街巷进 行补植增绿,增植一批特色树种和造型植物,打造主题突出的精品街巷;在全市街 道重要节点开展观花观叶植物增植,大力推进绿道绿廊建设,完善城市绿道绿廊布 局。
4.城市水系景观生态。在城区段滹沱河生态区布局标志性的园林建筑和特色小 品;对民心河、太平河、环城水系景观进行提升,重点抓好滨河绿道打造及沿线公 园改造;实施橡胶坝更换、河道清淤等水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让城市水系愈发“水 清、河畅、景美”。
?5.教育一体化。支持新三区优质高中段学校建设,实现教育均等化,新三区分别谋划新建 1 所 3000 人规模普通高中。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的项目介绍
2018年荆门市两会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形势,我们在省委、省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两大战略”,致力“加速转型、缩差领跑”,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0.59亿元,增长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78亿元,增长14.1%,增幅居全省第1位;财政总收入139.29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83亿元,增长20.3%。纳入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的县(市、区),东宝位列一类第7名,钟祥、京山分列二类第3、4名,沙洋进位态势明显。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5.8:54.2:30.0调整为15.1:53.9:31.0。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62亿元,增长1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家。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项目投资进一步扩大。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90.15亿元,增长21.6%;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9559万美元,增长12.5%;出口76749万美元,增长24.4%;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16个。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市民生投入146亿元,增长21.7%。2014年初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1.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6%、11.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全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5个,投资169.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35.2%;淘汰水泥产能88万吨、平板玻璃产能85万重量箱、造纸产能2.5万吨。全国首个通用航空综合体——中航荆门爱飞客镇正式落户并获民航经营许可,省内首条低空训练和旅游航线开通;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荆门产业园获批;我市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验收,获批国家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21个,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格林美挂牌。“一核六片十五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659亿元,增长15.1%。荆门国家高新区辐射带动“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深入开展工业经济“六比六看”竞赛和“进百企、解难题”活动,共设立5.6亿元调度资金,投入2.9亿元风险补偿铺底资金,清理处置低效闲置土地3550亩,推动“招工大篷车”下乡,开通“电力报装动车组”,全力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全市新增规模企业135家,达到1027家。培育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9家,凯龙进入国家级示范企业行列。
(二)着力夯实农业基础。中国农谷三大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通过专家考察,中兴农谷产业园奠基开工,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屈家岭农产品交易大市场(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农业物联网生产管理平台、赵集智慧农业园智能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双碑农业示范园被评为全省十大设施蔬菜基地,石牌“1+5”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双龙苑等新型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大柴湖经济开发区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吉象贝儿童装等项目落户柴湖工业园区,移民生态新城开工建设。奋力“一抗三保”,战胜“五年连旱”,粮食总产达到54.59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17项、面积180万亩。畜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水产品产量增幅保持全省首位。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28:1,新增1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三品一标”企业176家,“龙池桥”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6万家。实施土地整治50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4200亩。完成沟渠清淤1996公里,扩挖改造塘堰5210口,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0万亩。屈家岭汉江引水工程全面启动。钟祥位居全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第一名,京山、沙洋进入前十强。
(三)着力增强内生动力。着眼“快增长、扩投资”,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大竞赛”,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45个,格林美东区、京峻汽车零部件、化工循环产业园管廊工程、牧原40万头生猪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华能热电联产、台湾宝成工业园、渝楚化工异辛烷、明达LOW-E浮法玻璃等项目建成投产。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进入环保部最后评审阶段。漳河机场改扩建可研报告通过评审;蒙华铁路即将开工建设,武荆城际铁路规划方案通过专家咨询论证;枣潜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并与省交投公司签约,荆门城区绕城公路建设步伐加快,钟祥汉江二桥动工兴建,荆新线一级公路全线改造基本完成;沙洋港中心港区一期综合码头水工工程竣工,钟祥港石牌综合码头建设启动。编制完成荆门现代综合物流园规划,万达广场、多辉农产品物流中心、聚四海水产品批发市场、金瑞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举办油菜花旅游节、菊花展等特色旅游活动,我市荣获新华网“最美中国·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7亿元。新建和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150家,建成再生回收站点200个。新增总部企业3家,总数达到7家;财政总收入过亿元乡镇达到6个。开展柴湖“新农金”试点,建成77个“双基双赢”信贷工作室,湖北银行在我市设立分行,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19亿元,全市各项余额669.13亿元,比年初增加101.18亿元。新洋丰、雄韬股份成功上市,金源食品等11家企业在四板挂牌,市城投参股的光大幸福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荆门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落户。创办“荆门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入驻企业11家,东宝被列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
(四)着力打造美丽城乡。坚持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76%。《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获省批准,鄂中城市群总体规划和建设行动方案编制完成,“数字荆门”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漳河新区骨架初步拉开,漳河大道城区段基本完工,漳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验收。竹皮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汇合口浏河段和海慧沟段截污改造项目即将竣工。葛洲坝水泥异地技改项目开工建设,老城区生产线彻底关停。在全省率先启动中心城区全域集中供热项目,关停小锅炉160多台(套)。完成象山大道等35条道路维修工程,新增空调公交车100台、公共停车位300个。开展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建筑渣土、车窗抛物、噪声油烟等专项治理,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创建稳步推进,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各县(市、区)新区建设步伐加快,钟祥入选“2014中国最美30县”,京山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县。钱场、后港、子陵、漳河、团林等10个镇入围全国重点镇,胡集进入省十强乡镇行列。建成155个新型农村社区。完成29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断完善。强化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我市被列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市。基地造林15.6万亩,新建绿色通道654公里。建设二级公路139.56公里、县通乡公路247公里、通村公路686公里。
