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_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战略
1.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什么?
前景看好,得益于国内汽车产销量、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和零部件购的全球化,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合计3.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89%,利润总额为2825.26亿元。
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在全球汽车配套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出口国之一,全球化、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与整车行业同步开发能力不强、自主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薄弱、汽车模具及新品开发不能完全适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等问题。
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什么?
具有头部带动效应的中国汽车行业若想实现良性循环,就要从“重产销量”改为“重利润”。这一点,一些快速崛起的零部件企业成为了好榜样。
文/《汽车人》张恒
“重产销量”的经营模式变得不再合时宜,中国汽车品牌当下更应该关注利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尤其重资产行业,当市场向好时,“重产销量”或许会有更抢眼的表现;但在市场萎缩时,也会暴露出更多问题,如产能过剩、亏损加剧等。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竞争变得更残酷,要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必须要做出改变。
什么叫循环?“循环”在数学上的表现是:有一个变量,且这个变量经常会为零。债务循环是一个从借贷到偿债的过程,债权产生了利息,投资产生了收益。汽车业的循环如商用车强制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车型,用户需要购买符合排放标准的车型,市场迎来换车潮,新循环由此产生,企业获得了超额利润。
一个良性循环的前提是能创造出合理的利润,对汽车业而言,利润至少包括了产品毛利率、周转率和销量。过去,我国一直过于强调产销量,这使得在2016年到2018年间,各大车企集团因误判乘用车市场未来的增长,进行了一轮轰轰烈烈的产能扩充。实际上,从2018年起,汽车销量急转直下,过剩的产能成为了被浪费的成本,拉低了企业利润。
在强调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双循环共同促进”的时期,重点在于如何处理过剩的产能,如何创造利润,而非以往的唯产销量论。
一业带百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能力的进步,我国对汽车产业的带动效应愈发重视。有机构认为:以总产值衡量,2017年汽车在整个经济中占比为4.1%(2017年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销量的峰值),其关联行业影响范围更大;在汽车的下游需求中,20%-30%对应消费,60%-70%对应投资;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考虑,若使用投入产出表计算行业的影响力系数,汽车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协同带动效应在53个行业中排名第4,仅次于计算机通信、化纤制造和电气机械。
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和制造业GDP的比重,反映了汽车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程度。有机构研究了近期数据,认为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在近年稳中有升,随扶持政策在增长上呈现一定周期性。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1.30%-1.60%区间;受益于汽车“新四化”转型,汽车工业的辐射和带动效应逐步加强,占制造业GDP的比重由3.68%逐年攀升至5.81%。2020年6月和7月汽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3.4%和21.6%,均位居41个大类行业首位。
汽车工业对几乎所有行业都有带动效应,尤其是汽车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对第三产业带动效应愈发明显,产业链在不断拉长,辐射面变得更广。
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配件)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2.479983和2.401938。意思是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业每增值1万元,分别带动其他产业增值2.479983万元和2.401938万元。
值得重视的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整车制造相差甚微,表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对下游产业有着同样强劲的带动能力。有机构预计,2020年汽车工业对全行业整体带动效应预计可达38650.6亿元,带动效应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10.41%。显而易见,在中国的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如果能顺利走出泥潭,汽车产业包括零部件制造业起到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
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作者索罗斯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经济模型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良性循环中,产生合理的利润必不可少。过去,我国过于强调销量,一辆车从立项设计、生产制造到车辆报废完成它的生命周期,如果没有产生足够的利润,即使循环有了,也未必是良性的。
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的掣肘。企业层面,如果能合理分配产能,更为重视利润而非产销量,把赚来的钱投入到研发和工人当中去,将对实现内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外利润差
不妨对比一下中国汽车品牌和国际汽车品牌在毛利率上的区别。在德系,2019年奥迪、奔驰和宝马的毛利率分别为14.5%、16.9%和17.3%,较2011年分别下降4.1、7.1和3.8个百分点。在日系,本田自2010年来毛利率持续下降,至2019年下降至20.6%,较2010年下降6.7个百分点;丰田毛利率近年来平均在18.1%左右。在美系,2010年至2012年间福特汽车的毛利率从15.6%下滑至13.0%,2019年毛利率大幅下滑至7.5%;通用汽车自2015年来毛利率企稳回升,2017年至2019年平均为19.2%;特斯拉公布2020年一季度的毛利率为25.5%。
大致而言,日系两大品牌的平均毛利率为19.35%,好于德系三大豪华品牌的平均毛利率16.23%,而美系品牌中,福特表现不佳,特斯拉优势明显,三者平均有17.2%的毛利率。
对比中国品牌,2019年年报,长安汽车的整车毛利率为14.68%;广汽集团的整车毛利率为6.45%;长城汽车的毛利率为16.25%;北汽蓝谷的毛利率为11.51%。此外,吉利汽车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至17.11%;蔚来汽车2020年第二季度毛利率转正为9.7%。上面几家固然代表不了中国汽车业,却也体现出差距。
从中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景象,中国汽车品牌的产品毛利率相比国际品牌还有差距。外资品牌,尤其是德系品牌毛利率的下滑,很大一部分来自品牌下沉。
所以,既要看毛利率,同时也要看市占率。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牺牲利润换取市场是商业竞争中常见的策略。
中汽协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持续下跌。2020年1-7月,中国汽车品牌的本土市占率是36%,相比去年同期的39.2%下降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德系品牌1-7月的市占率达到25.1%,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保持第二位。日系品牌1-7月的市场占有率为24.1%,同比提升了2.3个百分点,与德系品牌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如果单看中国汽车品牌头部公司的毛利率还不算太差,但如果综合市占率的变化一起分析,差距就又明显了。
零部件突围
中国汽车企业大而不强,但中国零部件企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一些细分领域的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伴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利好的政策背景,它们从过去默默无闻的配角成长为无法忽视的力量。
福耀玻璃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中信戴卡成为中国领先的铝车轮制造商,宁德时代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这些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凭借自主研发能力,正逐步打破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垄断。
福耀玻璃2020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汽车玻璃产品毛利率高达32.85%。放眼全球制造业,这是一个令人眼红的数字。宁德时代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动力电池系统的毛利率为28.88%,也是一个相当不俗的数据,显示了新兴行业的“暴利”。此外,国内汽车电子系统的领头企业德赛西威2020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汽车电子系统的毛利率为22.4%。
全球车市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受近年来全球汽车销量持续下滑以及2020年海外疫情的冲击,全球车企的盈利情况面临挑战。海外疫情持续,将逐步改变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竞争格局,国际车企为降成本,更换供应商的意愿变得更强烈。特斯拉承诺在2020年年底实现零配件100%的国产化率。有机构认为,全部国产化的特斯拉,毛利率可以进一步提升至30%。
中央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用意上,其一是应对过剩的产能,其二是希望中国老百姓的收入能够提高,多花钱消费,增加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在外循环上,中国企业需要更具话语权,赚取更多利润,这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目标。(文/《汽车人》张恒,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
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会议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
(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
(六)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
资料参考:人民网 院提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