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金美达实业有限公司_顺德金的中美合资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1.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2.30年前和通信设备一同起步,为何国产汽车没有孕育出“华为”?
3.重庆秦安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4.格力华发集团参投贾跃亭旗下FF,贾跃亭这次是否能够翻身?
5.汽车电子篇:均胜电子(二)
劳务工,是由第三方派遣公司与员工签合同,转正的几率几乎没有,以下是该公司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天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长春)有限公司是由美国天合汽车(TRW)公司和一汽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10月合资兴建的中外合资企业,总投资为31416万元,中美双方投资比例分别为:美国天合60% 富奥40% 。
公司坐落于长春市西南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800平方米,现有1200余名员工,在沈阳、成都设有两家分公司,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现代化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国国有汽车企业有:?一汽、长城、长安、众泰、比亚迪、北汽、广汽、上汽、江淮、昌河、中兴、华泰、奇瑞、东南汽车、海马、江铃,等等。
一、?一汽
一汽(FAW)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创建于1956年,中国汽车品牌,主要生产中小型汽车及微型汽车等,是一家集整车制造、发动机、变速器生产以及科研开发于一体的股份制公司。
目前一汽公司生产的汽车覆盖广泛。旗下产品有骏派D60、夏利N7、夏利A+。
二、长城
长城汽车是成立于年的中国汽车品牌,总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主要生产皮卡、SUV、轿车及新能源汽车等车型。长城汽车是中国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民营整车汽车企业、国内规模最大的皮卡SUV专业厂、跨国公司。
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40余家,员工7万多人,拥有4个整车生产基地(皮卡、SUV、CUV、轿车MPV)。具备发动机、前后桥、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与配套能力。
三、长安
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长安系中国品牌用户突破1700万,领跑中国品牌汽车,推出了CS系列、逸动系列、睿骋系列等一系列经典产品,与福特、马自达、标致雪铁龙建有合资公司。
四、众泰
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980),是以汽车整车研发、制造及销售为核心业务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旗下拥有众泰、江南、君马三大汽车品牌。
在浙江、湖南、江苏、山东等省布局了整车生产基地。产品覆盖轿车、SUV、MPV和新能源汽车等细分市场,营销网络遍及国内各大中城市以及三、四线市场,并远销阿尔及利亚、智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五、比亚迪
比亚迪是一家中国汽车品牌,创立于1995年,主要生产商务轿车和家用轿车和电池。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
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矢志打造真正物美价廉的国民用车,产品的设计既汲取国际潮流的先进理念,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
30年前和通信设备一同起步,为何国产汽车没有孕育出“华为”?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2005-08-26在安徽省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未上市),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经济开发区鸠兹大道飞跃东路18号。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0007790642937,企业法人范礼,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汽车进气排气系统、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以及试制、改进汽车发动机。在安徽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89581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100-1000万和1000-5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2036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3家公司,具有6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重庆秦安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划重点
1、对北汽而言,损失最大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放弃自主研发,事隔多年,曾主张引进切诺基的领导承认当时犯了“技术饥饿症”,即对自主研发极度缺乏信心,完全听从技术强势的合资外方。
2、作为中国国有车企的集体利益代言人、时任中汽协某常务副会长就旗帜鲜明反对合资股比放开,认为“谁放开合资股比,谁就是大汉奸。”
3、中国通信设备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形成了市场自由进入的竞争机制,使得更具市场敏感性和竞争意识的华为等民营企业,以及中兴等新兴国企有机会脱颖而出,通过市场创新铸造出强大竞争力。
国产 汽车 却是例外,30年自主研发奋斗,没有一个自主品牌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即使在国内市场这个基本盘,也是外资品牌为王。
反常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谜底?
很多人以为,中国第一家 汽车 合资企业是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其实中美合资的北京吉普公司才有资格得到这个名分,它比上海大众早了整整一年半。
但北京吉普带了一个不好的头,对中国 汽车 产业的自主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18年12月,美籍华人杨汉华向当时的一机部转达了美国 汽车 公司(AMC)想同中国合作生产越野车的愿望。AMC是专业越野车生产商,代表产品是军用吉普威利斯,这款车声誉不错,被美国大兵称为“忠实的毛驴”。
