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订单大增_汽车零部件原材料上涨
1.2021年研发翻倍营收企稳 五菱汽车加速外拓绘新能源车产业蓝图
2.为什么中国整车厂面临停产?疫情下汽车供应链将面临哪些挑战?
3.世界上有哪些是汽车制造大国?
4.福田汽车向湖北供应商承诺年购额增20%,3.5亿多款项已提前到账
5.电动汽车业务订单破千亿,博世是如何做到的?
6.待春来尽绽放 详述疫情下的湖北汽车工业
7.汽车、口罩两手抓,广汽集团3月第一周销量迅速回升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回答这个问题。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1]?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
接下来就以中信戴卡集团管理模式为例子来分析:
在20世纪末期,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而快速的变化,汽车产业的竞争早已越出国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资产逐年上升,占整个汽车工业总资产的比例也由2002年的5%左右跃升至2006年的35%左右。当前,汽车产业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而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整个汽车工业中上游产业,它在整个汽车工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全球市场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散乱,产业集中度不高,绝大多数的小规模企业既没有充足的运作资金,也缺乏研发能力,根本无法研制出先进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些诸如低效率的结构性等问题不但妨碍了中国的零部件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整车制造行业产生了相当的牵制。
随着整车企业竞争压力的加剧,竞争压力也随之传递到零部件企业,要想治理好零部件行业的散、乱和经济效益差的问题,使零部件企业降低成本、做大规模则必须借助市场经济的力量,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所以人们开始强调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核心竞争能力、强调集团化管理,通过兼并重组组建企业集团一直以来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未来将是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宏观政策引导下,实行同行业联合重组或者不同行业之间进行并购,尽可能地实现市场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从而达到做大规模与外资企业抗衡的目的。总而言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实现跨越性的飞跃,只有通过组织创新寻求发展、通过管理创新迎合市场、通过国际合作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得到更快的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中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诞生于1988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全资子公司中信兴业投资控股的合资企业,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专业汽车铝合金轮毂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以来,不断开拓创新,以技术为核心、视质量为生命、奉客户为上帝,凭借大量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在铝合金轮毂领域迅速崛起,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竞争优势。2004年以来,随着戴卡集团公司的组建,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翻了几倍,一跃成为一个年产1500万只轮毂的世界级铝合金轮毂制造基地,目前公司总销量位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全球前三位。
企业集团是企业间以各种形式的有机结合为统一战略整体的组织行为,它促使产业中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的关系发生改变。因而,企业配置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本文充分分析了戴卡集团所处的国内、外大环境,深入研究了戴卡公司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身的五大竞争优势,以少量资金及品牌资产先后入股了十几家轮毂生产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战略,并探索出了特有的集团公司经营模式--“本部核心+制造基地”。集团公司本部作为同步开发商(WSD),是该模式的核心部分,承担了产品设计、模具开发、样品试制等同步开发功能和25%产品的生产制造,各制造基地作为公司的OEM制造商,则承担了75%的产品生产制造。各制造基地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进行生产制造,向集团本部供货。集团本部承担制造检验、质量保证,以及市场服务职责,并将制造基地和自身生产的产品一起向整车厂进行品牌销售,提供系统供货服务。在集团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戴卡集团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集团管理原则--“五个统一原则”,即:
统一产品开发:集团公司本部负责产品开发阶段的全部工作,包括产品质量的前期策划、工程图纸的设计、模具的制造,各制造基地仅负责按照集团本部分配的订单进行生产。 统一品牌:各制造基地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统一使用“戴卡”商标,并在每件产品上永久标注“Dicastal”标识。统一技术质量管理:各制造基地需要按照集团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集团的《产品质量管理办法》的管理,方能进行批量生产,各制造基地全面接受集团技术质量部的管理。在产品技术标准上必须要满足集团的全部技术标准要求。 统一销售:各制造基地所生产的产品全部由集团统一销售及进行售后服务,各制造基地不得自行销售产品。 统一生产指挥安排:制造基地按照集团下发的生产安排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的按时完成。在产品的包装方式、发运等物流系统上,制造基地要按照集团的统一要求进行。
通过“本部核心+制造基地”的集团经营模式,戴卡集团有效解决了资金不足带来的风险,整合了国内汽车铝合金轮毂、接管了市场、加快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并最终达到迅速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同时我们看到,在企业集团组建、运营背后实际上是一整套管理思路与方式的运作。对于组建企业集团来说,培养管理能力比培养资本实力更重要,具备组建整合水平比具备企业规模更重要,企业集团组建的意义就在于:优势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扩大资本规模,增强自己的实力和竞争力。因而这种方式被公认为是企业发展的一条捷径。但是在集团组建、运营过程中,必须加强集团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力资本、战略、财务等建设。对于一个有实力的企业来说,规模扩张是较容易的,但管理水平的培养是相对困难的,因此,在集团组建过程中培养出色的管理能力是戴卡公司管理创新的一大亮点。
