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集中地_汽车零部件集中度
1.汽车配件全球化购会普及吗?
2.电芯企业4年死掉85家!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大洗牌
3.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法怎么做?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态势
1 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112.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 、SKD 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
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55.23%,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
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
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集团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集团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
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
3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
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4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 ,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代理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5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
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24.75辆、福特18.33辆、通用10.38辆、丰田32.93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工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6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
新产品投入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提高,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工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
1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
2002年随着中国落实加入WTO 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 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4.3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
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集团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兼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
2 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
(1)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集团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
(2)外国企业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工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入WTO 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入WTO 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有关部门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入倒计时。2002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
汽车配件全球化购会普及吗?
201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研究表明,2012年上半年的进口汽车零配件中,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及其零件、发动机零部件、发动机整机、未列名零部件中的其他机动车辆用未列名零部件和转向系统中的转向器及其零部件位列进口额前五名,占汽车商品进口总额比重分别为22.83%,集中度相当高,其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关键零部件变速箱及其零件、发动机零部件和发动机整机三种商品进口额的比重超过一半。://.chinabgao/report/408112.html
电芯企业4年死掉85家!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大洗牌
汽车配件全球化购将成为潮流,但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仍将以出口和国际化为主旋律。
伴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将实行零部件全球化购。但是中国规模巨大的制造业和质优价廉的特点短时期内不可能一下转变,因此汽车零部件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以出口和国际化为主旋律。
在一定时期内,国际购商对于中国购日趋理性和实际,通过选择和培养潜在核心供应商;加大自身物流整合;加强与外资在国内的工厂的沟通提高后者对于出口的积极性;分散购目的地,与其它新兴市场进行对比决定购地点等方式来推进中国购的进程。
据分析,尽管国际购商对于中国购日趋谨慎,但未来十年内,出口和国际化仍将是中国本土零部件生产商的主旋律。
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法怎么做?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文|Juice
车东西9月17日消息,昨日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在南京举办了2020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 供应链创新大会。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长安 汽车 、中兴通讯、德尔福、法雷奥、英飞凌、大陆等集团代表都分享了自己对于供应链的看法。
活动现场
国家新能源 汽车 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首先介绍了国家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技术路线图,并介绍了路线图中的十个关键点,对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等都提出了要求。随后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也介绍了其对电动 汽车 产业链的认识和思考,列出了核心零部件不足,产业链头部积聚效应明显的问题。
而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沈亚楠、蔚来 汽车 执行副总裁沈峰、长安 汽车 产品CEO任勇则从车企的角度讲解了他们对于供应链的思考,认为新一轮的产业链升级需要车企和供应商共同合作。
从本次大会上来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成为 汽车 供应链的下一个发展方向了。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多个大佬都认为目前国内供应链的核心基础研究仍然比较差,很多关键零部件还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这对于产业发展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应当成为国内供应链领域玩家的重点发力方向。
