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_202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总额
1.汽车配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2.自主篇:2020年余额不足,车企全年销量目标完成度大盘点
3.对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当前的发展形势有何看法
4.汽车零部件四大龙头是什么?
5.汽湃观察 | 四问疫情——汽车行业正受到多大影响?
6.10大汽车零部件公司年报解读 2019年“南”2020年“更南”
7.汽车人从产销到利润,汽车业需要“良性循环”
2月18日,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称发改委目前正在对机动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据相关资料,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批量化使用废旧汽车零部件,进行专业改造修复,使其拥有与新品一样的规格和品质。零部件再制造区别于“翻新”和“附厂件”。据相关专家介绍,与原厂新品相比,再制造零部件在成本、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但性能一致。有资料显示,再制造零部件可节约成本5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尚不成熟,再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加紧研究建立再制造管理规范是我国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当务之急。此次发改委公开表示修订完善管理办法,就是国家对零部件再制造业务的一次顶层设计。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究竟有什么优势?为什么国家在此时期重提零部件再制造?零部件再制造拥有多大的市场规模?谁又应当是这次产业浪潮的执牛耳者?汽车预言家第一时间连线业内人士,梳理零部件再制造背后的商机。
1
10年推广原地踏步的零部件再制
汽车预言家经过梳理发现,我国有关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资料显示,2008年国家发改委启动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201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把“再制造产业化”作为循环经济的重点工程之一。
尽管十年前就提出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伴随中国新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这一节能、环保、甚至具备光环的市场,始终没有形成预期的规模体系。
根据相关资料,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批量化使用废旧汽车零部件,进行专业改造修复,使其拥有与新品一样的规格和品质。
在技术方面,零部件再制造商必须用先进技术恢复原机的性能,并兼有对原机的技术升级改造,再制造后的产品性能要达到或超过新品。此外,再制造企业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低于原型新品”。
特别注意,再制造不是“翻新”和“维修”,而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方式。
有行业观察人士分析认为,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再制造产业发展,但是对于汽车再制造业而言,市场不成熟、准入制度不严格、监管不到位,考量再制造对象的条件不统一、尤其缺乏明确的再制造企业管理和规范标准,造成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停滞不前。“尽管一直在提倡,但产业规模十分有限。”
该分析人士的认识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有专家举例表示,比较灰色幽默的是,提倡了十年,直到去年机动车零部件再制造才不算“违法”。
据资料,2001年,针对违法生产、销售拼装车牟利,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交通部联合多部委联合下发《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在这份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拆解的“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应当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这实际上造成了可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十分有限,五大总成基本上只有废旧金属一项回收形式。
关于“五大总成”只能够作为废金属回炉的规定是零部件再制造发展的法律障碍。报废车回收拆解行业是再制造企业获得稳定旧件来源的主要渠道,这个旧件渠道从法律上没有打通,再制造难以发展起来,分析人士表示。
这一法理缺位直到2019年才得到根本解决。2019年新修订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对此前规定中的五大总成不得回收进行了修订,明确经过溯源登记,五大总成可以交由资质企业进行零部件再制造。
在分析人士眼中,确立了政策合法性后,发改委再提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体现了一个很明确的政策引导方向。
除了法理性的矛盾外,有观察人士还指出了我国目前零部件再制造面临的几大突出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技术和管理水平仍比较低,产业公信较低;二是零部件再制造流通市场渠道不健全;三是政策法规对再制造行业发展的支撑仍不足,零部件再制造缺乏统一标准;四是公众意识跟不上。
有来自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人士表示,相比政策、商业模式上的困境,公众认知度不足是摆在再制造产业面前的最大障碍。零部件再制造对消费者而言十分陌生,再制造产品更被普遍认为是二手翻新货;另外,我国汽配和维修市场还有大量的副厂件,给用户消费造成较大困扰,导致再制造产品的认可度不高。
多位汽车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消费者态度转变需要长期过程。但首先要让再制造零部件有渠道进入汽车后市场,才能逐渐实现认知扭转。但现在的情况是,零部件再制造仅仅停留在少数圈层消费,远没有大众化的渠道铺设。
有相关报告表示,自2011年开始,我国的报废汽车数量递增式增长,预计2020年将逼近1850万辆。分析人士认为:“面对即将到来的报废汽车数量急剧攀升的挑战,废弃的绿色回收利用必然要尽快上升至实际可操作层面,尤其是零部件的再制造市场的培育。”
2
零部件再制造或将创造超千万亿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欧洲的平均车龄是9年,美国市场为10-12年。欧美两大汽车市场的零部件再制造占到汽车后市场50%的份额;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平均车龄仅为4.5年,再制造份额只占2%-3%,仅为欧美汽车市场的十分之一。
无论是消费者车龄的提升还是在后市场规模的提升,都会产生巨大的零部件再制造市场。在诸多学者看来,废旧零部件再制造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拥有完善的发展体系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实践, 是一个重要的产业。相比之下,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起步较晚。从欧美成熟经验来看,零部件再制造在促进汽车产业链发展和节约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点。
据此前美国零部件再制造协会报告:“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节能60%,节约70%材料,节约成本达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有专家举例表示:以一台平均5公斤的电机再制造与制造一台全新的电机相比,可以减少9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节约12%的铜,节约18%的铝。按照1年50万台再制造电机核算,可减少4500吨二氧化碳排放,其生态效果相当于种植360公顷成熟森林,节约消耗铜300吨,节约消耗铝450吨。
相关分析专家表示,零部件再制造从工艺和技术上有着先天的节约优势。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大,后市场需求旺盛,应该大力发挥再制造零部件的优势,实现汽车后市场的能效节约。
相关报告预测,2035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4.95亿辆的峰值;2019-2035年,我国汽车后市场将保持在10%-15%的增速,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4.4万亿元左右。
实际上,世界上的汽车大国都很重视零部件再制造,并且已经形成成熟产业链,市场规模庞大。在美国,专业再制造公司年销售额达730亿美元,其中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是占比最高的产业,年销售总额高达565亿美元。在德国,至少90%的汽车废旧零部件可以得到再利用。宝马集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回收品经营连锁店的全国性网络;奔驰的再制造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00年前。
中国汽车产业单从产值上来说,由制造业向后市场和服务业转型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行业专家认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也必然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后市场。其中,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规模将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但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是生产制造业必然的发展趋势。零部件再制造作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交叉点,有助于推动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利用更为廉价的再制造零部件对车辆进行保养维修,配合了国家绿色发展、节约的环保理念。”
3
主机厂应该是零部件再制造的“执牛耳者”
实际上,现阶段从产业政策层面,已经为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铺平了道路,但另外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接踵而来:汽车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到底是谁来制定?