通过对中信戴卡集团案例的深入研究表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佼佼者,现在正是快速整合行业优势,增加产能,与世界顶级对手同台竞技的时刻。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8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收购、重组意向,并且他们有的欠缺资金,有的欠缺经验。那么,希望通过分析戴卡集团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给国内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2021年研发翻倍营收企稳 五菱汽车加速外拓绘新能源车产业蓝图
11月初,汽配板块继续走强,德昌三板、盛隆、模塑科技、尚升电子二板、沪光创下第一版。原因是什么?汽车零部件为何又火了?根据多位分析师的观点,我们梳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利空消息逐渐显现,核心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弊端逐渐消除。从增速和下滑来看,今年以来汽车板块整体增速为15.7%,乘用车增速为36.9%,明显跑赢行业,而汽车零部件压力表现偏弱,增速有所回升。年内仅占 7.7%。申万宏源指出,2021年以来申万汽配板块表现较为疲软,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核心短缺压制、运费上涨、工业用电受限等多项压制因素影响。不过,目前负保证金正在放缓或出现拐点,配置时机已经到来。具体来说,运费和原材料已升至较高水平,涨幅有所放缓。零部件厂商可通过下游调价有效应对; 10月东南亚核心缺货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下游主机厂生产调度利润率持续提升;限电只对部分部位的容量有0-20%范围内的短期影响,整体影响不大。
二是估值处于合理位置。申港证券指出,从估值来看,目前汽配板块的pe-ttm估值为24.75倍,处于5年内60.55%的分位数,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其中部分公司逐步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突破了传统的20-30倍估值区间,有望带动行业整体估值重心上移。
三是乘用车批零拐点开始显现,补货即将到来。近期汽车行业产销变化初现端倪。 10月前两周,与9月同期相比,环比增长10%。申港证券预计,芯片供应环比环比改善20-30%,产销进入改善区间。此外,8月份库存达到最低值70.4万,9月份有环比好转迹象。申港证券表示,随着供应的逐步改善以及车企/经销商对年底冲动的预期,行业有望逐步进入补货周期。
四是从业绩来看,通过对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三季报的分析,法国兴业证券认为,21日三季度为行业低位表现,而四季度乘用车市场偏向于供应商市场,行业有两波改善供应和确认需求强度的机会。从长远来看,还有国产化的大催化剂沉万宏源表示,长期来看,汽车产业重心转移的第四轮浪潮已经开启。中国拥有丰富的汽车制造土壤和深厚的智能互联网文化,成为承接全球汽车产业焦点的必然选择。因此,一批优质零部件龙头有望脱颖而出,全面崛起。
其背后的驱动力是中国汽车工业充分享受的工程师奖金。中国高素质的工程师正在全面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成本优势、技术实力、快速反应、管理效率和成熟的配套经验。中国有能力承接全球汽车产业的重心,进口替代加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此外,有两个因素正在加速传统零部件进口替代的进程:
①在全球整车销量放缓和主机厂成本下降的压力下,2020年海外传统零部件供应持续退出,尤其是受疫情影响。
②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爆发性变化,为自主零部件厂商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比如主机厂商特斯拉带来的机遇,伟小利、独立龙头长城、吉利、比亚迪,以及以英伟达、Mobileye、华为、大疆等产业链为核心的一级控制体系中的产业机遇。
主要线路是什么?基于上述判断,深港证券认为,随着核心短缺的逐步缓解和原材料价格的企稳,估值较为合理的汽配板块将迎来布局机会。深港证券指出,当前,汽车产业链供需端存在明显错配,核心短缺、限电限产等影响因素Q4有望继续改善,出现利润弹性。看好零部件优质布局机会和整车端配置机会:
1)三大主线部分:①智能网联案例中的自主品牌和新能源产业链,尤其是长城、吉利、比亚迪、特斯拉的交叉标的,包括新全、华阳、全峰汽车。 ②以往受芯片影响较大的行业,如大众产业链,相关个股如华宇汽车、科博达、星宇等。 ③海外产业即使复苏,也难以恢复供应。订单已转移至福耀玻璃、爱科等国内企业的产业链。
2)全车侧核心把握自主崛起,如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上汽等。
3)新能源领域,重点关注比亚迪在新能源增长后期份额提升的确定性,以及DMI产品在爆发潜力下的爆发性盈利能力。
为什么中国整车厂面临停产?疫情下汽车供应链将面临哪些挑战?
2022年3月31日,五菱 汽车 (0305.HK)公布2021年业绩,2021年实现收入144.09亿元,同比减少6.3%;归母净利润亏损2414.8万元,亏损较2020年收窄27.7%。
4月25日,五菱 汽车 公布完整年报,从五菱 汽车 过去这一年的表现来看,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绩,属于意料之内。但是公司在零部件、整车及动力系统三大业务布局日臻完善,潜力逐渐显现。在新能源 汽车 行业高度景气之下,五菱 汽车 既有最大客户上汽通用五菱的加持,又有新客户的不断涌现,目前加大研发力度为未来谋篇布局,整合集团内外,加速外拓绘电车蓝图。
研发费用翻番 原材料涨价、缺芯等致收入小幅下降
对于收入小幅下降,五菱 汽车 解释称,主要是由于 汽车 动力系统分部及商用整车分部的收入减少。
分业务来看,2021年五菱 汽车 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商用整车、 汽车 动力系统收入占别为49.37%、31.16%和19.15%,基本保持稳定。 汽车 动力系统营业额为人民币27.59亿元,较2020年下降11.4%;商用整车业务营业额为44.90亿元,下降11.9%。
占比最高的 汽车 零部件业务营收保持稳定,营收为71.14亿元,同比略微减少0.5%。这主要是因为2021年原材料(钢材等)持续高企,加上芯片等零部件短缺及主要客户减产。
从盈利角度看,五菱 汽车 目前最主要的 汽车 零部件业务经营溢利大幅增长236.3%至8855.9万元。能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新产品的推出和新客户的开发。据了解,2021年五菱 汽车 研发推出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产品,并拓展了长城 汽车 、北汽福田、奇瑞、东风小康等外部市场以及伊朗、意大利等海外市场零部件产品。当然,也包括了“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的车桥产品。
商用整车和 汽车 动力系统业务都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半导体供应趋紧的影响。2021年五菱 汽车 出售约98000辆专用 汽车 ,较2020年减少14.8%,经营溢利为1815.6万元,下降82.5%; 汽车 动力系统分部年内售出发动机总数约205000台,同比减少约12%,录得经营亏损7369.60万元。
