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北的经济规划

2.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的项目介绍

3.郑东新区CBD的东区规划

4.国际顶尖酒店入驻,成就时代骄子——嘉宏空港新城大业启幕!

汽车零配件产业园规划设计方案_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水系恢复项目

2018年荆门市两会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形势,我们在省委、省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两大战略”,致力“加速转型、缩差领跑”,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0.59亿元,增长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78亿元,增长14.1%,增幅居全省第1位;财政总收入139.29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83亿元,增长20.3%。纳入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的县(市、区),东宝位列一类第7名,钟祥、京山分列二类第3、4名,沙洋进位态势明显。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5.8:54.2:30.0调整为15.1:53.9:31.0。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62亿元,增长1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家。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项目投资进一步扩大。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90.15亿元,增长21.6%;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9559万美元,增长12.5%;出口76749万美元,增长24.4%;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16个。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市民生投入146亿元,增长21.7%。2014年初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1.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6%、11.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全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5个,投资169.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35.2%;淘汰水泥产能88万吨、平板玻璃产能85万重量箱、造纸产能2.5万吨。全国首个通用航空综合体——中航荆门爱飞客镇正式落户并获民航经营许可,省内首条低空训练和旅游航线开通;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荆门产业园获批;我市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验收,获批国家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21个,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格林美挂牌。“一核六片十五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659亿元,增长15.1%。荆门国家高新区辐射带动“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深入开展工业经济“六比六看”竞赛和“进百企、解难题”活动,共设立5.6亿元调度资金,投入2.9亿元风险补偿铺底资金,清理处置低效闲置土地3550亩,推动“招工大篷车”下乡,开通“电力报装动车组”,全力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全市新增规模企业135家,达到1027家。培育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9家,凯龙进入国家级示范企业行列。

(二)着力夯实农业基础。中国农谷三大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通过专家考察,中兴农谷产业园奠基开工,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屈家岭农产品交易大市场(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农业物联网生产管理平台、赵集智慧农业园智能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双碑农业示范园被评为全省十大设施蔬菜基地,石牌“1+5”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双龙苑等新型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大柴湖经济开发区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吉象贝儿童装等项目落户柴湖工业园区,移民生态新城开工建设。奋力“一抗三保”,战胜“五年连旱”,粮食总产达到54.59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17项、面积180万亩。畜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水产品产量增幅保持全省首位。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28:1,新增1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三品一标”企业176家,“龙池桥”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6万家。实施土地整治50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4200亩。完成沟渠清淤1996公里,扩挖改造塘堰5210口,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0万亩。屈家岭汉江引水工程全面启动。钟祥位居全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第一名,京山、沙洋进入前十强。

(三)着力增强内生动力。着眼“快增长、扩投资”,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大竞赛”,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45个,格林美东区、京峻汽车零部件、化工循环产业园管廊工程、牧原40万头生猪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华能热电联产、台湾宝成工业园、渝楚化工异辛烷、明达LOW-E浮法玻璃等项目建成投产。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进入环保部最后评审阶段。漳河机场改扩建可研报告通过评审;蒙华铁路即将开工建设,武荆城际铁路规划方案通过专家咨询论证;枣潜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并与省交投公司签约,荆门城区绕城公路建设步伐加快,钟祥汉江二桥动工兴建,荆新线一级公路全线改造基本完成;沙洋港中心港区一期综合码头水工工程竣工,钟祥港石牌综合码头建设启动。编制完成荆门现代综合物流园规划,万达广场、多辉农产品物流中心、聚四海水产品批发市场、金瑞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举办油菜花旅游节、菊花展等特色旅游活动,我市荣获新华网“最美中国·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7亿元。新建和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150家,建成再生回收站点200个。新增总部企业3家,总数达到7家;财政总收入过亿元乡镇达到6个。开展柴湖“新农金”试点,建成77个“双基双赢”信贷工作室,湖北银行在我市设立分行,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19亿元,全市各项余额669.13亿元,比年初增加101.18亿元。新洋丰、雄韬股份成功上市,金源食品等11家企业在四板挂牌,市城投参股的光大幸福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荆门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落户。创办“荆门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入驻企业11家,东宝被列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

(四)着力打造美丽城乡。坚持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76%。《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获省批准,鄂中城市群总体规划和建设行动方案编制完成,“数字荆门”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漳河新区骨架初步拉开,漳河大道城区段基本完工,漳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验收。竹皮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汇合口浏河段和海慧沟段截污改造项目即将竣工。葛洲坝水泥异地技改项目开工建设,老城区生产线彻底关停。在全省率先启动中心城区全域集中供热项目,关停小锅炉160多台(套)。完成象山大道等35条道路维修工程,新增空调公交车100台、公共停车位300个。开展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建筑渣土、车窗抛物、噪声油烟等专项治理,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创建稳步推进,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各县(市、区)新区建设步伐加快,钟祥入选“2014中国最美30县”,京山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县。钱场、后港、子陵、漳河、团林等10个镇入围全国重点镇,胡集进入省十强乡镇行列。建成155个新型农村社区。完成29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断完善。强化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我市被列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市。基地造林15.6万亩,新建绿色通道654公里。建设二级公路139.56公里、县通乡公路247公里、通村公路686公里。

(五)着力深化各项改革。强化顶层设计,“6+N”重点改革事项全面启动。开展第9轮审批流程再造,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缩减至126项,服务时限提速15%,零收费率达到95%,免收费用1.4亿元。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在荆门高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京山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在9个乡镇开展公共交易试点。完成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市直事业单位从355家整合为268家,核减编制980名。市直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和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5亿元。实行“工商新政”和企业登记注册“三证联办”,市场主体达到15.13万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60%,农村产权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新增流转土地55.19万亩,转移农民12.96万人。