北京 汽车 制造厂(以下简称“北汽”)被选定为合作方,开始与AMC接洽谈判,并在1983年形成合资经营总合同。中方的目标是“学习技术、利用外资、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所以在合同中强调合资企业要自主研发BJ212轻型越野车的二代车,引进AMC的新4缸汽油发动机,并在合资企业内建立相应的技术中心,合资第5年自主或者联合开发BJ212的第二代产品BJ213。
中方对以合资的形式提高技术短板相当重视,当时的一机部长饶斌反复强调:“合资企业出二代车不能超过3年。看合资企业业绩主要不是看出多少车,赚多少钱,而是看何时出新车。”
1983年5月5日,北汽和AMC在人民大会堂签订合资合同。
中方对合资开发自主 汽车 抱有美好幻想,为此单独提交了一辆概念车,力求把美方的技术嫁接到中方的BJ212轻型越野车上,开发出自主车型。但AMC公司很快就让中方的美好幻想碎了一地,它派出的专家对中方的概念车挑出了200多个问题,并说这款车技术落后,在国际上没有市场(合资产品主打出口创汇)。
AMC公司的恫吓发挥了作用。年10月,中方董事之间就如何开发BJ212的第二代产品BJ213,爆发激烈争论。随后,中方改变初衷,放弃合同中强调的自主开发,转而以CKD(散件组装)的方式,引进AMC公司的切诺基车型,还取了混血儿名字BJ/XJ213。
后来,北京 汽车 工业联合公司总经理、北京吉普合资企业中方谈判代表郑焕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访时认为,AMC公司之所以反对合资公司搞自主研发是有小算盘的,因为开发需要投入,散件组装不仅省下开发支出,还可以让美方“一头牛扒下两层皮”:AMC公司向合资公司出口散件,这部分利润全归美方,这是一层皮;另一层皮是合资公司组装成车后再赚一把,如果亏了的话,靠合资公司的BJ212的利润补(当时BJ212是一棵摇钱树,是北汽投进合资公司的资产)。
可以说,AMC公司怎么都不会亏,算盘打得相当精。虽然所得甚多,但AMC与北汽相处并不融洽,在1年后的1985年11月闹出沸沸扬扬的“吉普风波”。对北汽而言,损失最大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放弃自主研发,事隔多年,曾主张引进切诺基的领导承认当时犯了“技术饥饿症”,即对自主研发极度缺乏信心,完全听从技术强势的合资外方。
对中国 汽车 业来说,北京吉普带了一个不好的头,中国的合资车企从此不约而同走上散件组装模式,放弃自主研发的路子。
在香港富豪李嘉诚的车库里,停着一辆红旗CA770轿车。这辆红旗轿车,李嘉诚在很早时就买下了,由于当时香港街头几乎没有国产轿车的身影,所以当车开到香港时,曾引起不小轰动。
当然,李嘉诚买这辆红旗轿车并非为了乘坐,而是作为收藏品,因为开发于1965年的红旗CA770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是“东方艺术与 汽车 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客观地说,红旗轿车在当时国人的心中,不亚于现在的奔驰宝马。
1982年之前,一汽先后以日产280C车型、奔驰W123系列、道奇600、奥迪100C3、林肯Towncar、丰田Majesta为基础,开发大红旗或小红旗轿车,这些大杂烩式自主开发尝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也许是对靠自主开发失去信心,在北京吉普和上海大众成立后,红旗轿车被叫停,一汽被要求不再发展高级轿车,应集中精力搞经济型轿车。这一决定,不仅仅推翻了红旗轿车过去数十年来的品牌塑造努力,还使红旗轿车的自主研发反反复复,走上颠沛流离之路:
上述所有尝试中,唯有2007年的红旗HQE在2008年开发成功,此时距离红旗自主研发已过去20余年。开发失败的车型有一个共同特点,基本都是以国外车型为基础的二次开发,失败的主要原因,表面看是和外方的市场谈判不成功,背后是外方怕技术外流、培养竞争对手有关,因此每到关键时刻即叫停。
红旗自主研发来来回回折腾20余年,最后放弃外方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模式,才终于成功,这一事实证明,国产 汽车 的自主研发和外方绑在一起,不一定能行得通,独立自主往往能闯出一条路来。反过来说, 汽车 的自主研发也并非高不可攀,后来的吉利 汽车 、长城 汽车 等民营车企,在没有外方输入技术的情况下,同样独立自主研发成功。
更为重要的是, 汽车 合资股比50:50的模式,还给中国 汽车 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
中国 汽车 业争议最大的50:50合资股比的设计初衷,是为保护中国羸弱的 汽车 产业,通过股权捆绑外资 汽车 巨头,中外双方齐心协力经营好合资企业,同时中方通过合资学到自主研发需要的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积累资金。
实际操作下来却不尽如人意。
首先,有资格合资的都是国有车企,而且整车制造实行市场限入,客观上阻挡了民营力量进入,相当于合资的中外双方联手,压制了国内 汽车 市场创新能力的发育,扼杀了民族 汽车 产业的崛起。
1994年李书福打算进入 汽车 产业,但苦于没有整车制造资格,1996年制造轿车时,只能秘密进行。19年,吉利收购四川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 汽车 企业,勉强获得 汽车 生产资格,但只能生产轻型客车。
吉利通过“挂羊头卖狗肉”的形式,偷偷造车,直到2001年,吉利才进入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中国 汽车 生产产品公告,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整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中国最大的 汽车 零部件民营企业万向集团则没有这么,它也曾想生产整车,但因迟迟得不到批准,最终只能放弃。虽然后来长城 汽车 、比亚迪等民营力量也获得了整车制造资格,开始自主研发,但国外品牌已经借助合资企业20来年的发展,压缩了国产自主品牌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大幅增加了后者突破的难度系数。
其次,得益于合资企业的利润输血,大型国有 汽车 集团早已成为温水中的青蛙,磨灭了自主研发的斗志。四大国有 汽车 集团中,上汽集团主要利润源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的销售成绩,长安 汽车 几乎所有净利润都来自于旗下合资企业长安福特和联营企业江铃控股,东风 汽车 和一汽集团的利润也主要靠合资企业。
在50:50合资股比巨大的利益面前,国有大 汽车 集团里的所有人都会站在合资企业的角度上说话,结果使得合资企业有权有势,干自主的被边缘化,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进一步失去自主研发的动力。长此以往,自主研发将不是中国 汽车 产业的梦想,而是真正的梦。
正因为如此,在2014年合资股比放开的大讨论中,吉利 汽车 董事长李书福才公开呼吁“只有(合资)股比放开, 汽车 行业才能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国有 汽车 集团与外资抱在一起与民营 汽车 企业竞争。”李书福还历数了对半开的合资股比三宗“罪”:
由于 汽车 合资股比放开牵涉到巨大的利益,消息一出,犹如一块巨石砸入池塘,激起层层反对声浪。