分析人士指出,第三方的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实际上没有自我制定在生产零部件标准的能力,多数的标准依然来源于主机厂。
资料显示,长期以来,主机厂作为整车生产平台,拥有最严苛的零部件制造和检测标准,并且这一系列的标准和整车安全相匹配。观察人士表示,标准壁垒客观存在,通俗的解释如果主机厂不打破零部件标准壁垒,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很难实现和原厂相同标准的零部件再生产。
“在中国现在的汽车生态模式下,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应该由主机厂牵头,”不少人士认为主机厂零部件再制造业务至少有两大优势:1.主机厂具有标准优势,可以最高质量实现再制造,满足消费者需求;2.主机厂有渠道优势,既可以实现零部件的回收再制造,也可以实现再制造零件的市场推广。
诸多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汽车后市场中,主机厂实际上介入的并不深刻。消费者往往在一二次厂商保养后,就开始选择了第三方保养。厂商昂贵的配件是限制消费者在4S店售后保养的原因,零部件的再制造有助于降低零部件的保养维修成本。
据中汽协相关数据,2018年以来新车销售呈现下滑趋势,新车销售利润萎缩趋势明显。如果主机厂在零部件再制造方面发力,将会以成本优势吸引消费者售后到店保养,实现售后服务的再度突破。
行业人士表示:“无论是主机厂自己的零部件再制造或者是委托第三方的零部件再制造,如果可以获得主机厂的支持,那么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就会与同质配件一样在后市场获得公平的机遇,但是否能打开销路还是要看消费者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配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近日,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发布“2020全球最有价值的20大汽车零部件品牌”排行榜(Auto Components 20 2020)。这是继“2020全球最有价值的100大汽车品牌”之后关于汽车行业又一份重要的榜单。
在上一篇报道中,不少人担忧这份来自英国的排名可能会更加倚重欧洲品牌,打压美日,不够客观。不过从汽车零部件的排行榜来看,这种顾虑几乎可以打消了,毕竟前四强没有一家是来自欧洲的品牌。与汽车整车品牌不一样的是,零部件企业上榜的比整车品牌少了许多,这与因为零部件知名企业数量相对较小,同时每家零部件企业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都相对集中,垄断程度较高有关。
实际上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作为汽车行业的上游领域,汽车零部件也遭受了冲击,就目前已公布的零部件企业财报来看,大多数国际主流零部件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跌幅,且这其中,即便是拥有丰富产品谱系的大型零部件供应商也同样难逃厄运。
但是品牌价值的评判标准并非只是从营收和利润的角度来看,在全球汽车发展智能化、电动化的趋势影响下,汽车自动驾驶、车联网、新能源技术等相关汽车零部件业务前景向好,品牌影响力逐年上升,这些公司形成的技术力量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由于柴油发动机的排放问题,引发了行业对环境的不断担忧,汽车制造商们越来越多地调整自己的方向,朝着研发和生产更多电动汽车发展。不断上升的技术成本和企业变革导致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预计2019年,整个欧盟汽车制造商的息税前利润总额将比2017年下降18%至410亿欧元。
从2019年斯托克600汽车及零部件指数(STOXX 600 Automobiles&Parts Index)表现不佳来看,欧盟汽车制造商经历了电动汽车转型带来的困境,这一点可以从法雷奥、舍弗勒和海拉(今年跌出前20强)品牌价值的下降中看出来。技术创新正在破坏传统的汽车商业模式,而汽车制造商正在推出更大的重组。
然而,一些品牌已经显示出了他们的前瞻性和弹性,并在这些挑战面前继续成长。到目前为止,Denso(增长2%至42亿美元)、Magna(增长4%至26亿美元)和Toyota Industries(23亿美元)都能够经受住这些变化,并实现品牌价值增长。
电装仍然是最有价值的汽车零部件品牌。该品牌最近开始专注于合作伙伴关系,如与爱信集团在电动、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与丰田联合开发自动驾驶。自2018年以来,该公司还专注于“可持续管理”战略——平衡利润和更广泛的社会功能——并大力投资研发,以满足新趋势。因此,该品牌在除欧洲以外的所有关键市场的收入都在增长,电装正在表明,创新可能发生在传统企业内部,即便是电气化和自动化来临,这个行业不太可能被彻底颠覆。
今年丰田自动织机和马瑞利进入了品牌榜前十强,前者与丰田品牌在混和动力、以及全球的发展中关联获益;后者则是因为在2019年,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FCA)将马瑞利出售给CK控股公司的交易,马瑞利和康奈可合并后,成为全球第七大独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后马瑞利也升级了品牌标识,这极大地提升了马瑞利的品牌价值和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均胜电子在汽车新趋势的细分领域拥有前沿的技术,产业布局完善,成功入围这份品牌排行榜单。目前,均胜电子在汽车安全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车联网核心技术和高端功能件等领域拥有较深的技术积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零部件第一企业。
其中,公司旗下子品牌均胜安全系统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子品牌普瑞公司在汽车人机交互、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子品牌均胜车联持续参与行业标准和应用场景的制定或定义,处于行业细分领域的头部地位;子品牌均胜群英汽车系统是全球主流车企的高端功能件总成的核心供应商。
相比其他国家均有好几家汽车零部件品牌进入20强榜单,中国仅有均胜电子一家入榜,这也反映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实力的确薄弱,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的根源。我们当然认可和欣喜均胜电子的强大,但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更希望中国汽车零部件多出现几匹强大的黑马,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转型下,如宁德时代这样的上游零部件企业。
不过较为奇怪的,作为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企业博世,为何没有上榜呢?难道是因为博世的汽车业务部门仅是博世集团旗下的一个部分?从整体品牌价值来看,博世2020年的品牌价值达到了195.96亿美元,在全球品牌价值榜中排名87位。