盈利能力承压在行业中是普遍现象。2021年即使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龙头的盈利能力也因为成本上升而有所削弱,五菱 汽车 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多少在市场预期之中。如果不考虑供应链因素的扰动,五菱 汽车 的业绩或将更加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五菱 汽车 2021年加大了研发力度,也对利润造成了一定压力。2021年年内由于推出若干新产品,公司研发开支4.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研发费相比2020年增加约2亿元,并主要用于新能源车产品的开发。
聚焦新能源 加速外拓新客户
汽车 零部件是五菱 汽车 的核心业务模块,在2021年, 汽车 零部件业务加速外拓,新客户快速起量。据了解,2021年五菱 汽车 向长城、北汽福田、奇瑞、东风小康等主机厂供应零部件收入占分部总收入的25%。换言之,五菱 汽车 在保持上汽通用五菱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地位的同时拓展外部市场,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逐渐改变客户单一的局面。
凭借着较为丰富的业界经验,五菱 汽车 零部件分部擅长设计开发产品,目前正转向商用车和乘用车细分市场,2021年其研发推出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产品,主要为包括MPV、SUV、皮卡以及新能源 汽车 等车型配套,现已搭载在售价在20万+乘用车上。
新能源领域是五菱 汽车 零部件业务分部关注的重点。年报显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五菱 汽车 零部件分部已开发并投产微型商用车、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的电驱动桥,得到了主要客户上汽通用五菱及长城 汽车 、北汽福田及重庆瑞驰等 汽车 制造商的认可,定点接洽新能源车主机厂持续增长。2022年,五菱 汽车 也将进一步完善电桥产品组合,进一步获取售价30万+乘用车市场零部件配套业务。2022年,主要为长城 汽车 配套零部件产品的湖北荆门零部件基地将正式运营投产。
汽车 动力系统业务方面,五菱 汽车 在紧抓国六产品市场的基础上,拓展了上汽大通、东风 汽车 、长安 汽车 等客户的配套车型,上汽通用五菱以外的外部市场销售收入占比进一步增至52.9%。随着客户新能源车新品推出加快,五菱 汽车 的混合动力系统产品在2021年上半年已成功承接上汽通用五菱、江淮 汽车 等多款混动车型,将在2022年下半年批量上市,形成新增长源。在2021年4月19日,其自主研发的“菱擎”前置后驱混合动力系统正式发布,能够实现油耗降低30%以上,拟搭载于五菱新能源在研新车型G200产品首发上市。
2022年,五菱 汽车 将聚焦混动,对混动的核心部件生产线进行适应性技术改造,同时新建混合动力总成三合一/四合一装配及测试生产线,2022年将形成年产 10万台套混动总成批量生产能力。
在整车业务方面,2021五菱 汽车 渠道铺陈取得一定成效,新能源 汽车 销售体系营销力成熟,2021年营销渠道网点建设累计达120家以上,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公司新能源物流车产品自2020年上市以来,销量倍增,共售出新能源车超10000辆,同比大幅增长113%,市占率为11%(微面及微卡细分市场),创 历史 新高。
在海外拓展方面,五菱 汽车 成功拓展了欧洲、非洲、东南亚及北美等海外市场。特别是与日本A、美国ELMS等行业大客户开展ODM合作,2021年对美国市场出口近千台新能源物流车,公司以国际化商业物流标准,高要求推动产品研发升级,解决同城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五菱 汽车 管理层对商用整车分部的业务前景毫不动摇,认为亏损状况是暂时的,主要是由于半导体供应短缺影响以及额外研发成本影响,2022年将稳固现有市场,提升品质,丰富不同座位及长度车型,转型发展电动车型,匹配发展智能网联及无人驾驶技术。
参与重组五菱新能源
不难发现,对于五菱 汽车 而言,无论是零部件、动力系统还是整车,新能源 汽车 都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关键词。事实上,新能源 汽车 代表着五菱 汽车 的成长性所在,其在新能源 汽车 方面已经初步描摹出一幅蓝图。
2021年12月1日,五菱 汽车 发布参与重组五菱新能源的自愿性公告,将分期入股五菱新能源 汽车 公司,这将是五菱 汽车 战略性融入全球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变革的重要步骤。按照约定,2023年6月30日之前,五菱 汽车 可选择进一步认购五菱新能源的新股本权益,将其持股比例增至50%以上。时隔近四个月的时间,五菱 汽车 于2022年3月31日再次发布重组公告,五菱 汽车 、广西 汽车 、五菱工业及五菱新能源订立增资协议,五菱 汽车 及旗下五菱工业分别有意向五菱新能源出资3.06亿元、3亿元。根据意向书所约定,广西 汽车 及五菱新能源已订立第一期注资合约,据此广西 汽车 将向五菱新能源出资人民币16亿元。增资完成后,五菱新能源将由广西 汽车 、五菱 汽车 及五菱工业分别拥有70%、13.37%及13.13%之股权。
选择分期进入,而不是一次到位,此举或是母公司对五菱 汽车 的保护。众所周知,造车是重资产行业,五菱 汽车 巧妙借助控股股东广西 汽车 集团的力量发展新能源车产业,可视新能源车业务发展情况,以更加客观、更加理性的态度做出更高质量的投资决策。
五菱新能源出表后将以联营公司的身份使用权益法核算。五菱 汽车 预计,增资及出售事项将确认收益净额5700万元。重组后,一方面原于五菱工业在新能源车方面的研发支出将转移至五菱新能源,有效降低研发成本。五菱工业将有更多资金投入开发更具价值含量的新能源零部件产品及开拓更多新能源主机厂客户,有利于增强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盈利预期有望提升。另一方面,五菱 汽车 得以深度绑定五菱新能源,不仅能获取五菱新能源稳定的零部件业务量,更能享受到整合市场形成的生态优势和发展红利。
另外,重组完成后,五菱新能源和五菱工业可分别专注于各自优势领域专业化发展,又能产生良好协同效应。五菱新能源将在新能源 汽车 制造及销售等业务上更聚焦于客户的需求,积极性将被充分调动,或将拥有积极、乐观的销量。同时,五菱工业将作为五菱新能源战略重点供应商,为五菱新能源提供新能源车零部件产品,可为业绩带来稳定增长点。
五菱 汽车 积极布局新能源车领域之外,不断开拓出海业务。据相关人士透露,五菱 汽车 来自日本、美国等海外市场的订单将逐步增加,特别是来自美国的订单争取在2022年实现出口业务新突破。此外,2022年1月,借助RCEP有利条件,五菱 汽车 母公司广西 汽车 集团与日本A公司携手合作开发纯电动物流车,合作金额达2.1亿元,在今年12月实现量产,并朝着2030年实现10万辆的目标迈进。值得一提的是,重组完成后,五菱新能源车的出口业务仍保留在五菱工业公司,未来海外市场的出口增量将并在上市公司报表内,或将形成稳定的价值增量。
从国内市场来看,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的全年渗透率已经达到15.5%,而新能源商用车的全年渗透率只有3.9%,电动化空间巨大,尤其以轻微客车型为代表的新能源轻型物流车,在政策及市场双轮驱动下将迈入高速增长期。
背靠大客户,五菱 汽车 业绩有充分保障。五菱 汽车 最大客户上汽通用五菱是A00级新能源重要的玩家。截至2021年末,上汽通用五菱的宏光MINIEV全年销量累计426452台,宏光MINIEV12月还以55729台的销量再创中国新能源单一车型销量纪录,蝉联16个月中国新能源销冠。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达到了27.4%。
在国内新能源 汽车 市场渗透率逐月提升之际,五菱 汽车 有望牢牢抓住这一 历史 机遇。
(CIS)
世界上有哪些是汽车制造大国?