(六)着力增进群众福祉。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扶持创业7000人,组织就业创业培训2.6万人,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五大社会保险参保194.6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87%。在沙洋、钟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广“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市一医南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中医医院住院大楼主体工程竣工。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医生生活补贴政策。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7164套,基本建成12792套,分配入住9687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190户。全市平价蔬菜直销店达到65家。城乡低保再次提标,发放医疗救助金2937万元、临时救助金2077万元。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8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109个、青少年阳光家园18所。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20所、留守儿童服务站10所,楚天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荆门技师学院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新广播电视发射塔投入使用;新建村级体育健身工程208个;我市获省十四运会群体类金牌第三名。落实“单独两孩”政策,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序开展。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办理法律援助等事项12770件。农村网格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食品药品监管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群众的安全感、治安和执法满意度大幅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各条战线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工作不断加强,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市档案馆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机关事务管理、新闻出版、移民、保密、仲裁、地方志、对台、气象、防震减灾、住房公积金、购等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扶贫开发、援疆援恩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转变职能、改进作风,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下降35%,市会议和发文数量分别减少11%和20%。坚持依法行政,修订完善工作规则,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市级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办法,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聘请法律顾问,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透明度排名全国地市级第4位。自觉接受监督,共办理人大建议109件、政协提案391件,满意率达98%以上。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风评议等工作,在全国率先推行财政大监督机制,举办3期电视问政活动。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开展纠风治乱,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纵深推进。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向驻荆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在荆中省单位和广大外来投资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荆门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宏观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高于全省平均、同类城市领跑”,但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经济总量不大和结构不优并存,“快增长”与“调结构”平衡难度增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融资难、融资贵和结构性缺工问题依然突出;民生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服务配置不够均衡,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深入,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我们将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既要正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又要看到我市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已经形成;既要正视荆门发展不够的`阶段性特征,又要看到转型升级是我市行稳致远的动力之源;既要正视财政实力、社保水平与民生需求的差距,又要牢牢守住民生底线,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干出新作为。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坚持“加速转型、缩差领跑”基本思路,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着力抓调整、促转型,抓投资、促增长,抓改革、促创新,抓民生、促和谐,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提前全面小康、建设“四个荆门”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出口总额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优化结构,打造荆门工业经济“升级版”

以壮大总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四大工程”,进一步夯实工业主导地位。

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编制并落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X”规划,推动石化产业向炼化一体化转变,磷化产业向食品级、电子级方向深化,建材产业向新型化、链条化迈进,机械产业向成套化、智能化跃升,纺织产业向规模化、精品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向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力争六大传统产业总产值突破2800亿元。推广沙洋玻璃产业转型经验,鼓励各类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突出抓好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盈德煤制氢、沃裕化工硫酸钙晶须、葛洲坝水泥异地技改、楚商产业城、中兴农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压减水泥产能195万吨、平板玻璃产能76万重量箱。

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健康等新兴产业,力争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抓好中集化工能源装备、叶威智能物联网及粮食机械等项目,加快推进荆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用好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政策,依托国家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和格林美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实施鄂中再生大市场等50个循环经济项目,完成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投资16.7亿元,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以爱飞客镇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荆门航空产业园,打造通用航空创意经济示范区。支持金泉新材料、智展光学、金龙非、金汉江等企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推进华工科技荆门光电子信息产业园、鸿创科技等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形成产能。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荆门产业园,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农用生物制品、生物能源等特色产业,支持神地、欣胱、润红等企业扩规增容。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食品、建材、机械、磷化等行业的小微企业联合壮大,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鼓励龙头企业外引内联、做大做强,力争亿元以上企业新增75家,推动新洋丰、京山轻机、国宝桥米、洪森等向百亿企业进军。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的优秀企业家。深入推进质量兴市、品牌强市战略,选择200家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争创精品名牌。

实施工业园区增效工程。以扩园强园为抓手,深化“一核六片十五园”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进行扩区调区,努力在功能配套、产业聚集、环境提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建立健全入园项目“六度”考评体系,支持各园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力争全市园区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60个,总产值增长25%。发挥荆门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优势,通过扩大管辖权、下放审批权、整合执法权、赋予人事权和优化财税权,扎实推进“一区四园”建设。支持沙洋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区。

(二)坚持强农富农,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使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强化示范引领。持续推进中国农谷三大示范区建设,打造“三农特区”。在农谷核心区,加快实施联想高档水果产业园、万亩玫瑰产业园等项目,依托中兴、汇源等企业发展智慧农业,建成院士村一期项目,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荆三角”,提升五洋公路油菜花景观生态农业旅游线档次,推进凯跃农机博览城建设;在杨竹流域,抓好石牌“1+5”示范区、双龙苑万人社区建设,力争汉光农业物流园、富硒米业等项目尽快投产见效。大力推进大柴湖开发区建设,深化柴湖工业园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结对共建,扶持罗成村整村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高效农业,加快移民生态新城建设步伐,完成1000户危房改造任务。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围绕“一高三新”和“一抗三保”,进一步优化农业种养结构,积极推广“香稻嘉鱼”“42养羊”等27种生态种养模式,力争主推优质品种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和高产创建活动,突出抓好100万亩小麦、250万亩优质水稻、160万亩双低油菜核心示范区建设,力争粮食增产1亿斤。实施“菜篮子”工程,确保全市最低菜地保有量50万亩。推进“退耕还草”“种草养畜”项目,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80个;发展特色水产,高标准建好一批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3:1以上,新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30个以上。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总数突破2万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4400家、家庭农场780家。加强气象预警防灾、疫病防控、森林防火及农业政策性保险等工作,推行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植保、统一肥水管理、统一农机作业等专业化服务,建设农机化综合示范区。创新“三资”管理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深化农村产权融资改革,力争农村土地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规模达到2亿元。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屈家岭汉江引水、荆门汉江以西水系连通及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完成42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固汉江堤防17公里。拉通乡村断头路300公里,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新增清洁能源入户1万户,户用沼气使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土地整治项目36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3000亩、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5000亩。