2019年博世汽车业务汽车事业部销售额达到470亿欧元,占比所有业务的60%。超过大陆集团预计的2019年销售额440亿~450亿欧元、电装集团2019年销售额446亿欧元的预计,足以见得博世汽车事业部业绩继续领跑全球零部件行业。
文/杜余鑫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自主篇:2020年余额不足,车企全年销量目标完成度大盘点
摘 要 汽车产业是个高度关联的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所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直接导致汽车零部件产业核心技术缺失,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含量低和产品档次低,严重制约着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汽车强国的发展战略。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行业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建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根据地区实际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建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扶持产业园的发展,通过引进发动机制造商或其他部件生产商,建设相对集中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落实和实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重点扶持汽车零部件产业龙头企业;建议地方市出台优惠政策,设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汽车 零配件 市场
一、汽车零部件概要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重要的中游行业,其中包括以下六项:动力传动装置、发动机零部件、悬架制动装置、电器电子装置、车身零部件、照明仪表装置以及附件。其与汽车整车制造业、汽车轮胎、汽车玻璃以及汽车蓄电池等制造行业相关联。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别由发动机零配件、底盘零件、仪表电器件、车身
对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当前的发展形势有何看法
还有一个月,很多人都想重启的“多灾之年”2020就要翻篇了。回顾这一年,从年末到年初,仿佛只是一眨眼。时间在分秒变化的热搜词和生活的琐碎中簇拥向前,大大小小的事情发生了很多:疫情、洪水、裁员、降薪……没有谁过得比较容易。
好在从后半年开始,我们终于盼来了希望的曙光,随着社会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各大行业都在拼业绩,车市里很多车企也是蠢蠢欲动,卯足劲把自己的保留节目拿了出来。今天百姓评车就来盘点一下2020年主流车企的销量完成度如何,能否给这个翻江倒海的2020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吉利汽车
当前销量完成度:77%
完成全年销量目标难度系数:容易
吉利汽车作为自主品牌的带头大哥,其销量情况基本上反映了行业的整体现状。11月6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公布2020年10月销量数据:吉利汽车10月总销量为140,026辆,环比增长约11%、同比增长约8%,连续三个月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
其中,领克汽车10月销量为21,868辆,环比增长约17%、同比增长约56%,连续四个月刷新领克品牌历史最高月销量纪录。吉利汽车1-10月总销量为1,015,498辆,已完成132万辆年度销量目标的77%。
2020年是吉利向“品牌和技术领先”进阶的关键一年,也是“科技吉利4.0时代”的全面开局之年。目前,吉利已成为模块化造车效率最高、产品布局最广的中国品牌。应用全球领先的BMA、CMA、SPA及SEA基础模块架构,覆盖从纯电、混动到燃油、从紧凑型到中大型车型的全面产品布局需求,前瞻性地为互联、安全、新能源、未来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充分支撑。
从目前的销量进度来看,吉利汽车还是能够按进度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2021年,吉利汽车将全面迈入架构时代,从用户需求出发,以架构造车,通过提升零部件通用化率及新车型开发效率,带来多款高价值的全新车型。预计吉利汽车在2021年将带来更多的中高端车型,品牌溢价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长城汽车
当前销量完成度:80.01%
完成全年销量目标难度系数:容易
11月6日,长城汽车发布2020年10月销量数据。10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135,559辆,同比增长18%,环比上涨15%,再创月度销量新高。其中,国内市场同比和环比均增长13%,海外销量同比大涨148%,环比增长39%。1-10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达816,249辆,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年销量目标的80%。从进度上来看,完成全年销量目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过,长城汽车依然对目前的销量趋势并不放心。11月25日,哈弗品牌突然开始促销,包括?哈弗H6在内的五款车型参加这次促销,官方资料显示,最大优惠达到了3.3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长城汽车在一个月之内的第二波促销。
其实从10月份销量走势就可以看出,哈弗、WEY、欧拉和长城皮卡四大品牌延续金九强势表现。作为长城汽车当之无愧的销量主力军,哈弗品牌10月销售,950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24%;1-10月累计销量达542,931辆。作为中国豪华SUV的代表,WEY品牌10月销售9,076辆。目前已赢得超38万用户的青睐。欧拉品牌10月销售新车8,011辆,同比增长352%,环比增长21%,实现销量8连涨,稳居新能源行业第一阵营。皮卡市场也是风头正劲,连续6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市占率近50%。
即便没有这波强势的促销,笔者相信长城各大品牌也能在年底拿下好成绩。从目前的销量走势看,促销活动加上车市反弹,长城汽车甚至有可能打破历史销量纪录。
长安汽车
当前销量完成度:105%
完成全年销量目标难度系数:轻松