整车厂面临停产,主要是因为关键的零部件没有办法被生产和运输到工厂当中。而供应链目前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这主要是因为上海和周边的企业没有办法正常进入工作状态,所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才会表示,如果上海疫情依旧没有办法被解决。那么在5月份的时候,全国的车行业可能都会停产,虽然这句话有些夸张,但是却并不是危言耸听。
这主要是因为上海在中国汽车的产业链当中是占据重要一环道,首先是因为上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他每天都吞吐量都是极为夸张的,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已经停摆。而且在上海周边也引进过很多的车生产厂,所以它的发展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在周边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但是因为疫情的影响,这些供应链目前都已经停产,其中就包括集成电路芯片以及整车厂。
从之前的数据当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在中国上海一个地区的汽车供应量就占据了10%以上。所以说一旦上海停产的,那么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汽车产量会造成10%的缺口。这就会给下游的产销造成比较大的压力。然后我们再回到供应链这个问题之上。据不完全的统计,在江浙沪地的一共有上万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有国内外的零部件巨头,同时也有很多国内的小加工业。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自己的成本,所以他们都专精于某一类产品。
但是这也就导致了绝大多数的车企都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准备产业链。在停工的状态下,一个工厂是没有办法完整的主张出一个汽车,必须从其他地方购买零部件才可以。特别是有一些供应商基本上占据在整个行业的上游,只有他一家能够生产出这些零件。所以我们也希望上海疫情能够尽快结束,让周边地区能够复工生产。
福田汽车向湖北供应商承诺年购额增20%,3.5亿多款项已提前到账
中国正在把制造业转向更高端产品的生产,这给全球范围内一系列行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迅速崛起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就在几年前,中国国产的汽车零部件还饱受质量不可靠的困扰,而且,与美国和德国产的配件相比价钱更高。有人当时甚至断言,制造最上乘的零部件所需的精密工艺是经验不足的中国企业和他们的低成本劳动力所无法掌握的。
然而,中国去年的汽车部件出口首次超过了进口。中国国产零部件的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至于大众汽车、戴姆勒-克莱斯勒等西方汽车巨头纷纷表示今后几年将从中国购数十亿美元的刹车、油泵、车轮、转向系统等零部件。
这些成果表明中国人正在向制造业的高端产品领域不断迈进,由此也给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竞争对手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家具、纺织品等简单消费品领域站稳脚跟后,中国迅即扩大战果,又在电子消费品产业链上的劳动密集型领域——如电脑组装——中取得了主导地位。中国的胃口似乎还不止于此,仍在不断把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例如,中国的机械及运输设备生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去年这类产品的出口总额达到3,520亿美元,比2000年时扩大了3倍。
与此同时,汽车产量也增长了近2倍。中国正在朝著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的方向稳步迈进。随著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以汽车销量而论,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随著收入的提高以及汽车价格的下滑,还会有数百万中国人也能开上自己的第一辆汽车。
联合国开发署亚太区域局局长哈菲茨·帕沙(Hafiz Pasha)表示,从电信设备到纺织品,各个领域中都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身影。
而此时的美国和欧洲正处于一个敏感时期,这两大经济体均发现越来越难以留住成本高昂的制造业岗位。数据显示,美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就业机会从2002年时的721,000个下降到了2004年的644,000个。
还有更多的工作岗位可能流失:德尔福等几家美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均已申请了破产保护。至于那些没有本钱在海外建立低成本生产基地的中小厂商,处境就更艰难了。
例如,Dura Automotive Systems Inc.近期在举办的听证会上就表示,在过去的2年中,中国汽车配件企业对订单的争夺导致一些产品的售价已经低于了该公司的成本。
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还对进入庞大的中国市场表示了关切。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联合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申诉,指责中国的关税政策导致海外产品难以进入中国汽车配件市场。
中国于2005年推出的一项政策规定,对超过一定金额或数量限制的进口零部件征收额外关税,此举主要是为了打击关税欺诈。中国方面称,部分不法分子企图绕过汽车关税,以较低税率进口汽车零部件,之后在中国组装,本办法意在对这部分人予以打击。
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制造企业正面临工资上涨、能源和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困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学者吕铁称,在工厂聚集的沿海开放城市,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已远不如过去低廉,也不像过去那样充足。他说,这些地区的状况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它们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转变。
随着本地工资的上涨,中国制造商开始寻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很多企业开始生产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并从纺织和玩具等传统出口行业解脱出来。
一些西方企业从中国提高生产力的需求中受益匪浅。美国密尔沃基的高端设备及软件生产商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称,2003年以来其中国业务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增幅。
“人们对中国存在着误解,”罗克韦尔亚太区总裁斯科特·萨默维尔(Scott Summerville)说。虽然中国仍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但眼下中国企业正努力提高全球竞争力,而单靠低廉的劳动力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
外资及海外技术的涌入使得中国产汽车零部件以及其他很多产品的质量大为改善。全球最大的几家汽车制造商早已蜂拥而至,在中国寻找成熟市场所难以具备的增长机会。与此同时,他们也经常要求零部件生产商直接从中国供货。
近几个月,德国罗伯特·博世和美国阿文美驰等大型零部件供应商先后在中国投资建厂,在供应本地需求的同时也将产品出口海外。
海外企业带来的高质量生产标准以及本地零部件制造商的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激发了产品创新。为了获取更多客户和更好的技术,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万向集团已收购了多家美国企业,并表示出对德尔福部分资产的浓厚兴趣。万向集团表示,其销售额年平均增长26%,2005年达到人民币252亿元,合31.5亿美元。
一些较小企业也在技术上登上了新台阶。总部设在沿海城市宁波的华翔集团从1982年那家为医用药瓶生产塑料瓶盖的企业一跃发展为汽车塑料零部件生产商,该公司管理人士徐沛祺表示,公司一直是大众汽车中国业务的供应商,不过2005年已有20%的收入来自出口。该公司2005年收入总额为人民币225万元。华翔集团5月份在大众汽车总部沃尔夫斯堡设立了办事处。
“这些企业非常重视出口,”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秘书长黄小华称。由于中国很多生产商已经成了大型汽车制造商的一线和二线供应商,它们的产品正在打入高端市场,
北京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Asimco Technologies Ltd.的首席执行长杰克·潘考夫斯基(Jack Perkowski)称,“我们从19年开始出口,人们总认为你不能在中国生产更便宜的零部件,他们还说,中国永远不能成为庞大的汽车市场。”
电动汽车业务订单破千亿,博世是如何做到的?