(三)坚持提速提质,保持经济“快增长”态势

切实强化扩投资、促消费、强实体、增效益的各项措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实现有质量的“快增长”。

高位推进项目建设。把“扩投资”作为“快增长”的关键,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大竞赛”,全年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50亿元。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完善领导挂点包保、部门对口包联制度,开展项目拉练活动,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大力推行购买服务和PPP等投融资模式,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支柱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领域。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宣传推介、向上争取力度,力争普惠性项目获得更多份额、个性化项目取得更大突破。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园区,建成淘宝网荆门(中国农谷)馆,鼓励和扶持一批优秀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东方百货、金城集团重组成立供销集团,打造百亿商贸航母。加快推进武商荆门广场、星球·世界城、一马光彩大市场等项目和各县(市、区)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组建文体产业集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纪南-纪山楚文化旅游景区、大太子(大口、虎爪山、太子山)森林休闲养生区整合,实施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汇源生态产业园、太子森林小镇等重点旅游项目。支持绿林山、明显陵创建5A级景区,漳河创建4A级景区,马河创建全省旅游名镇,积极筹备2016年中国(荆门)菊花展,办好第八届油菜花旅游节及首届紫薇花旅游节、首届中航爱飞客通用航空大会和中国(京山)第二届网球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亿元。培育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智慧荆门”建设,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不断扩大保险、家政、文化创意等热点消费,推进特色商业街和夜市建设,确保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强化财税金融工作。以总部经济、支柱产业为重点,统筹推进市、县、乡财源建设,力争新引进总部企业5个左右,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乡镇达到8个。加强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性债务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加快创建普惠金融和信用建设示范区,加强对小额公司、融资性担保企业的监管和引导,力争新增100亿元以上。强化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大力防控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荆门中科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创新科技投融资机制。支持凯龙加快上市步伐,力争一批企业分别在三板、四板和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落实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深化“进百企、解难题”活动,建立中介服务超市,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市财政投入资金3亿元支持企业发展。加强土地统筹配置,继续清理处置低效闲置土地,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加强校企合作、定向培训和村企对接,实行“一对一”“点对点”招工,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严控各类涉企检查,坚决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

粤北的经济规划

据湖北省人民外事侨务办公室介绍,北京时间今日零时30分许,法国巴黎爱丽舍宫,在中法两国最高***的共同见证下,共签约21个合作项目,其中3个项目来自武汉。

这3个项目是:中法两国在武汉建设中法生态示范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入股法国标致雪铁龙;武钢与法国法孚集团合作项目。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为两国合作项目,由中国代表、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和法国代表,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部部长菲利普·马丁签署。

根据两国签署的文件,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是将中法两国在城市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经验运用于示范城建设,应贯彻低碳生态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将该项目建设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典范。

据了解,中法生态示范城位于蔡甸区后官湖畔,初期规划建设面积约30平方公里。

为推进项目建设,中法双方将共同组建项目战略委员会。目前,法方已经成立了由该国生态部、外交部、外贸部组成的中法生态示范城项目战略委员会,领导由法国各相关部委及官方机构代表组成的项目行动委员会,负责项目的推进工作。

在另两个签约项目中,东风、法国分别注资8亿欧元,与标致家族各持标致雪铁龙集团14.1%股份,三方并列第一大股东。武钢与法孚的合作包括合资组建机械加工企业等。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昨日透露,中法生态示范城,选址在蔡甸区与汉阳区交界,后官湖以北,汉江以南约30平方公里的建设区域。生态示范城将运用中法两国在城市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经验,体现低碳生态和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建设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典范。

规划方案正由市国土和规划局、市规划院协同法方制定中,八大方面合作最有可能提上日程,包括汽车零部件产业、婚庆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科技产业、通用航空产业等园区和游艇俱乐部、法国农庄及葡萄酒庄。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昨透露,前期考察时,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选址,武汉提出在5个城区里备选,最终选定蔡甸后官湖区域。去年12月6日至7日,法国总理埃罗率大型及企业代表团一行170余人考察访问湖北武汉,宣布了项目选址。

后官湖区域距武汉中心城区8公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两大国家级开发区隔汉江相望。京港澳高速、沪蓉高速交会于此,临长江、汉江,新汉阳火车站也将在此兴建。3公里半径内云集神龙、东风雷诺等法系强企。

后官湖区域为武汉近郊最大的生态“绿肺”。生态包括湖泊水质达Ⅲ类以上标准的300平方公里的水系、116平方公里国际级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70多平方公里国家级后官湖城市湿地公园、九真山和嵩阳山两大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总面积逾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目前已形成50公里绿道。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的项目介绍

——南粤绿色生态屏障。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江河源头、湖泊水库、重要湿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大山区生态系统建设投入,完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粤北地区生态安全新格局,努力把粤北地区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主导,将粤北地区划分为重点、协调和生态三类发展片区,实行生态建设优先、产业集约优先,积极探索用较少的土地面积获得较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方式,破解山区科学发展的难题,重点在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城乡一体、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和体制改革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全国山区科学发展提供先行示范。

——新兴生态型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辐射和带动功能,发挥粤北地区环珠三角的禀赋和后发优势和各市主导产业发展,积极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产业承接地的城镇,以工业进园为载体,错位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专业分工合作的产业链。