据《证券日报》报道,作为中国国有车企的集体利益代言人、时任中汽协某常务副会长就旗帜鲜明反对合资股比放开,认为“谁放开合资股比,谁就是大汉奸。”长安 汽车 认为,股比的放开会带来整个 汽车 工业巨大的混乱,令自主品牌错失发展的良机。
但2018年放开存续30余年的合资股比后,两年过去,中国的 汽车 工业并没有陷入混乱,长城 汽车 、吉利 汽车 等民营力量依然稳健发展,倒是持反对态度的四大国有车企集团,在市场压力面前,纷纷开始发力自主品牌 汽车 。
自1983年北汽和AMC签订合资协议,梦想借助外方加速自主研发开始,到现在已过去30余年,中国成为了 汽车 大国,但还不是 汽车 强国。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10月国内销量前10豪华车,清一色宝马奔驰奥迪,国内销量前10的车企中,有7家为合资企业。
在2019年国内前15大车企中,合资车企11席,占比73.3%,如果以百万辆批发量计算,国产 汽车 品牌仅有1家入围。
从国内车市的数据看,外资品牌无论品牌影响力,还是市场份额,依然占据绝对强势地位,国产 汽车 品牌虽然在成长壮大,但离强大仍有不少距离。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国产 汽车 品牌的弱势和“市场换技术”策略失败有关。
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国产通信设备产业通过合资,却成功地用市场换到了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通信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国内厂家先后和西门子、NEC、北电、朗讯、爱立信等外资建立合资企业,这个时间节点和 汽车 何资潮相近。
但仅仅过去10多年,国产通信设备产业却走出和国产 汽车 不一样的道路,到2000年以后,国内程控交换机市场就为中国本土企业主导。2001年中国的TD-SCDMA标准被正式接纳为国际3G标准之一,4G时代,中国开始追赶,到5G时代,中国开始处于领先地位,在标准设立、技术研发、基站建设和设备开发等方面均占据一定优势,并涌现出华为、中兴这样的行业领先企业。此时,国内 汽车 产业几乎完全被合资品牌占领,李书福们刚刚拿到合法生产整车牌照。
这就带出一个问题,为何国产 汽车 没有国产通信设备能打?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通信设备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形成了市场自由进入的竞争机制,使得更具市场敏感性和竞争意识的华为与中兴等民营企业或新兴国企有机会脱颖而出,通过市场创新铸造出强大竞争力。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互联网产业和手机产业。中国互联网产业从一开始就是自由竞争市场,正因为没有市场准入限制,最初参与的民营力量在起步时就引入国际风险投资,经过数十年淘汰,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进入全球领先行列。
中国手机产业在功能机时代,也曾和 汽车 产业一样,既走“市场换技术”道路又实行市场准入制(手机生产牌照审批制),第一梯队的科健、熊猫、波导等品牌,都是国企或国资背景与外资联姻的结果,科健与三星,熊猫与爱立信,波导与法国SEM公司。结果是,2004年前后,这些国产手机虚火一阵子后,市场悉数被外资品牌占领。手机生产牌照先后从审批制变核准制后,在2007年10月被彻底取消,这次市场开放恰好赶上智能手机的兴起,而且终结了合资模式,大量民营资本涌入,在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国产手机进入野蛮生长大爆发的阶段,先后涌现出“中华酷联”和“华米OV”头牌企业,最终使国产手机品牌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相反,国内 汽车 产业长期实行市场准入制,一直到2000年以后,民营力量才开始逐渐进入整车制造,足足比通信设备市场的彻底放开晚了十几年,这就相当于外资 汽车 品牌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得到合资企业的掩护,抢跑十几年,使国产 汽车 品牌面临的市场环境远不如通信设备和手机,难以产生 汽车 界的华为。
总之, 开放、平等的市场,才是国产品牌强大崛起的外部推动力之一。
——END——
参考资料
格力华发集团参投贾跃亭旗下FF,贾跃亭这次是否能够翻身?
简介:重庆秦安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95年的中美合资企业,注册资金为34880万元人民币,公司现有资产数亿元。公司现有员工1450多人,其中30%为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业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企业,通过了ISO14001及TS14969认证,并于2009年获得福特Q1认证,2011年通过高新企业复审。
秦安公司是以生产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缸盖、缸体、曲轴等产品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现有铸铁生产线(德国)、全自动铸铁生产线(德国)、低压铝铸线、重力铸铝线(缸盖)、全自动重力铸造线、高压铸造生产线等先进生产线。主要客户为长安福特、长安公司、长安铃木、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东风裕隆等。自2004年起连续多年被主机厂评为优秀供应商、最佳质量奖, 2009年长安福特最佳开发奖,2010年长安福特优秀供应商。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业已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开发的持续创新能力和科技转化能力,获得了汽车零部件实用新型专利和汽车外观设计专利等7项,都实现了产业化,并进行市场销售。
法定代表人:YUANMING TANG
成立日期:1995-09-05
注册资本:43879.7049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重庆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000006219143151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制造业
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
英文名:Chongqing Qin'an M & E PLC.
人员规模: 1000-4999人
企业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兰美路701号附3号
经营范围: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汽车配件(制造不含发动机)、汽车变速器及配件、游艇配件(制造不含发动机)、建筑工程机械配件、农用机械配件、摩托车配件、轿车ABS系统产品、微型汽车QA474Q发动机;普通道路货物运输(按道路运输许可证核定的范围和期限从事经营)。『依法禁止经营的不得经营;依法应经许可审批而未获许可批准前不得经营』★★
汽车电子篇:均胜电子(二)
这一年的造车新势力喧嚣尘上,特斯拉一年内股价翻了7倍;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都大幅上涨,或许是乐视汽车的悲剧是因为生不逢时?