(五)着力深化各项改革。强化顶层设计,“6+N”重点改革事项全面启动。开展第9轮审批流程再造,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缩减至126项,服务时限提速15%,零收费率达到95%,免收费用1.4亿元。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在荆门高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京山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在9个乡镇开展公共交易试点。完成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市直事业单位从355家整合为268家,核减编制980名。市直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和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5亿元。实行“工商新政”和企业登记注册“三证联办”,市场主体达到15.13万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60%,农村产权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新增流转土地55.19万亩,转移农民12.96万人。
(六)着力增进群众福祉。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扶持创业7000人,组织就业创业培训2.6万人,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五大社会保险参保194.6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87%。在沙洋、钟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广“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市一医南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中医医院住院大楼主体工程竣工。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医生生活补贴政策。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7164套,基本建成12792套,分配入住9687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190户。全市平价蔬菜直销店达到65家。城乡低保再次提标,发放医疗救助金2937万元、临时救助金2077万元。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8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109个、青少年阳光家园18所。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20所、留守儿童服务站10所,楚天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荆门技师学院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新广播电视发射塔投入使用;新建村级体育健身工程208个;我市获省十四运会群体类金牌第三名。落实“单独两孩”政策,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序开展。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办理法律援助等事项12770件。农村网格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食品药品监管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群众的安全感、治安和执法满意度大幅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各条战线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工作不断加强,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市档案馆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机关事务管理、新闻出版、移民、保密、仲裁、地方志、对台、气象、防震减灾、住房公积金、购等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扶贫开发、援疆援恩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转变职能、改进作风,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下降35%,市会议和发文数量分别减少11%和20%。坚持依法行政,修订完善工作规则,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市级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办法,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聘请法律顾问,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透明度排名全国地市级第4位。自觉接受监督,共办理人大建议109件、政协提案391件,满意率达98%以上。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风评议等工作,在全国率先推行财政大监督机制,举办3期电视问政活动。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开展纠风治乱,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纵深推进。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向驻荆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在荆中省单位和广大外来投资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荆门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宏观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高于全省平均、同类城市领跑”,但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经济总量不大和结构不优并存,“快增长”与“调结构”平衡难度增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融资难、融资贵和结构性缺工问题依然突出;民生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服务配置不够均衡,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深入,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我们将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既要正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又要看到我市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已经形成;既要正视荆门发展不够的`阶段性特征,又要看到转型升级是我市行稳致远的动力之源;既要正视财政实力、社保水平与民生需求的差距,又要牢牢守住民生底线,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干出新作为。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坚持“加速转型、缩差领跑”基本思路,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着力抓调整、促转型,抓投资、促增长,抓改革、促创新,抓民生、促和谐,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提前全面小康、建设“四个荆门”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出口总额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优化结构,打造荆门工业经济“升级版”
以壮大总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四大工程”,进一步夯实工业主导地位。
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编制并落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X”规划,推动石化产业向炼化一体化转变,磷化产业向食品级、电子级方向深化,建材产业向新型化、链条化迈进,机械产业向成套化、智能化跃升,纺织产业向规模化、精品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向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力争六大传统产业总产值突破2800亿元。推广沙洋玻璃产业转型经验,鼓励各类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突出抓好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盈德煤制氢、沃裕化工硫酸钙晶须、葛洲坝水泥异地技改、楚商产业城、中兴农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压减水泥产能195万吨、平板玻璃产能76万重量箱。
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健康等新兴产业,力争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抓好中集化工能源装备、叶威智能物联网及粮食机械等项目,加快推进荆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用好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政策,依托国家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和格林美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实施鄂中再生大市场等50个循环经济项目,完成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投资16.7亿元,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以爱飞客镇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荆门航空产业园,打造通用航空创意经济示范区。支持金泉新材料、智展光学、金龙非、金汉江等企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推进华工科技荆门光电子信息产业园、鸿创科技等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形成产能。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荆门产业园,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农用生物制品、生物能源等特色产业,支持神地、欣胱、润红等企业扩规增容。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食品、建材、机械、磷化等行业的小微企业联合壮大,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鼓励龙头企业外引内联、做大做强,力争亿元以上企业新增75家,推动新洋丰、京山轻机、国宝桥米、洪森等向百亿企业进军。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的优秀企业家。深入推进质量兴市、品牌强市战略,选择200家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争创精品名牌。