——区域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粤北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区域合作,着力把粤北地区打造成为南融珠三角、北联内陆的重要桥梁和东承海西、西接西南的重要纽带。 到2015年,粤北地区初步形成全省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初步形成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建设上新台阶。西北东韩“四江水系”水源地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I-Ⅱ类标准,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72.7%,生态发展区的生态公益林占林地面积提高到5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60%以上的中心镇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8%,确保实行生活污水处理的村庄数量每年增长1%以上,实行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村庄覆盖率每年增长10%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上新水平。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适度超前,基本实现所有县城区通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52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1500公里。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农田渠系灌溉系数达到0.5-0.6.通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基本实现“三网融合”。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0%,地区生产总值达5250亿元(2010年可比价,下同);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340元;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比重优化调整为10∶53∶37.——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力争实现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名义增长分别达9.5%和9.0%,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农村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初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同险种同水平。 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本布局理念,统筹考虑现有的开发强度、发展潜力,按照“五极”、“七轴”、“三片”空间结构和“融南联北、承东拓西、区内协调”区域布局的要求,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强化与周边区域的连通和协作。

(一)构建“五极、七轴、三片”的空间布局。

以珠三角地区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辐射源,粤北地区五个地级市的城区为主要增长极,广州、深圳和珠海向内陆扩散的七条高速公路为发展主轴线,城镇区、工业区和生态保护区等为发展主轴线上的节点,并以粤北地区与珠三角的地理位置关系划分重点、协调和生态三个发展片区。

——“五极”:将粤北五个地级市的城区建成五大区域性增长极。到2015年,5个地级市城区人口规模分别达到50万以上,每个城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在城区的带动下,韶关市建成为粤北区域中心城市、广东新兴制造业基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旅游休闲重点地区;河源市建成为粤东北特色中心城市、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市、新兴产业集聚地、粤北赣南区域物流中心、现代生态园林城市;梅州市以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为目标建成广东绿色崛起先行市、生态文化平安名城、世界客都;清远市建成为大广州卫星城市、珠三角高新产业新成长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云浮市建成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全省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市、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

——“七轴”:以珠三角为辐射源并向内陆扩散的高速公路为粤北地区的七展轴。

广(州)韶(关)发展轴。京港澳和广乐高速公路、武广高铁、京广铁路和北江航道发展轴,途经广州、清远城区、英德、佛冈、翁源、韶关城区、乳源、乐昌等城镇,是清远、韶关承接珠三角核心区辐射并向湖南拓展的重要轴线,粤北地区中部发展的“脊梁”。

广(州)梅(州)发展轴。广梅、广河和广惠高速公路、广梅汕铁路、东江航道发展轴,途经惠州、河源城区、东源、龙川、梅州市区、梅县区、兴宁、大埔等城镇,是粤北东北部发展的重要轴线,影响和辐射海峡西岸地区的重要拓展轴。

广(州)连(州)发展轴。广清和清连、连宜高速公路和107国道,途经广州、清远城区、清新、阳山、连南、连山、连州等城镇,覆盖整个清远市行政区划的中轴,是我省向湖南方向拓展的重要发展轴。

广(州)云(浮)发展轴。广梧高速公路、南广铁路、三茂铁路、西江黄金水道,是云浮承接以广州-佛山-肇庆为主的珠三角核心区域向大西南地区拓展的重要轴线。依托珠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集聚云浮市城区的产业与综合服务功能,带动云安、郁南等城镇和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形成影响和辐射大西南地区的重要拓展轴。

深(圳)河(源)发展轴。以深圳为起点的惠盐、惠河高速,以及深圳-赣州高速公路等区域干道,途经深圳、惠州以及河源的城区、东源、和平等城镇,二十特勤吧托人情问她千万别

汕(头)梅(州)发展轴。汕梅高速、广梅汕铁路,涉及梅州市区、梅县区、丰顺、蕉岭等城镇,是依托海西经济区和潮汕都市区向北拓展的重要发展轴。

珠(海)云(浮)发展轴。珠海至中山高速、江门至罗定高速,途经珠海、中山、江门等珠三角城市以及云浮的新兴、罗定等城镇,是云浮承接以珠海-中山-江门为主的珠三角核心区域向大西南地区拓展的重要轴线。

——“三片”:按照全省主体功能区划范围,以县级行政单元为主体,细分为重点发展、协调发展和生态发展三个具体功能片区。

重点发展片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先地区,工业园区化的密集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粤北地区的新经济增长极,城镇密集的区域生产生活服务中心。 专栏1 重点发展片区

片区特点:与珠三角地区接壤或属地级市的城区。

片区范围:韶关浈江区、武江区和曲江区,梅州梅江区和梅县区,清远高新区、清城区、佛冈县和清新县,河源源城区,云浮云城区和新兴县。

发展重点:粤北地区五个地级市的城区;韶关工业园区、韶关曲江经济开发区、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远经济开发区、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清远台湾工业园,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梅州经济开发区、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河源经济开发区、源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罗湖(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工业园,云浮市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云浮新兴新城)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产业开发区和产业园。

禁止开发:河源恐龙蛋化石公园、曲江小坑国家森林公园、梅州雁鸣湖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和省级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生态点(详见专栏4)。 协调发展片区: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接续区和控制开发强度的缓冲区,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区,重点发展局部点状式的工业园区并以承接生态型的工业和农业产业为主,强调发展与保护并重。 专栏2 协调发展片区

片区特点:处于各流域的上游,与珠三角地区不直接接壤。

片区范围:梅州丰顺县,清远英德市,云浮云安县、罗定市。

发展重点:片区范围的县(市)城区及中心镇;丰顺经济开发区,清远英德华侨工业园区,佛山南海(罗定)产业转移园、罗定双东环保工业园和云浮(云安)循环经济工业园等。

禁止开发: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南岭国家森林公园、飞来峡和宝晶宫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生态区和生态点(详见专栏4)。 生态发展片区:全省最重要的北部生态屏障,省内各大河流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全省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和低碳经济发展区,以保障生态安全为重点,同时适度开发点状城镇和生态型产业。 专栏3 生态发展片区