在介绍了本次大会的基本情况之后,国家新能源 汽车 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介绍了国家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技术路线图,并讲解了国家新能源 汽车 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在讨论中达成的十个观点。
国家新能源 汽车 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
第一个观点是,到2035年国内节能 汽车 和新能源 汽车 销量约各占50%, 汽车 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王秉刚表示,专家组不建议制定“禁燃”时间表,主要理由有三个:一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气候都不一样,单一车型不能覆盖全部区域,二是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多元化的 汽车 更合适,三是中国电力仍然以煤炭发电为主,煤炭是珍贵的,要节省使用,而石油天然气还比较丰富。
王秉刚演讲内容
第二个观点是,坚持不懈的降低中国 汽车 综合能耗,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承诺。混合动力是内燃机 汽车 的最有效的节能技术,积极推动传动 汽车 向混动化转型,推动新能源 汽车 和传统 汽车 全面用电驱动技术,用全面的电驱动代替禁燃时间表。
王秉刚演讲内容
第三个观点是,全面电驱动化需要高度融合节能 汽车 与新能源 汽车 的产业链。
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技术路线图具体整理了节能 汽车 的六项核心技术:混合动力政策集成、专用发动机、专用动力耦合机构、高性能电机、高水平功率型电池、电控系统开发优化,与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基本相同、与电动 汽车 也有大量共同的核心技术。
王秉刚认为全面电动化将消除传统 汽车 与新能源 汽车 的技术体系界限,构筑中国 汽车 产业的新的整体技术架构和产业链布局。
王秉刚演讲内容
第四个观点是坚持纯电驱动战略不动摇。10年前我国就确定了纯电驱动的发展战略,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而纯电动 汽车 拉动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与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链的初步建成,已经成为了增强我国 汽车 工业发展与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王秉刚演讲内容
第五个观点是,我国新能源 汽车 将走出培育期,迎接快速发展期。
经过十年的发展国内的新能源 汽车 即将走出政策鼓励为导向的培育期,进入以市场为导向的快速发展期,应由购车端补贴为主的鼓励政策变为使用端为主的鼓励政策。
路线图预测了未来十五年的发展愿景和分阶段里程碑,2025年,EV和PHEV占总销量的15%~25%,2030年,EV和PHEV占总销量的30%~40%,2035年,EV和PHEV占总销量的50%~60%,产业从业者要把投资眼光放到全产业链上,做好部署,莫失良机。
王秉刚演讲内容
第六个观点是,动力电池的产业链布局要兼顾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
根据电动 汽车 的需求,发展包括能量型、能量功率兼顾型和功率型三种电池。从市场角度考虑,要发展普及型、商用型、高端型三种类型电池,而不是单一的高能量密度为导向。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兼顾成本性能和寿命等指标。
王秉刚演讲内容
第七个观点是,电驱动系统是未来 汽车 工业产业链的重中之重。
王秉刚认为我国在电驱动系统上存在明显的短板,机电耦合装置技术落后,要吸取内燃机的教训,加大驱动系统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发展,重视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与主控芯片级软件架构的研发,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王秉刚演讲内容
第八个观点是,从新能源 汽车 使用特点与市场需求出发建设充换电设施。
将充换电基础设施看作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组成,支持多元设施。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经营管理都需要认真考虑科学合理布局,技术创新和商业运营要服从市场需求发展。
此外,车网融合非常重要,建议电网系统提前布局。
王秉刚演讲内容
第九个观点是,智能网联技术是整个 汽车 产业链发展的新机遇。智能网联 汽车 包括传统 汽车 和新能源 汽车 。是 汽车 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交通设施技术的多领域融合,可以用三横两纵(车载平台、基础设施)来描述。
王秉刚演讲内容
第十个观点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还需要提升基础技术的研究, 汽车 研发设计与模拟平台软件、车规级计算芯片、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高品质电工钢、非晶合金铁芯、高速轴承、高精度加工机床等基础技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王秉刚演讲内容
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传统 汽车 的供应链发展已经乏力了,目前正在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个路线上转移。
随着转型的发生,整车厂对于掌握新的供应链感到焦虑,传统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在 探索 新的方向,一些新玩家由于缺乏产销积累,也非常艰难,谁会成为价值链的主导者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论题。
张永伟认为目前 汽车 价值链竞争的边界正在逐渐模糊,造车新势力、出行公司、 科技 公司等进入 汽车 行业,整车厂、零部件企业通过自研和合作逐步整合上下游企业。
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演讲内容
在新的价值链中建立优势的是那些有合作意向,能够迅速建立合作的大型企业,如大众入股国轩高科,雷诺日产联盟和意法半导体达成合作。
随着新的公司进入到供应链领域,带来了更多新的思路,传统零部件供应商要想进一步站住脚需要及时进行升级和转型,
目前我国供应链还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核心零部件“卡脖子”的问题,电子电器架构与软件算法、中央计算芯片、功率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相对较弱。
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
第二个是,供应链的第二/三梯队生存压力倍增,目前国内新能源 汽车 核心零部件行业集中度正在升高,行业寡头逐渐显现,尾部玩家面临淘汰的局面,比如电芯装机企业由2016年的148家下降到了2020年上半年的63家。
第三个是,供应链的机会窗口并不持久,我国新能源部分产业链凭借先发优势,取得市场规模优势和一定的技术积累,但是窗口并不持久。如目前日韩电芯在我国的占比达到了17%,在电机领域,德美两国的占比达到了30%,这些领域的机会窗口已经不多了。
而如何解决国内供应链存在的这些问题,张永伟认为还需要国内的车企和供应链企业甚至机构一起参与,共同寻找最优解决方法。法雷奥中国总裁马法龙在演讲的时候也提到了需要和企业进行合作。
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站在车企的角度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智能电动 汽车 供应链将会出现重构,与手机产业类似,很多供应链企业会随着诺基亚的倒下而消失,也有一些及时改变,到今天仍然获得发展,联发科就是一个例子。
目前有消费电子领域、通讯设备的进入 汽车 领域,沈亚楠认为之后应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 汽车 领域,新的跨界企业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模式。