那么贾跃亭能翻身吗?下周回国的贾布斯能够下周回来吗?最近网传珠海国资20亿入股FF,格力、华发集团参投;这是贾跃亭回国有望?
有网络爆料称,在FF(法拉第未来)的最新一轮融资中,珠海市国资参与投资20亿元;珠海两大龙头国企,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携手参与了此次投资,但投资金额低于20亿元。
很多都留言评论说;贾布斯快回来,钱准备好了,就等你的车了,一仗翻身!
尽管吉利和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FF?)的合作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双方?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的一致回应让?FF即将回归中国?的消息甚嚣尘上。
1月27日,有知情人士对外透露,在FF最新一轮融资中,珠海市国资参与投资20亿元,同时珠海两大龙头国企?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携手参与了此次投资,但投资金额低于20亿元。
随后,有消息称珠海市相关部门正与法拉第未来洽谈FF融资及落地合作,法拉第未来已在横琴新区注册成立新公司,未来会以合资公司形式落地。目前珠海市方面已经在投资后就生产基地的建设等加紧进行各项前期的准备工作。在春节后,各方的合作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此外,消息指出,FF在美国借壳上市后,将在珠海建立生产基地,吉利或将作为合作方主导FF产品的生产和制造。
消息称,如果此次能在珠海顺利落地,FF 91 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贾跃亭能翻身吗?
一切皆有可能。?1月27日,有熟悉汽车行业的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贾跃亭在去年完成个人破产重组,就是为了消除FF的融资难题并推动FF 91回国量产。既然破产重组完成了,贾跃亭回国寻求融资也在意料之中。?事实上,自2017年乐视金融危机爆发,作为FF的实控人的贾跃亭也确实给FF的融资带来了诸多阻碍,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贾跃亭的个人信用早已破产。而融资难也一直是FF 91难以量产的主要问题。
据了解,自2018年8月底,FF 91的首台预量产车下线以来,FF 91的量产时间从2019年一再推迟。
为了打通国内外融资渠道,2019年,贾跃亭正式提出个人破产重组、辞去CEO职务转任公司CPUO(首席产品和用户官),并迎来宝马?i8之父?毕福康出任FF首席执行官。
个人破产重组方案的实施,将使贾跃亭个人担保义务和债务得以解除,从而可以回国推动和落实FF中美双主场战略,这对FF成功融资和未来IPO都是重大利好,尤其对FF中国业务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此前,贾跃亭债务处理小组表示。自赴美造车以来,贾跃亭一直在寻找机会回归中国市场并推动中美双主战场战略。
在2018年与恒大牵手又迅速分手之后,贾跃亭在2019年申请个人破产重组,推动FF 91回国量产。贾跃亭认为,FF 91如果实现中美两地大规模量产,将有望实现成本大幅下降,这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将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而随着2020年7月贾跃亭个人破产重组的完成,FF似乎正迎来转机。
去年10月初,FF传出将在海外筹备以SPAC(特殊目的并购)的方式寻求美股IPO。去年10月14日,FF宣称其获得了美国两大金融机构提供的高达4500万美金(超3亿元人民币)的债权融资。该将被用于支持其旗舰电动车FF 91项目的最终投产,以及FF 81的下一步研发工作。
与FF全体合伙人一起把FF做成,回国推动中美双主战场战略,依然是我人生下一阶段的核心使命。?贾跃亭曾表示。值得关注的是,去年12月22日,贾跃亭债务小组宣布第二批债权人守约协议签署完毕,涉及22.81亿美元。这一守约协议涉及8家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解除或删除贾跃亭为双限或失信被执行人的案件。
近期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捧也是FF的机会。如果FF能够顺利在美国借壳上市,贾跃亭或许可以借此翻身。?前述投资人士表示。媒体消息称,FF最快在近两周就会提交SPAC上市材料,国内的融资事项届时也有望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新造车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有目共睹。特斯拉一年内股价翻了7倍;蔚来从2019年跌到不足2美元,一年内上涨35倍;即便是刚登陆美股市场不足一年的小鹏和理想也分别上涨102%和75%。
而这一趋势在2021年得到延续,截至1月26日收盘,特斯拉市值已高达8371亿美元;蔚来、小鹏、理想市值分别为942亿美元、423亿美元和292亿美元。这也意味着,仅4家新造车企业,就创造了接近万亿美元的市值。而传统车企中,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丰田汽车,总市值才不过2382亿美元。
而押宝蔚来的合肥市,也被业内称为?最牛风投?。
而与珠海国资的牵手的消息传出,也给了贾跃亭和FF无限的想象空间。
珠海需要FF吗?