片区特点:地理上大都远离珠三角地区,与周边省区相邻,其中有11个县(市)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片区范围:韶关乐昌市※、南雄市※、仁化县※、始兴县※、乳源县※、新丰县和翁源县,梅州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和五华县,清远连州市、连山县、连南县和阳山县,河源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连平县※和紫金县,云浮郁南县(有“※”符号的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发展重点:片区范围的县(市)城区和中心镇;逐步开发乐昌经济开发区、东莞东坑(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始兴工业园区、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乳源经济开发区、南雄精细化工园、仁化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翁源官渡经济开发区,蕉华工业园区、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五华经济开发区,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紫金经济开发区、深圳龙岗(紫金)产业转移工业园、紫金吉安环保工业园,郁南特色产业工业园等产业开发区和产业园的建设。

禁止开发:韶关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源南岭和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始兴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郁南县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河源新丰江水库(万绿湖)及其库区、东源县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紫金东江森林公园和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龙川枫树坝省级保护区、五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兴宁市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生态区和生态点(详见专栏4)。 专栏4 粤北地区重点保护的区域名录

世界级: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级: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小坑国家森林公园、韶关国家森林公园、梅州雁鸣湖国家森林公园、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镇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省级:仁化森林公园、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乐昌大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九泷十八滩风景名胜区、金鸡岭风景名胜区、广东南雄恐龙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刘家山森林公园、广东后洞森林公园、始兴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曲江沙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曲江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梅州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阴那山风景名胜区、天鹅山森林公园、丰溪森林公园、大浦丰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铁山渡田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五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五指石风景名胜区、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河源大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河源新丰江水库(万绿湖)及其库区、河源恐龙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河源新港省级自然保护区、东江森林公园、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龙川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霍山森林公园、和平黄石坳省级自然保护区、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贤令山森林公园、飞来峡风景名胜区、宝晶宫风景名胜区、英德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太和洞森林公园、笔架山森林公园、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羊角山森林公园、佛冈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天湖森林公园、连州田心省级自然保护区、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清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郁南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蟠龙洞风景名胜区、南山森林公园。 (二)加强以融入珠三角为重点的区域合作。

依据“融南联北、承东拓西、区内协调”的区域布局方针,向南融入珠三角地区;向北联通湖南和江西,向东承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向西沟通北部湾经济区,发挥广东门户和通道作用,开拓发展市场和空间。

全面融入珠三角地区。粤北五市要依托珠三角、融入珠三角、服务珠三角,在城乡一体、基础设施、转移园区、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市场人才等方面与珠三角全面对接,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继续办好“山洽会”,建立和完善紧密型的市县对口合作机制,共同招商引资,加强与港澳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连接省区的合作。深化与泛珠三角省区、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湘粤赣红三角地区在交通衔接、商贸流通、流域整治、环保预警等方面的区域合作。

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加强全面对接,促进多领域的合作,逐步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建立健全粤北地区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实现粤北地区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 遵循“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原则,重点加强生态控制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旅游区、湿地生态系统和城镇工商密集区的建设。

(一)构建粤北生态安全格局。

一级生态控制区:重点建设“四江水系”一级生态廊道,完善“四江水系”地区防护林体系,逐步将粤北生态发展区内的生态公益林占本地区林地比例提高到50%以上,维护控制区内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

二级生态控制区:重点规划和建设粤北绿道网、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区、名胜古迹、公园及其他高密度居住区。

(二)完善粤北自然保护区体系。

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包括森林生态、内陆湿地、水域生态、自然遗迹、野生动植物等自然保护区;进一步修订全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护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规范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管理体制;建立粤北自然保护区数字化管护监控系统;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三)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重点保护和加强建设南岭湿地、始兴南山内陆湿地、化高坪内陆湿地、南雄小流坑-清嶂山水源林、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水源林等自然保护区;建设乳源南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开展曲江罗坑湿地、北江中游英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工程;探索建立省级湿地公园或湿地保护小区。

(四)保护和建设水源涵养区。

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划定粤北水源涵养区,包括“四江水系”集水区以及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南水电站水库、合水水库、潭岭电站水库、合河水库等主要水库的集水区;启动“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实施小流域和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五)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坚决防治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染。取污染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措施,对产业转移园区及入园项目执行严格的环境评价制度。加快推进村镇区域性、集中式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重点加强中心镇、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周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现有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配套建设污水输送管网,严格实行污水处理厂尾水达标排放,排入指定纳污河道;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的监测与保护;推广“村保洁收集、镇运输中转、县处理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广使用生物杀虫剂,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强度。建立土壤污染信息系统和土壤污染防治与监测制度,严格控制主要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基地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超标的耕地。

综合治理废气物污染。重点控制火电、水泥等行业的废气排放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积极淘汰钢铁、水泥等落后产能;加大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建设粤北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在韶关、清远等市建立区域性废纸、金属、玻璃、塑料和橡胶分拣加工集散中心,在每个镇区建设1个以上的垃圾回收站。

因原规划篇幅较长,不再赘述。具体内容可参考文件《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

郑东新区CBD的东区规划

项目东临沣河,北临渭河,区域内更有新河、涝河等多条水系,湿地广阔,环境优美。周边有国家级“大数据”处理中心、西咸国际文教园、医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多个园区,商业氛围浓厚、区位交通便利。随着沣西新城行政商务核心区的规划,该项目将形成集商务、办公、休闲、、生活为一体的核心商务区与人口居住区。

项目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主要以大体量、高品质的独栋办公楼、5A甲级写字楼、国际商务酒店、酒店式公寓为主,重点拓展企业总部的研发、营销、结算、运营等功能,形成带动能力强、经济贡献高的龙头企业集群。二期主要以高端住宅为主,依照高品质、高绿化、高舒适、低层数、低容积率的设计理念,全力打造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田园城市的生活特色。

国际顶尖酒店入驻,成就时代骄子——嘉宏空港新城大业启幕!