正当所有车企为全年目标忙得焦头烂额时,长安汽车却一马当先,凭借着10月212640辆的优异成绩,再次刷新集团单月销量记录,而随着销量的叠加,目前长安累计销量达到1583521辆,提前完成2020年定下的年销150万辆的销售目标。
长安集团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进步,很大程度是由于长安系中国品牌产品的崛起。据数据显示,10月销量为161465辆,同比增长30.5%,占据整个集团总销量的75.9%,而其中长安系乘用车系列则贡献出112153辆,同比增长47.1%,是集团内部有力增长点。
具体到车型方面来看,在SUV领域内长安CS75?PLUS是无可否认的重要支柱,10月销量为30963辆,较上月有了接近5000辆的增长。为帮助品牌形象向上发展,长安带来全新UNI系列,并推出首款车型,命名为UNI-T。新车上市后因其极具个性化的外观造型和亲民的售价。此后,UNI-K也重磅亮相,预计2021年上半年上市,这两款产品无疑将带领长安汽车整体向上。
轿车方面,长安逸动在“PLUS”加持下拥有了可以比肩主流紧凑级轿车的实力,10月销量达到20405辆,同比增长123.7%,是轿车销量榜前10位的有力竞争者。
回想起长安前两年因车辆三大件质量、上游供应链断供等问题而不得不面临内忧外患的市场困境时,很难想象它能在短短两年之内不仅做到没有死去,而且还让销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安汽车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而随着UNI系列第二款车型UNI-K于广州车展公开亮相,长安在高端市场的布局已初具雏形,相信以时日,长安会开拓出属于自己的高端子品牌,进而形成由欧尚、长安、UNI组成的高中低市场布局。
奇瑞汽车
当前销量完成度:51.3%
完成全年销量目标难度系数:非常难
2019年奇瑞汽车累计销量74.5万辆,实现了罕见的同比逆势增长,成功跑赢大盘。紧接着在2020年年初,奇瑞汽车立下雄心壮志,要用2020年一年的时间实现100万辆销量目标。
后来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了,车市一波三折,各大车企的销量情况也不乐观,奇瑞汽车也是如此。截止到10月份,奇瑞汽车累计销量51.3万,距离100万销量还有很大差距,奇瑞汽车能在1-10月份达到51.3万辆的也很不容易。其中奇瑞在上半发布的新车对销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譬如瑞虎7、瑞虎3X,以及瑞虎8?PLUS等等。
奇瑞在上半年发布的新车,主要是集中在SUV领域。如此一来,虽然短期内有利于销量增长,但是一条腿走路并不利于"长跑",奇瑞需要在轿车领域发功。众所周知,艾瑞泽车系是奇瑞轿车家族中的老将,不仅在国内市场辉煌,在海外市场卖的也不错。艾瑞泽5?PLUS近期亮相,也是公司希望能把轿车这块短板给补齐。
好在10月份奇瑞汽车销量达到54602辆,同比增长35.2%,环比增长29%,连续五个月保持同比、环比双增长,并创下今年月销量新高。虽然今年的销量目标无法完成,但是我们对奇瑞2021年的市场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
比亚迪汽车
全年销量完成度:60.9%
完成全年销量目标难度系数:非常难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2020是充满艰辛却又不甘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疫情突发,新能源汽车销量几经腰斩;同在这一年合资新能源发力、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收获颇丰,传统自主新能源车企则在危与机中纷纷谋变求生。
根据比亚迪发布的10月份销量快报显示,比亚迪在2020年10月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数据显示,2020年10月份,比亚迪单月销量为47732台。相比2019年同期,它的销量上升了16%。但是从累计情况来看,今年1-10月公司共销售316707辆汽车,与去年同期的376925辆相比,同比下滑15.98%。
比亚迪在2020年初定下的销售目标是52万辆,虽然相较长城、奇瑞所定下的百万级销售目标差距甚远,但比亚迪毕竟是一家以生产新能源车型为主的国产品牌,因此其实际的销量表现肯定还是要不如那些传统老牌燃油车企的。
考虑到中国车市整体下行,大部分车企都处在销量下滑之列,比亚迪的销量成绩已经难能可贵了。然,由此也可以看到,比亚迪如果想实现年初制定的目标,必须要在燃油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上有一个明显的改变。
一汽红旗
全年销量完成度:89%
完成全年销量目标难度系数:轻松
延续前两个月率先公布“喜讯”的做法,进入到本年度最后一个月,在这第一天,一汽红旗迫不及待发布了11月份的销量成绩。根据数据显示,11月红旗再创销量新高,突破25,000辆,同比增长100%。
从今年8月份,红旗月销量首次突破两万辆之后,这种强势一直延续至今。到此,一汽红旗已经是连续4个月月销量超2万辆。1-11月红旗销量累计突破178,100辆,同比增长102%。距离一汽红旗定下的年度20万辆销售目标,进度已达89%。也就是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红旗只要再售出2.19万辆,便能完美完成既定目标。
近期红旗火热的销量表现,得益于红旗品牌的市场转型。同时,自2018年转变以来,新红旗品牌全面针对四大领域发力,即“尊贵化、中国化、年轻化、国际化”。且在创新营销方式上也联合了中国女排、故宫等热门IP,形成了红旗的专属国潮形象。值得一提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红旗车主有70%以上为80或90后,这个群体俨然是目前社会里的“中流砥柱”。
4年发展中,红旗品牌从最初3,000辆左右的销量,到2018年的30,000辆,再到2019年的100,000辆。一次又一次质的跃升,正是红旗品牌“姿态向下,品牌向上”转变战略的成果。据悉,未来红旗将构建以L(至尊车)、S(轿跑)、H(主流车)、Q(商务车)四大系列的车型产品阵容。并且,红旗也将开始向智能化和电动化转型。
好运连连的红旗,自8月份首破2万之后,“开挂”的背后更是实力的彰显,大转变下反应的也正是红旗对市场的精准定位与发展方向准确的把握。同样,创新的营销方式和贴合时下多元化的交流渠道,也为红旗带来了积极的成效。
百姓评车
除了吉利、长城、奇瑞、比亚迪等车企销售目标有所公布之外,广汽乘用车、江淮汽车、东风启辰、东风风神等品牌的年销售目标分别为40万辆、45万辆、16万辆、10万辆,而一汽红旗和一汽奔腾的年销售目标则为20万、20万辆。从去年的完成情况来看,广汽乘用车、江淮汽车都是接近完成销售目标的,而其余都没有完成销售目标。
总的来说,诸如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头部企业都在2020年的下半年开始逐渐摆脱了疫情的影响。虽然销量表现不如2019年,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产品牌在面对疫情时所做出的努力,比如新车用云上市发布、开启直播卖车模式,针对疫情影响推出军人、医护工作者、教师群体购车补贴政策等一系列提升市场销量的行为。因此,这样的国产品牌其实还是值得尊敬的,而在这里我们也希望,国产品牌车型在2021年能迎来销量的全面增长,毕竟,国货强则国人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零部件四大龙头是什么?