在传出珠海国资入股FF之前,就有消息称, FF在珠海横琴成立了新公司?法法汽车(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FF珠海公司?)。
启信宝显示,FF珠海公司于2020年12月14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2.5亿美元,由FF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 100%持股。公司法人为贾晨涛,其同时担任乐视生态汽车(浙江)有限公司的监事。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
这也被业内认为是FF将落户珠海的前奏。
FF的到来也被业内解读为?促进珠海汽车产业高层次人才聚焦,加快产业资本流通,加速产业链完善,促进珠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事实上,作为全国重要汽车制造基地,珠海一直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早在10年前,珠海发布《珠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指出,珠海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及其上下游企业,涌现出像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从整车制造到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充电设备的产业链条已具雏形。初步统计,珠海已有十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27亿元。
按照《规划》,到2015年,珠海要实现100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成为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的优秀城市。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要达到800亿元以上,建成全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的优秀城市。
2010年珠海首批20辆纯电动公交车被投放到2条公交线路上运行,在广东省首开纯电动公交商业运营先河。
2016年董明珠的投资让长期默默无闻的珠海银隆获得广泛关注。同一年,传统手机设备生产商中兴通讯收购珠海广通客车,组建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2019年11月,珠海金湾中兴智能汽车新基地建成投产,单班年产大中型客车达5000辆。
拥有银隆新能源、中兴智能汽车的珠江金湾区被评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LNG汽车等)整车生产、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
值得注意的是,银隆新能源和中兴智能汽车主要在电动客车领域发力,珠海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表现羸弱。
而自2018年年底两大股东董明珠和魏银仓的?内斗?,也让珠海银隆在内耗中逐渐?掉队?。
在这期间,上海先后引进特斯拉、投资威马并打造出智己品牌,合肥在引进蔚来之后再度投资零跑,珠海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布局几乎空白。
为了加快汽车产业集群,珠海近两年加大了在相关产业的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珠海市属国企近两年来新增产业投资项目200多个,涉及投资金额200多亿元,为珠海市各级各部门推荐引进企业超过200家,促成超过60家高科技企业签约或落户。战略投资方面,珠海市属国企通过投资并购成为8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控股和并表上市公司6家),总市值约500亿元,私有化1家。
2020年5月,《广东省人民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传统与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推广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扩大高端车型比例,提升新能源车比重。优化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为重点的汽车产业区域布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
目前珠海正加快培育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业内看来,距离量产就差临门一脚的FF,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尤其是电动车三电核心技术、软件、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方面的专利优势尤为明显,如果进展顺利,或许可以补足珠海在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短板。
贾跃亭在国内的信誉尚未完全挽回,FF还有与恒大?对簿公堂?的前科。?也有业内人士担心,与FF合作,风险不可控。值得关注的是,目前FF 正在推进预量产车的相关测试工作。去年12月9日,FF在其社交媒体账户上表示:?又一辆预量产车完成,它将加入测试车队上路测试,继续推进FF 91量产前行。?
均胜电子的第二篇为答疑解惑篇 (本文整理了从2018年收购完成高田安全业务以来,均胜电子的董秘在上交所平台对投资者的部分关键提问解答,以及2020年到2021年期间均胜与券商的一些电话纪要,从这些问答中,我们将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一些均胜未来业绩预期、公司商誉、业务整合、核心业务等关键信息):
1、公司目前是否与华为有配套合作?
回复:公司已与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开展了技术探讨与业务合作。个人补充:跟华为的合作:已经获得多款车型推进,分别在 2022 年四季度、2023 年二季度和 2023 年三季度推出量产车型(明年下半年会有第一款车型推出)。会在硬件、软件、中间件底层及应用层面和华为全面展开合作。鸿蒙的车载操作系统也展开全面合作。
华为合作进度:2021年6月开始逐步签订协议,目前已经拿到国内某自主整车平台订单,预计22Q4开始出货,同一客户另外一个平台是23Q1开始测评。现在长安的项目不是我们的产品,但后年年初开始华为的车产品90%都是我们提供的。我们和华为的关系是互为Tier1,如果客户是国内自主品牌,华为做Tier1,均胜做Tier2;如果是合资品牌,均胜做Tier1,华为做Tier2。双方分成接近5:5。 和华为合作未来有流量相关的收入来源,类似于手机厂商的流量收入,包括系统升级、应用开发者服务费以及流量共享费,实际上也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具体的分成比例还在谈。
2、关于公司商誉?
回复:没有商誉减值风险。商誉主要是收购美国 KSS 时产生的,后来收购高田,没有商誉。KSS 年年收入20亿美元,收购日本高田 之后,年收入变成了70亿美元。 均胜群英已经剥离,已经没有了商誉。 倒是因为汇率波动,可能会产生一些商誉变化。公司商誉均为以往年度相关并购项目产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公司严格执行国内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定期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由公司聘请的外部审计机构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相关的核查意见。根据已披露的历年审计报告结果显示,公司不存在商誉减值的情况。 公司依据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分析,将商誉按照业务板块进行分摊,主要包括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智能车联业务板块,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等。这些构成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业务板块为本公司基于内部管理目的对商誉进行监控的最低水平。
(1)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本公司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KSS形成,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5年财务预算和各区域适用的税前折现率预计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其中:美洲区各子公司为13.95%,子公司延锋百利得为13.70%,其他中国区各子公司为14.65%,其他亚洲区各子公司为10.08%),超过5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2)智慧车联业务板块:本公司智慧车联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TechniSat 汽车 信息板块业务形成,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3年财务预算和12.26%税前折现率预计智慧车联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超过3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3)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本公司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群英形成(个人补充:现在已剥离),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其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5年财务预算和11.46% 税前折现率预计智慧车联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超过5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公司对上述业务板块的可收回金额的预计结果并没有导致确认减值损失。
3、公司对于高田的整合是否已经完成,是否会继续产生整合费用?整合之后是以高田为主吗?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分别是多少?