开发建设郑东新区是省委省、市委市为更好应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为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取的重要举措。按照1998年院批复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的要求,郑州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600万,城市化水平达70—80%。目前,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按照21世纪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要求对省会郑州总体规划进行完善、修编,这是规划郑东新区的主要背景。在这个前提下,为了保证郑东新区规划体现新世纪、新郑州、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我们于2001年9月对郑东新区远景总体概念规划取国际招标的方法进行。经过多方考察和商务谈判,选定日本黑川纪章事务所、法国夏氏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11家单位参与规划设计竞争。经以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和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为评审组长的30多位国内外专家反复评审,日本黑川纪章方案以其先进的理念和独具魅力的设计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最终脱颖而出。随之,我们将规划方案向社会公开展示并进行了问卷调查,90%以上市民赞同黑川方案。在此基础上,2002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以地方法规形式对规划方案予以确认。我们将方案及时向省委、省领导作了汇报,并按照有关法定程序,经过逐级审批,报院备案。(2002年7月在世界建筑师联盟年会上,黑川纪章先生因设计郑东新区规划等方案而获得首届“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

郑东新区的基本是日本著名建筑家黒川纪章策划的(旧市街の东部(郑东地区)に50万人规模の新都市建设が计画されている。なお、この新都市建设の计画案は建筑家の黒川纪章の立案である )。 郑东新区远景概念规划范围15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33平方公里),西起原107国道,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北起连霍高速公路,南至机场快速路。共分六个功能区:

(1)CBD,是郑州市的中央商务区,也是郑东新区的核心区,规划面积约3.45平方公里,是由两环60栋高层建筑组成的环形城市,内环建筑高80米,外环建筑高120米,两环之间是繁华、舒适的商业步行街和24小时不夜城。环形建筑群中间布置有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和高达280米的会展宾馆等标志性建筑。

环形建筑群的中间是椭圆形的中心公园,由中心湖、标志性建筑和绿地组成。椭圆形中心公园内布置了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和郑州宾馆等标志性建筑。国际会展中心由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和多功能大厅组成,第一期工程约 22 万平方米。与其相连的郑州会展宾馆是集商业、休闲、办公、五星级酒店和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由主楼和裙楼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其中主楼共63层,地上60层,地下3层,总高度为280米,主楼曲线与“嵩岳古塔”吻合。金**河南艺术中心主体外观酷似陶埙。

CBD 的中心湖通过运河与CBD 副中心的湖泊公园相连接,船舶、游艇穿梭其间。高层建筑林立的环形城市将使 CBD 成为世界上独具匠心的新型城市中心区。

截止2007年底,共完成投资约105亿元人民币,开发面积3.45平方公里,完成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入住人口2万人,圆满完成了“五年成规模”建设目标,内环30栋高层全部开工建设,外环28栋高层开工建设,内外环34栋高层投入使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成功承办了多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展会,为郑州会展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新的契机。河南艺术中心全面完工投入使用。280米高的郑州会展宾馆完成桩基工程。商业步行街建设加速推进。区域内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到位,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等金融单位和白象集团、深圳航空、三菱重工、外运发展、金山化工、黄河旋风、中孚实业、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万达期货等企业等400多家单位相继入驻,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央商务区金融、会展、商务、文化中心作用日益明显。中央商务区已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繁荣兴旺、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也是河南省城市建设的靓点、郑州市经济发展的形象,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肯定。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郑东新区CBD(中央商务区)被称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CBD”之一。

(2)商住物流区,是CBD的功能支撑区,规划面积约23平方公里,是以机关单位、公益设施、现代服务业及批发、物流、居住等功能为主体的综合区。

伸入龙湖的半岛,为CBD副中心,面积约48公顷。CBD副中心是由写字楼、宾馆和特色住宅等组成的另一个坏形城市,其间有湖中湖,是商务、居住、旅游、及休闲的胜地。

CBD与CBD副中心通过一条约3.7公里长的运河相连,两岸是40米高的建筑,以商业、文化、居住等功能为主。建筑外侧依次为15米、20米高的多层居住区。 CBD与CBD副中心这两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环形城市通过如诗如画的运河紧密相连,构造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如意型”。这是郑东新区的图腾,也是郑东新区的鲜明个性。它将使入住的市民万事如意,进驻的商家平添吉祥。

截至2007年底,商住物流区累计引进项目109个,其中89个项目开工建设,36个竣工投入使用;在建及建成面积累计达到80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09.6亿元。

3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先后入住,形成了以金水东路为轴线的行政办公区;一大批中高档住宅小区陆续投入使用,基本构筑了以黄河东路和商鼎路为交叉的人居新社区;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多家卖场形成规模。

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以商都路沿线为轴线的物流产业带初步形成,并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

郑州市图书馆新馆、郑州市奥林匹克体育广场等重点项目逐步启动。

一个区位优势明显,人流物流活跃,信息资金流畅通,具有较强辐射力、聚集力的综合区基本展现。

(3)龙湖区,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其中龙湖规划面积约6.08平方公里左右,是郑东新区规划的点晴之笔,与流经市区的几条河流、郑州国家森林公园等构成城市生态区。伸入龙湖的半岛为CBD副中心,规划面积约0.48平方公里;CBD副中心是由高度为100米的写字楼、宾馆和特色住宅等组成的另一个环形城市,其间有湖中湖,是商务、居住、旅游、和休闲的胜地。CBD中心和CBD副中心通过3.7公里长的运河相连,形成一个“如意”型,运河两岸是45米高的建筑。