在全国各地陆续复工之时,身处疫情重灾区的湖北省内企业却仍身处抵抗肺炎的关键时刻,至于何时能恢复企业运转、疫情会对企业带来多大影响,目前都是未知数。
据悉,由于疫情严重导致复工不断延期,湖北汽车零部件商普遍面临高额的员工成本以及设备成本,现金流趋于紧张,即便是组织复工的零部件供应企业,也面临原材料紧缺、人员不足等限制。同时业内预估,由于汽车行业对供应商的购打款周期较长,复工后供应商的现金流紧张状况在短时间内也难以缓解。
据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福田业务负责人蒋启亮介绍,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他所负责的业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万左右,而公司整体的损失更是高达1.5至2个亿,严重影响了全年的发展及业绩规划。
感同身受到这些企业的困境后,日前,一封“春天的来信”从北京发出,为湖北企业送去硬核支持。2月10日,福田汽车发出《春必来之,君定绽放--福田汽车致湖北供应商的一封信》,福田汽车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巩月琼在信中提出,福田汽车将对湖北供应商实施的四大务实承诺。
福田汽车的公开信中表示,第一,在疫情结束后,无论湖北供应商何时复工,福田汽车都将确保今年的购额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长20%。第二,购湖北供应商的产品,全部现款提货,为迅速复产提供支援。第三,积极保障湖北供应商供货的消毒防疫及物流运输工作。第四,建立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执行以上承诺,财务系统也将按照承诺内容进行安排,同时设立反馈专线。
从湖北汽车零部件企业最担忧的订单流失问题,到资金链稳定问题,再到防疫安全和物流需求,以及以上承诺的落实问题,福田汽车全部都给予了保证。作为国内最大的商用车领军企业,福田的承诺显然给湖北供应商注入了强心剂和定心丸。
日前,福田汽车做出了更硬核的支持举措:在湖北无法开工的情况下,福田汽车主动与湖北供应商联系,3.5亿多的款项已提前支付到账。
湖北是国内汽车制造业的核心区域,其汽车制造及配套零部件供应比例一直位于全国前列,现已形成两条汽车工业长廊,分别是从十堰至襄樊、随州、孝感、武汉沿线;以及从荆州、宜昌、至黄冈和黄石沿江,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据了解,福田汽车在湖北地区已布局了包括车桥、离合器、减震器、ECU总成、蓄电池等数十个产品品类供应体系,总计有46家各级供应商,其中购额超过1000万的有25家。核心部件供应商包括三环车桥、骆驼电池、永安车桥、菱电电控等十余家企业。其中,三环车桥等供应商是位居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中国汽车零部件100强的零部件配套龙头企业。
2019年,在商用车行业整体下滑9%的基础上,福田汽车年销量仍达到54万辆,逆势增长5.4%,其零配件购金额也随之增加。据统计,2019年度,福田汽车针对湖北供应商的购额为19.8亿元,占集团购额的3.3%。其中,三环车桥、骆驼电池、永安车桥、菱电电控等几家企业的供货份额位于前列,购金额超1900万元。
与2018年相比,2019年福田汽车在顶着压力逆势增长的情况下,对湖北供应商的购额同比增加了1%,而福田此次承诺的2020年购额同比增幅高达20%,在全国汽车市场都受到疫情影响、福田汽车全年压力同样倍增的情况下,福田此举显然是在将湖北供应商的压力大幅度的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目前,福田汽车的工厂已经陆续恢复生产,走向正轨,集团领导注意到湖北供应商受疫情影响迟迟不能复工,作为福田汽车重要的供应链伙伴,集团领导表示深切关注,并要求购部等部门迅速了解供应商需求,拿出解决方案,最终上会讨论迅速制定出这四大承诺,以实际行动支持湖北供应商坚持抗疫,解决后顾之忧。”对于企业内部是如何做出这一决策的,福田方面表示称。
据中汽协调查数据显示,受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零部件企业营业收入会出现损失,最高将达到20亿元。在零部件企业中,营收收入损失在2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企业占比为16%。
由于产业集聚规模较大和复工较晚,目前,湖北的整车企业及上下游供应链都面临着成本增加、现金流紧张的局面,同时,湖北汽车业在这场疫情中受到的重创也直接影响到了国内汽车业的恢复,众多整车企业因为来自湖北的零部件断供而影响了复工进程,不得不寻找备用供应商。
对此,福田汽车呼吁,同气连枝,中国所有的汽车厂商应一同助力湖北零部件供应以及汽车企业的“春天”提前到来,共同恢复经济平稳运行及汽车产业发展。
“我们最大的收获来源于信心方面!作为身处疫区的供应商,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福田汽车给予的关怀和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对疫情,战胜困难。”?湖北三环离合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项燕国表示。
从疫情爆发至今,福田汽车一直密切关注疫区需求,并科学、系统的部署了对湖北的务实援助。2月1日,北汽集团联合北汽福田汽车捐赠40?辆被称为“移动净化器”的福田图雅诺负压救护车,负压救护车是湖北抗疫中抢救重症患者最需要的关键物资。2月13日,首批8辆负压救护车已先行交付湖北武汉市第七医院、汉川市中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等7家医院,即刻投入到一线救援工作中。
为保障大量药品、医疗和生活保障物资第一时间运输到湖北省各地,一批批满载疫情防控物资的福田欧曼重卡、福田欧马可,也纷纷火速奔赴疫情前线。此外,近日中关村发布的首批抗击疫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清单中,福田汽车凭借医疗废弃物运输车、冷藏车以及负压救护车等有效抗击疫情、迅速投入使用的产品成功入选首批清单。
福田汽车方面表示,福田汽车将持续对湖北抵抗疫情以及产业经济的恢复贡献力所能及的帮助。相信随着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相继完工,十余所方舟医院投入使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也即将迎来拐点,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湖北的“春天”也即将到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待春来尽绽放 详述疫情下的湖北汽车工业