随着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领域最大的蛋糕。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迎来爆发期。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到,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预计在未来五年里将实现每年20%以上的增长。在新车需求继续推动乘用车销量的同时,售后市场将会成为零部件行业新的增长引擎。“得零部件者得天下”,国家《“十二五”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指出,要加快实现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自主化。因此,未来的5~10年,汽车零部件产业将是国内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目前,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已占整个行业销售额的75%以上。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前景分析与投资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显示,由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起步较晚,规模经济尚未形成。外资企业重压市场,民族品牌生存压力日趋加大。有专家呼吁,从政策设计层面加大对民族品牌的扶持,并全面审视汽车零部件产业国产化政策产生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划定内资民族品牌的最低市场比例。具体说,每个内资整车厂必须确保一定比例的购量来自民族品牌厂商;对内资民族品牌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等前期投入进行补贴,对企业提供担保、贴息。
此外,还应从税收方面对内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进行倾斜,这也是重要的扶持措施之一。有专家指出,由于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等特征,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支撑。可对包括汽车零部件业在内的制造业,在税收方面实行先征后返、降低税率、精简税种等优惠措施,并围绕建设汽车零部件研发平台,建立产、学、研联盟,实施重大汽车零部件研发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新突破,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设立汽车专用人才培养基金,应依托国家重点院校、研究机构及其他社会,建立汽车人才培训平台,成立专用人才培养基金,产学研有效结合,解决汽车零部件行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整零之间的战略关系进一步优化
全球汽车行业的整零关系分为三类,一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平行发展模式。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认为,零部件企业独立整车企业之外,零部件企业自由竞争;二是以日韩为代表的塔式模式,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是利益共同体,会有很强的资本合作关系;三是中国最早的一汽、东风公司的经济时期的模式,即零部件附属于整车企业,目前在中国现在仍有部分企业是这种模式。然而整零关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现在欧美企业也是特别强调整车和零部件共同合作的关系;在日韩整车企业中,也有全球化购零部件的倾向。现在,整车厂对零部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整车厂所要求的零部件企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零部件供应商,而是能够给整车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特别对供应商系统的集成能力、创新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零部件企业在先进技术开发的早期,就与整车厂进行非常紧密的合作,在经营发展上,互相支撑。从长远战略上,他们之间是共创未来的关系,为整零企业创造了和谐发展环境和广阔空间。
2、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财政部等部委于2014年2月8号联合发文明确,将现行补贴推广政策执行到2015年12月31日,并对2014年和2015年的补助标准作出调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补贴政策,以保持政策连续性,加大支持力度,以此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节能减排。同时,财政部近日还公布了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支持沈阳、长春等12个城市或区域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按照单个城市或区域累计推广量不低于5000辆测算,预计未来两年新增推广规模约6-8万辆。加上第一批示范城市累计推广量25万辆,未来2年内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规模将超过30万辆。即便考虑政策执行力度等因素,预计未来 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复合增速仍有望超过100%。这一政策将积极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促进零部件产业向节能型和环保型、高技术型和高质量型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建设和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3、零部件高端制造业升级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步成熟,购车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主机厂对零部件供应商技术实力与生产管理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汽车“三包”等政策的实施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承担更大的风险。那些研发能力更强、管理水平更高的零部件公司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虽然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竞争实力较国际巨头仍有差距,但在一些细分子行业中,国内零部件公司已经取得突破,更为广阔的全球零部件供应市场已经打开。
随着对汽车安全、舒适及环保要求的提高,汽车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如何通过电子技术提高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成为整个行业的热点。根据预估,在4G/LTE与云端技术成熟下,今年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爆发,产值年增7%,达2050亿美元,至2020年前都将维持平均8.5% 的增长力度。目前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国际零部件巨头手中,汽车电子以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实力最为薄弱的一环,由于开发难度大,产品质量稳定性要求高,国内大部分市场被外资占据,自主品牌仅在车载导航,影音播放等低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汽湃观察 | 四问疫情——汽车行业正受到多大影响?
1、福耀玻璃,主要业务是为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提供安全玻璃和汽车饰件全解决方案,是国内汽车玻璃龙头企业,全球汽车玻璃行业市占率第一的企业。
从2017年到2020年,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17%、20%、14%、12%。营收增长分别为12%、8%、4%、-5%。净利润增长分别为0.14%、30%、-29%、-10%。
2、星宇股份,主要从事汽车车灯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是我国自主车灯龙头企业,是我国主要的汽车灯具总成制造商和设计方案提供商之一。
从2017年到2020年,公司的ROE分别为12%、14%、17%、21%。营收增长分别为27%、19%、20%、20%。净利润增长分别为34%、29%、29%、46%。
3、潍柴动力,主要从事发动机及其零部件、重型汽车、重型汽车车桥、变速箱及等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我国重卡行业龙头企业、国内燃机产业骨干企业。
从2017年到2020年,公司的ROE分别为20%、22%、21%、19%。营收增长分别为62%、5%、9%、13%。净利润增长分别为178%、27%、5%、1%。
4、伯特利,主要从事汽车制动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电子驻车制动系统龙头企业。
从2017年到2020年,公司的ROE分别为29%、19%、19%、10%。营收增长分别为9%、7%、21%、-3%。净利润增长分别为1%、-14%、69%、14%。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
整车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没有整车的自主品牌,强大零部件体系的研发创新能力难以迸发,没有强大零部件体系的支撑,自主品牌的做大作强将难以为继。
2005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83,800,9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7%;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75,265,8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21,462,002千元,比上年同期降低9.09%。
2006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39,704,99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3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527,234,93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32,605,6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79%;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6,142家。
10大汽车零部件公司年报解读 2019年“南”2020年“更南”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0年汽车行业原本翘首以盼的小阳春,迎头撞上了一场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疫情。
随着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爆发,车企原定的生产、销售全部被打乱。尽管此次疫情仍远未结束,考虑到中国车市当下的体量,其损失将远超过2003年非典(SARS)疫情已经是毋庸置疑。
在2020年的疫情面前,2018年的购置税优惠结束、2019年的国五国六切换等冲击都是小巫见大巫。小小的,对于汽车行业的撼动,将是中国车市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
面对这只恐龙级别的“黑天鹅”,汽车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究竟将造成怎样的影响?中国车市在2020年将怎样走向?问题还有很多……
第一问:汽车产量究竟会跌多少?