该区域历史上曾是沼泽地,地势低洼,长年积水,现在大多是鱼塘。龙湖区与流经老城的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贾鲁河、东风渠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水系。按照水系专项规划,利用东风渠引入的黄河水、贾鲁河水、丰富的地下水形成龙湖。湖区通过每年4次的水体循坏,其水质可达到国家景观和B类标准,湖区循环排水则用于郑东新区的工业用水及农业灌溉。

根据专项经济测算,龙湖建设所需经费可以通过龙湖地区土地升值来解决,平衡有余。龙湖的开挖,既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增值旅游产业,优化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又能够防洪排涝,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龙湖是郑东新区规划的点睛之笔。龙湖区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其中龙湖规划水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根据中原文化关于龙的传说及湖的形态而取名。龙湖区与流经老城的金水河和熊儿河、贾鲁河、东风渠等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态水系。沿河流两岸布建河川公园,形成贯穿全市的生态走廊。根据国内外专家对龙湖水质保护研究的成果,龙湖管理运行将综合运用黄河引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充,利用暴雨径流、水质控制,使水质达到身体可接触水平。2005年4月24日,来自全国的知名城市规划专家对郑东新区龙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评审。按照规划,龙湖地区主要由三大功能区组成:龙湖北部和南部片区及村庄安置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副CBD区是由旅游设施、休闲设施和商业设施、高层复合式设施组成的休闲 区;人工运河两侧以商业服务区为主。

龙湖区规划总居住人口规模为34.8万人,其中龙湖北区安排居住人口21.8万人,龙湖南区安排居住人口13万人。郑东新区的CBD和副CBD通过人工运河形成一个“如意型”,伸入龙湖的半岛为CBD副中心,面积约1.07平方公里,是由高度为100米的写字楼、宾馆和特色住宅等组成的另一个环形城市,其间有湖中湖,是商务、居住、旅游、和休闲的胜地。

根据专项经济测算,龙湖建设所需资金通过龙湖地区土地升值来解决。龙湖的开挖既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增值旅游产业,优化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又能够防洪排涝,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龙湖地区规划为多层和高层住宅。通过导入传统的四合院和九宫格布局,巧妙的把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理念结合起来,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共生。目前龙湖地区可研阶段地质勘察等生态水系前期相关研究工作已完成。

(4)龙子湖高校园区,规划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主要由高等院校组成。高校园区内规划有龙子湖,取“望子成龙”之意。湖面伸入各大学校区,湖中有近两千亩的湖心岛,岛上规划有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设施。龙子湖通过运河与龙湖及其他河渠相连,是郑东新区生态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高校园区的莘莘学子们创造了优美独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截止2007年底,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河南教育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八所高校新校区已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20.94亿元。开工建筑物131幢,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筑物119幢、总建筑面积85.2万平方米,入住师生累计达6万 人。

科技园区位于龙子湖区的东南部,规划面积约10.7平方公里,主要用于安排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致力于开发IT、科技研发等高新技术产业。进入科技园区的高科技企业经认定可享受国家关于高科技产业的优惠政策。国家863郑州创新基地——电子27所基本竣工。

龙子湖区已发展成为河南省新的人才输出地、技术产出地,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及技术支撑。

(5)科技物流园区,科技园区位于龙子湖区的东南部,规划面积约10.7平方公里,主要用于安排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致力于开发IT、科技研发等高新技术产业。进入科技园区的高科技企业经认定可享受国家关于高科技产业的优惠政策。国家863郑州创新基地——电子27所基本竣工。

(6)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已开发15平方公里左右,是郑东新区的工业支撑区。

六个功能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郑东新区成为既有优美的生态景观、人居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形象,又兼具强劲产业支撑和雄厚发展实力的新城区。

目前,开发区基础设施覆盖面积13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3.4亿元,共修建道路60余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总供电能力达到30万千瓦;开发区自建环保型燃气热源厂,供热能力每小时达58蒸吨;区内具备10万门程控电话装机容量,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1000兆;区内建有铁路专用线,已开通的7条公交线路通达市区,并在区内开通了公交环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电力、通讯、供水、燃气、供暖和交通网络。

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开发区规划建设有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省公共保税中心、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郑州高新技术创业中心4个国家级政策园区,信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南部外商投资集中区3个产业园区,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导向。区内累计引进各类项目和注册企业1500个,荷兰飞利浦、德国MAN、德国敦豪、韩国LG、日本日产、美国联邦快递、百事可乐、台湾台塑等世界500强企业,中铝集团、希望集团、安彩集团、宇通客车、海马汽车等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入区兴业,初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铝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

未来,经济开发区将围绕建设“开放型现代化工业新区”的发展定位,按照 “工业立区、科技兴区”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位和优势,培育新产业、发展支柱产业、扶持传统产业,重点打造产业园区,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以海马汽车整车生产和配套项目为龙头,建立汽车工业园,引进零部件加工配套项目,园区远期规模实现产值200亿元。

二、以中铝板材项目为龙头,建立铝加工工业园,园区规模实现产值100亿元。

三、整合传统产业,开发现有。通过引中国龙工桥箱、中科英华等国内外工程机械制造知名公司,推进区内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实现产值100亿元。

四、以南部外商投资集中区为平台,加快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洽谈成熟的日新精工、双日株式会社、川岛机械、桐林木业、日本荣宝等9个投资主体的12个项目入住园区;积极推进日产10万台生产基地建设;强力引进年产200万箱的烟厂生产基地,园区规模实现产值300亿元。