电车汇 消息:近日,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博世(Bosch)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宣布,自2018年初以来,已获得约130亿欧元(约合1021亿元人民币)的电动车业务订单。据博世预计,到2025年,该公司在乘用车和轻卡上的电动车零部件和系统销售额将达到50亿欧元(约合393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博世一直在新能源领域 探索 ,但此前并未将三电系统作为核心发展方向。2018年博世全球销售额为779亿欧元,电气化业务占比仍相对较少。一直以来,柴油动力系统是博世的主要业务来源,占其总营收的比重极高。在电气化大潮来临之时,博世并未落于人后,短短一年时间,博世电动 汽车 业务订单就突破千亿,并且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
动力总成系统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博世动力总成事业部展出了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除了传统的共轨系统、尾气后处理系统,天然气系统等核心业务,还包括48V电池、以及首次展出的适用于轻型及重型商用车的700V系列电机、燃料电池、以及商用车互联产品iTrams等电气化与互联化产品。
在48伏电池生产上,博世已经与宁德时代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后者将在全球范围内为前者的48V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动力内核。博世方面,选择外购电池单元,再通过自身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与系统集成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电池系统。48V弱混对原动力架构改变较少,只增加了动力电池、电机、DCDC和整车线束,性价比极高。
随着国六的到来48V系统凭借所能带来的节油率提升效果以及对应的成本优势等筹码,得到了车企的青睐。博世认为,到2030年,全球20%的新型电动 汽车 将装配48V电池系统。其中中国市场需求量巨大。为此博世于去年11月在无锡对48V电池进行了本土化量产,为Px(P0-P5)的应用准备模块化方案。
针对新能源 汽车 ,博世导入了eAxle电动后桥驱动方案、电动机、热管理。博世eAxle集成化电驱动桥内集成了电机、功率电子模块和减速箱,适用于小型乘用车、SUV,甚至轻型商用车上,适配各大主机厂的底盘。博世在2019年将这款集成式电驱动桥投产,包括中国的本土生产。
电驱动桥的发展也促使博世做出一项重大决定——今年年初,它宣布将全资收购电机制造商EM-motive。这家电机企业是博世与戴姆勒在2011年成立的合资公司,成立以来已经生产了45万多台电机。戴姆勒、保时捷、菲亚特沃尔沃、标致和邮政车StreetScooter等都用了它生产的电机。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电动 汽车 发展的这几年,自动驾驶技术也得以快速发展,虽然一众车企都宣布了自己的自动驾驶 汽车 发展,但是这背后都离不开博世的硬件支持。
从2018年开始,已经有部分车企开始推自己的L2级自动驾驶 汽车 。虽然有小部分车企是自己去研发,但是更多的还是选择与博世等企业合作。
数据显示,2018年自主品牌有24款车型搭载了博世的驾驶系统,2019年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再增加40。例如吉利缤瑞、WEY VV6、宝骏RS-5、威马EX5、荣威Marvel X、长安CS55等,这些车型搭载的驾驶系统基本都是博世全套解决方案的不同本土化开发。
在自动驾驶这场合作中,博世给整车厂提供的是一整套的打包,包括雷达、摄像头、控制器、算法,博世全部都能自己解决,同时博世还在中国积极地与地图商合作,入股或者收购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算法相关的初创公司。在巨大体量的均摊下,博世的L2驾驶系统已经能够出现在10万元级别的本土品牌车型上。
在自动驾驶领域,博世预计今年销售额将实现12%的增长,达到20亿欧元。针对下一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博世在2022年前投资40亿欧元。在美国和亚洲市场,目前正研发的L2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能让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实现部分自动驾驶。而由博世和戴姆勒共同研发,并在德国斯图加特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停车场落地应用的自动代客泊车系统,成为了全球首例获批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自动代客泊车服务已经远远超越原型阶段。到2021年底预估全球十几个停车场将配备这一服务。
现如今,电动 汽车 逐渐成为了 汽车 行业的新秀,也已经成为了各车企的发展重点。作为全球第一大零部件供应商,博世无疑希望为电动 汽车 的普及做好准备,以保障其在未来一段时间依旧能够稳坐行业老大。
汽车、口罩两手抓,广汽集团3月第一周销量迅速回升
曾经,提及湖北,多会想到文人墨客笔下充满仙姿的黄鹤楼,想到滚滚东逝的长江,想到充满豪情的三国,想到余香绕鼻的武汉热干面……
而今,话及这个钟敏毓秀的荆楚之地,更多谈到的是疫情的防控、是战疫的决心和勇气,是汇聚大爱的担当和责任。我们坚信这场抗疫行动终会取得胜利,然因疫情影响,当地的工业、经济、居民消费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冲击。据统计,汽车工业总资产贡献率约占湖北省工业总资产比重的15%,突发疫情下,当地汽车产业将受到怎样的影响?汽车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在疫情影响下又处于怎样的境地?近期,盖世汽车经过多方访梳理,为您详述如下。
湖北省汽车工业发展概况及布局
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湖北省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1482家,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663亿元人民币,汽车产量241.93万辆,占当年国内汽车总产量的比重约8.70%,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省。
纵观湖北省内,武汉市、随州市、黄冈市、黄石市、襄阳市、宜昌市、十堰市等均是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据了解,目前湖北省正在打造“一廊一江”汽车产业版图,“一廊”指的是从武汉-随州-襄阳-十堰的千里汽车走廊,“一江”则指从黄石-荆州-宜昌的汽车产业带。