疫情对于中国车市的最明显影响,在于生产层面。虽然目前尚未出现供应链中断的现象,但主机厂的开工时间已经明显延长。
目前,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华晨宝马、长安福特、广汽本田在内的大多数车企,都已确定延长复工时间到2月10日,这意味着今年中国车企的汽车生产相比往年至少减少10天。而生产基地位于武汉的神龙汽车、东风本田,其生产复工时间更遥遥无期。
复工时间的延迟,进而影响到产量。
据相关机构预计,本次疫情或将影响中国汽车产量缩减170万辆。众所周知,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同比下降8.2%。在疫情影响下汽车企业集体被迫停产,更直接影响中国汽车2020年的产量——据相关预测,第一季度汽车产量的降幅或将达到10%。
但如果将尺度放大到2020年全年,则未必那么悲观。自2018年进入产销收缩的周期以来,多个车企已经取了“以销定产”的策略。以处于疫情中心的神龙汽车为例,其位于武汉的三座工厂在过去几年间本来就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状态,去年还一度传出将关闭一厂、抛售二厂的消息。
由此不难看出,疫情对生产层面的短期影响,并不足以对中国车市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如果疫情在年中之前得到控制,产量完全可以在后面几个月得以补充。
较为乐观的估计是,疫情对全年产销量的影响,与中汽协此前的对2020年全年的预计并无太大出入,跌幅依然在2%左右。
第二问:零部件企业是否将成为重灾区?
主机厂由于产业链较长,相对于应对危机的能力也更强。与之相比,疫情对于零部件供应商的影响更大。
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就预警,新型冠状可能会影响其全球供应链,存在断裂风险——2019年博世亚太地区的销售额达到225亿欧元,其中100多亿欧元来自中国市场。博世在武汉拥有两家生产转向系统、暖通空调和热管理技术的工厂,员工约800人。博世CEO也不甚乐观地表示,如果疫情继续下去,将可能影响其全球供应。
与博世相比,同样来自德国的汽车天窗巨头伟巴斯特更是在疫情中首当其冲。中国是伟巴斯特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份额占全球三分之一。而武汉工厂恰恰又是伟巴斯特全球最大工厂,主要生产汽车天窗、电加热器及充电解决方案产品。
因为在赴德国培训之前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家人,伟巴斯特的一位员工将新型冠状传染到了德国。伟巴斯特至少有7名员工罹患新型冠状肺炎(5位德国人和2位中国人),甚至其位于德国斯多克道夫的工厂也因为疫情暂时关闭。
另一家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在武汉共有员工1900名,建有车灯工厂、前端模块工厂和法雷奥中国区研发中心。法雷奥武汉车灯工厂的客户同样遍及全国,包括神龙汽车、一汽-大众、天津丰田、东风日产、上汽大众、长安汽车等。
与这些跨国零部件巨头相比,更受冲击的是中小供应商。与跨国竞争对手相比,中小零部件企业资本薄弱,应对风险能力更低,更没有全球化体系作为支援,面对复工困难、物流受阻的影响,预计将有一大波中小零部件企业将濒临倒闭。
汽车零部件产业,很可能将在的逼迫下迎来一波“优胜劣汰”的大洗牌,但供应链大规模断裂的情况,大概率并不会发生。
第三问:消费者意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决定2020全年汽车销量的,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意愿。
对于新型冠状疫情对消费者意愿的影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公共交通存在防疫隐患之时,私家车的刚性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乘用车销售有望在疫情结束后呈现报复性增长;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在疫情中受到相当程度影响,大多数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将呈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对于汽车消费将呈现“有心无力”的状态。
无论对于新购还是换购,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并不会在根本上发生改变。即便因为疫情推迟了购买时间,但购车的行为终究会发生。
上述两种观点或许都是正确的,而相互影响的结果是,新购车,特别在三四线市场、价格8万元以下的自主品牌车型,其销售有望得到进一步刺激;而对于换购消费,尤其是豪华品牌的消费意愿,则将受到一定的抑制。综合来看,2020年或许并不会成为汽车销量大幅下滑的一年,但却可能成为豪华版块上升势头变弱,自主品牌发起反攻、占有率回升的一年。
与消费者相关的是,作为汽车销售一线的经销商也在疫情中遭受重压,一边是门店客流急剧下滑,大量订单车辆交付困难;另一边是庞大的固定成本支出。正所谓“唇亡齿寒”,为减轻经销商经营压力,包括沃尔沃在内的多家主机厂,已经调整政策,出台扶植政策帮助经销商度过难关
第四问:线上售车将成为主流?