回复:均胜安全在整合上的费用过去三年已经快20亿。在场地规划上我们已经完成整合,收尾部分北美有几个搬迁,今年一季度在主机厂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我们完成北美整合,整合费用为5000w,相比之前大幅减少态势。如果按预期(芯片解决 无疫情),整合完成没有大问题。在2020年期间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全球范围内安全业务板块的优化与整合工作。因疫情影响,上述整合的收尾工作将于2021年年内完成。 整合之后都是JSS,不分哪个部分的人。从比例上说,肯定是高田东西多,KSS的比例低。从管理层人员来说,之前用KSS和高田的管理层都不太行,现在外面招人,现在的管理层都是在行业里面工作很久的,这个管理层从去年年初到现在是稳定的。现在子公司层面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等流程走完之后,我们就会公布。这是均胜安全成立到现在第一次股权激励,还是比较有意义。 2018年至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3,899,536,583.98元、3,533,430,589.38元、3,210,258,381.51元。
4、特斯拉供货量情况?
回复:MS 单车价值高一些,MY、M3 单车价值低一些,不一样的车型,供应的产品不一样。向特斯拉全系全球配套包括方向盘、主驾驶气囊、副驾驶气囊、头部帘式气囊、座椅侧气囊、膝部安全气囊和整车安全带等被动安全模块,同时也给特斯拉配套高压电切断器和前发动机罩举升器。此外,均胜电子还为特斯拉提供动力管理系统传感器和车窗控制器等,下一步将积极竞标高压充放电系统、饰条以及V2X软件系统等产品。单价根据车辆配置而不同,从数十到数百美元不等。公司的安全事业部在临港也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与特斯拉中国展开全面合作。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争取相关领域的新订单。
5、公司在电动 汽车 做了哪些布局?
回复:作为国内最早布局 汽车 电动化的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公司一直保持着在该业务领域内的领先地位,凭借在新能源 汽车 电池管理系统领域的多年积淀,公司具备为新能源 汽车 提供完整的充配放电系统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自主开发的电池管理系统已成为行业标杆产品之一。公司为保时捷Taycan电动车型、宝马纯电动和混动车型、奔驰混动车型、吉利等重要客户持续提供新能源动力管理产品,为日产、福特、上汽通用等部分车型提供的相关产品也已于2019年陆续量产。此外,公司也为大众 汽车 MEB平台,奔驰MFA2平台相关车型提供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6、公司HMI和车联网业务有没有国内客户?公司有DMS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产品吗?
回复:公司研发的智能驾驶人机交互系统早已商用于全球主流品牌车商,比如,奔驰AMG车型、宝马的中控系统、奥迪MMI系统和保时捷中控系统等。公司能提供完整的方向盘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将多种传感器和智能系统集成到方向盘上使之成为具有智能感应和检测功能的供应商。其中,公司控股子公司均胜安全自主研发的驾驶员状态检测系统,包括驾驶员监测系统(DMS)、多区离手检测方向盘和视觉提醒灯带等感应技术,为自动驾驶场景提供重要支持,曾获得2018年度《美国 汽车 新闻》PACE奖。
7、公司旗下车联的V2X项目已经量产多时,请问现在有没有对接具体的整车厂家,形成大规模量产?如果没有,那么公司的V2X产品在以后的新能源和5g时代是否具备真正的领先行业的优势?
回复:公司产品可实现V2V、V2I、V2N的信息交互,提供自动驾驶决策支持,并交互车辆运行及管控信息。首个5G-V2X车载项目有望明年量产,集成高精地图、厘米级高精定位、高精摄像头、V2X等融合算法,其结果可直接输出给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
8、美国准备征收 汽车 零配件关税,对公司是否有影响?
回复:公司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都拥有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各区域业务主要以“就近生产、就近供应”原则为主。例如,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都基本供应给国内客户,出口至美国的产品收入占公司总收入金额比重约为1%,受全球贸易摩擦影响较小。
9、kss有些关键配件(如芯片)需要向美国公司(如高通)购买,中美出现贸易摩擦,是否会受到影响?
回复: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和客户全球分布,公司拥有强大的垂直一体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能够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处主要生产基地,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基本都能实现本地化购与配套销售,跨区域的业务并不多,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直接经营层面影响不大。
10、公司什么时候停下并购的脚步,好好的整合和管理现有?尽管王董的团队对资本投资这块得心应手,雄心壮志的要在十年之内要做到 汽车 零部件行业全球数一数二,但是否觉得现在的整体规模已经有些庞大了,并购的步子走得太急了些,并购来的可都整合良好尽在掌握?
回复:2018年4月完成对日本高田公司除PSAN以外主要资产的并购,公司已将KSS公司和高田公司除PSAN业务以外主要资产整合为均胜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理顺管理架构和各区域业务,均胜安全已形成总部和四大区域(中国、欧洲、北美和其他亚洲地区)的两级管理体系,整合顺利推进。自交割之日起,均胜安全已获得大众、宝马、福特、日产等全球整车厂商新订单约50亿美元。均胜安全将继续保持To be the global leader in mobility safety!的愿景,为市场提供安全有效的 汽车 安全解决方案。均胜安全的经营目标保持65-7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和全球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在整合方面,主要产能和优化工作将在19年上半年完成(现在推迟到2021年年内完成),公司将在重点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运营效率。
11、均胜安全的目标?剥离均胜群英的投资收益?
回复:均胜安全的经营目标保持65-7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和全球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均胜群英20亿出售,投资收益8亿元。但是 2020 年仅收到 12 亿,投资 收益5亿元。剩下的8亿元,要等到业绩承诺完成后逐步确认。
12、收购高田后公司和均胜安全的负债情况如何?