武汉作为湖北汽车工业的核心地带,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当地汽车产业整体产能300万辆,产值3200亿,目前共拥有汽车相关企业500多家?。四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东风集团总部及旗下东风本田、神龙汽车、东风乘用车、东风雷诺等诸多公司及相关工厂在此形成强大整车产业集群。此外,上汽通用、比亚迪、吉利汽车亦均有工厂在此布局。另有4家客车企业、31家专用车企业在此设司建厂。不仅如此,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亦吸引了诸多国际顶尖零部件企业的入驻,当中包括博世、电装、李尔、法雷奥、康明斯、佛吉亚等,据了解,仅沌口开发区有外资背景的零部件企业已接近100家,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国际村”。
十堰作为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后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的诞生地,在汽车工业史上久负盛名。后虽东风集团搬迁至武汉,但留下的商用车业务及产业集群带动该市成为目前国内知名的商用车之都,分布有东风商用车、东风小康、东风专用汽车、湖北三环汽车、湖北大运汽车等公司。而邻近十堰的襄阳市亦借“东风”之势获得快速发展,目前该市从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的企业达到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8家,过亿元企业200多家,过100亿元的企业有4家。
宜昌、黄冈、黄石(含大冶市)、随州这四个城市近年在汽车领域的招商力度亦逐步加大,如年产20万辆的广汽乘用车宜昌工厂于2019年已竣工,位于黄冈市的投资约202亿元的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生产基地也于今年年初竣工。
荆州作为省内仅次于武汉的汽车零部件基地,共有包括恒隆集团在内的200多家零部件企业分布于此。
作为疫情高发区,如此密集的汽车产业链分布势必会受到不小冲击,而各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亦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体的车市走势。
疫情影响下的企业现状
目前来看,此次疫情对湖北汽车相关企业的影响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复工难,生产、研发等受限
按照湖北省官方通知,企业正式上班时间为2月14日。不过,因疫情管控,能否正常开工以及开工后多久能恢复正常生产运营成为各企业目前较为焦虑的问题。
据了解,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湖北各个地市乡镇甚至于居民小区对于人员出入均进行了严格管控,这对于当地人员正常复工带来一定困难。?“现在不少高速封了,私家车无法上路,尽管在省内工作却因没提前规划好,干着急没办法,只能先在家办公!”一位身居黄冈的朋友无奈的讲到。而另一位武汉地区的汽车行业工作者亦表示,“公共交通停摆,小区出入管控非常严格,部分私家车不允许上路,现在很担心14日无法正常上班。”
而对于外来返工人员,湖北当地亦发布相关通知表示:到达工作所在地后,需进行14天隔离,无感染后方可返工。这也意味着外来人员即使在14日前返回,也无法准时到岗。
复工难造成的直接问题就是,生产无法按照正常情况下运转,产能受到一定影响。而对于整个供应链而言,因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无法正常供应加上物流管控,下游生产商或会出现一定脱节。而部分企业还会因交付延误承担赔偿责任。
除了生产外,企业研发在此次疫情中亦受到一定影响。东风汽车新能源领域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盖世汽车访时表示,其所在团队人员1/3在武汉,1/3在湖北,还有1/3在外地,很难保障开工时间人员全部到位。“受疫情影响,至少2月底前人员在心理、行为、工作效率上会很难恢复到春节以前的水平。不过,我们也已经开始去量化疫情带来的相关风险,如在外地的一些测试项目,准备委托相关供应商帮忙实施。”该负责人表示。此外,东风下属一合资公司智能网联研发负责人亦表示,研发团队中有不少外方同事因疫情无法返回,尽量想办法加强线上交流沟通。
综合来看,受疫情影响,诸多企业在生产运营上至少2月份很难恢复如常。为此,不少企业临时拟定特殊时期沟通机制,号召员工以居家远程办公的形式开展相关工作,以保障公司有序运营。
●?龙头企业承压
众所周知,在整个湖北汽车工业中,东风汽车集团可谓举足轻重。据了解,东风有超过17家公司、工厂位于湖北境内,因此在此次突发疫情面前亦首当其冲。据了解,东风本田三个生产工厂都在武汉,年产能约60万辆,员工约1.25万名。如今三个工厂都停工,对生产、销售肯定产生较大影响。而在2019年本就不如意的神龙公司、东风雷诺,无疑更多了一层压力。
而在车辆销售方面,湖北零售端短期购车需求被疫情隔离所抑制,即使居民日常生活恢复正常后预计仍无法立即体现。当地消费力的进一步下降将会直接影响到东风的年度成绩,同时也对大众、吉利、长城等在湖北拥有高市场占比的车企带来一定销量上的影响。而对于外地市场,有人士表示,在疫情发生时间内,消费者会不会产生恐慌情绪回避购买湖北地区的车辆也是可能存在的问题之一。
不仅如此,东风汽车还面临着竞争者的虎视眈眈,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华北、华东有极少数汽车制造商将矛头对准东风集团旗下东风股份公司,公然炮制“灭风行动”,试图抢占东风轻型车的市场份额。
对于以上,盖世汽车研究院综合指出,“2020年,对于东风系车企来说是个负重前行的一年,在经历两年车市下滑后部分企业生存现状本就不佳,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打乱了原先制定好的,且大部分零部件配套企业也都设在湖北,因此,目前来看会受到有较大影响。不过个别企业已经开始协调其他省市工厂来减少生产损失,同时能借助不错的外省市销量弥补一定的销售损失。此外这两年东风自主部分这两年一直处在向上升级的过程中,短期的困难不会影响到集团的战略目标,相反会更坚定地走下去。”
●?中小企业挑战加大
除了东风等行业巨头外,疫情影响下,诸多中小零部件企业亦面临着残酷的考验和挑战。早在去年,中小零部件企业就面对着不小的压力。由于汽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车企迫于压力不得不大幅促销让利,压力层层下压转嫁给不同级别的供应商。在这个链条中,处于二级或者供应商位置、技术门槛低的中小零部件公司压力最大。一定程度来说,这些中小零部件企业本已处在生死关口,如今疫情来袭,企业发展面临更多“威胁”。
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特别是中小零部件企业,在近两年汽车市场疲软背景下,疫情持续将加剧短期出口及国内车企购需求下降,面临巨大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和巨大的生存压力。