面对此次疫情,一些专业机构和媒体的分析认为,线上售车将得到发展,直播看车、线上展厅等模式将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
事实上,VR展厅show车,电商渠道卖车,早已是宣扬多年的新潮流。尽管疫情期间,食品等日用快消品在电商渠道得到爆发式增长,但如果由此认定汽车线上营销手段将因此一举成为潮流和趋势,甚至取代4S店的传统模式,则有些过于乐观。
作为价格相对昂贵、且需要上户手续的大宗商品,汽车不同于几包鲜肉、蔬菜,即便在疫情仍在持续的当下,消费者也不可能选择通过网络就轻易购车。更重要的是,即便选择通过电商购车,由于其特殊的属性,汽车依然需要4S店进行交车和后续的维修保养服务,线上售车还远未到成为主流的时候。
结语
受春节期影响,历年来的第一季度都不属于购车旺季,此次疫情的出现,车市销量疲软的情况会继续加重。如果能够及时将疫情控制住,对2020年全年的影响不会太大。而由于疫情所带来“消费延期”的效应,大多数业内专家分析,汽车消费有望在二季度会回归到正常水平,而且可能还会反弹。
整体而言,中国汽车产业已相对成熟,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中国汽车产业并不会被击败。而从个体来看,2020年或许将成为更多品牌的告别之年。
前几年,汽车市场供不应求,甚至一些只能玩逆向工程,质量平平的品牌,也能挣得盆满钵满。而从2018年以来,随着汽车市场进入存量阶段,一些尾部车企开始掉队,这是市场竞争的正常情况。而此次疫情,或许将加速这一过程,那些缺乏原创和体系研发能力的车企,将更快退场。
从某种角度来说,疫情的到来,或许反倒能够让中国汽车产业因祸得福,帮助整个行业实现高质量的转型升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人从产销到利润,汽车业需要“良性循环”
文/宋双辉
曾经无限风光的零部件巨头们,如今的处境也愈发艰难。之前我们盘点了这次疫情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产自中国的零部件断供,导致全球多地的汽车工厂“无米下锅”。
实际上零部件巨头们的日子去年开始就已经不好过了,最近国际主流的零部件企业都公布了2019年财报,在我们统计的10家零部件企业中只有两家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增长,其他都是大幅下跌。
对于2020年的表现,大部分企业也都给出了不太乐观的预期,而这还是没有将此次疫情的影响考虑进去时作出的预测。
全球最大的零部件集团博世2019年销售额微跌,但是息税前利润出现了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包括中国和印度这样的重要市场汽车产量大幅下滑,柴油车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减,公司内部对业务板块重组导致成本增加,以及对新技术和新项目投资增加导致的。
投资未来的钱不能省,所以2020年博世还将继续在电动化、自动化等领域投入10亿欧元。考虑到2025年之前全球汽车产量都不会增长,所以接下来的压力依旧很大,而在成本削减方面,博世表示必要时会考虑人员优化。
麦格纳的利润在2019年也出现了大幅下滑,部分原因是驾驶系统业务部门的工程成本上升带来的,不过未来几年这一成本有望下降。对于今年的表现,麦格纳预计净利润会比去年略有上升,在18亿美元-20亿美元之间。
受中美等市场汽车销量下滑的影响,2019年普利司通轮胎业务也出现了营收和利润的下滑,不过对2020年表现普利司通比较乐观,预计营收和利润能够分别实现1.2%和4.7%的增长。
另一家轮胎制造商米其林的日子就好过多了,虽然轮胎销量出现了下滑,不过得益于几笔出色的业务收购案加上公司运营管理有道,业绩还是实现了增长。不过市场如此不景气,米其林预计2020年利润会略有下降。
通用大罢工让供应商李尔销售额损失了3亿多美元,再加上全球车市走低、汇率不利因素以及公司内部重组的影响,导致2019年业绩出现了下滑,而对2020年的表现,李尔预计会与去年保持在差不多的水平。
通用罢工对法雷奥的业绩也有不小的影响,再加上全球汽车行业低迷,业绩下滑也就在所难免。不过法雷奥预计随着成本控制更加严格,今年公司有望跑赢大盘。
虽然座椅和内饰等主营业务表现不佳,但是收购歌乐电子对财务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佛吉亚2019年营收和利润都实现了增长。2020年佛吉亚也力争实现销售额和现金流的稳定增长。
安波福表示2019年收入下降主要是受汇率影响、通用罢工以及对新技术投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不过整体上公司表现还是亮点不少,增长率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出9%,预计今年仍能够以高于市场平均增长率7%的速度发展。
与安波福原本属于一家的德尔福科技在分拆后日子就难过多了,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跌,主要是欧洲柴油车不吃香加上许多车企关闭生产基地导致业务量下降。上个月这家公司也正式宣布被博格华纳收购了,下半年将完成交易。
伟世通的2019年整体业绩并不好,不过公司正在致力于推进下一代数字化座舱的研发,从第四季度的表现来看这种转型正在看到成效,因此伟世通预计2020年营收和利润都将实现增长。
整体来看,2019年通用汽车的大罢工加上越来越多车企调整生产布局,陆续关闭了一些工厂,对零部件企业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再加上汽车行业向新四化转型,零部件企业们也要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所以成本也是不断增加。唯一实现业绩增长的企业也都是靠业务收购实现的,并非主营业务表现出色。
一季度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绝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们的业绩都会受到影响,而这种影响能否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得以冲淡,目前还无法判断,因此上面各家对2020年的业绩预测可能也会在疫情结束后有所调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具有头部带动效应的中国汽车行业若想实现良性循环,就要从“重产销量”改为“重利润”。这一点,一些快速崛起的零部件企业成为了好榜样。
文/《汽车人》张恒
“重产销量”的经营模式变得不再合时宜,中国汽车品牌当下更应该关注利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尤其重资产行业,当市场向好时,“重产销量”或许会有更抢眼的表现;但在市场萎缩时,也会暴露出更多问题,如产能过剩、亏损加剧等。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竞争变得更残酷,要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必须要做出改变。
什么叫循环?“循环”在数学上的表现是:有一个变量,且这个变量经常会为零。债务循环是一个从借贷到偿债的过程,债权产生了利息,投资产生了收益。汽车业的循环如商用车强制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车型,用户需要购买符合排放标准的车型,市场迎来换车潮,新循环由此产生,企业获得了超额利润。
一个良性循环的前提是能创造出合理的利润,对汽车业而言,利润至少包括了产品毛利率、周转率和销量。过去,我国一直过于强调产销量,这使得在2016年到2018年间,各大车企集团因误判乘用车市场未来的增长,进行了一轮轰轰烈烈的产能扩充。实际上,从2018年起,汽车销量急转直下,过剩的产能成为了被浪费的成本,拉低了企业利润。
在强调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双循环共同促进”的时期,重点在于如何处理过剩的产能,如何创造利润,而非以往的唯产销量论。
一业带百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能力的进步,我国对汽车产业的带动效应愈发重视。有机构认为:以总产值衡量,2017年汽车在整个经济中占比为4.1%(2017年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销量的峰值),其关联行业影响范围更大;在汽车的下游需求中,20%-30%对应消费,60%-70%对应投资;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考虑,若使用投入产出表计算行业的影响力系数,汽车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协同带动效应在53个行业中排名第4,仅次于计算机通信、化纤制造和电气机械。