五、是以晶诚科技园集成电路生产项目和安彩液晶基板项目为龙头,建立信息产业园,重点引进集成电路、显示器件的设计、生产、封装等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园区规模实现产值100亿元。

六、是以绿色能源(瓦斯利用)开发利用、开设备制造、大功率LED照明器件、生物燃料、雅士利豆奶粉加工基地等环保、节能、减污项目为龙头,建立绿色生态园,园区规模实现产值100亿元。

通过产业培育、产业招商、产业服务,经济开发区将努力建设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出口加工企业为支撑的经济园,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与现代市场经济接轨的创业园,一个人居环境优雅、社会和谐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园,为区内客商和职工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规划引入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风格独特,靓点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生态城市。通过道路、河渠、湖泊的绿化建设构建生态回廊,并将龙湖生物圈与嵩山生物圈、黄河生物圈有机相连,形成生态城市。

二、是环形城市。通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环形道路及CBD和CBD副中心的环形建筑群形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环形城市。

三、是共生城市。新区规划重视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相协调和保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延续性,体现了新区与老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的和谐共生。

四、是新陈代谢城市。借用生物学的概念,通过组团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新陈代谢的理念。

五、是地域文化城市。规划体现了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特色,根据龙的传说及湖的形态,把规划中的人工湖取名为龙湖;CBD和CBD副中心两个环形城市,通过运河连结,构成象征吉祥和谐的巨型“如意”;六棱塔形的会展宾馆及引入我国传统的“四合院”、“九宫格”式建筑理念的商住建设等,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独特的城市空间形象。

最近,空港新城成为常州各大媒体报道的高频词。作为常州对话世界的地方,空港新城正朝着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商贸区域”的远大目标发展。

近日,嘉宏集团与雅高集团在常州富力喜来登酒店举办了“星耀3.0,摩登新北——空港国际星光城美爵酒店意向签约仪式”。本次合作,标志着全球酒店级酒店“雅高美爵”首进罗溪。

雅高酒店集团在全球拥有39个酒店品牌,在110个国家和地区经营着超过5000家酒店。雅高集团是欧洲第一大的酒店集团,更是全球最大的生活方式酒店运营商。

嘉宏集团董事长刘康在致辞中表示:与法国雅高集团的签约是嘉宏在特殊年份做出的重大决定。时遇2020疫情,嘉宏克服困难,孟河、奔牛星光城都将如期在12月06日开业。

嘉宏2018年首进孟河,布局新北,这两年用实际行动重仓新北,在新北连落六子,货值近180亿。本次引进法国雅高集团高端酒店品牌,打造38万方空港国际星光城,更是看重空港罗溪的未来发展潜力。

罗溪是经济重镇,生态湿地以及区域航空、新能源、装备物流等千亿产业蓬勃向上。嘉宏将专业践行精筑理念,实现土地价值的同时,携手优质合作伙伴,共建空港西大门经济,助力产城融合,见证空港腾飞。

常州空港新城(罗溪镇)是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也是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常州部署的西部重镇,未来经济的增长极。常州国际机场10亿扩建、地铁6号线延长线罗溪站(规划中)、高规格的 商业综合体 (规划中)......高配硬核的空港新城足以让人心生向往。

空港新城依托“3+1”产业发展格局,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成套装备产业园、现代物流商贸区以及航空产业园航空产业等四大产业高地的交汇点,加大产业集群辐射力。空港新城已先后引进约100亿比亚迪、北汽等国家2035规划重点企业,为常州产城融合注入崭新活力。

空港新城的PM2.5值常年低于市区,周边约5公里内,聚集碧春湖生态湿地公园、壕熊庄园等生态,丰富河道水系环绕,彻底告别空气污染。

目前,空港新城区域内从幼儿园到中学一应俱全,教育便利,这里承载的是一座城市的归心向往。政策红利加持,城市骨架拉伸,嘉宏集团深研土地厚蕴、洞察城市发展,携着焕新人居的愿景落位空港新城核心,擎掌全方位。

常州城市蝶变,国际都会蓝图下,空港新城可谓占尽利好,未来也必将成为国际化社区的优佳注脚。为引领常州国际化的居住社区体验,嘉宏空港国际星光城规划40栋住宅楼,由15层小高层加6层叠墅组成,整体品质与舒适度远非一般小区可比拟。

放眼整个新北,这都是难以比肩的巨作。

项目景观打造借鉴了纽约曼哈顿的新都会设计特色,未来将呈现时尚与艺术、品质与雅致共存的花园化居住社区。社区精选多种名贵品种力求达到三季有叶四季有景,根据季节变化增加各种季节相应植物品种,给每一位业主提供舒适绿色的生活享受。

此外,叠墅区域内南北向轴线为社区主要景观轴线,打造多重主题景观,既增强了私密性,又相互交融于园内景观,实现了移步换景的归家体验。星罗棋布的儿童活动区、约1300m的健康慢跑道、健身区等活动场所,全方位给予用户高配享受。

在产品的打造上,嘉宏空港国际星光城自然也不遑多让。

你能想象89㎡做三房,还有南向双阳台?在嘉宏空港国际星光城,就能做到。如此高的使用率,市面上基本需要95㎡三房才能做到。127㎡四房,对尺度的精准把控也同样出色。不仅是南向三开间,大大提升了光和通风效果,让业主随时享受阳光与清风带来的欢愉。而且在相同面积内,还能多出一个房间,完美解决二胎家庭或三代同堂问题。

嘉宏·空港国际星光城

待售

参考价格: 价格待定

楼盘 地址: 黄河路与通达路交汇处(龙城大道)北侧

楼盘电话: 4008190701 转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