回复: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处于一个行业平均水平,和伟世通等国际厂商基本相近。有息负债上,母公司上为并购和中票短融,子公司上(包括均胜安全)为日常经营的,未来几年在我们净利润提升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会下降。
13、请问RMB贬值对公司利弊?公司有美元借款吗?
回复: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和客户全球分布,跨区域的资金流转不多,RMB贬值对公司直接经营层面影响不大。另外,在合并报表层面,RMB贬值将会使公司外币业务在合并报表过程中折算成人民币的数值变得更大。
14、收购高田的资金来源何处?
回复: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资产购买,同时引入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共同参与。均胜安全还将引入全球战略投资者,以满足公司全球管理、业务全球整合及资产购买资金需求,同时相关商业银行提供了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团用于支持本次资产购买,以完成交易。
15、公司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我们的核心壁垒有哪些?
回复:公司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均为全球 汽车 零配件巨头,如博世、大陆、奥托立夫、德尔福、哈曼等。面对复杂而激烈的行业竞争,均胜持续围绕“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三个主题,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 汽车 安全和电子领域已成为全球顶级供应商。具体表现为: - 拥有完整的驾驶舱电子和安全产品解决方案,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 具备完整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全球拥有三大主要研发中心,分部位于中国、美国和德国,工程技术和研发人员的总数超过3000人,在全球拥有超1500项专利,掌握 汽车 安全和电子领域的核心技术,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石; - 公司与主要整车厂商客户已形成稳固伙伴关系,积累了庞大的优质客户,主要客户已涵盖宝马、戴姆勒、大众、奥迪、通用、福特等全球整车厂商与国内一线自主品牌;并通过购买高田主要资产,成功进入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供应体系。 - 拥有强大的垂直一体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能够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5个主要生产基地,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已实现全球化; - 在中国市场有较强优势,将全球的技术水平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更加灵活务实,有众多优秀的本土合作伙伴。
16、对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年全年的业绩预期大概是多少?
答:Q4是环比改善但同比继续有压力,Q4预计还是受宏观环境、芯片短缺及原材料涨价影响,预计继续承压。全年预计实现收入460-470亿,与20年基本持平,22年预计收入将同比增长20%以上。
17、2021年第三季度亏损的原因?
答:Q3出现亏损主要还是由安全业务引起(均胜安全),行业缺芯导致欧洲、亚洲相关主机厂相继削减产量或停产,同时原材料和运输成本涨幅较大,均胜安全毛利率下滑至10%;同时,均胜安全为17年收购日本高田业务所来,还处于整合期,21年截至Q3整合费用为1.1亿,全年预计2亿,今年将完成所有整合。今年净利润还是会承压。
18、2022年的业绩指引?
答:大致和10月发布的持股差不多,今年预计收入差不多460-470亿,预计明年收入保守在510亿以上,增速在10%左右吧。净利率还是预计2.5%左右吧(个人补充:那明年就是差不多12个多亿的利润),22/23/24净利率预计2.5%/3.5%/4.5%吧,当然还是会看具体情况来调整。明年的趋势预计还是会从低到高,上半年芯片预计会逐步缓解,希望到Q2会有实质性改善吧。
19、2021年 汽车 电子业务情况?以及增长点在哪?
答: 汽车 电子: 前三季度表现出色,实现收入92亿,预计全年实现收入120-130亿(个人补充:已经在往整体营收占比30%努力了),全年同比增长20%-30%,预计实现净利润6-6.5亿。 汽车 电子包括智能座舱(硬件由均胜普瑞事业部,主要是机电一体化;软件来自均胜智行事业部,主要是域控制器)、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新能源业务主要是BMS(电池管理系统)系统。前三季度智能座舱实现收入70多亿,新能源实现15亿。 增长点主要是: 我们今年前3季度就拿了270亿订单,在收入上就有持续体现。当然这里面客户数量扩展的不多,主要还是客户里面新的平台周期、品类周期,例如大众,之前大众是没有智能座舱业务的,当大众开始做这一块业务的时候,直接给了我们100亿的订单。
20、 汽车 电子单车价值?
答:域控制器截至现在是26.5亿,占整个 汽车 电子收入的29%,但我们的域控制器收入应该是国内第一, 汽车 电子的产品都是基于域控制器而来。明年我们有30%收入是来自屏幕相关,我们的屏幕主要是来自夏普、JDI等,但这里面最核心的还是域控制器,没有这个我们就没办法拿这么多单。现在域控制器大概1500-2000元左右,屏幕每寸100元。
21、安全业务的3-5年的量化指引?
答:目标是全球第一。绝对份额此消彼长,就我们和奥托立夫。35-40%的区间我们认为。订单方面我们一直很饱满,订单变少不是因为拿不到订单,而是选择性的那,我们要符合我们毛利需求的订单才去做。整合能力方面,我们全球优化了2w多人,中国我们还在继续投入,各个工厂都在投入产能,产能和订单我们希望匹配上,逐步释放。今年一定要完成整合,最终结束。安全业务在挪动产线的时候,我们是需要主机厂的认可的,他们要重新验厂的,但是因为疫情隔离或者没法来,所以验厂节奏是拖慢的。
22、中科创达和均胜的差异?公司当前芯片主要用的谁的?
答:创达不是Tier1,他没办法做我们做的事情,他更多的还是和高通在芯片落地层面来展开合作。如果我们和创达合作,那他们应该属于我们的供应商角色。芯片主要用的瑞萨,但是也支持高通芯片。
23、和国内造车新势力有没有开展合作?公司的域控制器优势?