而武汉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蒋代斌则指出,“因疫情延工,中小零部件企业资金链承压,生存境况不容乐观。不过就长远来看,由于新车型开发2-4年后才会上市,零部件企业现在主要是存量订单的维持。随着车市微下降,零部件企业从增量竞争转入存量竞争,如无创新升级,生存或将面临更大挑战。”
迎战?减压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指出,因目前湖北多家车企复工时间仍无最终确定,这对当地2月、3月乃至4月的产销会有明显冲击,预估整个湖北的整车生产在疫情期会有40%以上的下滑。而此次疫情对湖北汽车工业的影响是系统性的,需要全方位、科学的协调解决。
困难存在是客观事实,为帮助企业减压,目前当地已逐步取相关举措。2月8日,湖北省办公厅印发《应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从减轻企业负担、强化金融支持、加大财税支持、加大稳岗支持等四个方面出台18条措施。而相关地方协会组织亦有所行动,如武汉汽车行业协会提出了支持企业全面防控疫情、给予财税支持政策、保障企业运营畅通、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人力提升六个方面二十四条建议。”希望全国整车厂与湖北零部件企业保持战略协同,支持湖北汽车零部件企业渡难关,扩规模上档次,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蒋代斌秘书长表示。
而日前亦有车企“雪中送炭”,北汽福田公开表示,延迟复工不会影响湖北供应商在福田供应体系里的份额,与此同时,福田汽车还将确保对湖北供应商的购额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长20%。相信春必来之,君定绽放!”危难时刻,一句鼓励安心的话语,一个理解支持的态度,对于深陷困境者而言尤为珍贵。在此,亦呼吁更多的车企能赋予湖北汽车供应商一定的理解和支持。
除了外界协助减压外,据了解,目前不少企业已开始积极筹划相关举措,致力恢复生产后,最大化减少企业自身及客户的损失。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卢晏表示,“任何事情具有两面性,此次疫情对湖北省汽车产业上下游的巨大冲击将加快当地产业整合,而经过此次疫情,湖北省的车企以及其他地区车企都将会开始思考如何在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下降低对企业发展的冲击、同时也会探索更多新型商业模式来应对社会的变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月16日,在广州市第43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广汽集团公布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相关情况。自从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汽集团成为首批生产口罩等防护物资的汽车集团,并且旗下车企也是首先响应国家复工复产号召,可以说,在一个多月的时期里,广汽集团在口罩生产、汽车生产和销售都取得不俗的成果。
累计生产口罩近千万只
广汽集团从2月7日启动制造口罩项目,克服重重困难,在13天后就实现口罩正式批量生产。5条生产线同时开启,3月9日完成41台口罩机的生产和交付,其中广汽自用12台,目前日产量达60万只,累计产量近一千万只。口罩捐赠方面,截至目前对境内捐赠广汽自制口罩超过130万只,已经向海外合作伙伴捐赠15万只。
(广汽口罩生产线)
在这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为重点国企的广汽集团显示出了特别的担当。除了“跨界”产口罩外,广汽集团第一时间捐款捐物,以支援湖北和广州防疫抗疫,早于1月26日(大年初二)即捐出第一批款项,是国内最早捐款的企业之一。截至目前,广汽集团共捐款捐物3438万元。
今年力争产销同比增3%
目前广汽集团旗下9家整车生产企业全部复产,总体产能恢复比例约为60%,零部件供应商复工率达96%。
“复工复产后,广汽集团将取一系列补产增产措施,全力以赴,追回进度。主要措施概括起来就是‘保加力压’。”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广汽将通过各种措施力争实现全年稳增长,预计汽车产销同别增长3%左右。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2月汽车销量累计同比下滑42%。广汽集团下滑约37%,虽优于行业水平,但离年度减少十多万台。对此,曾庆洪依旧乐观的表示:“汽车的消费是推迟了,没有消失。汽车始终是刚性需求。”
3月3日,广州市的“稳经济”48条措施出台后,针对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广汽集团旗下各整车企业积极响应,在补贴基础上不同车型再加码补贴8000-36000元不等。
此举有效带动了汽车销售,政策出台约一周,广汽集团旗下整车企业在广州地区的订单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如:广汽传祺增加近一倍,广汽新能源增加42%,广汽三菱增加52%。同时积极扩大出口,加快海外订单生产交付,协助海外经销商做好防疫和销售指引。
相关报道
10个广东汽车制造项目今年投产,新能源是主角
事实上,广东汽车制造业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减慢转型升级的步伐,据3月5日公布的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显示,涉及汽车制造项目共41项,涉及总投资1098.27亿元,其中2020年投资124.83亿元。
在众多项目中,今年投产项目有10项,其中包括了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动力总成二工厂发动机一期项目、广州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M15C型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惠州东风本田汽车关键零部件一体化项目、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项目等等。至于续建工程,广汽旗下众多项目也在其列,这些项目最快要明年才能建成。
值得关注的是,在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中,汽车制造领域有五项属于新开工项目,其中四项都与新能源有关,且都落户在广州。这些项目包括了广汽产能扩建、广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核心零部件生产厂房建设、广州新能源集成电驱动系统组装生产线、广州宝能动力电池项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