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和制造业GDP的比重,反映了汽车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程度。有机构研究了近期数据,认为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在近年稳中有升,随扶持政策在增长上呈现一定周期性。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1.30%-1.60%区间;受益于汽车“新四化”转型,汽车工业的辐射和带动效应逐步加强,占制造业GDP的比重由3.68%逐年攀升至5.81%。2020年6月和7月汽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3.4%和21.6%,均位居41个大类行业首位。
汽车工业对几乎所有行业都有带动效应,尤其是汽车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对第三产业带动效应愈发明显,产业链在不断拉长,辐射面变得更广。
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配件)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2.479983和2.401938。意思是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业每增值1万元,分别带动其他产业增值2.479983万元和2.401938万元。
值得重视的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整车制造相差甚微,表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对下游产业有着同样强劲的带动能力。有机构预计,2020年汽车工业对全行业整体带动效应预计可达38650.6亿元,带动效应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10.41%。显而易见,在中国的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如果能顺利走出泥潭,汽车产业包括零部件制造业起到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
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作者索罗斯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经济模型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良性循环中,产生合理的利润必不可少。过去,我国过于强调销量,一辆车从立项设计、生产制造到车辆报废完成它的生命周期,如果没有产生足够的利润,即使循环有了,也未必是良性的。
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的掣肘。企业层面,如果能合理分配产能,更为重视利润而非产销量,把赚来的钱投入到研发和工人当中去,将对实现内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外利润差
不妨对比一下中国汽车品牌和国际汽车品牌在毛利率上的区别。在德系,2019年奥迪、奔驰和宝马的毛利率分别为14.5%、16.9%和17.3%,较2011年分别下降4.1、7.1和3.8个百分点。在日系,本田自2010年来毛利率持续下降,至2019年下降至20.6%,较2010年下降6.7个百分点;丰田毛利率近年来平均在18.1%左右。在美系,2010年至2012年间福特汽车的毛利率从15.6%下滑至13.0%,2019年毛利率大幅下滑至7.5%;通用汽车自2015年来毛利率企稳回升,2017年至2019年平均为19.2%;特斯拉公布2020年一季度的毛利率为25.5%。
大致而言,日系两大品牌的平均毛利率为19.35%,好于德系三大豪华品牌的平均毛利率16.23%,而美系品牌中,福特表现不佳,特斯拉优势明显,三者平均有17.2%的毛利率。
对比中国品牌,2019年年报,长安汽车的整车毛利率为14.68%;广汽集团的整车毛利率为6.45%;长城汽车的毛利率为16.25%;北汽蓝谷的毛利率为11.51%。此外,吉利汽车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至17.11%;蔚来汽车2020年第二季度毛利率转正为9.7%。上面几家固然代表不了中国汽车业,却也体现出差距。
从中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景象,中国汽车品牌的产品毛利率相比国际品牌还有差距。外资品牌,尤其是德系品牌毛利率的下滑,很大一部分来自品牌下沉。
所以,既要看毛利率,同时也要看市占率。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牺牲利润换取市场是商业竞争中常见的策略。
中汽协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持续下跌。2020年1-7月,中国汽车品牌的本土市占率是36%,相比去年同期的39.2%下降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德系品牌1-7月的市占率达到25.1%,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保持第二位。日系品牌1-7月的市场占有率为24.1%,同比提升了2.3个百分点,与德系品牌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如果单看中国汽车品牌头部公司的毛利率还不算太差,但如果综合市占率的变化一起分析,差距就又明显了。
零部件突围
中国汽车企业大而不强,但中国零部件企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一些细分领域的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伴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利好的政策背景,它们从过去默默无闻的配角成长为无法忽视的力量。
福耀玻璃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中信戴卡成为中国领先的铝车轮制造商,宁德时代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这些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凭借自主研发能力,正逐步打破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垄断。
福耀玻璃2020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汽车玻璃产品毛利率高达32.85%。放眼全球制造业,这是一个令人眼红的数字。宁德时代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动力电池系统的毛利率为28.88%,也是一个相当不俗的数据,显示了新兴行业的“暴利”。此外,国内汽车电子系统的领头企业德赛西威2020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汽车电子系统的毛利率为22.4%。
全球车市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受近年来全球汽车销量持续下滑以及2020年海外疫情的冲击,全球车企的盈利情况面临挑战。海外疫情持续,将逐步改变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竞争格局,国际车企为降成本,更换供应商的意愿变得更强烈。特斯拉承诺在2020年年底实现零配件100%的国产化率。有机构认为,全部国产化的特斯拉,毛利率可以进一步提升至30%。
中央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用意上,其一是应对过剩的产能,其二是希望中国老百姓的收入能够提高,多花钱消费,增加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在外循环上,中国企业需要更具话语权,赚取更多利润,这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目标。(文/《汽车人》张恒,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