答:国内三家新势力都有合作,目前还没有开展域控制器的合作,其他的产品都有提供了。域控制器首先是硬件制造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没有硬件就没有载体。其次才是软件,我们的域控制器是从93年就开始开展业务,从收音机、多媒体到座舱再到智能座舱,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研发体系和客户关系。为什么当时我们能进入大众供应体系,也是因为有比较成熟的开发系统,能够支持大众在域控制器的一些要求。
24、 汽车 电子里面的品类未来占比如何?公司在下游客户里面的份额占比如何?
答:目前看还是会保持现有占比吧,智能座舱占大头,新能源管理和智能驾驶占比会比较少,从整体上来讲软件肯定是占比更多的。目前在前5大客户的份额都有50%以上,未来估计份额也不会下降。我们和客户的客户关系绑定关系还是比较紧密的,而且客户更换供应商会比较麻烦,长远看这个份额不会下降。
25、均胜智能研究院情况?
答:成立于今年七月份,成立目的是对公司自动驾驶技术积累和量产输出提供支持。现阶段有一个合作伙伴(不方便透露),形成两套基于芯片平台的域控制器方案,也在海外合作伙伴审慎沟通,希望基于他的平台进行自动驾驶的开发。均胜的优势在于有比较好的客户及对供应链把握的。 分享三个判断: 1、现很多在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开发是重复的倒轮子,如果没有量的积累,不论是前期的研发成本和投入还是后续升级都会出问题。只有少数核心的 tire 1和 OEM 能够形成基础的方案,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形成完整的域控制器方案。像特斯拉公布它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但是不会对我们的业务造成大的冲击。 2、即使在 tire 1 也只有具备一定订单量才能把域控制器持续的做好,因为这是本身架构的改变,及算法和硬件持续迭代升级的过程。 3、自动驾驶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只有在全球化的平台和实现高智能驾驶和域控制器整体平台化的量产和搭载,并且形成系列车型方案才是自动驾驶在市场占有率和营收上的春天。现在有了萌芽,至少还要两到三年的开发周期。基于上述三个判断,均胜现在做出研发投入,我们预计明年下半年能形成一个软硬件耦合的解决方案。
26、当前订单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自主品牌的订单如何?
答:我们现在对中国的投入是很大的倾斜,1)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2)去年下半年我们筹建了中国总部的2个研究院,我们希望走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整个全球的 汽车 以欧系和美系为主,所以研发基本也是跟着他们做研发,从17-18年开始,中国零部件企业的话语权变大了很多,中国整车也开始话语权强起来。所以我们加大了中国的投入,一个是面向NEV,一个面向智能技术的研究院。我们和蔚小理做DEMO、RSQ,有一些量产的订单,现在在做一些更加前瞻的项目研发。
27、MEB和Tesla的订单?
答:订单饱满。特斯拉不方便公开评价,有保密协议。MEB的量挺大的,智能座舱HMI和车机我们做,另外,MEB有3个域,其中座舱域是我们做了不少的模块。电控方面,BMS我们是主要供应商,欧洲和国内都是。安全类产品,也离不开我们,加总金额是不小的。在不同的车系的产品组合供应不同。
28、公司对图达通进行投资,并通过均联智行跟图达通合作,目前跟图达通的合作模式? 答:我们一月份在Pre A轮投了图达通,但是占比比较少,不会像以前一样做太多海外收并购。从产品上说,激光雷达是智能驾驶方向的重要入口,越来越多的车逐渐使用激光雷达。我们旗下的均联智行为图达通做一个产品的落地,不仅仅是代工。因为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它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sample,但是他没有相关的tier 1的经验。制造、测试相关的收入落在均联智行里,产品本身的收入是落在图达通上。 单车价值量来看,唯一被允许能说的是低于五位数。这款激光雷达本身300线,距离500m,比即将量产的其他激光雷达远得多,精确的多。我们投资的比例比较低,个位数的投资比例,不会占据均胜电子太多的现金流。
29、 汽车 安全产品全球第一的奥托立夫在疫情表现很不错,如何看待?净利率追上奥托立夫需要多久? 答:行业主要竞争者奥托立夫,毛利率水平常年来看大概有2~3个点的差异。过去差异性比较小,最近收了一些公司之后,差异大概拉到了三个点左右。奥托立夫做的重组,一季度恢复态势已经超出19年的最高水平,三费用降到4.%。这是一个是非常好的状态,我们会学习在经营上的优化,缩小与其差距。我们前进动力很强,改善空间也非常大。追赶奥托立夫,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今年整合基本完成,费用较大幅度下降。去年耽搁了一些进度。总体23年前完成这个目标充满希望。
写到最后,用均胜2021年6月份电话纪要中,均胜自己的一段文字结尾:
因为我觉得均胜电子其实就两个逻辑,一个是均胜安全业务逐步恢复,带来EPS的增长。均胜安全现在已经占到75%的收入,整合慢慢结束,订单结构开始替换,利润就会起来,上升1个点,利润增长就是税前5个亿,均胜安全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方向;另一个是智能化,目前围绕智能座舱展开,未来会围绕智能驾驶来突破。我们现在智能驾驶产生收入的第一个是5G-V2X,我们是全球第一个量产5G-V2X的。我们预计这块会带来将近1个亿的收入。还有一块收入来自于年底开始的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做落地的,这个技术不是我自己的,这两个都是智能驾驶的核心,这些都是点,我们未来把点连成面,首先需要我们需要一个平台,以前大家不理解或者忽视的地方会让大家逐步看到。因为以前A股里面智能化的标的说实话不多。
$均胜电子(SH600699)$ #股票# #股票 财经 # #投资理财# #均胜电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