实施工业园区增效工程。以扩园强园为抓手,深化“一核六片十五园”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进行扩区调区,努力在功能配套、产业聚集、环境提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建立健全入园项目“六度”考评体系,支持各园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力争全市园区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60个,总产值增长25%。发挥荆门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优势,通过扩大管辖权、下放审批权、整合执法权、赋予人事权和优化财税权,扎实推进“一区四园”建设。支持沙洋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区。
(二)坚持强农富农,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使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强化示范引领。持续推进中国农谷三大示范区建设,打造“三农特区”。在农谷核心区,加快实施联想高档水果产业园、万亩玫瑰产业园等项目,依托中兴、汇源等企业发展智慧农业,建成院士村一期项目,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荆三角”,提升五洋公路油菜花景观生态农业旅游线档次,推进凯跃农机博览城建设;在杨竹流域,抓好石牌“1+5”示范区、双龙苑万人社区建设,力争汉光农业物流园、富硒米业等项目尽快投产见效。大力推进大柴湖开发区建设,深化柴湖工业园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结对共建,扶持罗成村整村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高效农业,加快移民生态新城建设步伐,完成1000户危房改造任务。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围绕“一高三新”和“一抗三保”,进一步优化农业种养结构,积极推广“香稻嘉鱼”“42养羊”等27种生态种养模式,力争主推优质品种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和高产创建活动,突出抓好100万亩小麦、250万亩优质水稻、160万亩双低油菜核心示范区建设,力争粮食增产1亿斤。实施“菜篮子”工程,确保全市最低菜地保有量50万亩。推进“退耕还草”“种草养畜”项目,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80个;发展特色水产,高标准建好一批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3:1以上,新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30个以上。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总数突破2万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4400家、家庭农场780家。加强气象预警防灾、疫病防控、森林防火及农业政策性保险等工作,推行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植保、统一肥水管理、统一农机作业等专业化服务,建设农机化综合示范区。创新“三资”管理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深化农村产权融资改革,力争农村土地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规模达到2亿元。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屈家岭汉江引水、荆门汉江以西水系连通及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完成42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固汉江堤防17公里。拉通乡村断头路300公里,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新增清洁能源入户1万户,户用沼气使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土地整治项目36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3000亩、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5000亩。
(三)坚持提速提质,保持经济“快增长”态势
切实强化扩投资、促消费、强实体、增效益的各项措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实现有质量的“快增长”。
高位推进项目建设。把“扩投资”作为“快增长”的关键,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大竞赛”,全年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50亿元。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完善领导挂点包保、部门对口包联制度,开展项目拉练活动,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大力推行购买服务和PPP等投融资模式,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支柱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领域。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宣传推介、向上争取力度,力争普惠性项目获得更多份额、个性化项目取得更大突破。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园区,建成淘宝网荆门(中国农谷)馆,鼓励和扶持一批优秀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东方百货、金城集团重组成立供销集团,打造百亿商贸航母。加快推进武商荆门广场、星球·世界城、一马光彩大市场等项目和各县(市、区)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组建文体产业集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纪南-纪山楚文化旅游景区、大太子(大口、虎爪山、太子山)森林休闲养生区整合,实施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汇源生态产业园、太子森林小镇等重点旅游项目。支持绿林山、明显陵创建5A级景区,漳河创建4A级景区,马河创建全省旅游名镇,积极筹备2016年中国(荆门)菊花展,办好第八届油菜花旅游节及首届紫薇花旅游节、首届中航爱飞客通用航空大会和中国(京山)第二届网球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亿元。培育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智慧荆门”建设,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不断扩大保险、家政、文化创意等热点消费,推进特色商业街和夜市建设,确保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强化财税金融工作。以总部经济、支柱产业为重点,统筹推进市、县、乡财源建设,力争新引进总部企业5个左右,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乡镇达到8个。加强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性债务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加快创建普惠金融和信用建设示范区,加强对小额公司、融资性担保企业的监管和引导,力争新增100亿元以上。强化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大力防控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荆门中科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创新科技投融资机制。支持凯龙加快上市步伐,力争一批企业分别在三板、四板和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落实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深化“进百企、解难题”活动,建立中介服务超市,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市财政投入资金3亿元支持企业发展。加强土地统筹配置,继续清理处置低效闲置土地,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加强校企合作、定向培训和村企对接,实行“一对一”“点对点”招工,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严控各类涉企检查,坚决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
项目东临沣河,北临渭河,区域内更有新河、涝河等多条水系,湿地广阔,环境优美。周边有国家级“大数据”处理中心、西咸国际文教园、医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多个园区,商业氛围浓厚、区位交通便利。随着沣西新城行政商务核心区的规划,该项目将形成集商务、办公、休闲、、生活为一体的核心商务区与人口居住区。
项目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主要以大体量、高品质的独栋办公楼、5A甲级写字楼、国际商务酒店、酒店式公寓为主,重点拓展企业总部的研发、营销、结算、运营等功能,形成带动能力强、经济贡献高的龙头企业集群。二期主要以高端住宅为主,依照高品质、高绿化、高舒适、低层数、低容积率的设计理念,全力打造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田园城市的生活特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