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
沈亚楠表示智能电动 汽车 领域下,合作形式也会发生变化,一是车企与车企的合作,下一步将会是大趋势,车企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也会有新的变化。
蔚来 汽车 执行副总裁沈峰则介绍了蔚来对供应链的思考,沈峰认为,供应链的成长发展需要和主机厂发展相关,主机厂的创新也会提升供应链的发展。蔚来从一开始就将供应商称为合作伙伴,期望和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成长。
沈峰表示,蔚来期望自己的合作伙伴可以集中在自己的工厂周围,70%的供应链企业在合肥工厂的600公里范围内,92%的零部件购来自合作伙伴的中国工厂。
蔚来 汽车 执行副总裁沈峰
蔚来 汽车 更加期望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三电系统都是自己研发的,而智能座舱、车联网、自动驾驶系统方面将会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
沈峰认为在新的合作形式下,主机厂和合作伙伴刨除过去的单一合作模式,而要建立新的合作模式,赋能+孵化,共同开发,达到双赢。
虽然电动机的技术比发动机要简单,但是蔚来认为在生产中也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合作伙伴,让合作伙伴从前期就介入到车辆的发展过程,能够提升车辆的质量水平。
长安 汽车 产品CEO任勇认为构建安全可靠的供应链是由 汽车 大国走向 汽车 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内核心零部件还存在短板和不足,弥补这些短板才能实现 汽车 强国。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也是推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成功的保障。
长安 汽车 产品CEO任勇
而这也是应对全球化和国家关系的有效手段,自主掌握就不会受到疫情等突发情况和国家关系的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够建造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呢?任勇认为需要政企携手,共建产学研创新平台,建立创新管理体系,同时也要进行企业间的联合。
另外,任勇认为还需要能发挥集群优势,吸引核心零部件企业来中国建厂,减少海外问题对国内零部件的影响。
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健洲从通讯行业的角度讲解了对 汽车 产业链的看法。他表示, 汽车 正在从一个机械设备变成一个IT设备,而在这种趋势下面,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相辅相成的。
陈健洲认为,这三个趋势都很重要,但是网联化一般都会被大家所忽略,在这个领域中,5G将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低时延高可靠的通信连接是智能网联的基础。
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健洲
AI也将会成为智能驾驶、智能交通的感知、分析、决策需要,而5G也会最大程度的发挥AI的能力。此外,陈健洲还认为,电动化应用的安全和效率也离不开智能化和网联化的。
英飞凌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电子 汽车 事业部负责人曹彦飞则介绍了 汽车 半导体对产业链三化的影响。
英飞凌的碳化硅模块可以帮助电动车企业提升电动 汽车 的续航里程,英飞凌数据显示,至少可以为车企提升7%的续航,这也能够帮助车企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
而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雷达和摄像头,而雷达和摄像头的生产都需要半导体公司的参与。
在网联化方面,随着网联化程度的提升, 汽车 的网络安全问题开始凸显,这时候就需要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发力来维护 汽车 安全,半导体则是硬件上防护的关键部分。
曹彦飞认为未来 汽车 市场的三大趋势都需要依赖先进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而为了达到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半导体行业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英飞凌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电子 汽车 事业部负责人曹彦飞
ABB(中国)高级副总裁、电气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赵永占讲解了其充电桩领域做的一些工作。ABB此前并不算是 汽车 领域的玩家,但随着 汽车 产业链的扩大,ABB也开始从充电领域进入了 汽车 行业。
赵永占表示ABB也将网联化和充电桩进行了连接,更加方便电动桩的管理,还能远程修补一些问题,能够降低充电桩的运营成本。
此外,多个海外零部件巨头也在积极参与国内零部件的改革,法雷奥、德尔福、大陆集团这样的行业巨头在演讲的时候也提到了生产的中国化。
随着 汽车 逐步往四化上转型,也对供应链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要求,传统的供应链企业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 汽车 需求了。
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也需要向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个方向发展,这就需要车企和产业链玩家共同发力,促进产业升级。
但对于国内玩家来说,多个核心零部件仍然存在短板,这也就要求国内零部件玩家需要进一步夯实自己的基础能力。
中国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x0d\\x0d\内部\x0d\环境\x0d\因素\x0d\\x0d\优势(strength)1、良好政策和投资环境:\x0d\(1)我国汽车产业政策规定,汽车企业引进制造技术后,必须进行产品国产化,并提出了不低于40%的国产化率要求;\x0d\(2)一些政策和规定引导零部件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产品种类多元化生产等促进零部件企业的优化组合;\x0d\(3)由于我国参与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外资在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投资的增加,国际许多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我国设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很多跨国公司还将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纳入其全球购系统并在国内设立购机构或办事处,有些还在国内设立了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零部件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x0d\2、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优势\x0d\(1)廉价的劳动力是吸引投资者来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一些附加值低,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生产的组织,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来提升其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x0d\(2)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平均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汽车消费能力的增强,必然会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x0d\3、国外著名大型零部件企业对我国企业全方位的持续带动效应\x0d\目前,列入世界500强的零部件制造厂商德尔福、博世、伟世通、电装和李尔等都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建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我国零部件企业与世界领先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和合资,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营经验,从低端的加工到高端的研发,实现车身、发动机、变速器、车桥、饰件等汽车主要零部件和模块方面全面发展。对于一些企业来说,通过的优化组合,可以迅速提升发展速度和规模。因此,我国零部件企业处于以国内、国际市场和优化调配发展的前提下,直接进入世界零部件购平台,取一边发展和一边学习的模式,可以迅速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且,在目前的国际化发展前提下,这种效应是具有持续性。\x0d\\x0d\劣势(weakness)1、市场培育滞后,限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x0d\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地方取地区保护政策,限制使用非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人为分割市场。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汽车需求的增长。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价格、经营机制、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不能适应个人购车的要求。\x0d\2、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x0d\(1)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大多数是处于小规模生产,即便是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例如上汽集团,也只有几十万套(件)的产量,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产品成本高;\x0d\(2)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导致与之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还是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劳动密集型或者是材料密集型的产品。我国零部件制造技术目前仍属于中低技术水平,一些高新和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x0d\3、企业研发投入低,自主研发能力差\x0d\(1)有资料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研发年投入一般为销售收入1%—2%左右,而发达国家为3%—5%,甚至达到10%,我国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效益低下限制了其在研发上的投入;\x0d\(2)一些大型的零部件企业开始认识到了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逐步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但是我国零部件企业很大部分属于进入壁垒较低、只需小规模的投资、占地少、设备相对简单、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高等状况,其技术研发的基础很差,并且大部分企业缺乏技术研发的平台、技术人才引进和资金投入。\x0d\4、产业结构单一,体制不合理\x0d\(1)从大型汽车集团独立出来零部件企业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内部配套体系,虽然从汽车集团独立出来,但是这些企业市场意识淡薄,体制转轨缓慢,管理效率低下,极大制约了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x0d\(2)大部分民营零部件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约束,加上一些企业受眼前利益驱动的重复建设,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产品质量差,企业难以达到有效的经济规模和效益;\x0d\(3)资零部件企业虽然引进和吸收了国外领先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但是,一方面,在其产品的本土化中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其经济规模和售后服务的相对滞后,发展很不均衡;\x0d\(4)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工艺门类还不够齐全,自制件多,未能形成分层次、满足专业化分工的零部件产业结构,需要向更合理、更有序的方向发展。\x0d\5、零部件发展仍然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x0d\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零部件工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x0d\6、重复建设严重,散乱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x0d\1999年底,全国共有汽车厂商2391家,其中整车企业118家,改装车企业546家,摩托车企业136家,发动机企业51家,零部件企业1540家。国家批准的轿车建设规模为112万辆,已验收或建成的轿车生产能力91万辆。汽车产销量在1万辆以上的有16家企业,其中,三大汽车集团上汽、一汽和东风资产占有率为62.04%,市场占有率为71.76%,利润占有率为87.96%。目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新建汽车项目的势头仍然存在,使有限的得不到有效利用。\x0d\\x0d\外部\x0d\环境\x0d\因素\x0d\\x0d\机会(opportunity)1、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进入一个依赖轿车进入家庭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同时,围绕汽车的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x0d\2、目前,我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从需求角度看,“十五”规划要求交通运输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会对载货汽车的发展提出巨大的需求;\x0d\3、轿车逐步进入家庭消费,市场需求更大,持续时间更长。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7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1%,并保持平稳增长,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段。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x0d\4、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冶金、石油、化工、机电、仪器仪表等工业的发展已经为汽车工业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公路网建设高速发展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十五”期间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x0d\5、按照国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x0d\\x0d\威胁(threats)1、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x0d\2、2008年爆发了世界性的金融风暴,国际经济环境的长期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全球汽车行业发展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愈演愈烈,我国虽然对汽车产业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对市场即使的宏观调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汽车企业仍然十分不景气。今年经济危机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